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崢斌
[摘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育人和樹木的相似點不僅在于要付出時間和心血,更在于培育方式的類似。培育樹苗的關鍵在于讓樹根深扎,讓樹干粗壯,讓果實豐碩。育人也是如此,只有深扎師德師能的根,粗壯頂層設計的干,豐碩個性特長的果,才能真正實現(xiàn)育人目標。
[關鍵詞]育人;樹木;師德師能;頂層設計;個性特長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20)12-0094-02
古語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意為育人和樹木都需要很長時間、很多心血,其中育人更甚。在人們的習慣中,也常常把孩子比喻成樹苗,把老師比作園丁,意為培育孩子就像澆灌樹苗一樣。而在我看來,育人與樹木的相似點不僅在于花時間、費心血,還在于培育方式的類似。大體來說,培育樹苗的關鍵在于讓樹根深扎,讓樹干粗壯,讓果實豐碩,那么,育人又何嘗不是呢?
一、師德師能是育人的深扎之根
樹根的深度決定著樹的高度,而師德師能對一個孩子的培養(yǎng)也起著決定作用。如何讓師德師能的根深深扎入土壤?作為學校管理者,至少要做到以下兩點。
首先,管理者要樹立“以師為本”的理念,將對教師的關心與重視放在與學生同等地位上。管理者在學校里要努力營造充滿親情的和諧氛圍,增強集體凝聚力。尊重每位教師的個體差異,呵護與培養(yǎng)他們在集體中的存在感、認同感和幸福感。在學校各項制度的制訂與實施中,廣泛聽取一線教師意見建議,實現(xiàn)人文關懷與獎優(yōu)罰劣的有效統(tǒng)一等等。相信當教師被愛包圍,心中充滿真愛的時候,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把孩子視如己出,而師德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管理者要致力于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盡最大可能為教師成長搭建平臺。其中梯隊培養(yǎng)是一項很有效的策略,將學校教師分新教師、教壇新秀、骨干教師、中老年教師四個梯隊進行培養(yǎng)。在新教師培養(yǎng)中,通過師徒結(jié)對等方式將重點放在對教育使命的解讀、班級管理的入門、教學工作的適應和教材重難點的把握之上,使之盡快成長為一名合格教師;對教壇新秀的培養(yǎng)主要通過課堂展示、教學論壇等方式引起他們對教育教學的思考,培養(yǎng)教科研能力,爭取在自己任教學科中有一席之地;對骨干教師的培養(yǎng)主要在于通過帶徒活動、講座公開課示范等發(fā)揮骨干輻射作用,帶動整個學科教師的共同進步;中老年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則在于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與貫徹,教育思想的更新和對數(shù)字化教學手段的適應與應用等。
有高尚的師德,又有精湛的師能,育人之根就能深扎土壤,樹苗也才能健壯成長。
二、頂層設計是育人的粗壯之干
頂層設計要解決的是如何辦學的問題,核心就是要解決培養(yǎng)怎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的問題,是學校教育的方向與靈魂,這就好比大樹的樹干。一棵樹的樹枝可以筆直,也可以彎曲,可以粗壯,也可以纖細,但任何樹的樹干一定是挺拔粗壯的,因為這是樹的中樞,營養(yǎng)與水分都要通過樹干輸送給枝葉、花朵和果實。因此,學校的頂層設計必須符合當前教育方針、孩子成長規(guī)律和學校辦學實際。
2018年8月,我受命接任鄞州區(qū)東南小學校長。在深入了解校情基礎上,我把對頂層設計的繼承與發(fā)展作為突破口,帶領行政班子反復深入研讀,邀請十幾位教育專家多次把脈,歷時一個學期,形成《東南小學辦學頂層設計》初稿。該頂層設計繼承“讓童心飛揚,為生命奠基”的辦學理念,修改辦學愿景、育人目標、校訓和課程建設,增加“一切皆有可能”的師生發(fā)展觀和“抓家務式常規(guī),做農(nóng)民式教師”的教學管理觀,對原有頂層設計進行補充與發(fā)展。
