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秀忠
[摘? ? ? ? ? ?要]? 由于職校生源的特殊性和差異性,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會陷入老師無奈、學生無心、教學無果之困境。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需從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入手,重構新型課堂,打破傳統(tǒng)模式,變學生一貫的“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被動為主動,實施“八有教學法”,構建自主協(xié)作、開放競爭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校園響起來,搭建高效課堂,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以冊亨縣中等職業(yè)學校為例,通過調查分析學校教學現(xiàn)狀,針對突出問題找出對策,最終探索出符合貧困地區(qū)職校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行之有效之法。
[關? ? 鍵? ?詞]? 貧困地區(qū);教學模式;改革;探究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20-0222-02
從國外到國內,對教學模式的研究成果數(shù)不勝數(shù)。但是,大多都是針對發(fā)達國家或者發(fā)達地區(qū)職業(yè)院校進行的研究,對貧困地區(qū)的職校教學模式研究少之又少。貧困地區(qū)職業(yè)教育起步晚,教學模式大多借鑒普通高中傳統(tǒng)教學模式,再加上中職生源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會陷入老師無奈、學生無心、教學無果之困境。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需從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入手,重構新型課堂,打破傳統(tǒng)模式,變學生一貫的“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被動為主動,實施“八有教學法”,構建自主協(xié)作、開放競爭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校園響起來,搭建高效課堂,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本文以冊亨縣中等職業(yè)學校為例,通過調查分析學校教學現(xiàn)狀,針對突出問題找出對策,通過試行“八有教學法”,積極探索符合貧困地區(qū)職校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行之有效之法。
一、中職課堂教學現(xiàn)狀
職業(yè)教育對貧困地區(qū)意義非凡,尤其在脫貧攻堅關鍵期,職業(yè)教育對貧困地區(qū)脫貧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然而,作為貧困地區(qū)職業(yè)院校之一的冊亨縣中等職業(yè)學校的發(fā)展滯后,在教學管理上遇到一些困難,“招生難,留不住”的問題日益凸顯。
(一)學生情況
職校學生參差不齊,生源極為復雜。他們中有沒參加中考的,有參加中考失利的,有輟學打工回來的,有政府動員來的,有閑適在家的待業(yè)青年和社會青年等,與普通高中的學生相比,職校學生總體具有學習差、思想紀律渙散且素質低下等特點。
(二)教師情況
首先,我校目前年輕教師多,且大多數(shù)都不是師范類專業(yè);其次,大部分教師大學畢業(yè)就被招聘進來,沒有企業(yè)工作崗位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再次,進校工作后,學校對教師進入企業(yè)實習實戰(zhàn)的經(jīng)歷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最后,我校文化課教師大多數(shù)是從鄉(xiāng)鎮(zhèn)考調過來,大部分教師教學方法還比較陳舊,以應試教育的方式“趕鴨子上架”。
二、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措施
通過對冊亨縣中等職業(yè)學校的課堂教學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尤其是對中職師生來源和特點的分析,我們對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問題似乎找到了一些脈絡和思路。對中職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筆者認為“八有教學法”是不二之法。如何實施好“八有教學法”,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了解學生,按需授課
話說備好課才能上好課,但好多人在備課時只備教材,不備學生,這是造成教與學巨大反差的原因之一。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人,如不了解我們的工作對象,只按自己的主觀意志行事,勢必導致顧此失彼、“教”“學”分離的尷尬。上好課必須先備好課。備好課就是備好學生,先了解學生實際,根據(jù)學生實際能力特點和需求來恰如其分地安排授課內容,才有可能順利開展教學。比如中職生課堂自律能力較差,這就需要授課老師隨時找一些學習任務讓他們自主完成,讓他們在課堂上忙起來,才有可能轉移他們懶、散的注意習慣;他們學習習慣欠佳,需要經(jīng)常提醒、感化,達到逐步改變的目的;他們對理論型較強的內容缺乏學習動力,需要重組整合授課內容,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形象,化無形為有形,化無趣為有趣,化無味為有味,才有可能被吸納、吸收和消化。
(二)職校教師要認識自己的職業(yè)特點
要知道,我們面對的對象是被冠以“問題學生”的群體,充滿著高度分化的個體差異,無法與普通中小學用相同的方法去施以教學,否則會適得其反。因此,除了要了解學生,更要了解自己。學生需要什么,我們就給什么,至少在教學設計上要懂得如何結合他們的興趣愛好、如何結合未來工作的需要、如何選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如何處理教材內容等方面來策應。我們對教學實踐的觀察發(fā)現(xiàn),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只是表情嚴肅地大講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嚴格按照書本內容和教學大綱的要求組織教學,學生幾乎是無人聽講,無絲毫學習興趣,學生要么沉悶地自娛自樂,要么就是課堂吵吵鬧鬧一團糟。而教師如果語言幽默、經(jīng)常與學生互動、多一些案例和討論,學生的注意力則容易集中在教師和教學內容上。
