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慧娟
摘 要:圖畫故事書作為幼兒的第一本書,在幼兒的閱讀習慣、觀察能力、想象能力、人格培養(yǎng)、個性養(yǎng)成及語言能力培養(yǎng)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十年來,幼兒教育界越來越重視圖畫故事在幼兒期的價值,圖畫故事在培養(yǎng)幼兒閱讀習慣、審美體驗、個性養(yǎng)成及知識傳授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橋梁書,在幼兒從圖畫+簡短文字閱讀到純文本閱讀起到了重要媒介作用。
關鍵詞:圖畫故事;幼兒教育;價值
圖畫故事是指作者利用圖片和文字講故事,圖畫故事又稱為繪本、圖畫書(picture book)。廣義來講,圖畫故事包括布書、翻翻書、插圖書、無字漫畫、典型圖畫書(圖片+文字)等。從狹義來講,布書和翻翻書,有些書只有圖片或立體圖形,也有加入了解釋圖片是什么的簡單文字。圖片與圖片之間,并沒有連續(xù)的情節(jié)和較強的邏輯關系。插畫只是在大量文字中間,穿插幾張與情節(jié)有關的畫面,插畫與插畫之間的邏輯關系也并不緊密。黃云生在《兒童文學概論》中說:“在圖畫故事文學中,有一個圖畫和文字藝術的關系問題。這種關系,不是單純的一方說明另一方,而是互相融匯、互相協(xié)調、圖文并茂地共同表現(xiàn)一個主題,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1](114-115)因此,嚴格意義上的圖畫故事,應指典型圖畫書,圖文結合,共同講解一個有人物、有情節(jié)的或簡單或復雜的故事。
圖畫故事書在中國的發(fā)展,雖然時間較短,但發(fā)展迅速。進入21世紀來,隨著經(jīng)濟水平的提高、對幼兒教育的重視,圖畫故事書越來越受到家長和教師的歡迎。出版界翻譯引進了大量的優(yōu)秀圖畫故事。圖畫故事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有助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圖畫故事被譽為孩子的第一本書,是幼兒早期閱讀最重要的圖書類型。早期閱讀是指0-6歲學前兒童閱讀兒童讀物的過程。研究指出:0-6歲是激發(fā)幼兒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習慣的關鍵時期。[2](9)
圖畫故事因其生動鮮明的色彩和形體,容易引起兒童的閱讀興趣,家長每天固定引導孩子閱讀一本圖畫故事,持之以恒,習以為常,一以貫之,久而久之,養(yǎng)成孩子每日閱讀的良好習慣。
二、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
幼兒受識字能力的局限,大多數(shù)的文體中,比如幼兒故事、童話、寓言等,幼兒是借助聽+說完成的,而圖畫故事,幼兒進行輸入輸出的模式變?yōu)榭?聽+說。視覺器官是注意力發(fā)展的最重要器官,心理學研究表明,人接收外界信息,依靠五種感覺器官(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其中視聽覺接收信息占90%左右,以視覺器官為主。
觀察力的基礎是幼兒的注意品質,幼兒期以無意注意為主,并隨著年齡增長,有意注意開始萌發(fā)及發(fā)展。形狀鮮明、色彩艷麗的形象更容易刺激幼兒的視覺器官,引起幼兒的注意。圖畫故事以線條和色彩為表達形式,并在其中蘊涵著作者的情感和想法,具有很強的表意性和表情性??梢越柚鷪D畫故事的線條、形狀和顏色引起幼兒的關注,培養(yǎng)其觀察力。如美國作家維吉尼亞?李?伯頓的《小房子》,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藍天白云。畫面色彩在不斷變化,春天的色彩是淺綠和淡黃色,夏天的色彩是深綠色,秋天的色彩是紅色,冬天是雪白。但是忽然有一天,來了建筑隊,在小房子旁邊蓋起了更多的房子。在綠色的田野上,開始出現(xiàn)了褐色的工地。本來藍藍的天空,出現(xiàn)了一團淡淡的褐色云。隨著城市進程的加快,天空的云越來越黑,小房子周圍擠滿了樓,樓越來越高,整個畫面的色彩越來越重,褐色和黑色在畫面的位置越來越多。通過引導幼兒觀察顏色的變化,體會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理解作者表達的含義和情感。
三、有助于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
想象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創(chuàng)造新形象的過程。想象需要以生活中表象為基礎。幼兒以無意想象為主,易受外界刺激影響,想象主題不穩(wěn)定,缺乏系統(tǒng)性。幼兒期也是想象力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圖畫故事可以針對幼兒的想象特點,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③
