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紅萍
安排學(xué)生訓(xùn)練了這樣一篇材料作文:
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
家園,可以是個體小家庭,也可以是社會大家庭,更可以是精神的世界。家園充滿著喜怒哀樂,演繹著悲歡離合,陶冶著人的精神和靈魂。
從學(xué)生完成的作文來看,存在著選材雷同、理解泛化的普遍不足,很多學(xué)生選擇的是“感受家的溫暖”這一立意,“鄉(xiāng)村老家”“小家庭的悲歡離合”這類題材的撞車現(xiàn)象就比較嚴重,很難脫穎而出,這時,超凡脫俗的選材就有先天優(yōu)勢了。但是,題材新穎未必意味著就能拿高分,這不,班上有兩個學(xué)生的題材都很不錯,都是以“文學(xué)是我的精神家園”為主題,選材上應(yīng)該很有張力,而且這兩個學(xué)生的語言表達都還不錯,但結(jié)果是一個95分,另一個卻只有75分,為此,拿了75分的同學(xué)很不服氣。我將兩篇文章打印出來,在講評時讓同學(xué)們來比較閱讀,分析一高一低的原因,借此契機引導(dǎo)學(xué)生感悟、琢磨寫出高分記敘文的方法和技巧。
兩篇作文:
被文字圈養(yǎng)
世界開始沉睡時,我拉開窗簾,向外望不見星空,腦際卻時有火光閃過,我坐在地板上卻幻想自己沐浴極光,躺在床上卻夢想自己擁抱草原,給我這些勇氣的,是文字。
安安靜靜的夜很適合讀村上春樹,那種捉摸不透的深沉又有詩性的文字,仿佛帶著日本的海風(fēng),咸咸的撫過我的臉頰。碧藍的海是什么樣子我大概已模糊,但每每拿起他的書,沉甸甸的感覺便讓我想起第一次見日本海時無聲的驚嘆。我的心在兵荒馬亂中很難歸于平靜,但書籍卻總能為我隔離出一個世界,讓我躲進去安放自己的心。
面對茫茫的夜我總是會有一種歸屬感,其實我明白那大多是文字給予我的感情,因為我們之所以能夠辨認出漆黑的夜,全靠文學(xué)家思想家留下來的幾點星光。
愛默生面對大自然頓覺小我的一切都消失,他成了一只眼球,本身并不復(fù)存在,他洞察一切,感知所有。自然是他與梭羅的歸宿,是三千世界里的家,他們在自然中與樹木共同呼吸。而我,寄生于他們的文字,在他們文字營造出的幻境中安營扎寨,安身立命。
我試圖與夜對話,它不回答,我試圖與普里什文交流,他卻讓我看見了俄羅斯的原野,朝霧從地平線上緩緩升騰,驚動了夢境,天穹之下是沉默的大地,與大地上無言的樹木。最微末的白楊也在呼吸,吐納著清新的水汽。我仿佛立于俄羅斯這片含蓄深沉的土地之上。品味著這個民族人民獨特的情懷。
文字的沃土上圈養(yǎng)著無數(shù)的歌謠,無盡的美,也有淚水,也有哀傷。
每次讀《小王子》我都幾欲落淚,我沉湎于王爾德的幽默與浪漫中無法自拔,無論是前者的馴養(yǎng),還是后者那種類似于殉道者般執(zhí)著的愛都在深深感動著我,有時我甚至感到刺痛。
文字讓我敢于夢想,夢出偉大,讓我敢于違背刻板,自由生長。
在他們的文字到達我心中之前,我什么也沒有,我的世界一片狼藉,但他們一出現(xiàn),我便有了生活的光。讓我在漫漫長夜為自己點一盞孤燈。
文字是我永恒的家園,在這個家園里,我是自己的神,一切虛幻的,不切實際的都可以成立,一切緘默的,悄無聲息的都可以絢麗。
文字是我貧瘠的土地上,最后的玫瑰。
書 家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我有一個小家,藏在浩渺的書海之中。
在這兒,我能與富貴漫談他的故事,從腰纏萬貫到一貧如洗,從花花公子到鄉(xiāng)下老農(nóng),命運竟是如此的殘酷,世事難料,造化弄人,親人與朋友一個個的死去,我看見富貴那滄桑而又瘦削的臉龐上,淚慢慢的滑落,他突然站了起來,強直著已被生活壓迫的如弓一般的腰,斬釘截鐵的大喊:“我要堅強的活下去?!?/p>
我的家在這兒,在《活著》這本書中,有了它,我將不懼艱辛,奮勇向前。
仍是在這兒,我能與熱情好客的鄂溫克族同胞對酒當歌,熱烈的篝火映紅了每個人的臉龐,干柴發(fā)出噼噼啪啪的斷裂的響聲,厚重的歌聲中一種遠古的氣息撲面而來,樺皮簍,樺皮船與獸皮帽堆壘在一起,那么奇怪卻又如此和諧,這是一群大自然的子民?。∷_滿在黑夜中狂舞,五彩的綢緞似一只只飛鳥上下起舞,腰間的鹿鈴相互碰撞走出清脆空靈的樂章。他們信奉薩滿,他們尊重自然。他們向自然索取卻知道節(jié)制,那我們呢?
