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微,吳志昊,李遠遠,陳文實
(1.蚌埠醫(yī)學院附屬蚌埠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2.蚌埠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安徽 蚌埠 233000)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最近的報告,被診斷患有糖尿病的人數(shù)從1980年的1.08億增加到2014年的4.22億。2012年估計有150萬人直接死于糖尿病,且另有220萬人死于高血糖[1]。據(jù)最近的一項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我國成年人的患糖尿病概率約10.9%,患病人數(shù)約為1.1億[2]。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見并發(fā)癥,其與不同程度的截肢率及危害生命的并發(fā)癥密切相關。大約有15%的糖尿病患者有足部潰瘍,而14%~24%的足部潰瘍患者需要截肢[3]。糖尿病足患者比無足部相關并發(fā)癥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現(xiàn)抑郁和焦慮的情況[4-5]。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抑郁患病率為27.8%,糖尿病患者自殺行為患病率為6.3%[6]。未結婚或未受過教育的糖尿病患者抑郁程度較高,未受過教育的糖尿病患者自殺行為較高,而女性、未結婚者和未受過教育者的自殺行為較高。焦慮癥、抑郁癥與糖尿病足之間的相互影響使得其共同患病的概率顯著升高,產(chǎn)生嚴重的負性影響。目前對于糖尿病足患者心理疾病的相關研究較少,導致其心理疾病的檢出率和治療率低下。此次研究通過使用SDS、SAS評估其相應的患病率,同時統(tǒng)計相應的人口學資料,明確糖尿病足患者焦慮癥、抑郁癥的患病率并分析其原因。
1.1 一般資料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間蚌埠市第三人民醫(yī)院住院糖尿病病人96例,其中非糖尿病足(non-diabetic foot,NDF)患者36例,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患者60例。
1.2 入選標準符合2013年中國2型糖尿病診治指南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診斷標準[7]。性別不限,年齡>18歲。
1.3 排除標準孕婦、哺乳期婦女和智力低下患者除外;糖尿病檢出前已有明確抑郁癥等精神疾病病史者;患者不愿參加本調(diào)查或因身體、精神因素無法填寫本問卷調(diào)查者;合并高血壓、心臟病等。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共收集96例有效問卷。
1.4 方法采用SAS、SDS評估患者焦慮癥、抑郁癥情況,評分標準均參照中國常模標準,及SDS總分≥53分視為抑郁,SAS總分≥50分視為焦慮。記錄入選病人的性別、年齡、HBA1C水平、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足潰瘍持續(xù)時間、潰瘍嚴重程度等資料。糖尿病足潰瘍的嚴重程度按照Wagner分級,0級:患者下肢已出現(xiàn)有糖尿病神經(jīng)病變和/或血管病變,但足部無任何創(chuàng)傷;1級:足部已出現(xiàn)潰瘍,但潰瘍表淺,僅限于皮下,未達筋膜;2級:病變已達筋膜,未傷至深部肌肉;3級:潰瘍病變已深入至深部肌肉,甚至骨骼;4級:足部已出現(xiàn)局限性壞疽,一般為足趾的壞疽,患肢經(jīng)過截肢后,足的功能一般能保留;5級:全足壞疽。一般需截肢。且截肢水平相對要高。
1.5 統(tǒng)計學分析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對各組實驗檢測數(shù)據(jù)進行非參數(shù)檢驗,非參數(shù)檢驗方式直接對總體進行假設檢驗,其不受總體分布的限制;對于不滿足正態(tài)和方差齊性條件的計量資料以及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入組患者的患病率情況根據(jù)抑郁自評量表評分,NDF組無抑郁癥27人,患抑郁癥9人,抑郁總患病率為25%;DF組無抑郁癥29人,患抑郁癥31人,抑郁總患病率51.7%。見表1。
