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庭峰 鄒靜
【摘要】人類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音樂藝術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經過了多年的沉淀和進化,各個階段的發(fā)展都不一樣,鋼琴能夠對學者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使彈奏者的行為舉止更加優(yōu)雅得體。在十八世紀的時候,在音樂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分工部分比較多,作曲部分由專門的作曲家負責,而作詞部分也有專門的作詞家負責,這就使兩者之間很難真正融合。進入現代之后,在鋼琴教學中也漸漸融入作曲技術理論,這使鋼琴教學變得簡單易懂起來,對于現代課堂教學有著積極的意義。本文就對作曲技術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供參考。
【關鍵詞】作曲技術理論;鋼琴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J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6-0205-02
【本文著錄格式】楊庭峰.鄒靜.作曲技術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北方音樂,2020,03(06):205-206.
引言
作曲技術理論在鋼琴教學中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只要教師合理科學地將作曲技術理論結合進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專業(yè)知識增長,并且,將學生的鋼琴彈奏水平提升上去。在鋼琴教學中,往往都需要豐富多彩的作曲技術理論,學習鋼琴的學生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作曲技巧,就會感覺缺失了一塊理論結構,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鋼琴訓練水準,教師應合理使用作曲技術理論,促進學生進一步的發(fā)展。
一、作曲技術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教師指導實踐原則
作曲技術理論當中所涵蓋的學習科目有很多,每個科目都比較復雜,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想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之內提高學生的鋼琴技術水平,就必須掌握作曲技術理論,作曲技術理論在鋼琴教學中是比較難掌握的科目。在教學時,必須要遵循教師指導實踐原則,學生不可能單獨完成作曲技術理論的學習和掌握,在整個過程中,雖然說學生是主體,但教師的指導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所以,教師必須對學生加以指導,除了對理論知識進行傳授之外,還必須將理論應用到實踐當中去,才可以讓學生充分地吸收和消化作曲技術理論知識,最終提高鋼琴教學質量。
(二)增強理論儲備原則
在鋼琴教學中,教師要想把作曲技術理論完全融合到教學過程中來,就必須讓作曲技術理論知識和實踐得到結合,這就意味著學生必須要有比較強的知識儲備,所學的知識需要在學生腦海中形成一個體系,實踐時學生就可以按照體系知識來操作。伴隨著如今鋼琴教育的不斷深入與發(fā)展,教師作為學生鋼琴水平提升的主要指導者,也必須將自己的教學水平提升上去,使基礎理論知識得到增加和充實,只有教師自身的理論知識得到提升,才能夠使學生接受到正確的教育。在傳統(tǒng)鋼琴教育中,基本上都是按照樂譜來進行學習的,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教師在教學時也將大部分的重心放在學生彈奏技巧的傳授上,而忽視了學生作曲技術理論的傳授,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有一定的學習依賴性,這并不利于學生的長期發(fā)展。從我國鋼琴行業(yè)的發(fā)展現狀而言,這樣的教學方式已經不滿足時代所需了,必須得到創(chuàng)新,教師也必須提高作曲技術理論傳授能力,讓理論和實踐可以得到充分的整合,才能夠促進學生真正的技術積累。
(三)教學體系形成原則
把作曲技術理論傳輸給學生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尤其是對于一些鋼琴基礎較差的學生,針對這樣的學生,在教學的時候,就必須發(fā)揮出教師的作用,教師應當在教學時構建一個教學體系。因為在傳統(tǒng)的鋼琴教學中,教師只是依靠自己的經驗在教學,并沒有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相結合,這就使得學生很難跟上教師的節(jié)奏,最終導致教學效率不佳。教師有必要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讓課堂教育變得高效,教師需要對作曲技術理論全方位進行講解,并和各種各樣風格、形式的鋼琴作品加以結合,以此來促進教學體系的構建,達到教學所需。
