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梅
本文中筆者根據高中生的學習特點,討論和研究同課異構在高中物理微課教學中的應用,希望能夠為從事一線物理教學的教師提供幾點課堂教學的參考.
一、“同課異構”微課的內涵
“同課異構”是教學改革形勢下的必然需求,它要求教師精心研究教材,潛心鉆研教法和學法,采用不同的構思、不同的切入點、側重點進行教學設計.“微課”是指通過幾分鐘或十幾分鐘的簡短教學,為學生解釋一個學習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可以是某個物理概念的闡述,也可以是某個公式的運用條件或者某個實驗的改進對比等.
二、“同課異構”微課教研與教學策略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在進行“同課異構”教學設計時會出現背離教學初衷的情況,下面筆者就如何設計好高中物理微課的“同課異構”教學提出幾點建議.
1.根據教學目標進行異構.
確定合適的教學目標是進行教學設計的首要任務,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因此,教學目標的設計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因素.第一,教學目標的設計要基于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能力基礎,也就是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分析,在課堂時長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基礎不同進行分層設計,保障每個學生都能聽得懂、跟得上;第二,教學目標的表述要足夠清晰,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
2.根據師生特點進行異構.
第一,根據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同進行課程異構.教師的經驗、能力、授課偏好都不同,對于經驗豐富、應變能力較強的教師,可以選擇設計相對寬松的教學氛圍;對于交流能力比較強的教師,可以選擇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學,及時對疑惑之處進行點撥;對于邏輯思維、推理能力較強的教師,可以選擇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邏輯引導教學法,在教學時運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第二,根據學生的學情進行異構.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由、快樂的學習氛圍.
3.針對內容、課型的不同進行異構.
根據內容的不同,物理課程大概可以分為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物理實驗、物理習題等類型,根據教學內容的差異,教師需要靈活選擇教學模式.
物理概念教學模式.概念反映的是物理現象的本質和過程,是物理規(guī)律、物理公式形成的基礎,對于功、能、磁場、電場等難以直觀感受的事物教師可以通過“同課異構”幫助學生理解.
物理規(guī)律是揭示某些特定條件下,物理量內在的、必然的聯系.學生理解物理規(guī)律一般需要通過實驗的手段來進行提問-啟發(fā)-猜想-證明等環(huán)節(jié).以圓周運動的規(guī)律教學為例,有些教師選擇自制教具,制作一個圓形的泡沫板,中間釘上釘子,懸掛兩個長度不同的小車,通過遙控調節(jié)小車在泡沫軌道上的運行速度,讓學生觀察小車在相同的時間內轉動相同的角度,運行的路程有何不同,如果用同樣的速度運行相同的路程轉過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從而引導學生得出線速度與角速度的定義.這樣的教學設計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即便是基礎不同的學生也能參與其中;有些教師選擇制作與鐘表相似的可以控制指針速度、記錄時間的運動裝置,通過運行該裝置,學生可以定量推導出角速度與線速度之間的關系,這個裝置設計簡單,數據準確,同時便于觀察,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三、“同課異構”微課教研與教學誤區(qū)
“同課異構”教學可以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率,發(fā)揮教學創(chuàng)造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實踐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避免的誤區(qū).第一,注重形式,輕視內容.開展“同課異構”教學模式可以幫助教師之間進行交流,發(fā)現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促進彼此成長.雖然“同課異構”微課比賽經常開展,但是教師僅僅是將自己的作品提交,未起到交流進步的作用,且比賽規(guī)則大多流于形式,耗材耗力.第二,注重異構,缺乏創(chuàng)新.大多數教師基本上還是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在異構的過程中抄襲其他教師的老案例現象明顯,創(chuàng)新的課程很少,完全沒有達到同課異構的教學效果.第三,注重細節(jié),輕視目標.有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過分注重環(huán)節(jié)、內容、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結果反而是“畫蛇添足”,將簡單的內容復雜化.
本文就高中物理開展“同課異構”微課教學的概念、方法、誤區(qū)等幾個方面進行了簡要的闡述,為一線物理教師提供參考意見,希望能夠幫助教師走出誤區(qū),提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