(三)了解教學大綱,自編教材
隨著中職擴招,中職教材也層出不窮。但是,不管選哪種教材,都無法滿足中職學生的實際需求。無論是專業(yè)課還是文化課教材,不是內容呆滯陳舊,就是過于繁雜冗長,學生拿到教材后,就如同面對“天書”。面對這種窘境,授課老師唯有在了解教材和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實際接受力和喜好來對授課內容進行取舍、篩選,抑或在網(wǎng)上增補一些可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相關內容,才有可能把課堂教學搞活,否則會陷入教學內容冗雜而枯燥無味、課堂教學氛圍死氣沉沉的困境。以冊亨職校為例,每學年都必須選購教材,而在選購教材時往往在選定版本上舉棋不定,可再怎么花心思確定選購下來,都免不了陷入價格昂貴而不適用的尷尬局面。
面對這種現(xiàn)狀,最好的辦法是動員老師自編校本教材,以解決多年來選購教材帶來的困惑。自編教材其實不難,只要有責任心,善于總結和不斷反思,然后把歷年收集到的,并歷經(jīng)過對課堂驗證,對教學有奇效的第一手資料匯總,然后集思廣益,通過加工整理匯集成冊并不難。如能這樣,起碼比花高價買來的教材來得更便捷而實用。在此基礎上再不斷結合本校實際、因地制宜地進行增刪、潤色、修補,一本精致、適用、成熟的校本教材遲早就會出現(xiàn)。若不這樣,只能永遠跟著別人走。使用自編之教材,才有可能破解課堂教學內容枯燥無味、死氣沉沉的尷尬,才有可能喚起學生熱心向學、想學,教與學才有可能日益趨向默契之勢。
(四)打破傳統(tǒng)座位法,建立異質分組法
所謂異質分組就是根據(jù)學生固有特點,包括性別、性格、成績、特長等因素以好、中、差組成小組,打破傳統(tǒng)有序排列坐制,避免懶散或弱勢學生躲到后排偷懶的陋習。具體做法為:以一個班級有學生40人為例,可按四個方陣分成四個小組,每組10人,統(tǒng)并課桌按教室空間平均擺放,每個小組可設展示陣地,用于成果展示;實施分組法的好處是便于實施“好幫差”,有利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每個小組設組長、記錄員、監(jiān)督員、協(xié)調員等,職責分明,便于監(jiān)督個人和小組量化考核公平公正;強化小組功能,有利于小組集體達標,也有利于小組競賽,激發(fā)興趣。這一改變坐制,主要以便于實施“八有教學法”而設立。
(五)即時評比、及時獎勵
評比是“八有教學法”比較獨特的環(huán)節(jié)。如果只重視活動環(huán)節(jié),學生作品沒有得到即時評比,老師沒有適時點評,學生得不到及時的獎勵,那么,“八有教學法”也不能彰顯其獨特的魅力。中職生最希望的是得到老師的鼓勵和肯定,不一定是獲大獎,只需要一個鼓勵、一份關懷。及時獎勵就是對表現(xiàn)比較好或者進步比較大的學生給予肯定,讓學生有存在感、有幸福感和獲得感。當然,如果能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作為輔助,效果會更好。何時給予精神鼓勵或者物質上的獎勵,需要教師對學生的需求有足夠的了解,需要教師花更多時間去了解學生,對不同的學生在不同時刻進行適當鼓勵和獎勵,效果會更好。
(六)教學改革的亮點
1.針對性
由于職校學生基礎不一、功底不厚、良莠不齊,普遍存在倦學、厭學的特點,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聽,采取“滿堂灌”或照本宣科,那絕對行不通,“八有教學法”可以說是為中職生量身定制,是為喚醒這類學子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讀書激情,重拾學習上的信心而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2.實用性
啟用“八有教學法”之后,給學生的最大感受是課堂充滿樂趣,而且能學到很多東西。覺得每節(jié)課都比較充實,因為他們可以參與到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不再是被動的工具,而是積極參與,智力得到極大開發(fā),膽子得到極大鍛煉,思維日趨活躍,對他們未來發(fā)展和人生走向都有極大的幫助。
3.激勵性
“八有教學法”多是采用靈活多樣的游戲形式,目的是激活課堂、點亮課堂、喚醒學生的求知欲,一改之前課堂死氣沉沉的狀況,從而喚起學生和老師的自信。2018年黔西南州第四屆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獲得21個獎項,比2017年增加12個獎項,增比130%。2018年,學校教師參加州級以上獲獎數(shù)4人;2019年,采用“八有教學法”去參加州級以上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獲獎人數(shù)增長66%?!鞍擞薪虒W法”不僅在課堂上活躍課堂氛圍,師生從中受益頗多,而且在很多項目上實現(xiàn)零的突破。所有這些成績的取得都得益于“八有教學法”的實踐,為我校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積累了成功的經(jīng)驗。
三、結論
綜上所述,“八有教學法”是我校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隨堂聽課,反復聽課、說課、評課、磨課總結出來的結果,可以說“八有教學法”是破解貧困地區(qū)課堂“教”與“學”困惑的一把鑰匙。
參考文獻:
[1]律星光,朱永新.中等教育脫貧應大有作為[J].2018兩會特別報道,2018.
[2]徐勤菊,許紅梅.突破中職課堂教學改革瓶頸重塑中職生的良好學習習慣[J].教育研究,2012(9):30.
[3]孔夢茹,崔志英.大數(shù)據(jù)背景下中職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策略探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2019(1).
[4]楊世偉.改革中職課堂教學之拙見[J].職業(yè)技術教育研究,2006(10).
[5]李俊偉.中職生課堂上使用手機的現(xiàn)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機械職業(yè)教育,2018(5):15.
編輯 趙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