二、作曲技術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一)曲式結構類型的應用
相關研究表示,通過學習曲式結構類型的作曲技術理論,可以打造別具一格曲風的鋼琴曲,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也可以將曲式結構應用進去,使學生的知識體系在得以豐富化的同時又掌握曲式結構技巧。在曲式結構作曲技術理論的研究上,主要包含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教師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促進學生對樂句、樂節(jié)進行掌握,如果說學生已經可以很好地掌握樂句了,那么就有助于學生明確鋼琴演奏氣息感;在第二個階段的時候,教師則需要向學生講解樂段知識,鼓勵和引導學生對樂段做出判斷,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樂思,一旦學生具備了樂思,即使面對再復雜的彈奏對象,也可以將其樂段準確地劃分出來,這對于提高鋼琴教學質量有著積極的意義;在第三個階段的時候,教師需要對曲式結構特征進行講解,因為曲式結構本身就比較復雜,學生只有掌握其特征之后才可以有所了解和熟悉,在鋼琴演奏的時候才可以得心應手。
(二)和聲的應用
和聲在鋼琴彈奏過程中也有著很大的輔助作用,它可以讓整個演奏過程產生更好的聽感,和聲發(fā)展至今也經歷了很多個過程,到目前為止,和聲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在鋼琴教學中,教師也必須對和聲加以融入,對和音、和弦及和聲規(guī)律等進行傳輸,讓學生可以充分掌握和聲在鋼琴演奏中的作用。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選擇和聲的時候,必須準確地判斷音樂風格,確定其調性,因為不一樣的風格所選擇的和聲也是不一樣的,如果和聲和風格之間差距太大,就會導致聽覺混亂,鋼琴彈奏效果極其不佳。而在和聲織體的應用上,教師就需要關注學生演奏過程中的運動形態(tài),讓學生可以在完美掌握織體的基礎上對織體加以應用。在和聲和織體的使用上,可以是多樣化和靈活化的,教師不能只關注于學生彈奏技巧和效果,因為在鋼琴彈奏中可能會出現一些突發(fā)情況,這時就格外考驗彈奏者的應變能力,只有保證和聲和織體的靈活性,才可以讓學生培養(yǎng)較好的風險應對力,最終達到教學目的。
(三)復調類型的應用
復調類型所涉及到的規(guī)律性和邏輯性都很強,兩者之間是相互連接的,但又不混亂,有著必要的順序,在對復調進行訓練的時候,學生的手、眼睛及大腦必須密切的配合,這對于學生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復調在演奏的時候有著非常強的代入感和渲染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調配思想和感官,復調類的作曲結構往往都是由兩條或以上的旋律組合而成,旋律和旋律之間也是相輔相成的。在教學的時候,教師應當將重點放在學生演奏技巧、聽覺、邏輯思維等培養(yǎng)上,因為在彈奏復調的過程中,如果學生只具備邏輯思維卻不具備聽覺能力,那么就無法順利完成復調演奏。在復調演奏中,學生的演奏效果和水平如何,直接體現出學生的思維,因此,教師在復調教學中要對學生產生極大的重視,讓學生可以在真正意義上掌握復調彈奏技巧。
三、結束語
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地融入作曲技術理論,作曲技術理論作為鋼琴教學中比較具有難度的一部分,在教學時教師也要傾盡全力,遵循教師指導實踐原則、增強理論儲備原則及教學體系形成原則。在教學中,將曲式結構類型、和聲、復調類型等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而讓學生掌握全方位的鋼琴作曲技術理論,提高自己的鋼琴水平,促進未來更加全面地發(fā)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楊天成.淺議作曲技術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博覽,2019(1):133-134.
[2]朱玫玫.作曲技術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北方音樂,2018,38(15):188.
[3]王怡.芻議作曲技術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J].藝術評鑒,2018(4):73-74.
[4]張承林.作曲技術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黃河之聲,2017(21):20-21.
[5]邵承帥.作曲技術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黃河之聲,2016(20):52.
作者簡介:鄒靜(1990—),女,漢族,助教,碩士,研究方向:鋼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