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散文,作為小學語文教材收錄的文章中常見的一種文體,在教學中卻有相當一部分老師常常不知道應該教些什么,又該如何找到正確的教學切入點。文章以《黃河的主人》教學設計為例,旨在探討散文教學應該教什么、怎樣教,為小學散文教學提供科學化、合理化的依據(jù),為進一步改進小學散文教學提供思路,
關(guān)鍵詞:散文教學 ;《黃河的主人》;教學設計
一、散文教學之不易:“難啃的硬骨頭”
散文,是小學語文教材收錄的文章中常見的一種文體,作為閱讀的主導文類,一般將其分為這樣四類:寫景散文、狀物散文、敘事散文、說理散文。無論哪種類別,因其自身的行文特點——“形散而神不散”,使得散文教學內(nèi)容的定位較為困難,導致存在諸多誤區(qū):將敘事性散文與小說混同,忽略了散文“貴在有我”的體悟;將說理性散文與議論文混同,忽略了散文理趣的品味;將抒情性散文與說明文混同,忽略了散文中情思的感悟……諸多一線老師,尤其是經(jīng)驗不足的年輕教師,接觸到散文,往往存在不少困惑,因為語文不像其他學科,教學內(nèi)容明確,教學重點清晰,只是怎么教的問題,而語文教材里的選文是比較典范的文本,是具有開放性和多義性的課程資源,它們?yōu)閹熒峁┑膬r值取向或暗示的某種人文培養(yǎng)目標是多維的,所以需要教師自己去開發(fā)重組。如果教師連教什么都不清楚,就更不用提怎么教這個問題了。對此小學語文界已故老前輩張祖同先生有過精彩論述,她把散文形象地稱為“難啃的硬骨頭”。如何教好散文,確實是一個十分值得探討的問題。
二、散文教學之探索:以《黃河的主人》為例
《黃河的主人》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的課文,意蘊深刻,震撼人心。描寫了黃河的洶涌氣勢及羊皮筏子上艄公駕馭黃河的風采,贊美了艄公的勇敢、鎮(zhèn)靜、機敏,是人們心目中“黃河的主人”。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是文章的最大寫作特色。教學中,筆者作了如下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理解生字新詞,會用“提心吊膽”“嘗試”造句。(認知目標)
(2)準確找出文章中心句并理解含義,感受散文中對艄公的贊美之情,做到有思有感有悟。(情感目標)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力目標)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講讀課)
(1)整體感知,理清文脈
①播放視頻
(畫面中首先出現(xiàn)的是滾滾黃河水。接著出現(xiàn)在畫面上的是羊皮筏子。鏡頭由遠及近,艄公、乘客出現(xiàn))
朝著我們奔涌而來的是——(黃河)。請學生說說黃河水的特點——(渾濁,含沙量大,污染嚴重……)
認識“艄公”,識記字形“艄”(交流識記方法) 開火車完成給“肖”換偏旁組新字再組詞練習(注意正音,“字讀半邊不算錯”只適用于部分形聲字)
在引導學生看視頻的同時,輔以板書:黃河? 黃河上的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上的人
②學生各自輕聲讀課文,結(jié)合板書,理清文脈
第一段 (第1小節(jié))寫黃河,第二段(第2—4小節(jié))寫筏子,第三段(第5—8小節(jié))寫人
③揭題齊讀(撐著羊皮筏子在黃河上鼓浪前進的艄公,成了人們心目中的“黃河的主人”。板書,齊讀)
設計意圖:散文的文本特點決定了它“形散而神不散”,我們的教學不能“形散神也散”,什么都想教,什么都教不好,一堂課上下來,書本一合,問起孩子的收獲,得到的是支支吾吾,含糊其辭,那就很尷尬了。筆者主張從整體入手,提綱挈領,引導學生理清文脈。長此踐行之后,筆者驚喜地發(fā)現(xiàn)所教班級的學生行文有章法,謀篇布局的能力優(yōu)于平行班同齡人。
(2)感受黃河之兇險
①出示第一節(jié)文字。各自輕讀,要求讀正確讀流利。點名請學生朗讀,要求同上。
②教師提問:讀了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充分交流)
出示釋義:排(a.按著次序擺放,b.排成的行列,c.用作量詞,用于成行列的東西,d.推開)能分別根據(jù)字義用“排”組詞嗎?(強調(diào)“濁浪排空、排山倒?!钡摹芭拧倍贾竿崎_)
出示釋義:戰(zhàn)(a.戰(zhàn)爭、戰(zhàn)斗,b.進行戰(zhàn)爭、戰(zhàn)斗,c.姓,d.發(fā)抖)膽戰(zhàn)心驚中“戰(zhàn)”應該選第幾個解釋?還能用這個義項組詞嗎?
