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擁有四類古代文字,而甲骨文作為其中之一是中國所特有的文字。中國甲骨文文化的遺失是我國文化遺產的極大損失,因為甲骨文外形抽象,辨認困難使得很少有人知道甚至了解。因此甲骨文的推廣及其中包含歷史意義的研究是必要的。而且由于設計的進步,中國為了能夠跟緊世界的步伐甚至獨樹一幟,必須要有自己的記憶點和特色。在設計作品之中特別的記憶點也是衡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進行甲骨文和漢字的設計是大勢所趨,使世界各國認識和了解中國。
引言
甲骨文指的是一種刻在龜甲上或者獸骨上的文字。是商代晚期(又稱殷)所遺存的,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歷史?,F(xiàn)在人們使用的漢字就來源于甲骨文,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shù)文字文明逐漸消失,唯有漢字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直到如今仍然興盛并不斷發(fā)展這是非常難得的事情。
一、甲骨文的解析
甲骨文是最古老的,但它不是最原始文字。因為它具備了構成文字的三個基本要素,即形式、聲音和意義。并總結了后來所謂的“六書”?!傲鶗笔橇鶄€字符的規(guī)則包括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以及假借。
(一)甲骨文的形成與作用
時間一直走,時代的腳步不會停下,任何事物都會有兩面性,即好的方面和不足之處。甲骨文是最古老的文字,當然也不例外。雖然甲骨文有這些形成文字的前提,可是甲骨文的結構還沒有整體的確定,這體現(xiàn)在單體字符和復雜字符等方面。單體字符的結構(例如手字,可以將其對稱翻轉);結構復雜字符的左或右(例如扔字的話可以寫成扔,也可以部首和單字對調);一些部首也可以替換(如“大”和“女”字旁);同一個詞可以有幾個不同的書寫方式,或多或少筆(如,在現(xiàn)在翻譯的文本中,一個字“龍”有四十六種方式,有學者推測,這一寫法不同的原因是區(qū)別不同的部落而有意為之,但這也表明了我們是“龍的傳人”這一說法是自古有之的。
甲骨文在原始社會的作用是祈禱神明的最初記載,是殷商請神的皇家記錄。由此所得,甲骨文也可看為“神諭”和“神圣的字”。悠久的歷史和勞動人民無限的生活智慧賦予了甲骨文以更深層次的意義,現(xiàn)如今各界學者對甲骨文的解析與探索對于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習俗與思維方式有著重要意義??梢詮募坠俏南鄬θ菀桌斫獾膱D案意義上識別出它想要表達什么,并理解它的本義。甲骨文雖然超出了原始的圖形階段,但遺留的圖形依然存在。
(二)甲骨文的曲折的發(fā)現(xiàn)經歷
象形文字是比較形象的,很多字直接看就像簡筆畫。每一個甲骨文都有十足的畫面感,透過其所描寫的畫面可以它我們可以生動的了解古代人民的社會生活。古代人民的風俗,各方面的古代社會,皆可透過甲骨文在人們眼前呈現(xiàn)。然而,甲骨文囊括了大量的事物,文字數(shù)量眾多,有些是由物體本身簡化的,而另一些只可意會,不易于識別。在專家們收集的各種記錄后,甲骨文發(fā)現(xiàn)的經歷是,在河南省的西北部的一個小縣城,本縣的農民在務農時,三不五時的發(fā)現(xiàn)龜甲和動物骨頭,可是沒人確切知道這些的用途和功能。一些村民把這些骨頭用以填充枯井,或用以土地施肥,其最大的價值只是作為“龍骨”出售給藥商,只有很低的價格。這是第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發(fā)生的事。而在一八九八年,縣城里發(fā)現(xiàn)了數(shù)量龐大的青銅器,吸引了很多古董商。山東的一位范姓商人,由于遲到幾天,沒有得到青銅器,非常不甘心,然后去現(xiàn)場看出土物,但沒想到看到大量的龜殼和牛骨。作為一個商人,他了解很多有關古代文物的知識,并將這件事告訴給了他的???,北方的金石商人王襄。同時告訴了一位秀才朋友孟定生,孟定生認為這是前朝的簡書,因此讓古董商給他看具體的實物。第二年的秋天,范姓商人帶來了一些龜甲和骨頭,以每一個字一兩黃金的價格來出售,由于孟秀才和王襄資金不夠,只買了一些小碎片。然后范姓商人又把其余的龜甲獸骨拿給北京當時著名的金石學家王懿榮看。他當即指出這文字比金文還要古老許多,所以用大量的錢財全部購買。在之后的一年內,王先生又從古董商人那里購買了近一千多塊骨頭。但由于甲骨文才被發(fā)現(xiàn),而且王先生是嚴格保密的,所以除了極少數(shù)的學者,很少有人知道甲骨文的存在。
