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當代中學教育教學的新目標。生物作為一門實驗性強的自然學科,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對初中生物學科而言,逐漸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轉變?yōu)閷W習方法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思維導圖作為一種非常高效的學習方法,針對初中生物這門知識點繁多且知識內容間聯(lián)系緊密的學科,在課堂教學中逐漸顯現出明顯的優(yōu)勢。思維導圖已經成為中學生學習生物學科、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學習方法,本文從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角度展開論述。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生物;應用策略
一、 思維導圖的概念及特點
所謂思維導圖是指通過圖形來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一種圖形思維工具,也常常被稱為“心智導圖”,是一種簡單卻很有效的思維工具,常被人們稱之為記憶、學習、思考等思維活動的地圖,是非常有利于人腦展開擴散思維的一種思維方式,目前思維導圖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可以幫助人們建構知識框架,將重點內容進行填充并進行記憶,同時也能夠將一些較復雜的內容運用思維導圖來進行內容整理、歸類。
思維導圖中運用到色彩、線條和聯(lián)想,具有圖文并重的特點,可以將各級主題間的關系用層級或者隸屬的圖形來進行表示,將主題關鍵字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充分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guī)律來進行聯(lián)想記憶,所以思維導圖是一種圖像式的思維工具,能夠更加直觀、有層次的顯示出知識的結構以及知識間的聯(lián)系,并將一些重要的觀點或者事實證據提取出來,便于人們去理解和表達,開啟了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提高了記憶的效率和質量。
二、 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優(yōu)勢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用越來越廣泛,生物老師也逐漸開始運用思維導圖策略來對生物教學進行優(yōu)化,真正將學生放在了課堂的主體位置,引導學生去自主學習和探究。初中生物知識點繁雜而且知識之間有著許多內在聯(lián)系,而思維導圖的核心就是圍繞某一個主題來進行知識延伸的思維工具,所以老師引導學生學習并掌握思維導圖,能夠使學生輕松整理知識框架,將主題內容與知識內容串聯(lián)起來,既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夠使學生明確初中生物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使學生理解和記憶更便捷,印象更深刻,進而使學生體會到生物學習的樂趣,大大提高了學生對生物學習的積極性。
(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策略是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基礎上進行的教學創(chuàng)新,通過思維導圖的圖形或圖像來輔助開展教學活動,啟發(fā)學生發(fā)散思維,拓寬了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體現出學生為本的新教學理念,同時也在思維導圖運用中實現了中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三)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初中生物學科教材有別于其他學科,在每一章節(jié)中都配有知識導圖來輔助學生進行理解,所以中學生在進行生物學習時要掌握識圖以及用圖的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能夠明確學生的學習方向,引導學生發(fā)現生物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逐漸運用思維導圖找到生物學習的記憶規(guī)律,使學生找到學習生物的訣竅,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將每節(jié)生物課中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梳理,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鞏固練習,學生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很容易發(fā)現自身知識薄弱點,及時進行查漏補缺,進而提高了學生的整體學習效率。
三、 初中生物教學中思維導圖的具體運用策略
(一)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運用思維導圖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中學教育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課前預習已經成為培養(yǎng)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也越來越普遍。對初中生物學科而言,老師可以將學生科學劃分小組,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對接來下要學習的知識內容進行提前預習,并在預習過程中將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內容進行整理,并通過思維導圖來進行預習成果展示。由于生物學科也是帶有抽象性的自然學科,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很多問題,盡管小組合作但是依然有些知識內容無法理解,所以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能夠將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一一記錄,然后在思維導圖輔助下找到未能掌握的知識內容,在老師進行課堂教學時帶著問題進行聽講,目的性更強,同時學生的探究欲望和求知欲也能夠使學生更加專注和積極地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使初中生物的課堂教學活動效率更高。
比如八年級學習《動物的主要類群》這章時,老師在課前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對將要學習的這章內容擁有初步的了解,然后鼓勵學生自己在預習過程中繪制思維導圖,來自己嘗試構建出這章內容的知識結構。這章內容中動物的主要類群是由動物、動物的生活環(huán)境、營養(yǎng)方式、生活方式、身體結構、身體形狀,常見動物的類型、動物與人類的關系等知識內容組成了一個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上述的這些要素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體現出動物的形態(tài)、身體結構和具備的功能與其生存環(huán)境是相適應、相發(fā)展的特點,同時在這章知識內容中也存在著一條縱向的知識線,那就是生命的發(fā)展和進化歷程。學生只要在繪制思維導圖過程中掌握上述要素中之間的潛在關系,就能夠輕松掌握動物的主要類群的主要知識內容,記憶起來更容易,而且不容易出現知識點的遺漏。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對于未能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的知識內容就可以直觀的顯現出來,便于學生在初中生物老師進行這章知識講解時有側重點的進行重點探究。
