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雅敏
摘?要:教育是具有階段性的,盡管教育理念提倡遵循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可是,這個理念在幼兒階段是無法被深入貫徹的。因為,幼兒年紀較小,對學習的認知不夠全面,甚至不知道學習為何物。此時,就需要教師對幼兒在幼兒園內的學習進行規(guī)劃。和其他學習階段的教學有所不同,幼兒階段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主的,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需要教師來引導和激發(fā)。偏偏幼兒階段的學生對學習并沒有很大的熱情,對游戲反而十分熱衷。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游戲教學法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讓學生在游戲中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在游戲中領會人生的價值。
關鍵詞:游戲教學法;幼兒園教學;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13-0052-02
1.游戲教學法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意義
(1)能夠提高學生對學習熱情
仔細觀察小朋友上學的情況,會發(fā)現(xiàn)多數幼兒并不喜歡去幼兒園,每次去幼兒園,都是一場拉鋸戰(zhàn),是父母和孩子的拉鋸戰(zhàn)。并且有一些家長對孩子去幼兒園也是抗拒的,他們認為孩子沒有辦法一下子適應,或者會擔心孩子去參加集體生活會生病,這些想法都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必須從自己出發(fā),改變態(tài)度,首先父母必須要調節(jié)好自己的心態(tài)才能讓孩子從心里愿意去幼兒園。因為大多數的小朋友,上幼兒園總是要經歷各種軟磨硬泡才會不情不愿地放開爸媽的手,慢慢吞吞,欲言又止地走進幼兒園大門,所以父母必須要堅定自己的態(tài)度。走進大門并不意味學生愿意在幼兒園內好好學習,心也還是向往著家里,會哭會鬧,有許多小朋友會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更嚴重的情況是許多孩子根本不愿意參與到幼兒園的生活中,也不會聽從老師的指揮。教師也得忙前忙后的安撫,有些能夠安撫好,有些做什么都是徒勞,究其原因,是幼兒們對幼兒園的學習內容缺乏興趣,覺得在幼兒園學習不如在家玩耍,連帶著對幼兒園也不喜歡了起來。但是游戲教學法卻能夠轉變幼兒的認知,通過游戲教學法老師和同學能夠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溝通,也會讓學生不會感到害怕和陌生,孩子們的天性就是玩耍,這樣親切的方式會讓他們放松自己。同時,游戲教學法不再要求學生安安靜靜老老實實地坐在位置上學習,而是通過學生喜歡的游戲學習相應的知識,學生既能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獲得了開心,認識更多的朋友,學會與別人相處和交往,也在游戲中獲得了知識,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2)能夠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幼兒階段的學生雖然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階段,但不代表他們什么都不懂,這個階段的孩子實際上是最有自己想法的時候,所以幼兒園的教育不是要讓學生必須做什么,必須要怎么做,而是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探索,讓他們用自己的思維和理解去學習知識和技能,老師們只需要在合適的時機進行合理的幫助。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只是一味地完成自己的課堂教學任務,多以簡單的字詞和數字教學,這些教學內容雖然是幼兒園教育的基礎,但是對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確實很難理解和學習的,而且這樣的教學方式并沒有考慮到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自我的探索能力。在部分教師的眼中,幼兒是不具備思辨學習能力的,卻沒有意識到在幼兒階段,學生的思辨能力對大腦的發(fā)育具有啟蒙的作用。而在游戲教育法中,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提問的方式引領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也可以通過不同的場景游戲或者是角色變換的游戲讓學生來學習相關的字詞。比如,在學習一些字詞的時候老師可以給學生講一些童話故事,或者給學生播放合適的兒童動畫片,在聽故事、看動畫的同時學習簡單的字詞和句子,然后用學習的字詞和句子設計出簡單的游戲,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游戲中,最后,老師要循序漸進的引入知識點,不要強迫學生學習。同時,游戲過程中,學生和學生之間也產生了交流,這種交流會產生碰撞,帶來新的觀念,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3)能夠促進幼兒之間的友誼