表1 收集96例糖尿病患者抑郁患病率的比較
根據(jù)焦慮自評量表評分,NDF組無焦慮癥29人,患焦慮癥7人,焦慮總患病率為16.7%;DF組無焦慮癥37人,焦慮癥23人,焦慮總患病率38.3%。見表2。
表2 收集96例糖尿病患者焦慮患病率的比較
2.2 DF組患者的患病率情況糖尿病足患者中,抑郁癥患病率在HBA1C、Wagner分級、潰瘍持續(xù)時間組中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焦慮癥患病率在Wagner分級、潰瘍持續(xù)時間組中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表4。
表3 糖尿病足患者抑郁量表SDS相關統(tǒng)計學因素
表4 糖尿病足患者焦慮量表SDS相關統(tǒng)計學因素
本研究利用SDS、SAS對糖尿病及糖尿病足患者焦慮癥、抑郁癥患病率進行研究,同時對性別、HBA1C、糖尿病病史、糖尿病足潰瘍持續(xù)時間、Wagner分級等因素進行相關性分析。
柳立清的研究表明:在實施干預前,所有糖尿病足患者的抑郁得分均高于國內(nèi)常模,提示糖尿病足病人均存在相當程度的負性心理情緒[8]。干預后,實驗組的不良情緒得分較對照組明顯減低(P<0.05),說明經(jīng)過系統(tǒng)化的心理干預,糖尿病足患者的及抑郁狀況得到顯著的改善,但干預后患者SDS評分仍較高,提示應該采用更加綜合性、系統(tǒng)化的干預措施。
本研究中糖尿病足患者抑郁癥的患病率為51.7%,且明顯高于糖尿病患者,隨Wagner分級越高,患者患抑郁的概率越高。作為一類慢性代謝性疾病,往往需要患者對生活方式進行細致的改變,而這對很多糖尿病患者來說是非常困難的[9]。HBA1C≥8%的患者其抑郁癥患病率(73.5%)明顯高于HBA1C<8%(23.1%)的患者,具有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中發(fā)現(xiàn)HBA1C≥8%的患者其焦慮癥患病率不具有明顯差異性(P>0.05)。
本研究中女性患者焦慮癥患病率明顯高于男性患者,具體為54.5%,但仍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不能排除家庭、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相關結果。醫(yī)學社會學指出[10],同男子相比較,婦女對自身的身體部位更加敏感,因而會更加、更多地利用保健服務,此外,婦女在生病時是家庭和自己的主要照顧者,這些因素都是糖尿病足部潰瘍及其并發(fā)癥危害的可能原始動力。且在現(xiàn)實生活中女性承擔著家庭及工作的雙重責任,女性的性格普遍較脆弱,心思細膩,較男性敏感,易發(fā)生抑郁癥、焦慮癥。
一項總結了10項縱向或前瞻性研究的Meta分析結果表明[11]:患有抑郁癥的2型糖尿病患者發(fā)生死亡的風險是無抑郁癥患者的1.5倍,甚至部分糖尿病患者因重度抑郁選擇自殺。王海燕等人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12],入組研究的糖尿病足潰瘍患者中,總抑郁癥患病率為49.3%,中重度抑郁患病率為17.8%,Wagner分級1級者抑郁患病率為39.1%,2~3級抑郁患病率為48.6%,4~5級抑郁患病率為69.2%,同時,HBA1C≥7.0%者抑郁患病率(66.7%)較HBA1C<7.0%者(35%)明顯升高(P<0.05),糖尿病足潰瘍持續(xù)時間>6個月時抑郁患病率(58.1%)明顯升高(P<0.05)。
焦慮、抑郁情緒對糖尿病足病人的血糖控制產(chǎn)生嚴重的不良影響,進而加重現(xiàn)有的疾病,而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情緒不穩(wěn)定,也加重了焦慮、抑郁,陷入惡性循環(huán)的狀態(tài)。
綜上所述,我們通過對糖尿病患者及其糖尿病足患者的焦慮癥、抑郁癥患病率進行評估,及其與糖尿病病史、HBA1C、糖尿病足潰瘍持續(xù)時間、潰瘍嚴重程度進行相關性研究。提示糖尿病足患者的焦慮癥、抑郁癥患病率較高,而患者血糖控制欠佳,依從性差,又加重了焦慮癥、抑郁癥的病情。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臨床醫(yī)師應加強對糖尿病患者的教育及其心理方面的干預,重視糖尿病足患者的心理健康問題且積極應對,幫助病人擺脫身心的困擾。今后的研究重點應是著重糖尿病及糖尿病足患者心理問題的預防及其相關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