到了一九零零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清政府任命王懿榮先生為清民兵部長,專門組織武裝反抗侵略。七月的秋天北京淪陷,王先生在后院投湖身亡。這是非常遺憾的事,因為王先生窮極一生收集了大量龜甲獸骨,但當他死時還沒有研究收購來的甲骨文殘片。王先生去世后,他集來的殘片漸漸失落,這之中很多殘片幾經輾轉到了金石收藏家劉鄂那。他在一九零一年開始尋找龜甲牛骨,并派他的兒子到河南去收購了四千余片龜甲,加上得到的王先生收藏的幾百片,共計五千余片。一九零三年劉鄂從收藏中選撿了一千零五十八片,并把它作為《鐵云藏龜》來收錄整理。此作既不是細拓,拓時也很不精準,然而有史以來是第一本有關甲骨文書。在此書出版之后,甲骨文才被大家所認知。甲骨文走向人們視野,重登歷史舞臺,失落的甲骨文文明重新被找回,古老的中國文明沒有凋零。
(三)甲骨文書法的審美價值
甲骨文和甲骨文書法是相輔相存的。然而,甲骨文有廣義書法和狹義書法。甲骨文書法的廣義包含“用刀作筆”和“用筆作刀”,狹義上只是指的是“用筆作刀”。
在商代,甲骨文具有雙重性,即應用性和藝術性。甲骨文的筆劃相等,整齊,線條基本一致,且比較銳利。這是由于刀刻這一特定的書寫方式決定的,但在他們的風格往往都是統(tǒng)一的,這也可以證明,人們追求美感,美麗的整潔的技巧在這種風格中展現(xiàn)。用刀的深淺難度非常高,難以要求的整齊以及熟練的技能和更嚴格的對比管理,使得甲骨文的審美價值達到空前的高度,均勻細膩的點畫,同等的質地和強度,顯示在筆觸材質美的方面喚醒了人們的審美意識。在商代的銘文中,出現(xiàn)了用毛筆進行筆觸研究的意識,有著不同風格的書法、筆法和豪放精美的美學也開始出現(xiàn)。
二、甲骨文的再設計
漢字是象形字,既是圖畫又是文字,這是不可分割的。這與廣告的視覺傳達非常類似。
(一)甲骨文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平面以及標志設計的表現(xiàn)方式之中,包含一種特殊的方法即象形文字元素。其中形式包括事物外觀表象形,文字的意義象征形,圖像的象征形,符號的模擬形,隱喻和比喻等。它還包括兩個方面具體的和抽象的,這和甲骨文不謀而合。
典型案例是上圖象形圖標的設計。這是三十五個北京奧運會體育圖標的設計,這是基于篆體筆劃,象形文字與當代圖形融會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與現(xiàn)代文字的簡化。是擁有可讀性高、記憶性強、容易使用要求的圖標的設計典范。這三十五個圖標黑白顏色對比非常強烈,表現(xiàn)出易識別的運動特點,動感的韻律和明確的中心思想,是形象和意義的有機統(tǒng)一。
(二)甲骨文的象形含義
甲骨文可以把握主體的本質特點,可以生動地描繪出要表達的重點。舉個例子,“大”字,像一個手叉腰站在前面的人。而在審美表現(xiàn)上也有許多來自當?shù)氐娘L俗習慣、人文內涵等。再如“美”字,它甲骨文的形狀,像一個有羽毛的頭。許多古代人民有把羽毛放在頭上作為裝飾品的習慣,十分盛行。金文的“美”又略有不同,雖然也是頭戴羽毛的圖形,但兩者之間的區(qū)別是,金文的“美”字更具有圖案性?!扒肌弊旨坠俏淖中螢轭^部有頭飾,戴角冠。在西北地區(qū)的羌族,每一代都放羊為生,羊頭裝飾是他們的特點,這是其甲骨文形狀的由來。前面曾提及到,甲骨文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在結構上并不穩(wěn)定,常有變化。因此,“羌”這個字也可以寫成“姜”,西北羌族大都姓姜。
甲骨文的事物本質基本寓于其象形文字之中。就像甲骨文的“衣”字,字如其形,像古人日常所穿的衣服。古人常穿三角形的交領的形狀做成的衣服,左襟蓋右襟,從腰部左側收緊,這種方式稱為“右衽”,這是漢民族的習俗。還有右襟蓋左襟,叫“左衽”,是少數(shù)民族的習俗。因此從甲骨文中即可推測出是漢民族還是少數(shù)民族。此字橫截面為衣領,衣側為衣袖,上方為頭部。古人善于總結事物的特點,又能把復雜的事物簡單化。但簡單并不意味著簡單而模糊,而是簡潔、精煉、清晰,能清晰地描述事物所特有的點,進而廣泛流傳。
古人云“字里有乾坤”,每一個象形文字中都有十足的畫面感,或許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或許是一種生活習俗。“家”字的上半部分代表房頂,指的是在生命的開始和生命的生長以及人的生老病死都是在房頂下進行的。它不僅是人類個體本身的進步還是整個歷史的發(fā)展。因為歷史的進程需要銘記,而以口相傳容易以訛傳訛,所以文字因需求而產生發(fā)展。
