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革英 喬湘平
摘要: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斗爭中創(chuàng)造的寶貴財富,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資源。創(chuàng)新紅色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的思路,探索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有效路徑,有利于不斷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紅色資源;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4-9324(2020)15-0044-04
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寶貴財富,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的寶貴資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又是發(fā)揮紅色資源育人功能,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的主渠道。當前,如何創(chuàng)新開發(fā)利用紅色資源,將紅色資源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課,開展紅色文化資源育人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紅色資源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關聯(lián)
紅色資源(亦稱“紅色教育資源”或“紅色文化資源”)是指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在民主革命、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開放實踐中,所創(chuàng)造的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且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主要包括舊居、舊址、遺跡、標語、文件、書信等物質資源,以及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改革開放精神等精神資源。
紅色資源因其特殊的時代背景而具有天然的育人功能,是高校思政課優(yōu)質資源。紅色資源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二者之間存在密切的內在關聯(lián)。
(一)紅色資源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內容的高度一致性
第一,紅色資源提供了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重要資源。紅色資源所蘊含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已經(jīng)沉淀并凝練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不可或缺的有效載體。[1]紅色資源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形式更生動,教學內容更豐富,教學效果更明顯。第二,紅色資源豐富了高校思政課內容和內涵。以紅色資源為載體,可以開發(fā)提煉出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行為規(guī)范教育等在內的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體系。[2]紅色資源可以豐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和內涵,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真理性、科學性和先進性。例如,將革命前輩的感人故事內容作為案例教學的重要資源進行開發(fā)利用,可以進一步挖掘紅色教育資源的當代價值。
(二)紅色資源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育人價值的高度契合性
第一,紅色資源是高校思政理論課實踐育人的重要載體。長期以來,實踐教學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一直制約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進一步提高。紅色資源形成于特殊歷史時期,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政育人功能。紅色資源為高校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創(chuàng)造了良好教育資源條件。紅色資源教育通過實地考察、情景體驗的方式,讓學生親自去感知和體驗,從根本上彌補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不足。
第二,紅色資源為大學生革命價值觀養(yǎng)成提供價值引領。紅色資源蘊含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厚重的先進文化、豐富的革命精神、高尚的人格魅力,具有超越時空的說服力、震撼力和強大的教育功能,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德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具有重要的作用[3]。紅色資源中所蘊含著的價值理念和精神內涵、崇高的理想信念,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提供價值引領。
二、紅色資源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融合的原則
為促進紅色資源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有效融合,在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過程中應堅持以“鑄魂育人”為根本、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傳統(tǒng)紅色資源與“虛擬”紅色資源互為補充的“五位一體”原則。
1.以鑄魂育人為根本任務,實現(xiàn)高校思政工作“三全育人”。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备咝K颊n教師要始終堅持和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科學的思想教育觀和教學方法論為指導,始終堅持以鑄魂育人為根本目標,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大任的時代新人。