頂層設計的繼承與發(fā)展只是學校發(fā)展的第一步,最關鍵的還是如何落地的問題,只有當頂層設計深入每位教師人心,當學校所有教育教學活動都圍繞頂層設計而展開時,這育人之干才是粗壯而挺拔的。寒假,我給全體教師布置了一項作業(yè):學習學校頂層設計,并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過年之前,全校教師無一遺漏地交上了作業(yè),比預定期限提前半個月。有教師提出將“愛潤童心,樂學向善”的校訓改為“愛潤童心,樂學至善”,因為向善只是一種準備,趨向,古有惡人向善終不為,而至善是一個過程,通過學習與實踐獲得好的改變;有教師提出將“做農(nóng)民式教師就是要守好教室這塊自留地”改為“教室這塊責任田”,因為教室是位教師的“責任田”而不是“自留地”;有教師說“抓家務式常規(guī)做農(nóng)民式教師”只要做到了就是教育的創(chuàng)新,因為“土”到極致也是最大的特色……讓愛成為最讓學生賞心悅目的甜美微笑。教育絕不是單純的‘教,而首先是發(fā)掘、熏陶、引導童心?!薄?/p>
在一次次抽絲剝繭般的研讀、修改中,頂層設計的內(nèi)涵日益豐富,更重要的是,它已得到全校教師的擁護,并內(nèi)化成每個人自己的育人觀,成為學校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行動綱領。這育人之干,不粗壯才怪!
三、個性特長是育人的豐碩之果
作為一棵樹,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果,當然這個果有可能是香甜的果子,有可能是芬芳的花朵,也有可能只是蔥郁的綠葉,因為每棵樹都有自己的特點,有的只開花不結(jié)果,有的四季常青卻不開花也不結(jié)果;我們的孩子也是一樣,個性不同、興趣不同、特長也不同。作為教育者,就要有足夠的勇氣、智慧和耐心,讓每棵樹長成生機勃勃的樣子,或開花,或結(jié)果,或枝繁葉茂。
小學階段作為基礎教育的奠基工程,我們要培養(yǎng)的是“合格+特長”的孩子,也就是全面發(fā)展基礎上的個性張揚,而這一切都要依賴學校的課程體系來實現(xiàn)。我?!白屘煨宰杂伞①|(zhì)樸自然的兒童成長為雅言雅行、知行合一的兒童”的童心課程體系正是圍繞“合格+特長”而構(gòu)建,下設四大課程平臺:童禮學苑、童趣課堂、童樂超市和童夢舞臺。其中童禮學苑和童趣課堂旨在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童樂超市和童夢舞臺則承擔著張揚個性的艱巨任務。
童禮學苑是學校的德育課程,通過“三禮”教育(賢禮家人、施禮旁人、達禮眾人)澆筑學生的人格長城。童趣課堂是構(gòu)建“讓兒童成為兒童”的課程體系,即國家基礎性課程的校本化實施。這兩個課程平臺都是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服務的,要求每位教師樹立全面質(zhì)量觀。語、數(shù)、英、音、體、美、科、思、綜所有學科都是國家課程的一部分,沒有主次之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根據(jù)校情、班情,將各學科進行整合,還應該優(yōu)化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實施“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改革,但一定要確保每一門課程、每一節(jié)課的質(zhì)量,就像挑食不利于孩子成長一樣,弱化或是削減任何一門課程,對于孩子的全面發(fā)展都是不利的。
童樂超市是我校的個性拓展課程,童夢舞臺則是孩子們展現(xiàn)自我、張揚個性的廣闊平臺。在這兩個課程平臺建設中,我們一共提供了91門課程,搭建二十幾個展示平臺,讓學生自由地選擇、嘗試,允許他們同時參加多門課程的學習探索,也允許他們在經(jīng)過嘗試與努力之后改變選擇。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又是不易發(fā)現(xiàn)與挖掘的。作為教育者,我們就需要用各種各樣的課程去吸引他們、試探他們,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從而張揚個性、開發(fā)潛力。
在“童心課程體系”的不斷澆灌與潤澤之下,每個孩子不管是開花、結(jié)果還是長葉,都是一棵充滿生命力的參天大樹。
像樹木一樣育人,深扎師德師能的根,粗壯頂層設計的干,豐碩個性特長的果,這便是我——一個基層教育管理者的育人觀!
(責編: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