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翠
摘??要: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微課堂、直播課等形式悄然興起,因為在地域、時間、不可抗力等各種因素的限制下,有時候無法實現線下課堂學習。為支持國家疫情防控工作,響應國家“停課不停學”的號召,我校按要求開啟了線上課堂,在享受線上課堂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引起了人們對線上課堂學習如何有效開展的思考。本文以政治學科線上授課過程中引發(fā)的一些思考為例,針對在網絡直播課下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習效率,保證學習質量,實現真實學習等方面為內容,結合教學實例進行分析,對線上教育進行了一定思考。
關鍵詞:線上課堂;直播授課;自主管理;真實學習
一、線上課堂中常見的問題
線上授課,教師與學生無法面對面交流,上課過程中老師看不到學生,只能按照預設方案開展課堂,無論新授課、講評課還是復習課,在講課過程中,學生有疑問或想法,只能通過連麥或者評論區(qū)打字的方式交流,網絡有一定的延時,問題的討論與探究都有一定的困難。對著電子設備上課,課堂缺乏應有的氛圍,很難達到想要的效果。學生的課堂表現、課下作業(yè)、學習效果很難及時得到關注,容易造成學習效率低下、學習動力不足等問題。
(一)學習氛圍差,管理有難度
線上學習,學生坐在家里,對著電腦上課,身邊沒有別的同學,也沒有老師在旁監(jiān)督,很難長時間保持投入狀態(tài),尤其是在用手機聽課的情況下,更容易分心走神。比如,老師在課堂上拋出一個探究分析題給學生,點名連麥時常常出現無應答的情況,這對課堂的推進很不利。線上課堂對學生管理有很大限制,主要有以下表現:
1.進入課堂慢,積極性不高。線上課堂,上課時老師要先發(fā)起直播,而學生在收到直播信號后,要立刻進入課堂。而在我們的現實上課過程中,學生進入課堂很慢,一百多個學生,進入課堂需要十幾分鐘。當然老師可以提前發(fā)起直播,但學生剛從上一節(jié)課中退出來,還要領課后作業(yè),本來時間上就比較緊張,提前發(fā)起視頻效果并不佳。
2.上課易倦怠,參與度不高。線上學習時,學生只需要把電腦或手機點擊進入課堂,播放著視頻就可以了,至于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態(tài),老師很難及時了解。我在某次課堂上對一個選擇題進行提問,點名幾個同學讓把答案寫在評論區(qū)的互動面板,有兩個同學一直沒回應,點名幾次都沒有回應。但在課堂結束后,翻看學生的觀看數據,觀看時長仍然是足夠的。遇到這種情況,老師只能在課后提醒,無法做到實時監(jiān)督。
3.作業(yè)效率低,質量不過關。線上學習,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就是學生的作業(yè)完成度低,且質量不夠高。在網上布置作業(yè),學生做完以后需要拍照上傳,由于沒有老師現場監(jiān)督,很多時候學生的作業(yè)完成狀況并不理想。比如我經常在釘釘家校本布置學習任務,安排好任務后,明確規(guī)定了最晚上交作業(yè)的時間。等到時間查看作業(yè)時,總會出現很多未交作業(yè)的學生,在群里點名提醒交作業(yè),很難得到學生本人的回應。有些同學為了完成提交作業(yè)的任務,甚至還會上傳一些亂七八糟的圖片冒充作業(yè)(比如在我的家校本里有學生上傳過空白截圖、黑屏圖、雜物圖),還有一些同學直接不交。老師批閱作業(yè)時,既要對沒交作業(yè)的同學一個一個詢問,還要對上交無關圖片、模糊圖片的作業(yè)打回訂正,批閱作業(yè)評語發(fā)給學生,幾天后還是“未讀”狀態(tài)等問題時常出現。
學生沒有紙質版的材料,作業(yè)全部需要在網上查看,家里有電腦的學生稍好一點,坐在書桌前對著電腦屏幕就可以做了,若是只有手機,做作業(yè)的“難度”就更高了。學生需要盯著極小的字看半個多小時,不僅傷眼睛,而且效率低,質量也不高。
4.消息覆蓋快,易錯過通知。線上課堂的一切學習資料都是以電子版的方式呈現的,班級群里有幾十個學生,每個科目的老師都在群里發(fā)布學科任務或通知,容易堆積。很多學生還喜歡直接在群里詢問或者聊天,刷屏極快,很多時候,同一個文件要發(fā)很多遍,還是會有學生疏忽沒看到,工作效率比較低。
(二)上課時間長,學生易倦怠
線上課堂需要及時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能夠自覺地參與到課堂中來。而在上復習課時,知識點的梳理構建、重點知識的歸納概括、學習內容的整理總結都需要學生自己去完成。這種時候,若一直開著直播,就是長時間的“靜止”畫面,若關閉直播,學生有疑問時又不能及時溝通交流,使課堂變得沉悶。
