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國明
【摘 要】 數學是學生從小到大必須學習的基礎性科目,初中是數學學科難度增大的轉折時期,也是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而如今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數學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也顯得非常重要,如何讓學生真正喜歡學習數學,真的學好數學,是不少老師都在思考的問題。有的老師和教育學者就根據實際教學經驗提出,將分層教學法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教學中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學好數學,提高老師課堂教育的有效性。本文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淺談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中的應用。
【關鍵詞】 初中學段;數學課堂;分層教學法的應用
所謂分層教學法,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將學生和要學習的內容分成幾個層次,基礎薄弱的學生只負責學好課上課業(yè)知識即可,層次較高的學生再由老師安排其他內容進行技能提高教學,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增加了老師的備課難度,但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學到適合自己能力的內容,讓基礎薄弱的學生鞏固基礎,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而言也不用去重復學習自己已經學會的內容,減少了時間浪費,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有些家長認為這種分層次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產生心理落差,學習不好的學生覺得自己差人一等,不利于學生學習。本文就從分層教學的意義和如何更好地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進行分層教學兩個方面談談分層法在初中數學課堂的應用。
一、在初中數學課堂應用分層教學法的意義
在初中數學課堂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有利于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學到適合自己的知識。對于基礎好的學生來講,增加課后作業(yè)擴展內容有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會更多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同時,在為基礎較好的學生講課時,老師可以將重心放在能力提高方面,不用過多地講解基礎性的內容。而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老師在課上采用分層教學法,將課下作業(yè)布置重點放在基礎知識和基礎題目上面,有助于基礎不好的學生課下鞏固老師講過的知識,讓其更好地打牢基礎。同時,學生都是有好勝心理的,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有助于激發(fā)基礎薄弱的學生的好勝心理,讓其更加努力地學習,早日變成層次較高的學生。
二、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進行分層教學
由上文我們可以了解到,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有助于各個層次的學生更好地掌握適合自己知識儲備的內容,但現在的分層教學主要集中于老師課下布置作業(yè)和初高中時期的班級分等上,我們要如何在初中階段一個班級內進行學生的分層教學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種方法。
1.進行不同分組,制定學習目標
傳統的教學分組總是將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和基礎薄弱的學生按照比例共同分組,這樣的方式雖然保證了每個組的實力基本均等,但基礎薄弱的學生往往會“依靠”學習好的學生,課上不去思考。針對這樣的狀況,我們在分組的時候可以將學生按照基礎好壞分組,把程度差不多的學生分到一組,每組布置不同的課堂討論內容。例如,在講述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法的時候,我們可以將整個班級按照學生基礎的不同分成三組,老師留不同的預習任務,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對基礎不好的學生,預習一元二次方程組的簡單解法以及概念,學習中等的學生就讓他們預習稍復雜方程組的解法,而基礎最好的學生預習相關應用題的做法。在第二天課上,老師根據不同分組去提問相關內容,這樣學生在老師的“半強制”下也要被迫預習,更利于學生掌握符合自己基礎的學習內容。
2.巧妙組織,合理評價
采用分層教學法,老師要對課堂講述內容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設計各個層次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分層提問。例如在講幾何問題時,對于簡單的證明全等問題,老師可以著重提問學困生,讓其夯實基礎,加強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和運用,而在證明比較復雜的結論時,老師就把這種問題留給少數學習基礎較扎實的同學,在課上講一下問題的大概,對于很難的問題,老師可以讓基礎較好的學生進行討論學習,這樣就可以在不浪費課堂時間的基礎上提高基礎較好的學生的能力。在對于學生的評價方面,老師要及時關注學生的內心變化,對基礎不好的學生多采用鼓勵夸獎的方式,讓其對學習重燃興趣,對基礎很好的學生,在鼓勵的同時也要指出不足,我們還需要觀察留意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對心情低沉的學生要及時談話,鼓勵其重燃信心。
在初中數學課堂運用分層教學法有利于激發(fā)各種基礎的同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會適合自己基礎的內容,產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如今老師們也在將分層教學法應用于平時的教學中,只是應用方法還不成體系,更多的體系化科學化方法還需要老師在實際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特點去探索。
【參考文獻】
[1]許志軍.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4(12).
[2]林富堂.分層教學法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語數外學習(數學教育),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