或許我的家也在這兒,在《額爾古納河右岸》里,在那片廣闊無際,樹木參天的大興安嶺中,在那個平凡而又平凡的樺木篷中。在這里,我肆意的呼吸泥土的芬香,品嘗甘甜的泉水,有了它我將保護自然,敬畏自然。
還是在這兒,我與無數(shù)的詩魂相遇,或聽李白仗劍天涯高唱,“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又聽杜甫看著窗外陽春三月美景,卻低頭哀嘆,“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再聽陸游登上北固樓,遙望北方祖國的大好河山,想著在金軍奴役下老百姓流離失所,“南望王師又一年”的無奈,慷慨激昂,怒吼道:“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p>
我的家在這兒,在一首首或快樂,或悲傷,或無奈,或憤慨的詩歌之中,有了它,我能窺探古人的心境,了解到那段過去的歲月,并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書中的小家讓我流連,從中學(xué)到不少,受益匪淺。
同學(xué)們對這兩篇文章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比較分析和熱烈的討論交流之后,提出了比較多的點評意見,合并歸納,大致形成了四個方面的共識。
一、開頭設(shè)計的精彩與否,決定著文章的層次
第二篇作文開頭落入俗套,品位不高?!皶凶杂蓄伻缬?,書中自有黃金屋”,不談其標簽式的乏味無力,就其內(nèi)涵而言,也降低了“文學(xué)”的精神品位,讀書的目的好像就是追求物質(zhì)上的享受,傳達出的是世俗和功利的味道,與全文意境突兀,缺乏雅韻。而第一篇文章的開頭,簡略地描寫了自己坐在地板上幻想沐浴極光、躺在床上夢想自己擁有草原的兩種場景,場景描繪之后快速地切換到文章的中心上來,“給我幻想的勇氣的是文字”,道出了文字的作用,給人幻想的空間和韻味,這樣的開頭既簡潔又形象,既切題又清新,雅而不俗??梢姡玫奈恼碌拈_頭要快速有力地契合文章主題和中心,形式上最好是有感染力的場景式,要有畫面感和參與感,韻味雋永,容易將讀者帶入唯美雅致的情景中,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與情感共鳴。
二、材料銜接的合理與否,決定著主題的清晰
在材料安排上,第二篇文章的內(nèi)在邏輯松散隨意,顯得跳躍紊亂。該文三個片段,各個片段描寫之后都有影響感受的揭示,如跟富貴交流后,點出閱讀的作用“我的家在這兒,在《活著》這本書中,有了它,我將不懼艱辛,奮勇向前”;讀《額爾古納河右岸》后,點出書籍作用“有了它我將保護自然,敬畏自然”;與無數(shù)的詩魂相遇,“讓我能窺探古人的心境,了解到那段過去的歲月,并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單個來看,每個材料后都點出書籍的影響和作用,這很好,但是如果從整體上來審視這三個層次的安排,卻沒有一個貫穿始終的標準,理不出一個合理的內(nèi)在邏輯來,這使文章成為割裂的塊狀式,思維缺乏漸進的梯度,給人以碎片化的感覺。而第一篇文章則注重整體的布局,各個片段的銜接行云流水,主題表達渾然一體。