幼兒園是孩子們離開家庭以后新加入的第一個群體,融入一個新的群體對孩子們來說是會產生害怕的情緒,所以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不可能孩子們上幼兒園第一天就能很好的融入進去,所以老師們要給孩子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每個孩子的個性都有所不同,有些孩子性格外向,和誰都有話說,是人群里的開心果。有些孩子性格非常內向,不愛和人說話,有著自己的想法,不愿意表達自己的情感,也不愿意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長此以往,學生會和外界出現(xiàn)隔離和斷層,不利于學生長遠性的發(fā)展。畢竟,每個人都會走進社會,每個人都避免不了和他人接觸。而采用游戲教學法,會讓這些性格內向的孩子也參與到游戲中來,會因為游戲和他人產生交流,加之性格外向之人的帶動,一定程度上能夠在幫助內向的學生融入集體,彼此之間有了接觸,日積月累,也會彼此了解,建立較為深厚的友誼,為他們將來進入社會與人相處和溝通奠定堅實的基礎。
2.游戲教育法在幼兒中應用的策略
(1)以教學內容為核心,以游戲為輔,寓教于樂
盡管我們提倡采用游戲教學法,但教學內容依舊是課堂的核心所在,只是以游戲的方式進行呈現(xiàn)。教師在設計游戲環(huán)節(jié)時應該注重教學內容的穿插和安排,以教學內容為游戲線索,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在游戲中學習,學生會始終保持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情,這種心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應的知識。為此,教師應該給學生傳遞正確的理念,讓學生明白,游戲只是輔助手段,不能在游戲中丟失了學習的本心,否則就是違背了游戲教育法的初衷。
(2)在游戲設計中融合競爭元素
學生熱于學習,不僅出于自身的內在驅動力,還來自于和他人的競爭。若是兩個人的學習情況都處于同一個階層,不知不覺地會有所比較,希望能夠一起進步,不希望落后太多,便會主動改變自身的不足,以期能夠進步一些。在幼兒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良性競爭的意識,能夠讓學生擁有一種競爭意識。比如,可以帶領幼兒學生玩走臺階的游戲,在樓梯的終點放一個蘋果,學生們在起點處依次排開,兩個學生為一組進行走臺階。教師出題,出算術題,答對的人可以往前走一個臺階,答錯的人不能移動,看誰先通往終點。在這個游戲中,多數學生都愿意參與,一個一個地掰著小指頭數數。這樣既能夠帶領學生學習知識,又能幫助學生樹立競爭意識,有利于學生的長遠性發(fā)展。
(3)在游戲設計中融入生活的元素
生活是幼兒最為熟悉的元素,人總是對自己熟悉的事物抱有萬分好感。幼兒更是愿意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下學習,也更容易放松心情,全心投入學習。而幼兒在理解課本上的知識又有些吃力,從生活入手,一定程度上能夠消解學生的吃力感。因此,教師在游戲設計中可以嘗試融合生活的元素,帶領學生走進生活,將學習和生活相結合。當學生從生活中學習到相應的知識時,在接近課本,學生便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同時,也能讓幼兒對生活有一定的概念,會懂得從生活中汲取學習的養(yǎng)分。并且生活也是價值觀念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場所,對學生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幼兒教育和其他階段的教育有所不同,幼兒教育更多地是希望學生能夠在快樂中獲得知識。因此,游戲教育法是十分適宜幼兒教學的,既契合了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又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課本知識,且不會產生抵觸和不耐煩的情緒。只是,教師需要注意的是,游戲只是教學的手段,不是教學的主旨,教學內容依舊是課堂的核心所在,一切還是應該以教學內容為重點,不要讓游戲教育法成為形式,成為游戲的主場。
參考文獻
[1]胡廣萍. 淺析以幼兒為本的游戲教學法在幼兒園教學中的具體應用[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3(05)
[2]龔苗沖. 淺談游戲教學法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下),2014(06)
[3]馬曉紅. 淺析游戲教學法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J].情感讀本,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