講評課一般都是對檢測題的講評,若是在教室,對著試卷或習題,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大部分基礎性題目都可以在小組內解決。但在網上,學生身邊并沒有同學,只能自己檢查,被動等著課堂指導。老師進行講評,只能按計劃來,對著電腦講,不能看到學生的反應,只能靠猜測。學生大多數時候,也只能被動聽講。
線上任務的布置、查閱都很不方便,在各種學習群里發(fā)布學習任務,被動等著學生把完成的作業(yè)拍照上傳。一些自控力稍差的學生便容易犯懶,作業(yè)要么不做,要么亂做,很晚才交,有的甚至故意把圖片拍的很模糊,讓老師無法看清作業(yè)內容。比如,某次我把自習任務布置下去,規(guī)定晚上九點前必須上交,結果九點時只有三分之二的學生上交了作業(yè),當我對未交作業(yè)的學生一一打電話詢問時,學生們的理由各種各樣,有的家里斷網了、有的忘記了、有的手機不能拍照、有的還沒做完、有的直接不接電話······直到晚上十一點,也才收到一部分補交的,上交作業(yè)質量也不高。
二、線上課堂如何實現真實學習
直播教學難度比較大,要想讓學生自覺自愿投入學習,老師必須讓自己的課堂變得更有吸引力。線上班級學習不同于教室課堂學習,它不限定學習場所,對學生來說,相對更自由一些,學生想要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需要更強的個人自律性。
(一)給予學生鼓勵和支持
線上課堂需要學生長時間對著電腦或手機屏幕聽課,容易疲倦,尤其是在沒人監(jiān)督的情況下,對著一臺機器更容易犯困。在缺乏學習氛圍的環(huán)境中上課,自律性差一點的學生容易陷入懶散狀態(tài)。這時候,就需要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東西把他們引入課堂。我在上課時,喜歡用小故事或者小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或者把ppt設置成比較鮮艷的顏色,插入一些動畫,給予學生一定的視覺沖擊,讓他們的目光能夠投射到課件上來。
很多學生喜歡在互動面板(評論區(qū))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遇到有爭議的話題的時候,評論區(qū)非常熱鬧。我在上課時會經常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在評論區(qū)搶答,效果比點名連麥回答好一點,至少能夠吸引學生去看問題和知識點,從而掌握重點內容。在學生使用評論區(qū)討論問題時,老師給予適當的鼓勵,對表現比較好的學生點名表揚,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還能帶動參與度較低的學生主動參與進來。
很多同學都希望自己的表現能被老師看到,尤其是在課堂上,若是自己做得比較好被表揚,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到互動討論中來。學生們的主動性不是天生的,需要老師予以適當的調動和指引,只要老師多點關心和幫助,給予他們足夠的信任和支持,他們一定會以最好的學習態(tài)度來回饋老師。
(二)給予學生足夠的學習空間
進入高二年級,政治學科已經處于復習狀態(tài),很多東西需要學生自己去梳理總結。如梳理構建課,需要學生認真看課本,理清知識點,構建知識體系,畫出思維導圖或者知識樹。這樣的課堂,其實只需要把任務講清楚,點明復習思路,讓學生自己去完成,如果一直開著直播,學生反而不自在。還有限時檢測課,學生需要做檢測題,需要安靜地思考問題,這時候并不需要開啟直播。
梳理總結或自主檢測時需要安靜的環(huán)境,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理清思路。老師過多干涉,反而會干擾學生的思路。比如我在一節(jié)梳理構建課上,開著直播,共享的屏幕是梳理構建案,時不時拖動鼠標翻頁給學生看文本,評論區(qū)滿是“翻太快了”、“翻慢點”、“別一直動鼠標”、“看不清”、“看不到”這樣的字眼。學生的閱讀速度、學習進度不同,處理知識的能力也不同,我把統一的題目共享讓他們無所適從,許多學生無法專心學習,反而容易抗拒課堂。后來我做了改進,直接將文件發(fā)到群里,布置好任務,便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查資料、構建體系、總結知識點。等學生做得差不多了,再打開直播,讓學生在評論區(qū)說出自己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集中解決,效果還不錯。
