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張麥玲
摘要:當前,在信息技術得到充分發(fā)展的背景下,計算機已經成了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項輔助工具。在教育領域,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很難適應現代計算機教育實際需求。翻轉課堂是移動互聯網和現代教育結合的產物,突出了“少教多學”的教育理念,將其實際運用于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當中為教師提供了更多思路。本文就基于“翻轉課堂”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模式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
關鍵詞:翻轉課堂;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0)09-0177-02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具有創(chuàng)新性質的教學模式已經在很多學科的教學活動中得到了有效的應用。從教學原理的角度來看,翻轉課堂側重于整合預習一探究一復習這樣的教學過程。將其應用于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活動當中不僅能將學生的主體性凸顯出來,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逐漸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因此,教師應該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概念和應用意義形成正確的認知,并能結合具體的課程內容合理運用翻轉課堂開展教學活動。
1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認知
翻轉課堂是一種逐漸在我國現代教育領域中得到普及的新型教學模式,在應用方面也日漸成熟,使得現代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翻轉課堂主要整合課前、課中、課后這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使教學過程以及師生在教學中的角色發(fā)生翻轉。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學一般分為三個步驟,即課前預習、課堂知識傳輸以及課后知識鞏固。學生在預習階段是熟悉教學內容,形成簡單的了解,在課堂中,教師的講解是重心,再通過課后作業(yè)將知識內化成自身知識體系中的一部。翻轉課堂模式的提出使這種教學方式發(fā)生了改變。在翻轉課堂中,知識傳授的過程放在課前,由學生觀看微課來完成,學生需要在課前對知識進行獨立且深入的思考和學習,而不是簡單的閱讀教材。知識內化在課堂中由教師輔助和引導來完成,教師側重于學生沒有獨立理解和接受的問題展開詳細點撥。
2 翻轉課堂的應用意義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出現了更多以信息技術、互聯網為支持的新型教學模式,使得教育信息化、現代化、個性化的特點得到充分凸顯。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逐漸提高,傳統(tǒng)教育模式已經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探索新型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計算機網絡是一門必修課程,也具有較強的基礎性。這門課程中包含較多的知識點,教學體系比較煩瑣.這就使得學生感受到較大的學習難度。從教育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學生很難在課堂中充分掌握教師所講解的知識,長此以往,會逐漸失去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因此,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將翻轉課堂實際應用于計算機網絡課程當中是促進現代教育發(fā)展的主要動力。
3 基于“翻轉課堂”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模式
1)課前預習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的預習環(huán)節(jié)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預習環(huán)節(jié)之間相對應,但是其更加側重于在課前進行知識傳授,并不是簡單的閱讀教材中的內容。教師將所要講解的內容總結下來,分別以微課的形式呈現知識點的講解過程,并將其上傳于網絡平臺當中,微課中可以包含多種教育元素,比如,圖片、動畫、視頻等,并在其中設計一些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尋找答案的過程深化對計算機網絡課程知識的探究。另外,教師也可以在微課中鏈接一些慕課,讓學生從更多的角度對重要的知識點進行深入學習。
2)課中學習
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中沒有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或者產生的學習問題總結下來,對其進行詳細分析。以此為基礎,教師可以在班級中對學生實施小組劃分,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一個小組的學習活動當中。教師將學生所反饋的學習問題轉化成學習任務分別布置給不同的小組[1]。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主討論,每個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角度和深度都存在差異性,在互相討論和發(fā)言中,學生能發(fā)生思維的互相啟發(fā)和碰撞,得到更多解決問題的思路,獲得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對于學生無法以小組學習方式解決的問題,可以由教師進行詳細點撥和講解,幫助學生突破和消化學習中的重難點。這是學生實現知識點內化的過程。值得注意的是,在課堂學習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對學生所討論的結果給予具體的評價,以此使學生發(fā)現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加以優(yōu)化,并進行深入思考。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以教學目標為中心,共同討論接下來要解決的知識點以及學習任務。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形成自主思考和學習的意識,也能逐漸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3)課后復習
在計算機網絡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課后復習是其中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幫助學生鞏固和強化知識理解的過程。計算機網絡課程中包含的很多內容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布置課后實踐任務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復習。在課后,學生可以結合教師在課堂中所強調的知識點,反復觀看微課,進行查缺補漏[2]。另外,學生在課后復習環(huán)節(jié),對自己無法深入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可以向教師請教,或者與其他學生進行線上討論,將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在翻轉課堂中得到充分發(fā)揮。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有利于使學生鞏固所學習的知識點,并能逐漸形成良好的復習習慣。
4 運用“翻轉課堂”開展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需要解決的問題
1)課前準備
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定義角度來看,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應該做好兩個方面的準備,一個方面是篩選出課程中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并且學生很難獨立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總結下來,分別將其制作成微課的形式。結合學生的興趣,使微課的內容更加生動有趣,對學生形成吸引力[3]。另一個方面,在網絡中選擇比較適合學生學習且具有權威性的教學資源和平臺,將其整合到微課當中。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拓展,并從不同的角度獲取計算機網絡課程的知識。
2)大班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問題
在很多學校中,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仍然采用的是大班制。這樣的教學情況為教師構建翻轉課堂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針對這樣的教學現狀,教師可以嘗試采用“化整為零,科學分組”“組內評價,組間互評,教師評價”的方式。
首先,化整為零,科學分組。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數量將其分為4-6入一組,并讓學生在組內進行合理分工,共同研究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其次,組內評價,組間互評,教師評價。這種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解決了大班制中考核困難的問題[4]。其中,組內評價主要指的是同一小組的學生之間針對實際的學習情況進行互相評價,將評價的結果以打分的方式呈現出來,提高評價的真實性和客觀性。組間互評主要指的是不同的小組之間進行互相評價,以整組成績的形式呈現出來,強化評價的客觀性。教師評價是教師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效果,對每個小組做出評價,給出總成績。由教師將不同環(huán)節(jié)學生所獲得的分數進行加權計算,得到學生在翻轉課堂學習模式中的綜合評價。這樣的教學評價方式不僅凸顯出翻轉課堂的應用特點,還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質量。
5 結論
綜上所述,將翻轉課堂模式應用于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已經成了一種教育發(fā)展趨勢,使得計算機教學的針對性得到體現。因此,教師應該從自身的角度尋找翻轉課堂與計算機網絡課程之間的結合點,并按照課前預習、課中學習以及課后復習的過程開展教學活動,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方法解決問題。通過本文對基于“翻轉課堂”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模式展開的一系列研究,希望能為提高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質量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曹衛(wèi),吳蕓.基于慕課的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32(12):143-144.
[2]鄧惠俊,朱曉麗.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重構[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4):102-103.
[3]王小耿,基于翻轉課堂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改[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4(27):138-139,146.
[4]祁貝貝.淺談基于翻轉課堂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重構[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1):280,282.
【通聯編輯:張薇】
收稿日期:2019-12-05
基金項目:河南省高等學校請見骨干教師資助計劃項目《基于“翻轉課堂”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模式研究》,編號:2017GGJS260;河南省十三五規(guī)劃項目:高職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業(yè)產教融合人才培養(yǎng)研究與實踐,編號:[2019l-JKGHYB-0518
作者簡介:李寧(1980-),男,河南平頂山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絡技術;張麥玲(1981-),女,河南衛(wèi)輝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網絡管理與網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