首先,圖畫故事系統(tǒng)性強,故事情節(jié)連貫完整。兒童天然對故事類的情節(jié)感興趣,在遇到有懸念的地方,可以引導幼兒發(fā)揮想象,自編后面的情節(jié),發(fā)展其想象能力。同時,圖畫故事中文字描繪的部分,也需要幼兒調動其生活中的經(jīng)驗表象,去感受。如美國作家艾瑞?卡爾的《好餓的毛毛蟲》:月光下,有一顆小小的蛋,躺在葉子上。星期天的早上,暖和的太陽升起來了,噗地一聲,一個又小又餓的毛毛蟲從蛋里面爬了出來。孩子需要調動月光、葉子、早上、暖和的太陽等多種表象,通過再造想象,去還原故事發(fā)生的場景。
其次,圖畫故事中的留白和翻頁,給幼兒想象的空間。如艾米莉?賈德的《小豬的愛情》,一只小豬想找一個女朋友,它拿著一朵小花,開始了尋找的過程。它找了長頸鹿,但是畫面只畫了長頸鹿的身子,它的頭去哪里了呢?可以讓孩子想象,長頸鹿的頭到底有多長呢?下一頁中,只畫了長頸鹿的頭,沒有身子,頭從畫面左邊伸到了右邊,問小豬:“你不覺得我太高了嗎?”。翻頁的時間差,給孩子提供了想象的時間。小豬又找了大象、鱷魚。同樣,大象只畫了身子和一半的臉,鱷魚也只畫了大嘴巴。留白的部分給了孩子填補的空間,幼兒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和聯(lián)想填補未畫的部分。
四、健全幼兒人格培養(yǎng)
人格養(yǎng)成的關鍵,是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發(fā)展自己。包括認知管理情緒、接納自身、培養(yǎng)審美、發(fā)展思維能力等方面。目前市面上,圖畫故事書眾多,總結繪本的主題類型,主要包括親情友情、習慣養(yǎng)成、自然科學、生命教育、品格培養(yǎng)、情緒管理、哲學啟蒙、自我成長等。不同主題的圖畫故事共同構筑和培養(yǎng)幼兒的精神世界,助其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如澳大利亞菲奧娜?哈里斯、薩利?瑞賓的《敏感的內(nèi)莉》,主人公內(nèi)莉敏感、膽小,她害怕其他小精靈戴的尖帽子,擔心帽子的尖會刺到自己的眼睛;她不喜歡吹過大的泡泡,擔心巨大的泡泡會爆掉……但是敏感的內(nèi)莉,卻心思細膩,很容易觀察到別人看不到的細節(jié),有一次,貝利先生的牛奶車拆彈撞到一個小嬰兒,多虧內(nèi)莉及時發(fā)現(xiàn)。這本圖畫故事可以讓幼兒理解,性格無所謂好與壞,看似不好的個性也會有它的優(yōu)點,每個人都需要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同或者缺點。
五、有助于兒童和文字建立良好關系
幾乎所有關于幼兒圖畫書閱讀的研究結果都表明,2-6歲的小朋友對書中圖畫的部分,關注度遠高于對文字部分。小朋友們總是會先去關注書中的圖畫部分(即注視速度快),對文字部分的注視則較慢。 加拿大evans博士等人的一系列研究發(fā)現(xiàn),3-5歲兒童在伴讀情境下注視文字的時間約占總閱讀時間的2%。[3](913-920)
在幼兒早期,家長和老師可以通過指讀方式,有意識地鍛煉幼兒對文字地感知,例如,在陪同幼兒閱讀圖畫故事的時候,先引導幼兒觀察圖畫,等幼兒對圖畫興趣略減的時候,再用手點中文字,一字一字閱讀,并就文字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或者對幼兒進行提問。同時,同一本書,反復閱讀后,畫面的部分將降低對幼兒的吸引力,文字部分開始得到進一步關注,成人也可慢慢引導幼兒重復閱讀,并嘗試幼兒自己讀。
結語
作為幼兒人生中第一本書,圖畫故事書發(fā)揮著引導培養(yǎng)、橋梁媒介的重要。隨著對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的了解,及培養(yǎng)幼兒語言能力的認知深化,目前各大城市出現(xiàn)了幼兒雙語繪本,抓住幼兒語言學習關鍵期,習慣養(yǎng)成關鍵期,圖畫故事書的作用也越來越被家長和教育界重視。
參考文獻:
[1]黃慶云.兒童文學概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
[2]唐林蘭.學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M]. 陜西: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7.
[3]Evans, M. A., & Saint-Aubin, J. (2005). What children are looking at during shared storybook reading.Psychological Science,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