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程
(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江蘇 南通 226000)
護理風險至在臨床護理期間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的風險事件,貫穿在整個護理過程中,可能會損傷患者身心健康甚至威脅生命安全[1]。風險管理指護理人員能夠對工作中存在或潛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判斷、識別、處理,并通過采取相應措施盡可能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幾率,減少或避免醫(yī)療糾紛[2]。胸外科患者多為胸部腫瘤、胸部創(chuàng)傷需行開胸手術治療,具有創(chuàng)傷大、護理風險高等特征[3]。本文選取68例胸外科患者為研究對象,為進一步探究風險管理在提高患護理質量、護理安全性、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中的應用價值,具體報告如下。
從我院胸外科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間收治的患者中選取68例,采取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各34例。對照組中女患者13例,男患者21例,年齡最小34歲,最大78歲,平均(56.34±5.76)歲,其中4例肺癌、10例冠心病、6例食管癌、12例瓣膜病、2例主動脈夾層;觀察組中女患者16例,男患者18例,年齡最小35歲,最大77歲,平均(55.68±5.39)歲,其中5例肺癌、11例冠心病、4例食管癌、13例瓣膜病、1例主動脈夾層。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P>0.05)無意義,可比。
納入標準:①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者;② 了解研究詳情自愿參與;③依從性高。
排除標準:①合并凝血功能障礙;② 合并免疫系統(tǒng)功能障礙;③合并精神疾病;④ 合并溝通、認知障礙。
在臨床治療期間為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主要內容為環(huán)境護理、給藥護理、病情監(jiān)測、指導患者合理飲食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風險管理,主要內容如下:
①成立風險管理小組
由1名胸外科護士長以及2名資深護理人員組成風險管理小組,在查閱相關文獻基礎上,結合自身工作經驗以及針對胸外科科室情況與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并采取有效措施預防不良事件發(fā)生,加強風險管理。不斷完善護理制度,制定行之有效的風險管理流程,對護理人員各項工作程序、交接班行為進行嚴格規(guī)范,結合本科室具體情況,制定突發(fā)事件緊急預案,并未科室內所有護理人員進行培訓,讓其掌握緊急預案相關知識,提高其危險事件分析、預估、處理能力。
② 提高護理人員風險意識
由風險管理小組成員分析本科室護理人員實際情況,針對她們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定期組織相關培訓活動,以實際醫(yī)療風險事件為例,對科室護理人員風險管理意識進行培養(yǎng),提高其綜合素質,確保護理安全性。并帶指導護理人員分析案例,提出改進措施;指導護理人員規(guī)范書寫護理文書,并制定相應監(jiān)管制度,確保文書內容客觀、真實、準確。同時,加強患者健康教育,詳細告知在院治療期間注意事項,提高其自身風險防范意識。
③建立良好護患關系
在患者初入院時,護理人員要積極、熱情接待,并詳細介紹本院醫(yī)療制度、病區(qū)設施、治療技術、醫(yī)護人員資質、病房環(huán)境等相關內容,消除其剛到陌生環(huán)境緊張感,留下良好服務印象;在治療期間護理人員要主動加強護患溝通,鼓勵患者主訴,耐心傾聽患者疑問,并予詳細解答,增強信任,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為患者講解其病情、治療方式與流程、預后等相關知識,讓其對自身情況有正確認識,提高配合度;加強與患者家屬間的溝通,指導并鼓勵其多陪伴、支持患者,在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中,多分享成功治療案例,幫助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提高依從性。
④ 法律知識培訓
科室與醫(yī)院可定期為胸外科護理人員進行法律相關知識培訓,一方面可提高護理人員法律意識與責任意識,培養(yǎng)工作責任心,從根源上降低護患糾紛發(fā)生率。另一方面當發(fā)生護患糾紛時,讓護理人員能夠具備利用法律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⑤ 加強風險管理
在日常工作中需加強護理風險管理,提高護理人員風險意識,降低風險事件發(fā)生率。除此以外,胸外科護理人員對自身職業(yè)理念要有正確認識,由于本科室護理工作具有一定特殊性,患者病情進展快、病情復雜,所以,需極強生命體征及病情監(jiān)測,并對檢查結果進行詳細記錄,便于在有異常變化出現(xiàn)時,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處理,降低風險事件發(fā)生率。
⑥ 加強護理風險監(jiān)控
在胸外科臨床護理中加強風險監(jiān)控,當護理人員出現(xiàn)工作質量降低情況時,需及時展開調查,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相應解決措施,對于情緒波動大、資歷淺的護理人員而言,需納入重點監(jiān)控范圍,隨時掌握其工作狀況,及時提出警示。
①風險事件
對兩組患者護理過程中護理差錯、護理投訴、護理并發(fā)癥等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進行詳細記錄。
② 護理滿意度
采用滿分為100分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獲取患者對本次護理服務評分,不滿意評分<60分;滿意評分為61-90分;非常滿意評分>91分[4],滿意度=(滿意例數(shù)+非常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各項數(shù)據均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用x2進行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用t進行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護理差錯、護理投訴、并發(fā)癥等風險事件發(fā)生率11.76%均低于對照組35.29%,(P<0.05)差異有意義,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比較(n%)
護理滿意度比較,對照組73.59%明顯低于觀察組94.12%,(P<0.05)差異有意義,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護理風險指在臨床護理期間,可能會發(fā)生的風險事件,而風險管理指綜合分析護理中存在的各風險因素,并針對其中問題制定護理方案。并通過不斷完善護理管理制度,彌補護理缺失,提高護理質量與護理安全性,確?;颊呱】礫5]。
胸外科收治的患者病情進展快且復雜,患者多病情危重。本科室患者主要采取手術治療方法,該類型的手術創(chuàng)傷大、術后患者有強烈痛感、術后恢復慢,加之患者自身機體免疫力較差,易引發(fā)各種并發(fā)癥,潛在護理風險較多,護理難度較大[6]。術后患者發(fā)生風險事件幾率較高,可能會對治療效果造成嚴重影響。在胸外科臨床護理中,加強護理風險管理有助于培養(yǎng)護理人員風險意識,提高其風險事件分析、預估、處理能力,有效預防風險事件發(fā)生。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護理差錯、護理投訴、并發(fā)癥等風險事件發(fā)生率11.76%均低于對照組35.29%,(P<0.05)差異有意義;護理滿意度比較,對照組73.59%明顯低于觀察組94.12%,(P<0.05)差異有意義。分析本結果可知,在心外科患者護理中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是提高患者護理依從性,確保護理安全的關鍵,可有效提升臨床護理質量與水平。在心外科臨床護理中加強風險管理,為患者講解治療期間注意事項,可提高其安全意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主觀意識,規(guī)范行為,降低風險事件發(fā)生幾率。
綜上所述,將風險管理模式應用于胸外科臨床護理中,可有效降低護理過程中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提高患者護理安全性與滿意度,具有臨床推廣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