(三)利用好學習工具
學生手中的學習工具,運用得好,缺點也可以轉變成優(yōu)勢。線上課堂與線下課堂最大區(qū)別就是上課形式不同,進行線上班級學習,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回看直播、查閱課件、網上搜索等,要充分利用手中的學習工具,把線上學習的缺點變?yōu)閮?yōu)勢。如寫作業(yè),平時在教室學生只能寫在作業(yè)本上,而在線上學習,可以直接使用電腦寫字板、word等辦公軟件寫作業(yè),不僅可以節(jié)省時間,有疑問時還可以實時搜索資料解答,方便快捷。
教師對學生的指導與管理也可以通過釘釘等學習軟件的使用達到想要的效果。如上課打卡設置,可以實時檢測學生在線與否;家校本的使用,可以及時查閱學生作業(yè)的上交情況;視頻會議,可以看到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等。尤其是批閱作業(yè),每個學生的作業(yè)都在家校本里可以查看,教師批閱時評語可以自動發(fā)給學生,優(yōu)秀作業(yè)還會自動在班級群里顯示,不僅方便,還能激勵學生認真完成作業(yè)。
(四)改變學習方式以適應網絡學習
學習有賴于學生的主動參與,自主學習也是網絡教育中主要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包括多方面:自己獨立學習(網上點播課件、看文字教材、做作業(yè)等)、師生間的問題交流、同學之間的主動交流、其他形式的交流等等。網絡課程的學習與傳統的教學相比有共同點但也有不同點,要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提高閱讀能力。在線上學習過程中,我們無論是看文本還是課件,都是在網上閱讀,相比紙質閱讀,這種閱讀方式可能更慢一些,而且無法勾畫批注。為了適應線上學習,必須提高閱讀能力,在閱讀時可以準備好筆記本和筆,遇到重要的點可以摘抄下來。也可以事先設置好畫筆,直接在電子文本上勾畫。還可以有意識地在平時的學習中練習自己的閱讀能力,適應線上學習。
2.加強文字表達能力,提高打字速度。在線上學習過程中,師生互動只能通過網絡,很多時候都是以文字的方式互動交流,學生之間的討論分享也大多是以文字的形式,師生都需要不斷增強本身的文字表達能力,發(fā)言前先組織好自己的語言,確保別人一看就能夠明白你要表達的意思。由于是實時互動,還需要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打字速度,方便課堂交流與溝通。
3.熟悉網頁鏈接形式。當他人分享出某個資料的鏈接時,要能及時搜索到對應知識,不要總是被動等待別人的指示。
4.多分享交流。多提問題、多與別人交流、尊重別人的意見。在線上學習過程中,要主動參與課堂,多與老師同學交流,在討論某個有爭議的問題時,多聽聽別人的想法,尊重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5.認真完成線上作業(yè)。對于老師布置的任務,一定要認真完成,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必須認真對待課后作業(yè),及時鞏固提升,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要養(yǎng)成按時完成任務的好習慣,即使沒有老師在身旁監(jiān)督,也能做到今日事今日畢,絕不拖拉。
三、線上課堂的未來展望
開設網絡直播課,能最大限度地跨越空間限制,將生活在全國各地的學生聚集起來,共同進行線上學習。學生可以觀看直播上課、回放講課視頻、查看課件學習,還可以線上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和老師同學一起討論。網絡直播課對學生來說,是比較便捷、自由的一種學習方式,對老師來說,也是工作時間相對寬松的一種授課方式。在網絡普及度較高的今天,網絡直播課的優(yōu)勢逐漸凸顯。
(一)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網上學習最大限度地打破了地理空間的限制,學生在家里就可以學習,無論師生之間距離有多遠,只要有網絡,便可實現互動學習。這種學習方式,還不用擔心學生因為臨時有事或者生病無法到校,就算直播時學生因為自身原因無法觀看,也可以通過課后視頻回放、課件學習、網上查找資料等方式補習。
