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建軍
摘 要:在素質(zhì)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教師應主動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在新課程改革之后逐漸得到普及,而且推動了高中政治學科教學的發(fā)展。但就目前來看,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對高中政治課堂探究式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學;意義;問題;教學策略;教學質(zhì)量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1-0029-02
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學屬于新課改的產(chǎn)物,深受廣大教育者的歡迎,該方式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一定的肯定與鼓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多角度思考的習慣。雖然探究式教學法的運用明顯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以此為基礎展開討論,并提出高中政治課堂探究式教學的策略,以期提高課程教學質(zhì)量。
一、高中政治課程實施探究式教學的意義
(1)貫徹落實新課程理念。新課程改革主要強調(diào)學生的發(fā)展,落實科學素養(yǎng)教育,促進學生終身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改變當前學生死記硬背、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讓學生勤于動手,主動且樂于探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分析與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高中政治探究課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問題為探究中心,讓學生圍繞問題查找資料,深入探索,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如尊重客觀事實、堅持真理等。
(2)適應高考改革。新課程比較重要的精神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近年來高考改革背景下,各地區(qū)的高考試卷都體現(xiàn)出以探究學習與實踐活動為背景,探索理論或現(xiàn)實問題。綜合探究題這部分內(nèi)容不僅考查學生掌握的知識,還考查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思維遷移、學習體驗情況,這也是開發(fā)學生潛能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途徑。高中政治課程實施探究式教學與高考改革是相適應的,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學存在的問題
(1)重授課形式,忽略講課內(nèi)容。為了讓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有趣、生動、易于接受,教師通常在課堂上要求學生針對某個話題進行分組討論,最后選出代表闡述,這種教學方式是可取的。但是,教師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與思考能力,切不可重形式、輕內(nèi)容,否則無法凸顯講課的意義。
(2)教學探究目標不明確。部分教師在課堂上過于注重探究,且沒有掌握過硬的專業(yè)知識,使得學生很難把握學習目標,因此就變成為探究而探究,使得學習抓不住重點,知識點少且浮夸。學生不能整體把握知識,也就無法進行高質(zhì)量的探究。
(3)教與學的時間分配不合理。高中政治理論性知識比較多,為了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更易于學生理解,教師應盡可能多地指導學生學習。但是一節(jié)課的時間較短,學生都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學生也沒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只是呆板地聽課,并未深入到探究中。
三、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學實踐策略
(1)結合生活內(nèi)容,提高學生探究能力。學生能夠結合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是學習的最終目標。教師在課堂上若只講授課本上的知識點,那么就很難聯(lián)系實際應用,也很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見,教師教學高中政治知識時,應結合生活實際或時事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這樣就能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活力,也更易于學生理解,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教學“投資的選擇”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存款事例輔助教學。比如:小李的爸爸每個月都會定期將工資的一部分存入銀行。小李產(chǎn)生了疑惑:“錢存到銀行有什么用?銀行為什么要給存款支付利息?利息計算方法與存款有哪些關系呢?”這些疑惑其實都是生活中的常見問題。結合生活場景進行學習,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會更強,會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欲望,進而促進自身的學習,提高學習效果,并不斷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2)引導學生合作交流,提高學生合作探究能力。合作與交流是探究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應主動轉(zhuǎn)變自身角色,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通過生活中的常見問題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逐步完善并深化構建主題的意義,結合學生的討論與辯論進行修正、補充,強化學生的理解。比如,教學“文化與生活”這部分內(nèi)容時,其中有“文化多樣性、民族節(jié)日”等知識點,教師可以結合近年來我國很多人熱衷過“洋節(jié)”的情況,讓學生們分為兩組進行辯論,一組贊成“抵制洋節(jié)”,另一組反對“抵制洋節(jié)”。通過辯論,學生們能辯證地看待文化的多樣性,從而體會文化是世界的,我們應吸收外來文化中的合理內(nèi)核發(fā)展我國的民族文化。文化又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是民族生存與發(fā)展的關鍵,若一味過“洋節(jié)”,就會對傳承我國民族文化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不利于保持我國民族的凝聚力。
(3)發(fā)揮教師引導作用,提高探究效率。第一,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學生所探究的問題,是探究產(chǎn)生與促進探究發(fā)展的源頭,其決定了探究的深度與價值。因此,教師應設計有思想、有價值、有深度的問題,以其為切入點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思維,促進學生政治素養(yǎng)的提升。比如,講述“誠實守信”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例設置一個關于誠實守信的話題,讓學生們討論和探究,切實體會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在當今市場經(jīng)濟背景下,誠實守信就相當于一張通行證。為了讓探究更加深入,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我國的經(jīng)濟形勢為出發(fā)點,討論建立誠信制度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第二,科學指引學生進行探究。教師在課堂上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主要在兩種情形下進行:一種是在學生自身的認知結構與文本產(chǎn)生矛盾時引導學生,另一種是在學生思維斷層時引導學生。學生若在課堂探究中出現(xiàn)啟而不發(fā)的情況,教師則應運用多種方法推動學生,讓探究逐漸變得更加深入。在課堂探究中,學生容易因為自身經(jīng)驗不足及知識儲備問題而出現(xiàn)思維中斷的情況,這都是正?,F(xiàn)象,教師要耐心引導學生,使其沿著正確的軌道深入探究。
四、結束語
高中政治教學對于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有利于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膭?chuàng)新人才。而探究式教學法的運用也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這要求教師開展高中政治探究活動時不可流于表面和形式,要讓學生探究有思考價值的問題,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參與探究,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鄭國瑞.高中政治課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完善[J].教學與管理,2014(09).
[2]付祥麗.高中思想政治課探究式教學的運用研究[D].聊城大學,2017.
[3]劉鑫璞.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
[4]謝奎芳.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政治課堂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