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心素養(yǎng),對這時下最流行的學術語言確實是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各學科提出的核心素養(yǎng)詮釋意義也不盡相同。音樂學科提出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不單純是要有最基礎、最基本的音樂理念,而且還要有最一般的音樂知識與音樂實踐能力,同時還要求學生對于音樂有較高的鑒賞能力與音樂認知及審美能力,所以說要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學校及老師必須加強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和音樂作品對外部世界有深層次的感悟能力。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在人的現(xiàn)實生活中,音樂往往會對社會發(fā)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就是說優(yōu)秀的音樂被證明是可以凈化人們的心靈、美化人們的情操、促使人們的身心健康向上。筆者在日常的音樂教研工作中和一線的音樂教師們解讀核心素養(yǎng),解讀音樂核心素養(yǎng),并將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精髓融入基礎音樂教育教學中,并解讀之、評價之、思考之。
關鍵詞:音樂課程;核心素養(yǎng);評價新思考
最近,隨著《新課程標準解讀》中指出的“學科素養(yǎng)”,這個新概念的提出,使得各學科的老師都將“培養(yǎng)未來公民必備的學科素養(yǎng)”作為學科教學的重要目標。就我們的一線音樂教學來說,往往要面對的是日益復雜化的、多元化的、全球一體化的音樂文化背景。讓學生們接受這種高水平的中小學音樂基礎教育,提高全體學生的音樂文化學科素養(yǎng),那就成了我們學校音樂教育教學中的一件頭等大事。
那么,到底什么是音樂核心素養(yǎng)?如何培養(yǎng)音樂核心素養(yǎng)?我們通過在音樂領域這個方面進行研究后,得出結論發(fā)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這個學術問題不是來自各學科內部,而是大家在強調未來世界教育發(fā)展的目標達成,在落實好素質教育目標的同時,在客觀上我們要逾越的一道學術屏障。因此大家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音樂核心教育往往不是萬能的,但音樂核心教育卻在一直影響我們的未來學習方向與職業(yè)認知發(fā)展,并在其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確實有必要而且也應該弄明白大家作為音樂教育教學工作者,在音樂教育教學活動中,尤其是在中小學音樂堂和課程理念的實施中,我們可以為學生做些什么,不可以做些什么,或者說最需要為學生做些什么。所以我們提到的音樂素養(yǎng)四個字的內涵就顯得太大了,這也許不是我們音樂教育一己之力能達成的任務。但是在音樂教育教學需要大力聚焦在核心素養(yǎng)上的時候,我們就音樂教育教學規(guī)劃而言,那就需要落實在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yǎng)上了,也就是說能體現(xiàn)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需要和新時代教育發(fā)展中的音樂人才的培養(yǎng)需要!基于此理念,我們今天的音樂新教育教學就應該為此核心素養(yǎng)而付出必要的努力了。
以下我將用高中音樂這門學科作為舉例,從多個角度和多個維度來闡述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評價與思考:
(一)基于音樂核心素養(yǎng)之一,是達成學生學習音樂感受與體驗興趣的養(yǎng)成
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始終強調學生聆聽音樂是學生進行音樂學習活動的基本方式之一,教師讓學生感受并且體驗音樂作品的興趣是有效實施學校音樂教育教學的前提和條件。我們的高中音樂教育教學仍然是要堅持培養(yǎng)并且要保持學生對音樂精髓文化的精神需求,這樣使音樂成為伴隨學生心理成熟的一生的藝術伙伴,并且成為幫助學生情感和身心健康發(fā)展的人生摯友,成為我們學生樂觀向上且充滿正能量的一種生活方式。其中,最具體的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三點:第一點是要讓學生在聆聽音樂感受和體驗時,都能保持著較高的參與音樂活動過程的意愿,第二點是要讓學生在聆聽音樂感受與體驗的過程中,都能發(fā)展為有個性化之音樂愛好需求,第三點是要讓學生使聆聽音樂感受與體驗都能逐步成為樂觀積極向上之生活好習慣。