2.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個性和發(fā)揮學生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首先,高校思政課的主體和教育對象是學生。思政課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貼近學生的知識、情感、認知水平、思維特征以及生活實際、成長的需要,確定紅色思政教學主題,以提高高校思政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增強紅色文化的感召力和震撼力[4]。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課堂討論等形式,讓學生在理論和實踐教學過程中,展示、運用所學的知識,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最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強調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新性,教師主要起到組織、指導作用。
3.以教師為主導,創(chuàng)新思政課教學手段和優(yōu)化教學過程。高校思政課教師不僅是課程的講授者,更是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者。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高校思政課教師應精心設計、組織和指導思想政治理論課,做到“三個統(tǒng)一”:第一,將思政教育與培養(yǎng)目標相統(tǒng)一。根據(jù)高校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以及課程大綱要求,貫徹思政課程“鑄魂育人”根本宗旨,強化思政課程思政教育科學性、針對性與實效性,將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二者緊密結合并貫穿于思政課教育教學過程當中;第二,將課程教學與教改成果相統(tǒng)一。教學內容融入優(yōu)秀教改成果。廣泛吸納教學名師團隊或個人的先進教學經(jīng)驗,積極進行思政教學教改研究,探索專題式、啟發(fā)式、案例式、研討式、混合式等多種教學形式,整合優(yōu)化教學內容,科學設計教學內容,使教、學、實踐結合,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第三,將信息技術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相統(tǒng)一。一是將網(wǎng)絡資源平臺與傳統(tǒng)課堂相結合。根據(jù)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使用超星學習通、學習強國、紅星云、雨課堂等網(wǎng)絡思政教育教學平臺作為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有效補充,結合運用案例分析、小組研習討論、情景再現(xiàn)、啟發(fā)引導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樂于實踐,提高教學效果;二是將信息技術手段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相結合。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深入研究和正確處理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關系的基礎上,充分合理有效地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虛擬技術、視頻資源,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4.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紅色資源是偉大的革命實踐斗爭的產(chǎn)物,能夠提供豐富的實踐內容,是高校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載體,比如,講到“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開辟”時,可以組織學生到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舊址和瑞金中央蘇區(qū)舊址考察實踐。
實踐教學是高校思想政治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思政課理論教學的重要補充。思政課的理論與實踐教學應在總體上與課程教學大綱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一致的同時,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體系與教材體系保持一致,理論來源于實踐,并以實踐豐富理論和印證理論的先進性與科學性。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實踐教學相互聯(lián)系、互為補充,但又不完全統(tǒng)屬,而是相對獨立的關系。兩者要求有相對完整和相對獨立的教學計劃、目標、任務與合理的教學安排。
5.建立“虛擬”紅色資源教學體系,作為傳統(tǒng)紅色資源與互為補充。紅色文化資源是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但由于受經(jīng)費、時間等條件制約,無法實現(xiàn)組織學生進行現(xiàn)場體驗和考察,高??梢越柚鞣N教育力量和教學資源,結合現(xiàn)代化教育和多媒體技術,實現(xiàn)文字、數(shù)據(jù)、圖形、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現(xiàn)代技術手段,建立現(xiàn)代化紅色文化資源虛擬教學資源體系。為了提升虛擬實踐教學效果,還要求教師在進行虛擬實踐教學創(chuàng)建和設計時,精心選擇紅色資源,將盡可能豐富且準確的信息資源提供給大學生。
三、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路徑構建
為有效利用紅色文化資源,發(fā)揮紅色資源育人功能,高校應積極探索紅色資源與思政課融合育人路徑。(具體見下頁圖)。
(一)紅色資源挖掘與“紅色教育品牌”凝練相結合,協(xié)同構建“點—線—面—體”立體育人路徑
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中應積極做好紅色資源開發(fā)整合,凝練優(yōu)勢特色的紅色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品牌體系。首先,充分發(fā)揮政府、高等院校、社會等各種力量的作用,協(xié)同參與和推動紅色資源的研究、開發(fā)與利用;其次,區(qū)域、地方開發(fā)紅色資源應當統(tǒng)籌兼顧,緊密圍繞紅色資源資政育人的內涵與實質,將其整合成為傳承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和弘揚時代精神的教育資源品牌;然后,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提煉課程教學與紅色資源體系中的“教育點”,貫穿教學育人的全過程與教學實踐過程各環(huán)節(jié)的“線”,形成政府、社會、紅色資源區(qū)與高校多方聯(lián)動、互動互通的“面”,最終落實到研究對象、教育對象為廣大青年學生群體,形成高校、紅色資源區(qū)、政府與社會協(xié)同構建的“點—線—面—體”的紅色資源融入思政課的立體育人路徑。
(二)紅色資源“三進”與高校思政教育、管理相結合,筑牢高校思政課紅色教育教學的主陣地
第一,紅色資源“進校園”,把紅色資源教育融入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建設高校紅色社團,開展紅色文化主題的學術、藝術、娛樂活動;搶占高校紅色文化陣地,利用學校的校報、學報、廣播、電視等媒體加強對紅色資源的廣泛宣傳;創(chuàng)設高校紅色資源網(wǎng)絡,將網(wǎng)絡與紅色資源開發(fā)、思政課教育教學三者有機結合,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
