祝芳華
表達能力是重要的語文能力。近年來,高中語文教學在讀寫一體化方面進行了創(chuàng)新和探索,有助于高中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本文主要圍繞表達能力提高,探討高中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的幾點有益嘗試。
一、深刻理解意境,升華表達主題
無論是書面表達還是口頭表達,主題、觀點以及意境是最重要的。一篇主題含糊的文章,一段觀點錯誤的語言,即使用詞再華麗、形式再靈活,也難以引起讀者或聽眾的共鳴。
以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1 第一單元“表達與交流”為例,該單元中收錄了三篇文章,分別是郁達夫《故都的秋》、歐陽修《秋聲賦》以及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三篇文章描寫的秋景各有不同,所表達的主題和作者的思想境界也各有不同。其中,郁達夫筆下的秋是清靜悲涼的,歐陽修筆下的秋是清爽宜人的,毛澤東筆下的秋則是充滿生機的。三篇文章有各自的魅力??梢姡枷刖辰鐩Q定著表達的主題、觀點,作者通過寫作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讀者通過閱讀可以深層次地領會作者的思想境界,繼而被感動、被渲染,與作者形成共鳴。
讀是品味、“輸入”的過程。在讀寫一體化教學中,要運用“讀”來品味作者的思想境界。比如,結合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環(huán)境進行分析,品味文章的主題,進而與作者達成思想上的共識。郁達夫寫《故都的秋》時,生活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北京,那時北京受到西方文化的強烈沖擊,加之政治的混亂、經(jīng)濟的落后,處在一種民不聊生的悲涼氛圍之中。因此,從文章中可以深刻地品味出作者的家國情懷和憂國憂民的情感。歐陽修作《秋聲賦》時,北宋正處于比較安定繁榮的時期,歐陽修主政地方,雖仕途不十分如意,但他對時局的感受還是比較積極的。因此,從文章中可以體會到作者豁達的思想境界和積極的感情色彩。毛澤東作《沁園春·長沙》時,正值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渡期。在這一時期,馬克思主義開始進入中國,各地共產(chǎn)黨組織不斷涌現(xiàn),新的革命高潮即將來臨。作者擁有積極的革命理想,并將這種理想訴諸筆端,自然展現(xiàn)出秋的生機勃勃的一面。在讀寫一體化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讀來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境界,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修養(yǎng)。
寫是借鑒、“輸出”的過程。寫作,就是運用學生的筆觸將他們的所學、所感、所悟表達出來,并盡可能地做到在深化意境的基礎之上,升華表達主題。之前的讀是素材的積累,學生寫作時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也可以通過發(fā)散性思維,用自己獨特的見解將素材與感受進行加工,將自身的理解、分析和感悟融入寫作之中。
二、明確詞義區(qū)別,提高表達能力
當前,高中生在表達方面還存在用詞不準確的問題,例如,不能準確地描述動作的輕重程度,不能鮮明地表現(xiàn)感情色彩。通過讀寫一體化教學,能夠讓學生掌握更多詞語的感情色彩、詞義輕重,提高表達能力。
例如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主題是頌揚劉和珍的革命精神和熱情,在文章中,作者十分注重用詞,通過一些副詞、轉折詞,形象地刻畫了劉和珍的鮮明特點。在講授該文時,教師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為目標,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不同詞語的詞義輕重和感情色彩,在寫中把握不同詞語的具體用法。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yè),讓學生于課前精讀課文,總結描寫人物的用詞,分析精妙的用詞手法,感受作者描寫人物用詞的精彩之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使學生深入理解作者通過描寫特定社會背景下的真人真事所表達出的思想,特別是作者對人物音容笑貌、行為事跡、言行舉止、人物個性的生動描寫,對人物革命勇氣、真理信仰、愛憎分明等精神特質的傳神表達。如在第一部分中,“然而”等轉折詞和“毅然”等修飾詞在描寫劉和珍對真理的渴求程度上起到了十分鮮明的作用。第三部分中,通過平時和逆境中的“微笑”刻畫了劉和珍在不同境況下的樂觀堅毅,這種強烈的對比更能突出人物性格的豐滿和感人。第五部分中,通過描寫劉和珍在前往政府請愿時慘遭迫害,表達出作者的悲憤之情、懷念之義,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在閱讀中通過對文章關鍵詞語的分析,可以引導學生在寫作時注意“煉字”“煉詞”,使詞語的運用更加契合使用的場所和情景。此外,學生在閱讀中對某個詞語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就會積累并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儲備,在寫作時就會自然而然地加以運用。
三、掌握方法技巧,提升表達水平
高中語文要關注學生整體素質提高,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注重創(chuàng)新學習方式。在讀寫一體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宜立足學生的表達能力現(xiàn)狀,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把閱讀中積累的知識運用到寫作中,以讀促寫,以寫促讀,將讀與寫更加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
以《荊軻刺秦王》為例,文章的體裁是古代記敘散文,記述了戰(zhàn)國時期發(fā)生的荊軻刺秦王的歷史故事。在教學中,可以將《荊軻刺秦王》中的某一情節(jié)進行改編,以劇本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并引導學生進行再創(chuàng)作。在改編和創(chuàng)作過程中,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以“知人論世”的方法將其整理成白話文,以講故事的方式重新敘述全文。教師可以選擇荊軻和秦舞陽覲見秦王獻地圖的情節(jié),讓學生用白話文改編成人物對話小劇本,并找?guī)孜粚W生演繹。然后再讓學生進行討論:“你們覺得劇本哪里不妥當或者需要進一步修改?”“這一情節(jié)中體現(xiàn)的人物形象特點是什么?”這樣使閱讀、寫作有機結合起來,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夠引導學生掌握描寫人物的方法,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鑒于高中學生課業(yè)負擔較重、壓力較大,在讀寫一體化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課堂的作用,激發(fā)學生的讀寫興趣,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主動進行讀寫實踐。在閱讀中,指導學生掌握略讀、精讀等閱讀方法,略讀環(huán)節(jié)要保持速度,兼顧文章主旨了解;精讀環(huán)節(jié)多動筆標注、多動腦思考,特別是對文章的寫作方法要格外注意,指導學生與實際相結合,進行隨堂練筆。需要強調(diào)的是,教師要參與其中,加強評價,進行指導點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