(二)基于音樂核心素養(yǎng)之二,是達成學生學習音樂表達與表現(xiàn)能力的培養(yǎng)
通過研究表明,使用聲音來表達人的情感是音樂產生的源泉,所以我們在平時的音樂活動中的主動體驗音樂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和功能是形式并且掌握音樂本質中最有效之音樂實踐的途徑之一。在學校音樂教育教學教研中學生要具備有基本的基礎的音樂表達、音樂體現(xiàn)、音樂表現(xiàn)的能力,讓學生充分認識和習慣應用各種音樂作為他們平時生活中的表達各種情感的行為手段。其中,最主要表現(xiàn)為如下三點:第一點是要讓學生能夠熟唱多首中外知名歌曲、歌劇、戲曲的能力,而且能憑借自己的經驗選擇出合適自己的音樂作品來表達、抒發(fā)、體現(xiàn)自己的情緒、意境、情感。第二點是要讓學生能自己有創(chuàng)造性、選擇性地來改編各種音樂作品的能力體現(xiàn)出來,讓學生們明確地來表達出自我的情緒和情感宣泄。第三點是要讓學生都能正確地表現(xiàn)出對熟悉的音樂作品的內涵和情感的領悟能力。第四點就是要讓學生們都能憑自己的經驗選擇出合適自己的音樂表達能力和音樂表現(xiàn)形式,從而表達出自己對作品的理解精髓和情感體現(xiàn)。
(三)基于音樂核心素養(yǎng)之三,是達成學生學習音樂交流與合作經驗的能力
以前往往說到音樂就是人類用來情感交流的一種方式,但是由于音樂自身的特點原因,使得它往往能夠突破國家的民族的、語言的界限,能超越時空的阻隔,來實現(xiàn)在不同地區(qū)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之間的一種對話。這對于處于青少年過渡時期的在校高中學生們,在已習慣并掌握了運用音樂表達情感的基礎上應逐漸積累音樂合作(合唱/合奏/音樂戲劇/其他音樂形式)與交流(個體或集體)的經驗,提升協(xié)作能力和團隊意識,培養(yǎng)集體主義精神。主要表現(xiàn):(1)學生能熟悉并較好掌握數十首經典曲目,能用于與他人進行音樂交流合作。(2)學生在音樂合作活動中保持較高的參與意愿和合作意識,掌握音樂合作規(guī)則與方法的經驗。(3)學生應多次體驗到共同進行音樂活動的樂趣,具有參與校內外音樂社團或綜合性藝術活動的經驗。
(四)基于音樂核心素養(yǎng)之四,是達成學生學習音樂情感與審美態(tài)度的需求
充分發(fā)掘和發(fā)揮音樂“立德樹人”的教化功能,通過唱奏和欣賞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使學生將直接體驗或移情轉化的愛國情感、道德情感、勵志情感、友善情感和忠貞愛情融入學生正在形成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使學生能對在優(yōu)秀音樂欣賞中逐步形成的正確審美價值觀:知美、懂美、愛美,對音樂活動與作品做出正確的判斷、評價、選擇,以形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符的健康的音樂審美態(tài)度。學生能將音樂用作調節(jié)情緒的心理工具,根據自我需要選用合適的音樂來紓解情緒、調節(jié)情緒、平衡情緒,獲得自我心理和諧,激勵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主要表現(xiàn):(1)學生要熟知數十首歌頌愛國、勵志、勇敢、友善、忠貞的經典中外音樂作品,要知詞達意,知曉使用場合。(2)能夠根據自己的心理情感需要,選擇合適的音樂作品進行欣賞,并能與所選音樂作品產生共鳴,獲得較強的情感體驗與精神滿足。(3)具有健康的審美態(tài)度和愛好。能夠根據音樂經驗、社會經驗和所掌握的人文背景,對所欣賞作品的演唱/奏風格、音樂表現(xiàn)形式和內容的關系等做出相應評價。(4)能夠對復雜的音樂作品(如大型器樂套曲)進行審美體驗,并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對經典音樂作品的鑒賞,逐步積累符合社會公認的審美體驗經驗,這種審美經驗體系就是學生的音樂價值觀。
(五)基于音樂核心素養(yǎng)之五,是達成學生學習音樂文化與社會理解的共識
