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進一步發(fā)揮專業(yè)課程育人功能,強化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進行了基于“課程思政+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課程實踐教學改革。通過開發(fā)本門課程榜樣典型優(yōu)秀學生案例、設計本門課程實訓項目課程思政的內容進行教學設計。課程思政實踐措施主要有提高課程組教師課程思政意識和能力、增加課程思政考核指標和過程性考核比例、組建課程實踐團隊并形成學生自行運轉的實踐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更多的資料讓學生自主的學習、發(fā)揮實訓室文化育人功能。通過基于“課程思政+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課程實踐教學改革,育訓結合,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
關鍵詞:課程思政;實踐能力培養(yǎng);實踐教學改革;人才培養(yǎng)質量
一、《自動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課程概況
《自動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課程是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以自動線為載體,主要考核對設備安裝和調試能力,包含PLC、變頻器、伺服驅動、電氣、機械、氣動、傳感器、通信等核心技術。該課程主要分為7個項目,項目1自動生產線核心技術認知、項目2供料單元的安裝與調試、項目3加工單元的安裝與調試、項目4裝配單元的安裝與調試、項目5分揀單元的安裝與調試、項目6輸送單元的安裝與調試、項目7自動生產線的整體聯(lián)調,每個項目相對獨立,共同構成一個系統(tǒng)整體。課程有4個學分、約72學時。本門課程實踐性、綜合性、應用性強,難度大。
二、《自動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課程思政必要性
2017年12月,教育部黨組下發(fā)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教黨〔2017〕62號)通知,綱要中提出:充分發(fā)揮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機制,優(yōu)化評價激勵,強化實施保障,切實構建“十大”育人體系。課程育人質量提升體系中指出,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優(yōu)化課程設置,修訂專業(yè)教材,完善教學設計,加強教學管理,梳理各門專業(yè)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tǒng)一。
長期以來,把育人的擔子都壓在思政課上,且高校思政課和專業(yè)課各自為政,思政課教師教學不結合具體的專業(yè),而專業(yè)課教師教學不融入思政,存在“兩張皮”現(xiàn)象,導致思政課教育教學面臨“孤島化”困境,專業(yè)課教學沒有很好的發(fā)揮好育人功能,且專業(yè)課教師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識不足。
所以,在《自動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發(fā)揮課程育人是必要的。推進課程思政,是課程育人的內在要求,豐富了專業(yè)課程思政內涵,發(fā)揮專業(yè)課程的育人功能,落實專業(yè)教師的育人職責,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把“立德樹人”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為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教育格局提供專業(yè)課程思政支撐。
三、《自動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一)開發(fā)本門課程榜樣、典型、優(yōu)秀學生案例
經過多屆學生的沉淀,課程組在往屆學生中選一些取得較突出成績的學生,如取得國家獎學金、技能大賽獲獎、就業(yè)發(fā)展好的。撰寫這些學生的先進事跡,重點是在校學生學該課程的表現(xiàn)、做人做事表現(xiàn)、取得的突出成績。從撰寫的案例中提煉出思政元素,讓學生思考和討論。通過案例對學生進行先進典型和榜樣的教育。創(chuàng)造條件,制作學生學習本課程、技能大賽培訓的視頻,作為其他學生學習的參考。
案例的教學目的和用途主要是讓學生有目標、有追求、有榜樣,樹立遠大理想,并有為理想奮斗的動力。
(二)課程思政的內容設計
(1)自動生產線核心技術認知與品牌意識、愛國主義教育、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相融合。
自動生產線核心技術主要有PLC、傳動系統(tǒng)、觸摸屏、傳感器、氣動方面的技術。PLC采用的是主要是德國西門子或日本三菱品牌,這些品牌的PLC都是國外的且使用廣泛,跟學生分析這些PLC和國產PLC相比的優(yōu)勢、形成品牌的過程,讓學生樹立品牌的意識,既善于吸收世界科技先進技術,又要增強愛國主義,發(fā)展本國的技術。其他的技術變頻器、傳動系統(tǒng)同樣采用國外的品牌,可融入相應的思政元素。通過自動化發(fā)展的過程、在工業(yè)生產的作用分析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激發(fā)學生掌握先進技術。
(2)供料單元的安裝與調試與工匠精神、吃苦耐勞精神相融合。
本項目包括供料單元裝配與測試和供料單元編程與單機調試。因為是第一個安裝與調試的項目,安排多一些課堂實訓的學時,讓學生在課堂上將項目訓練熟練。通過多次實訓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不但要將第一個項目做完,更要做熟練,用第一個項目的方法、精神、技術指導之后的項目,用達到工匠的標準要求學生,培養(yǎng)敬業(yè)、精益、專注的工匠精神。然而,光靠課堂的時間訓練是遠遠不足的,所以要組建課程實踐團隊,在課程組教師的指導下用課余時間自我進行項目實訓。在安裝和調試過程中,所需要的時間和精力是較多的,通過這過程培養(yǎng)吃苦耐勞精神。這樣,通過本項目培養(yǎng)學生工匠精神、吃苦耐勞精神,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目標。
(3)加工單元的安裝與調試、裝配單元的安裝與調試、分揀單元的安裝與調試與團隊合作精神、職業(yè)道德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相融合。
這3個單元包括各單元的裝配與測試和各單元的編程與單機調試。通過上一個項目的訓練,學生較熟練地掌握了安裝技術和編程技術。將學生進行分組,根據(jù)實訓設備的數(shù)量確定分組數(shù)量,可5個學生左右一組,每組成員形成一個團隊,每個團隊設隊長1名,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實訓,除發(fā)揮學生個人的專業(yè)能力,更要發(fā)揮團隊的戰(zhàn)斗力。在實訓教學過程中,合理安排每個成員的分工任務,發(fā)揮隊長的引領作用和團隊成員間的互助友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4)輸送單元的安裝與調試與節(jié)約意識、安全意識教育相融合。