(二)在課堂講解環(huán)節(jié)運用思維導圖
1. 串聯(lián)知識點,提高教學效率
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老師利用思維導圖的特點將知識內容的核心要素找到后,以知識點為主線來將其他知識內容串聯(lián)起來,從而形成一個小范圍的知識體系,學生在知識體系中去圍繞思維導圖的核心進行延伸和拓展,對其他知識內容進而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與學生一起去理解記憶,大大提高了初中生物的課堂教學效率。
2. 建立思維導圖,對知識重點進行有效記錄
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生物老師系統(tǒng)的利用生物導圖來為學生進行知識講解,傳授思維導圖的建立方法以及思維導圖繪制要點和畫法。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學生對本章節(jié)的知識點擁有了更加直觀的認知,對知識點間隱藏的聯(lián)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而且思維導圖中將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立體展示出來,學生不論在學習還是思考過程中都更加省時省力,而且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方式來記錄課堂筆記,更高效更清晰,為以后學生的復習和鞏固提供了強大的助力。學生圍繞知識要點按照層次、按照思維導圖結構來進行知識系統(tǒng)建立,同時也能夠更加高效的理解和內化重難點內容,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記憶技巧。
比如八年級學習《動物的主要類群》中第一節(jié)《腔腸動物》這節(jié)知識內容時,老師可以按照以步驟來建立思維導圖:首先明確主題,確定這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通常導圖主題就是本節(jié)或者本章的課題,這節(jié)的主題就是腔腸動物。然后帶領學生梳理主干知識,腔腸動物這要涉及的知識點包含代表動物、生活環(huán)境、營養(yǎng)方式、生活方式、身體形狀、身體結構、常見的動物、腔腸動物與人類的關系。接著完善主干知識。在主干知識中也會涵蓋一些知識點,所以生物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關鍵詞來進行知識點的擴充以及拓展,進而構成思維導圖中的分支。最終思維導圖建立,呈現出知識間的細致關系,可以用箭頭來表示知識間的邏輯關系以及知識結構,比如這節(jié)課腔腸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和腔腸動物的功能是相適應的,腔腸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和其生活的環(huán)境也是相適應的,用箭頭表示出,學生能夠更直觀地對知識聯(lián)系有清晰的認識,就能夠避免記憶混淆,使學生記憶起來更加準確。另一個方面,對于思維導圖中涉及的重點知識老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字體顏色,這樣對本節(jié)的重點知識能夠有一目了然的效果,這樣也有助于學生舉一反三地對其他章節(jié)知識內容進行梳理。
(三)在課堂解答環(huán)節(jié)運用思維導圖
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生物老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來針對知識結構中的重點內容進行問題設計,來啟發(fā)學生通過發(fā)散思維來拓展知識結構,進而發(fā)現知識與知識之間隱藏的內在聯(lián)系。這樣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比如八年級學習《動物的主要類群》這章中《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這節(jié)時,老師可以以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作為切入點,設計問題情境來啟發(fā)學生思考。青蛙和蜥蜴都是爬行動物,但是為什么青蛙就是兩棲動物,而蜥蜴則是爬行動物呢?是什么原因導致爬行動物中出現兩棲動物這一動物種群?歷史上最大的爬行動物——恐龍,為什么會滅絕呢?學生圍繞老師設計的問題展開思考和探究,了解到動物結構、動物形狀與其生存環(huán)境之間的密切關系,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四)在鞏固練習中運用思維導圖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當老師完成當節(jié)知識內容講解后,為了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幫助學生對知識內容完成深化,生物老師可以結合思維導圖來讓學生進行鞏固練習。老師以思維導圖為依據來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倒推,在思維導圖中進行知識填充,分析知識內容,然后結合思維導圖中的分支來設計綜合性習題,引導學生發(fā)現自己學習中的問題,及時進行查漏補缺,對已經掌握的知識內容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這樣學生鞏固練習時更有側重點,能夠使學生更加準確地完成對應的知識練習。
四、 總結
思維導圖具有非常顯著的記憶優(yōu)勢,能夠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脈絡,建立起系統(tǒng)知識結構,幫助學生快速抓取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同時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學生更容易被激發(fā)起學習興趣,體會到生物學習的樂趣。所以思維導圖模式是學生在中學階段必須要掌握的一項思維工具,是提高初中生物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的重要學習方法,也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教學手段,大大提高了初中生物的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韓昕蕾.思維導圖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實踐研究[J].求知導刊,2015(14):63.
[2]張亞林.運用思維導圖策略優(yōu)化初中生物教學的實踐研究[J].理科考試研究,2016,23(8):87.
[3]羅小琴.借力思維導圖,發(fā)展自學能力:初中生物教學優(yōu)化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8(12).
作者簡介:任俊平,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渭源縣鍬峪鎮(zhèn)永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