③再次朗讀感受。黃河的氣勢令人膽戰(zhàn)心驚,它聲勢浩大,請學生朗讀、評議,賽讀。
指導:黃河九曲回腸,奔騰不息,作者用四個字表達了綿綿不盡的內(nèi)涵。四個字的這句話該怎么讀?練讀、指讀。(形成共識——起調(diào)要高,語速應慢)開火車朗讀展示。
④背誦關(guān)于黃河的詩句。黃河孕育了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明,被譽為母親河。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贊美過它,歌頌過它,詩仙李白曾吟唱“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你還能背出哪些詠贊黃河的詩?
⑤再次播放黃河波浪滔天的視頻,齊聲背誦第一節(jié)。
設計意圖:好文不厭百回讀。像這樣文字凝練,表達精準的內(nèi)容,就得借助品賞加之多種形式的練讀,最終成誦。哪怕是拓展的古詩名句的背誦,同樣要情緒飽滿,讀出韻味。學生的語感,就是這樣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起來的。
(3)體會筏子之小之輕
①導出筏子(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強磁力似的,我的眼光被河心一個什么東西吸引住了。那是什么,正在洶涌的激流里鼓浪前進?)請學生回答。
②感受羊皮筏子的特質(zhì)。那是怎樣的羊皮筏子?各自輕讀第二段,匯報交流。
羊皮筏子小嗎?請學生回答。說它小是因為它——(聯(lián)系下文,順勢引讀: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體積)出示圖片,感受筏子之小。
羊皮筏子輕嗎?請學生回答。說它輕是因為它——(再次順勢引讀: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個小小的浪頭,就能把它整個兒吞沒。)評議,賽讀(要處理好“小小的”“整個兒”的輕重音)
③作者的新發(fā)現(xiàn)。出示第四節(jié),女生齊讀,男生評議。
(重點引導學生孩子關(guān)注感嘆號、省略號、頓號)
A.分別朗讀兩個感嘆句,你仿佛看到了作者什么神情?有什么樣的體會?
B.從省略號中你仿佛看到了作者的什么神情?
C.一般說來頓號的停頓時間比逗號短,這是不是一成不變的呢?各自練讀第三句,說體會(前面四個語速宜快一些,因為作者正饒有興致地數(shù)著人數(shù),隨著筏子的載沉載浮,若隱若現(xiàn),辨識難度加大,語速應放緩,最后一處語調(diào)應上揚,表示驚喜)
④引讀最后一句,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情景?這讓你想到了白居易的哪句詩?(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⑤小結(jié):這六個人坐著羊皮筏子如同一片樹葉般在黃河洶涌的風浪里穿梭、顛簸,令人膽戰(zhàn)心驚。
⑥有感情地完整朗讀第二段。
設計意圖:語文課上書聲瑯瑯是王道,筆者采用了多種形式的“讀”,引領學生親近文本,去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相信聰慧的學生已能熟讀背誦。標點符號的正確運用,歷來是難點,課堂上如能講到位,練扎實,必能化難為易,迎刃而解。
(4)領略艄公之風采
①聚焦皮筏上的乘客。提問:“孩子們,如果有機會,你敢嘗試乘坐羊皮筏子嗎?”聚焦羊皮筏子上的五位乘客,看看他們的表現(xiàn)。
A.劃出寫乘客表現(xiàn)的詞語,交流
B.理解“談笑風生”,他們?yōu)槭裁茨苷勑︼L生?(自身小心大膽,對艄公的技術(shù)十分信任)他們在聊些什么呢?
出示練說題:皮筏上的乘客談笑風生,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
這樣說說笑笑,指指點點,哪里是在滔滔黃河上,哪里是在乘坐皮筏,簡直是在乘坐——(引讀……)
②贊頌艄公。乘客的小心大膽、從容自在讓人敬仰和贊頌,而更值得敬仰和贊頌的當然是艄公。
A.出示相關(guān)句子,找出描寫艄公表現(xiàn)的詞語,交流。
創(chuàng)設語境練說:
“不好,前方有個巨浪撲來,只見艄公——”
“啊,前面有暗礁,只見艄公——”
出示詞語:如履平地(“履”正形、釋義)
B.艄公為什么能成為人們心目中“黃河的主人”?