該文先說讀村上春樹的作品,領(lǐng)略日本海的美,書籍為自己隔離出一個世界,讓自己躲進去,安放自己的心,讓自己有歸屬感;而讀普里斯文的作品,讓自己品味著這個民族人民獨特的情懷,之后作者用一句話總結(jié)過渡“文字的沃土上圈養(yǎng)著無數(shù)的歌謠,無盡的美,也有淚水,也有哀傷”,顯然,作者在安排材料上有一根內(nèi)在的線索,就是由盡情享受美的幸福,到分享書中人物的淚水哀傷,材料安排和連綴的核心是“情感的圈養(yǎng)”,如此安排,邏輯嚴密,過渡自然,層層鋪墊,主題表達水到渠成。
三、結(jié)尾升華的厚重與否,決定著立意的高度
一篇好的記敘文,除了引人入勝的精彩描寫之外,結(jié)尾處的點睛之筆非常重要,是對話題的核心認識和認識升華所在,必須精心打造,以體現(xiàn)深邃的思想、智慧的表達、優(yōu)美的意境和無窮的韻味。第二篇文章結(jié)尾顯得倉促、無力,在描寫讀了《活著》《額爾古納河右岸》、李白、杜甫等感受之后,匆匆一句“書中的小家讓我流連,從中學(xué)到不少,受益匪淺”,既沒有總結(jié)也沒有提升,認識淺易。而第一篇文章結(jié)尾在具體描寫村上春樹、普里什文、《小王子》給自己帶來的幾種感受之后,“文字讓我敢于夢想,夢出偉大,讓我敢于違背刻板,自由生長”,這幾句既是對上文的總結(jié),更是在總結(jié)基礎(chǔ)上的提升,“在他們的文字到達我心中之前,我什么也沒有,我的世界一片狼藉,但他們一出現(xiàn),我便有了生活的光。讓我在漫漫長夜為自己點一盞孤燈”,這里用對比的方式,表達了文字到達我心中之前和之后的不同,充分說明了文學(xué)給我?guī)淼木裆系木薮蟮淖饔?,然后水到渠成地歸結(jié)出“文字是我永恒的家園,在這個家園里,我是自己的神,一切虛幻的,不切實際的都可以成立,一切緘默的,悄無聲息的都可以絢麗”,和開頭自己的幻想想象之畫面形成呼應(yīng),余韻悠悠,讓人深思,從而在整體上提升了認識的格局和立意的高度。
四、題目擬寫的引人與否,決定著閱讀的興趣
第二篇文章的題目《書家》與第一篇文章的題目《被文字圈養(yǎng)》相比較也遜色一些。《書家》這個題目的表達顯得模糊,第二篇文章其實講的是文學(xué)的作用,而不是包羅萬象的書籍的作用,與其如此,還不如干脆具體到“文學(xué)是我的家園”上更顯明確精準。《被文字圈養(yǎng)》無疑更具有吸睛的沖擊效果,這個題目不僅內(nèi)涵上指向更明確,更能凸顯中心,形象地表達出文字即文學(xué)對我的精神滋養(yǎng)作用之大之深,更在形式上新穎別致,更能激發(fā)閱讀的興趣。由此可見,一個精心醞釀的題目,能夠起到先聲奪人的奇效,馬虎不得。
通過比較與探究,對于如何寫出一篇好的記敘文,學(xué)生們都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好的題材是成功的基礎(chǔ),但還遠遠不夠,寫好記敘文還得注意幾個方面:引人入勝的場景式開頭,嚴密清晰的內(nèi)在邏輯,畫龍點睛的厚重結(jié)尾,新穎別致的標題,再加上優(yōu)美活潑的表達,才可以成就一篇優(yōu)秀的記敘文。
[作者通聯(lián):江蘇海門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