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翠華
摘 要 在我國的教學工作中,數(shù)學是義務教育階段十分重要的學科,數(shù)學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思想和邏輯思維能力有著重要作用,所以我國從小學階段開始就開設數(shù)學教學。與小學的數(shù)學知識相比,初中數(shù)學知識更加抽象,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更加明顯,尤其是初中數(shù)學中與幾何相關的知識,是教學的重點,三角形全等知識是初中幾何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相似三角形又是三角形全等知識的基礎,很多學生在學習相似三角形的知識時都會面臨很多困難,比如概念的理解和解題思路等。本文就對初中數(shù)學的相似三角形教學工作進行探究,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初中數(shù)學;相似三角形;教學策略
一、營造教學情境
在初中的教學工作中,幾何教學無疑是其中的重點和難點的內(nèi)容,因為要求學生必須要具有相關的空間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所以教學時會存在很多困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教學時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該情境中進行知識的聯(lián)想、猜測并探索規(guī)律,這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有效方法。在初中相似三角形知識的教學時,教師想要營造教學情境,可以從以下入手:
(一)溫故知新
數(shù)學知識之間是彼此聯(lián)系的,尤其是幾何知識,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溫故知新的方式,通過帶領學生復習舊知識的方式引出新知識,讓學生通過對教師的進一步拓展和研究來學習新知識,從而達到由舊知引新知的目的。
(二)類比教學引入
在“全等三角形”一章中,學習了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的兩個三角形的性質(zhì)和判定方法,類似地,在兩個形狀相同、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它的邊和角有怎樣的關系?如何判斷兩個三角形是相同的?
在講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即利用“三邊成比例的兩個三角形相似”,引導學生回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類似地思考:可不可以通過“兩邊和夾角”的關系,推導出兩個三角形的相似關系。
(三)結合生活實際
在營造教學情境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結合生活實際來營造情景,因為數(shù)學知識是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很多數(shù)學知識都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但是學生大多都會對其忽視,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通過營造生活情境的方式,讓學生從生活實際中發(fā)現(xiàn)知識的應用方法,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中所蘊含的數(shù)學知識,這樣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著重要作用。
二、教師探索
在初中數(shù)學的相似三角形的教學中,教師想要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首先必須自己也要進行積極的探索,教師在自行探索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帶領學生共同進行探索研究,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一)拓展性問題
在數(shù)學知識的教學中對知識進行歸類,進而適當?shù)赝卣故菢O為必要的,讓學生對一類題型對應解決問題的思維策略,在此基礎上,利用題型或問題方式的變化,讓學生知道此類題目會往哪個方向延伸,還可以解決哪些問題,真正做到舉一反三。
如圖,ΔABC是一個銳角三角形余料,邊BC=120mm,高AD=80mm,要把它加工成矩形PQMN零件,使一邊在BC上,其余兩個頂點分別在邊AB、AC上,求證:
分析:由題意可以將圖中相似歸納為“A”字型相似的方法,由結論是兩個三角形高的比,可以轉(zhuǎn)化為相似比,即證,再利用矩形對邊相等,PN=QM進行代換,就可以證明結論。該引導的過程可以歸納為“A字型”相似的判定方法。
(二)解決實際問題
相似三角形的知識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還是比較普遍的,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入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相似三角形知識的靈活應用,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發(fā)現(xiàn)該知識的價值。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的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相似三角形知識的教學是其中的重點和難點,很多學生對于知識概念的理解不準確,解題時也會存在思維上的偏差,導致解題效率和準確率都比較低,成績比較差。針對該問題,要求初中數(shù)學教師針對相似三角形的知識開展針對性的教學,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教師自身也要積極進行探索,帶動學生的探索,同時注意對學生進行解題技巧方法的有效引導,以此幫助學生建立起相似三角形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周建洪.讓初中數(shù)學“相似三角形”教學更有效[J].中學數(shù)學,2019(16):67-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