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春霞
【摘 要】 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一定是具有邏輯和真情實感的,寫作是我們情感抒發(fā)的途徑之一,一篇沒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好比失去靈魂的軀殼。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激發(fā)學生的真情實感,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構(gòu)建心靈家園,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
【關鍵詞】 真情實感;心靈家園;語文作文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nèi)容或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用恰當?shù)恼Z言文字表達出來?!倍W生的生活經(jīng)驗少、閱歷較淺,寫出來的文章大多是流水賬。很多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找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讓學生模仿著寫,導致很多學生寫出來的文章結(jié)構(gòu)與范文相似,文章缺乏真情實感,學生也沒有享受到寫作的樂趣。因此,教師應探尋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寫出帶有真情實感的文章,領略寫作的精彩。
一、尋找生活素材,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語言是人和人溝通的媒介,作文是學生運用寫作技巧有條理的將語言組織成一段文字,通過文章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為了避免小學生寫作過程中出現(xiàn)“假、大、空”的現(xiàn)象,教師應該將寫作課堂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引導學生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構(gòu)建生活化的寫作課堂,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可以找到熟悉感,然后觸景生情,寫出有感情、有內(nèi)涵的文章。教師要注重生活情境的設置,給學生打造一個輕松、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
例如在《我想對您說》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思考一下自己有沒有想要對誰說的話,有些當面說不出口的話,可以在作文中寫出來。學生經(jīng)過短暫的思考時間,都會想到自己想要傾訴的人?!段蚁雽δf》這篇作文題目要求學生一定是真情流露的,學生以第一人稱的表達方式向自己心中想念的人訴說,有的學生選擇對爸爸或媽媽說,有的學生選擇對朋友說,還有的學生是對老師說。他們在寫作的過程中腦海中回憶的是與家人或朋友相處時的情景,帶著回憶與期盼寫出的文章一定是充滿情感的,只有真心的傾訴,才最能打動人。
小學生是祖國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教師的責任不應該僅僅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更應該是借助寫作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感知美、感悟生活、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寫作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寫作的素材,學會舉一反三,能夠?qū)⒆约旱恼鎸嵏惺苈溆诠P下。
二、組織生活實踐,增強生活感受
大多數(shù)小學生的天性活潑好動,對外界很多事物存在很強的好奇心與探究欲。由于小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不同,每個小學生的性格與思想也都迥然不同。教師在開展語文作文教學活動時可以遵循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滿足小學生對外界的探究欲,使學生能夠看到生活的豐富多彩,也能理解生活的不易,通過體驗社會生活,增強學生的生活感受。每個寫作的人都是世界的眼睛,教師要在寫作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例如在《寫觀察日記》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學校的花園,引導學生觀察花園內(nèi)的動植物,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小學生的詞匯量比較匱乏,只能大體地概括出事物的特征,無法進行細致描寫。教師通過將學生帶到現(xiàn)實場景中,讓學生用心體會和感受自己想要描寫的事物,可以讓學生真正融入生活,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的真情實感。學生脫離生活實際,依靠想象來寫作,寫出來的文章必定缺乏真情實感。小學生通過觀察美麗的花兒、可愛的多肉植物、生命力旺盛的綠植以及翩翩飛舞的蝴蝶,可以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去田野,讓學生觀察農(nóng)民伯伯是怎樣耕種,使學生真正感受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詩的意思。學生經(jīng)過親身的體驗與觀察后,再去寫文章,寫出來的內(nèi)容絕對不會是空想與缺乏情感的。學生一旦擁有了真情實感的來源,就會產(chǎn)生一種“不吐不快”的傾訴欲,寫作變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學生在熱情高漲的氛圍里寫作,寫出來的文章也會具有飽滿的感情。
靈感來源于生活,寫作不僅需要長久的堅持,還需要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小學生對這個世界知之甚少,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有義務引導學生走進生活、感知生活,將生活中的瑣粹小事組織成一篇有趣的文章,在寫作中思考生活的本質(zhì),在生活中尋找寫作的靈感。
三、加強課外閱讀,培養(yǎng)語言風格
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可以積累好詞好句,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推薦課外閱讀素材,讓學生邊閱讀邊摘抄優(yōu)美的語句,引導學生養(yǎng)成記筆記的習慣。書中自有黃金屋,有些書籍里面主張的價值觀點會對學生的思想產(chǎn)生影響,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材料打開新世界之門,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形成屬于自己的語言風格,寫出個性鮮明的文章。
例如在《推薦一本書》的寫作指導中,教師首先應該給予學生更多選擇的機會,如果學生閱讀的課外書籍較少,那么很難寫出情真意切的作文。在日常教學活動教師可以設立“閱讀角”,購買一些優(yōu)秀且符合小學生瀏覽的書籍放置在“閱讀角”,讓學生在課外或語文自習課上閱讀。其次,教師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寫作方式,至于寫作思路和寫作風格需要學生自己決定。學生選擇一本自己印象最深或最喜歡的書進行推薦,將自己推薦它的原因和書籍中講述的大概內(nèi)容寫下來。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會加深自己對推薦書籍的印象,帶著飽滿的感情去寫作,寫出來的文章也會擁有情感的元素。學生在組織寫作用語的過程中自身的思維邏輯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都會有所提高,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在寫作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擅長細節(jié)描寫,有的學生擅長對比描寫,還有的學生擅長議論抒情。無論使用哪種寫作方式,養(yǎng)成什么樣的語言風格,都應該以“情感”為中心,在作文中注入感情的元素,將干巴巴的文字變成一幅幅畫或者美妙的音符,使閱讀的人能夠產(chǎn)生共鳴。
總之,學生擁有個體差異性,每個學生的寫作風格都應該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在寫作教學活動中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對學生因材施教,激發(fā)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引導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構(gòu)建學生的心靈家園。
【參考文獻】
[1]黃哲曇.過程性指導——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效率的途徑[J].課外語文,2019(30):137+139.
[2]魏姍姍.分類尋章,因材施教——小學語文作文指導策略的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