第二,紅色資源“進課堂”,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貫穿紅色資源教育的要素。系統(tǒng)編寫紅色教材、開發(fā)使用紅色課件、科學欣賞紅色影音、實行紅色資源專題教學、開設紅色資源教育選修課與校本課程等;加強教學管理,完善教學計劃,切實提高對紅色資源進課堂工作的認識和重視,促進教師紅色資源教育教學的積極性。
第三,紅色資源“進教材,編寫紅色資源教育輔導讀物、資料、講義等。在使用教育部統(tǒng)一組織編寫的教材前提下,通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紅色資源“進教材”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紅色資源的歷史知識和理論知識,讓學生了解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的國史、國情,感悟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實踐中,形成的革命精神的深刻內涵、精神實質。
(三)紅色資源“三貼近”與思政課教學相結合,創(chuàng)新高校紅色實踐教育的形式
高校思政課的理論學習自始至終都離不開社會實踐,應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原則基礎上,積極探索和創(chuàng)新紅色實踐教學形式。
1.實地考察型教學。組織學生參觀革命遺址、故(舊)居、烈士紀念館、革命歷史博物館、革命精神展覽館,瞻仰革命烈士陵園等參觀考察活動;開展紅色旅游、重溫紅色歷史主題班、團活動、重走長征路等主題實踐活動。通過系列活動讓學生去親自感知和體驗,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實現(xiàn)思想道德境界的升華,增強高校思政課的真實性與獲得感。
2.學習研究型教學。組織開展紅色文化講壇、學術報告會,邀請抗戰(zhàn)老兵和老紅軍講革命傳統(tǒng)故事等紅色講座報告;舉行關于黨的歷史、紅軍斗爭史、長征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歷史等方面的專題演講活動;組織學生撰寫研究性學習報告、紅色經(jīng)典讀(觀)后感和紅色知識搶答賽等紅色知識學習競賽活動,創(chuàng)新思政課課堂教學之外紅色資源教育的形式,啟發(fā)學生思考、增長知識。
3.寓教于樂型教學。組織學生觀看紅色經(jīng)典影視作品,推薦閱讀紅色經(jīng)典文學作品,欣賞紅色文化主題的專題書畫作品展覽;組織開展紅色文化藝術活動,如紀念黨的生日文藝晚會、紅歌對唱比賽、革命詩詞朗誦比賽等,讓學生在娛樂中受到紅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教育和熏陶,感知高校思政課的親和力。
4.實踐創(chuàng)作型教學。引導學生開展紅色資源的開發(fā)、利用、保護的調查研究,撰寫調研報告;組織相關專業(yè)學生開展紅色文藝創(chuàng)作活動,創(chuàng)作弘揚紅色革命精神的小說、歌曲、繪畫、書法作品等等,在進行實踐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通過接觸、了解和研究紅色資源,增進對紅色資源精神內涵的理解和把握。
(四)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與校園紅色文化相結合,拓展高校紅色教育教學的時空領域
校園文化是大學生積極健康成長、樹立崇高理想信念的有效載體,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huán)境。將地方紅色資源與高校校園文化相融合,傳承紅色文化基因,拓寬紅色資源教育教學的領域。
1.高校與紅色區(qū)域共建紅色教育基地。高校應加強與地方紅色資源區(qū)的聯(lián)系,建立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創(chuàng)建紅色資源共享實踐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定期組織學生參觀實踐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來加深學生對紅色資源中所蘊含的革命精神的認識,將教育基地的展示內容和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內容有機結合,最大程度地發(fā)揮這些紅色資源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5]。將思政課堂與紅色教育基地實踐課堂充分結合,構筑課堂與社會的聯(lián)動體系。
2.地方紅色文化融入校園文化。紅色資源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限于課堂,也應該積極融入課余生活和校園文化活動中。比如,出版有關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的宣傳刊物,定期舉辦紅色文藝表演、邀請專家進校園作專題報告等;開展紅色文藝活動,如唱紅歌,誦經(jīng)典,開展紅色講壇、紅色文化專題演講等,積極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將地方紅色文化融入校園精神文化;在校園中建設紅色博物館,擴建紅色雕塑、畫像,紅色詩詞墻、紅色標語牌等校園紅色景觀,將地方紅色文化融入校園物質文化。
四、結語
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過程是一個不斷開發(fā)利用教育資源的過程,也是不斷將紅色資源的思政教育價值創(chuàng)新性地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動態(tài)過程。
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關鍵在于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其有效路徑是將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今后,高校思政課應充分利用紅色資源開展教學,堅持以“鑄魂育人”為根本任務,以高校思政課教師為主導自覺利用好紅色資源,以青年大學生為主體高度認同紅色文化與紅色精神,紅色文化傳播平臺和介質等為媒介積極傳播好紅色文化,政府、社會、高校與地方多方協(xié)作,不斷創(chuàng)新紅色資源利用的思路,協(xié)同創(chuàng)新融入思政課教育教學模式,提升思政課教育教學的鮮活性、生動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占毅.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1):109.
[2]李康平,李正興.論紅色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運用[J].教育學術月刊,2008,(8):44.
[3]張?zhí)┏牵ぐl(fā)生.紅色資源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學與研究,2010,(1):72.
[4]金偉,韓美群.“紅色”虛擬實踐教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運用[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6):77.
[5]朱蓉蓉,洪惠敏.“紅色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教育論壇),2011,(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