本項目包括輸送單元裝配與測試和輸送單元編程與單機調試。因輸送單元是運動的,氣管跟著輸送帶運動,所以輸送單元安裝所需要的氣管較多且每根氣管較長。如果在實訓過程沒有量好氣管長度,有可能會過短,也可能過長,造成浪費,教育學生要增強節(jié)約意識。同時,連接的導線也不能太長,否則造成不美觀和浪費。在輸送單元的左右各裝有一個限位,當碰到這個位置時,輸送單元立即停止運動,在此教育學生要將安全因素考慮進去,要不可能導致安全事故。
(5)自動生產線的整體聯(lián)調與團隊合作精神、競爭意識、部分與整體的關系相融合。
本項目包括自動生產線單機調試與運行和自動生產線聯(lián)機調試與運行。實訓過程以團隊為單位,采用競賽的形式。這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實踐項目,最能檢驗學生的核心實力。因是以競賽的形式開展教學,在出題時,要考慮團隊成員在競賽過程中要發(fā)揮作用,互相配合,如題目要求將供料、供料、裝配、分揀、輸送單元進行安裝并編程調試,按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技術規(guī)范來做。這過程主要考核團隊的合作及團隊間的比拼,激發(fā)團隊的斗志,增強團隊成員的競爭意識。在聯(lián)調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確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自動生產線是一個整體,由供料、加工、裝配、分揀、輸送5個單元組成,各工作單元如果不能正常工作,會影響系統(tǒng)整體的運行。
四、《自動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課程思政實踐措施
(一)提高課程組教師課程思政意識和能力
課程組的教師除具有較強的專業(yè)能力,還需具有一定的課程思政意識和能力,才能更好的開展課程育人工作。因專業(yè)教師對思政元素掌握得不足,所以可跟思政課的教師、思想教育的其他教師共同研討,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等方面融入思政元素,強化專業(yè)課程育人功能。
(二)增加課程思政考核指標和過程性考核比例
(1)增加課程思政考核指標,強化課程育人功能。
在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上,增加課程思政目標。《自動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課程思政目標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工匠精神、吃苦耐勞精神、團隊合作精神,增強品牌意識、競爭意識、節(jié)約意識、安全意識、愛國主義精神。既能獨立自主進行實訓,又能與團隊協(xié)作。通過在實訓的過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達到育訓一體、潛移默化的育人,不斷地強化課程育人功能。
(2)增加過程性考核比例,強化實踐能力培養(yǎng)。
本課程是實踐性強,通過多實踐才能將各項目熟練掌握,所以將每個項目都進行實踐考核,并且分值占較大比例。經過改革,本課程考核按平時占20%,過程性考核占60%,終結性考核占20%。過程性考核主要考核各實訓項目,強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三)組建課程實踐團隊并形成學生自行運轉的實踐模式
為了強化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除了增加實訓學時在課堂上訓練,更多的是用課余時間自主訓練。為使學生在課余時間有組織、有指導、有目的的訓練,組建本班課程實踐團隊,納入系級學生實踐團隊。先培養(yǎng)一部分學生掌握技能,這部分學生再指導帶動其他同學,最終實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都掌握技能。充分利用實訓設備,課程實踐團隊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訓練,強化技能,在課堂更好地指導帶動別的同學學習或者更容易解決遇到的問題。通過多屆的學生實踐團隊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一屆帶動一屆的學生,形成學生自行運轉的實踐模式,用課余時間自主學習訓練。
(四)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更多的資料讓學生自主的學習
課程組開發(fā)該課程實訓項目的操作視頻、項目書等資料,利用信息化手段,學生在現(xiàn)場學習,提供有實訓項目供參考,讓學生更容易操作。同時,如果不在現(xiàn)場學習,可參考這些資料學習,可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自主的學習。
(五)發(fā)揮實訓室文化育人功能
實訓室的文化除基本的規(guī)章制度外,可在實訓室宣傳在該領域的一些工匠、本專業(yè)往屆的先進典型等,實現(xiàn)文化的傳承。實訓室由課程實踐團隊進行管理和維護,營造該實訓室濃厚的實訓氛圍,充分發(fā)揮實訓室文化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教黨〔2017〕62號)[S].2017.
[2] 白玲.實踐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的民族高校工科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建構研究[D].2018.
[3] 劉向嬌.在工科類專業(yè)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以《C程序設計為例》[J].科技風,2019.
[4] 姜峰在.高職《汽車底盤構造與檢修》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踐研究[J].機電教育創(chuàng)新,2019.
[5] 徐燕.《太陽能發(fā)電技術》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9.
[6] 趙志宏.《單片機技術應用》課程思政元素的探討[J].智庫時代,2019.
基金項目:文章為2019年度廣西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課程思政+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yè)實踐教學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GXGZJG2019B079。
作者簡介:朱名強(1985- ),男,廣西柳州人,廣西理工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師,副教授,工學碩士,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專業(yè),研究方向:自動控制技術、電氣電子技術、實驗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