中國傳統(tǒng)音樂歷史悠久,資源豐富,體裁多樣,風格紛呈,承載著各民族的情感;反映中國近現(xiàn)代與當代社會生活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也應讓學生通過不同方式了解和認知,使學生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對祖國和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為中國傳統(tǒng)音樂培養(yǎng)未來的聽眾,進而促進其傳承和發(fā)展。歐洲經典音樂記載了幾千年來人類音樂文化不斷發(fā)展的文明史,最經典的音樂理論,最復雜的音樂形式和最豐富的音樂情感內容都包含在其中。對經典音樂文化的學習,可以使高中生更深刻地理解音樂的本質、音樂的社會價值如何隨時空發(fā)展而不斷變化,認識音樂的情感力量及它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并增強對人文思想發(fā)展歷史的了解。音樂是人類共有的一門藝術,各民族和國家的音樂文化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學習和借鑒世界多元音樂文化有利于開闊當代青年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精神與感情世界,也可以有力推動當代中國音樂的發(fā)展,有利于與各國人民的文化溝通與交流。主要表現(xiàn):(1)基于對若干首中外名曲創(chuàng)作背景、公眾影響、社會作用的深刻理解,全面認識和體驗音樂在社會進步中的激勵作用和在社會道德中的教化作用。(2)強化學生對中國形式多樣、表現(xiàn)力豐富多彩的傳統(tǒng)音樂的了解與感情,以音樂藝術的方式理解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歷史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除了以上觀點,筆者還認為在時下提出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中,比如在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曲目中,不管是民族的、不管是西洋的、不管是古典的、不管是現(xiàn)代的,總而言之就是它之所以能夠長久的流傳,久遠且不消失,就說明它是具有它流傳、流行之合理性的。所以說音樂可以傳達出任何感情,而會因此改變大家的情緒,還會激發(fā)人們內心深處之各種潛在力,使得人們在有意無意的時候,都會從生理、心理上受到沖擊和影響。所以,我們在學校的音樂教育教學中更應該讓學生們欣賞到一些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的各種音樂作品,讓學生們充分地享受到音樂帶給每個學生的不同的音樂精神感受。今后,作為教師的你我更加要在合適的時間里對學生們進行各種不同的音樂精髓講解,讓學生們進一步地去體會、去理解各種各樣的音樂的內涵。比如說教授《黃河大合唱》時,給學生們指出《黃河大合唱》這首作品有著非常鮮明的、生動的、形象的、有力的各種音樂形象。它以各種跳動起伏、激昂向上的、生機勃勃的一系列的戰(zhàn)斗精神來構成它的全部曲調、聲調特征,表現(xiàn)出了我們的偉大的祖國的英雄兒女們斗志昂揚地奔赴抗日救國前線,全名族掀起了一場民族解放斗爭巨浪的熱烈場面。生動的刻畫和再現(xiàn)出保衛(wèi)黃河、保衛(wèi)祖國、英勇殺敵的光輝形象。在這一刻,學生們一定會受到心靈上的震撼的,激發(fā)出每個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及頑強的斗志情懷。
綜上所述,也就是說我們提出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這個詞,不單純是要求老師們在音樂學科的教育教學教研上要有最基礎的、最一般的、最核心的音樂知識與實踐能力,還要求老師們在音樂學科的教育教學教研上要求學生有對于音樂作品較高的生層次的認知能力和審美能力。這篇文章所達成的宗旨:音樂核心素養(yǎng)。過去,現(xiàn)在,將來,我都會始終如一的在日常音樂教研工作中和一線的音樂教師們一起解讀音樂核心素養(yǎng),一起實踐音樂核心素養(yǎng),一起實施音樂核心素養(yǎng),并將始終如一的將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精髓融入基礎音樂教育教學教研中,解讀之、評價之、思考之、實踐之。
參考文獻:
[1]林培榮.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音樂課程與評價新思考[J].音樂天地,2015(12):22-26.
[2]劉效東.從中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調查分析中窺探我市音樂教育現(xiàn)狀[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1990(2).
[3]包春艷.探究初中音樂教學中的美[J].名師在線,2017(23).
[4]高智瓊.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J].學周刊,2015(25).
作者簡介:岳文榮,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洛江區(qū)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