每個象形文字都有一個故事都有一幅畫,這可以應用于我們的平面設計之中,是非常好的設計元素。有時一種新穎的設計元素可以直接影響甚至決定一個作品的成功與否。找到好的設計元素后加以利用和融合也是重中之重,我們可以對甲骨文稍加調整,修改后可以用平面設計之中,因為甲骨文有優(yōu)美的線條,筆畫尾端尖細,文字結構對齊而平均,并且保持原有的刀刻線條。這些特點決定了甲骨文是非常好的設計元素,也是表現(xiàn)平面設計作品魅力的有效途徑。
(三)現(xiàn)代平面設計中的具體實例
現(xiàn)代設計師陳楠先生,他的設計作品中包含了甲骨文的元素,其實也包含了一些金文的元素,而且海報的格式利用了計算機原理和幾何圖形進行創(chuàng)作。有一本著名的設計雜志《裝飾》,在采訪中陳先生就是這樣說的“我的研究的價值在于它能給今天的年輕人帶來一個很古老的元素。我不想設計太沉重,我只能說是研究設計而已?!倍宜€設計了一系列電腦頁面圖標自用,他使用的圖標具有甲骨文簡明、準確、生動的特點和功能,讓它們如此與眾不同。
這一設計理念是力圖使甲骨文這一古老的文字具有新的時代內涵,符合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需要,同時也打破了中國傳統(tǒng)書法篆刻的死規(guī)矩。在海報上建立了一個網格狀的背景圖層,使用了“正方形”和“圓形”的元素。并且,想到簡體字和繁體字的區(qū)別于聯(lián)系。所以,有必要使標尺上的小點之間形成嚴格的線,進而形成有甲骨文元素的字符。
有設計師曾對古中國的甲骨文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以及古阿拉伯的楔形文字進行了比較,并進行了設計。使用一個簡單的設計讓甲骨文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三者同時展現(xiàn),顯示其相同的一面,但也表現(xiàn)出各自獨一無二的特點。宏觀上來看,適用版式的概念,那就是統(tǒng)一寓于變化,變化又反作用于統(tǒng)一,兩者互相影響互為前提。它通過體積、朝向、飽和度、圖形相結合的對比;運用三維、前后虛實、色彩對比,使整個版面熱烈活潑,擁有很強的視覺沖擊感。
另一名為“六感”的海報,對人的五種感官進行深入設計,即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和第六感。他想推廣的實際上是“中心”和“整體”的品質。這是透過線的對比和弧線而運動,使海報更加富有韻律感。所以就算這是由單獨的點組成的,可是由于線的引導性抓住了大家眼球,形成了既定的視覺路線。這體現(xiàn)整體布局設計的原則。
(四)甲骨文與設計完美結合
甲骨文的設計打破了傳統(tǒng)的書寫方式。傳統(tǒng)的程式化導致了甲骨文書法的簡化。除了專業(yè)研究人員,幾乎沒有人能理解甲骨文。這也忽略了這一歷史時期的大事小情。對于對甲骨文的解析與再設計,要側重于造型的審美關系與線條的變化,使甲骨文與甲骨文相關的文化能夠薪火相傳。
將甲骨文轉化為設計元素并對其進行再設計是很有價值的,就像在平面設計中運用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和中國水墨圖案一樣都很有價值。因為甲骨文和象形文字和阿拉伯文字以及楔形文字,皆是世界文明的重要體現(xiàn)。它們都是世界各國光榮的體現(xiàn),應該得到大家的尊重和理解,認識不同時代的歷史經歷、民族風俗和國家興盛,也反映一個時代的文化發(fā)展程度。
強調事物的簡化不等同于弱化畫面的含義、不等同于準確性和表現(xiàn)力的缺失,即對于甲骨文的歷史性的弱化。甲骨文傳播的困難是由于藝術性與社會性難以維系。而對甲骨文進行解析與再設計順應了時代的發(fā)展進程,使人們對甲骨文有新的理解,所以甲骨文與平面設計的結合是大勢所趨。
當今社會視覺傳達設計要求的美實際上是一種強烈的感官沖擊力、細膩的精神享受,因此設計元素圖形的直觀是非常重要的。甲骨文正是圖象多于文字能與設計完美結合。另一方面,甲骨文是具象和抽象的統(tǒng)一,它主要表現(xiàn)在它的簡潔,沒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生活經驗,很難將文字與具體實物相聯(lián)系。
設計來自生活。這也是設計和甲骨文的相似之處,沒有人類勞動和民族風俗將沒有甲骨文。設計來源于生活,同時是人類活動中最精致的呼喚與表達。甲骨文和設計都來源于生活總結于生活,并且都是精簡的元素。
作者簡介:許詩盟(1995.3-)女,籍貫:江蘇省蘇州市,魯迅美術學院(學校),職稱:研究生(2017級碩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發(fā)展趨勢研究。
通訊作者:趙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