這種自由便捷的學習方式,對個人的自律性要求較高,學生想要達到自己的目的,就必須自覺進入課堂,主動參與學習,只有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學生在網課學習中,自覺參與課堂互動,爭相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不斷提升自己。長期的自我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強學生的自律意識,從而實現個體的成長。
(二)適合不同性格學生的交流討論
每一個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和成長經歷不同,性格氣質也不相同,有的活潑開朗、有的文靜內斂、有的調皮張揚、有的溫順隨和······?在教室里上課,師生之間距離近,好溝通,課堂互動也方便,課下交流也直接。許多外向開朗的學生,喜歡找老師,有什么問題也喜歡與老師探討。而那些內向沉默的學生,不擅與人交流,有什么問題也不好意思問老師,時間長了,積累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在網上學習,學生不用面對老師,也不用當著很多人的面起立講話,有什么疑問,只需要動動手指,打出字來就可以了,大大降低了性格比較內向的那類學生面對老師,同學時的那種焦慮感,可以更自在地參與課堂互動。這種線上文字交流,或許沒有面對面交流那么方便,但對那些性格內向、不敢發(fā)言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較好的學習方式。我在課堂中發(fā)現,以前在教室里比較沉默寡言的幾個學生,在直播課中互動積極,評論區(qū)里搶答也很積極,不擅言辭的他們,在文字表達上很是活躍。
(三)有利于教師快速提升自己
很多教師對于課堂反思總結,往往不知所措,因為在上課過程中,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里,很難進行反思和總結。若是公開課,其他聽課教師會提些建議,但都是些籠統的說辭,很難起到效果。上網絡直播課就不一樣,老師上完課,可以回放自己的上課視頻,不僅可以看到自己的上課神態(tài)、言語、動作,還可以很清楚地發(fā)現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好,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在反復的視頻回放中,不斷發(fā)現自己的問題,改進自己的上課方式,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對于想要提升自己的新老師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提升途徑。
教師還可以通過反復觀看其他優(yōu)秀教師的課來總結經驗,在對自己的教學視頻與其他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視頻的比較中,不斷反思自己的不足,養(yǎng)成良好的教學習慣,從而達到反思總結、提升自己的效果。
結束語:
線上課堂是一種新型教育方式,在全國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教育的作用越來越突出,不管是中小學還是各大高校,也逐漸認可并接受這種教育模式。新事物的發(fā)展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也許線上教育存在著許多不足,但它的發(fā)展符合時代需求,經得起實踐檢驗。相信在今后的教育發(fā)展中,線上教育的地位也將越來越突出。
參考文獻:
[1]王愷.城鄉(xiāng)共享直播課中的教師角色與優(yōu)化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9(22):16-17.
[2]李燦軍.網絡直播課堂在互聯網教學中的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8,5(52):258-260.
[3]伍艷,馮朝勝.“互聯網+”下基于直播平臺和社交網絡的學習新形式——以某直播網校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8(05):49-51+65.
[4]羅小蓉.?農村普通高中遠程網絡直播教學效果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7.
[5]勾英.人本主義教育視角下高校網絡直播課應用策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16):123-12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