出示中心句“他憑著勇敢和智慧,鎮(zhèn)靜和機敏,戰(zhàn)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黃河的主人?!彼跃蘩藫鋪恚麩o懼風浪,能——(引讀中心句);前有暗礁,就算面對漩渦,他也能——(再次引讀中心句)艄公責任重大,手里有的只是一根竹篙。(出示句子: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細的竹篙)朗讀,評議(注意輕重音)工具極其普通、簡單,他憑借的是——(第三次引讀中心句)
③理解題意。文章題為“黃河的主人”,可是細細看來作者袁鷹卻把更多的筆墨用來寫黃河、皮筏、乘客,這是本末倒置嗎?(環(huán)境描寫有助于渲染氣氛,為塑造人物作鋪墊;寫乘客是為了將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使人物形象更立體更鮮明。)
④創(chuàng)設語境,練說:
“我想對黃河說——”
“我想對艄公說——”
“我想對自己說——”
設計意圖:文中對艄公直接描寫的文字很少,較難形成對艄公勇敢智慧、鎮(zhèn)靜機敏的認識,而這卻是課文主旨所在這。為此筆者深入文本,帶著學生潛心會文,尊重他們的個性體驗,自讀自悟,輔之多種練說,加以點撥評價,讓孩子們讀中有思,讀中有感,讀中有悟,達到了預期效果。
第二課時(練習課)略
三、散文教學之體悟:朗讀—感受—品味
散文文質(zhì)兼美,要把讓學生積累精彩而又豐富的語言材料,增強審美能力,儲備一些語言模式和語言圖式,在大腦中形成良好的語言反應機制作為教學的重中之重。調(diào)動學生背誦課文的積極性,既使學生享受到背誦的樂趣,又使學生受到情感的、文化的、審美的熏陶,從教者任重道遠。散文教學可以遵循以下步驟進行:1.組織進行各種形式的讀 → 2.品味文中關(guān)鍵詞語 → 3.感受散文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和具體形象 → 4.理解課文內(nèi)容 → 5.體會作者的情感 → 6.復述或背誦相關(guān)段落(如有背誦要求)。
(一)有感情地朗讀——多角度感知課文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像散文這樣語言優(yōu)美、雋永、生動的文章,不僅讓學生多讀,而且要大聲朗讀,當然讀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除了齊讀,自由讀外,還可以采用配樂讀。除此之外,還可以進行想象讀來填補文中的空白,豐富課文內(nèi)容。通過朗讀并加以想象,文中跌宕的情感、傳神的描繪、和諧的音律、會多方位立體化的呈現(xiàn)。
(二)抓關(guān)鍵詞語——凸顯文本內(nèi)涵
關(guān)鍵詞句體現(xiàn)了作者獨具匠心的構(gòu)思和深刻的文章內(nèi)涵,因此,理解文眼對理解文章的主旨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語文教學中,如果能緊扣文眼突破開去,便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在教學中,由一個關(guān)鍵句的把握,統(tǒng)攝全文的內(nèi)容,學起來輕松又明白,也更利于學生進一步把握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
(三)找情感變化——理清思路
人的情感受外物影響,是對外物的感受而產(chǎn)生的,文章的情感不能脫離外物而孤立地表現(xiàn)。散文更體現(xiàn)這一特點,所以在散文的教學中尤其要注意作者的情感變化。如四年級下冊中《“番茄太陽”》一課,作者的情感就經(jīng)歷了由灰暗→溫暖→喜歡→快樂→感動這樣的五個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暗藏的情感線索,從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
(四)品味語言——明其特色
散文教學,品嘗語言美是重點。應引導學生細細咀嚼,咬文嚼字,揣摩散文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和情韻,引導學生深一層挖掘其在具體語境中的表情達意作用??梢酝ㄟ^指導學生從修辭角度,揣摩關(guān)鍵詞等方面去分析,既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又讓學生感受到了散文語言的魅力。
參考文獻
[1] 王榮生.散文教學內(nèi)容確定的基本路徑[J].中學語文教學,2011(01).
[2] 章偉央.因課而異,因文而異——談小學高段散文教學[J].小學教學參考(語文版),2011(09).
[3] 楊兆紅.例說散文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J].綜合天地,2011(11).
[4] 錢藝林.摭談如何實現(xiàn)散文教學的“神不散”——以《紫藤蘿瀑布》教學為例[J].語文月刊,2019(06).
[5] 龔麗.關(guān)注語言和情感,打造散文教學的有效課堂——以《霧凇》教學為例[J].教書育人,2019(04).
作者簡介:朱佳興(1967- ),女,漢,江蘇南通人,城中小學教師,中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