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共產黨成立近100年的歷史,是帶領中國人民自強不息、頑強奮斗的歷史.對于黨校教育工作來說,黨史是推動基層黨建工作開展的重要資源,將黨史資料應用于基層黨建工作中,是豐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從傳承黨的光輝歷史對于推動黨建工作的重要意義入手,梳理了我黨若干重要歷史關頭、加強黨的建設的偉大成就,闡述了新時代加強黨史教育、推動黨建工作的方法路徑。
關鍵詞:百年黨史;偉大歷程;黨史教育;黨的建設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到來之際,我們也發(fā)展成為具有9000多萬黨員的黨組織。9000多萬黨員,給新時代加強黨的建設工作帶來了許多難題,也帶來了巨大壓力。而在這波瀾壯闊的發(fā)展壯大百年歷史中,形成了許許多多的黨建經驗,是我們今天和今后加強黨的建設工作的巨大財富。作為基層黨校教育工作者,要以黨史為鑒,通過加強黨史教育,創(chuàng)新基層黨的建設工作。
一、傳承黨的光榮歷史對于推動黨建工作的重要意義
基層黨員要想獲得更好的發(fā)展,需要具備長遠的眼光與文化自信。黨校在推動和加強基層黨建工作過程中可以結合黨史資料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基層黨員的核心素養(yǎng)。將黨史教育與黨建工作相結合,能夠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幫助基層黨員在學習中不斷創(chuàng)新,探索新形勢下黨建工作如何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創(chuàng)造新方法,從而提高黨建工作的效率。
在中國共產黨發(fā)展近百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大量的先進人物。這些人物與事件能夠對廣大基層黨員起到深刻的教育作用。但是,一些黨校在推動基層黨建工作存在著重理論而輕黨史的現象,導致黨建工作枯燥無味,很多基層黨員也只是疲于應對相關考核而進行學習,導致豐富的黨史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這是非常遺憾的。黨校教育時,充分挖掘黨史資料,能夠一定程度上彌補目前黨建工作的不足之處。黨史能夠讓黨建工作更好地開展共產主義理想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開展黨史教育,能夠讓基層黨員正確對待黨的歷史,培育其對黨組織與祖國的深厚情感,從而繼承與弘揚黨的優(yōu)良作風,從而樹立更加遠大的志向。黨史在黨建工作中的滲透,能夠提高基層黨員的培育質量,同時能夠提高其思想道德休養(yǎng),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也有積極影響。
二、從重要歷史關頭看加強黨的建設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中華民族就有了自己的主心骨,中國面貌煥然一新。至今近100年來,它領導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全面從嚴治黨要繼續(xù)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延安時期,黨中央剛落腳陜北,黨員人數由土地革命戰(zhàn)爭高峰時的30多萬銳減到4萬。1938年3月,陳云起草《關于大量發(fā)展黨員的決議》,決定大量地數十百倍地發(fā)展黨員。但是,在黨員數量激增,出現了黨員文化水平普遍低、教條主義、宗派主義、山頭主義等問題。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黨的建設,以政治建黨為核心要義,以思想建黨為首要任務,以從嚴治黨為鮮明主題,以教育活動為有效載體,以批評和自我批評為重要手段,黨的建設取得豐富的寶貴經驗。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成為執(zhí)政黨,黨在這個嚴峻的時期,取得不少建設經驗,保證了黨和國家的繼續(xù)發(fā)展。1956年9月,黨的八大召開,八大通過的黨章強調紀律的重要性,體現了黨對從嚴治黨的重視和落實,并促進了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向前推進。但是,1957年,中央發(fā)動了一場反右整風運動,由于斗爭嚴重擴大化,又沒有得到有效糾正,黨的領導遭到弱化,民主集中制原則也遭到破壞。這是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從嚴治黨的初步探索,也是黨在實踐中發(fā)展從嚴治黨思想的萌芽時期。
“文化大革命”的10年,黨的建設長期停滯不前甚至倒退,黨的治理在此時瀕臨崩潰。從嚴治黨迫在眉睫,加強黨的建設到了新的歷史關頭。
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到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中國圍繞著經濟問題而展開的爭論嚴重影響國家的穩(wěn)定和黨內團結,為了使廣大黨員干部能夠徹底地解放思想,中國共產黨必須團結一致向前看,此時從嚴治黨思想逐漸被正式提出。從黨的十四大以來,黨的每一次中央代表大會報告都會強調“從嚴治黨”,成為黨的建設中一項重要思想。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和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在以“從嚴治黨”為原則推動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向前推進過程中,取得了重大理論成果。2009年,中國共產黨十七屆四中全會召開,從嚴治黨思想還在不斷的完善,胡錦濤同志看到了黨在當時面臨的一些問題,將從嚴治黨思想更加深入的提出,使從嚴治黨思想逐漸趨于成熟。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進入成熟期,也取得了重要戰(zhàn)略成就。這一階段,習近平總書記身體力行科學總結歷史,把黨治國理政歷史經驗的總結提高到新的境界。2014年10月,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提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和部署,自此,“從嚴治黨”思想已經深化為“全面從嚴治黨”,而此后“三個全面”思想深化為“四個全面”,也標志著全面從嚴治黨思想在新的歷史時期已經成熟。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推動下黨的建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績,黨的領導得到全面加強,黨內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得到解決,黨內政治生態(tài)得到了明顯好轉。
三、加強黨史教育對于推動黨建工作的路徑
1.提高黨史素材的應用,加強基層黨員的思想和作風建設
加強和創(chuàng)新黨建工作過程中,需要堅定馬克思主義理論,認識黨史素材在黨建工作應用的必要性,加強黨史素材的應用,并利用歷史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引導基層黨員進行思考,從而讓基層黨員能夠辨證、理性的認識黨組織,從而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黨史素材運用過程中,黨建工作需要明確以黨組織發(fā)展為根本目標,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充分利用黨史素材,改革傳統(tǒng)的工作模式,增加新的內容。
通過回顧這些重要歷史,能夠讓基層黨員有更好的代入感,從而對黨的領導以及人民職能有更深入的理解,應用黨史素材引起基層黨員的思想認同與情感共鳴,從而更好地樹立黨史意識。
2.將黨史教育與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提高基層黨員黨史修養(yǎng)
若黨校教師自身的黨史修養(yǎng)不足,那么也就無法在黨建工作中有效運用黨史素材。因此,黨校教師需要切身提高自身的黨史修養(yǎng),多查看黨史,從而在黨建工作中結合黨史與時代發(fā)展的特點,對中國共產黨中的重大轉折點進行概括、總結與分析,將黨史與黨建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突出時代性與現實性。
同時,在黨建工作中不能忽視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將黨史教育與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不斷的改革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手段。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領導人民革命的歷史,因此需要加強黨史教育,樹立黨史意識,從而做好以史育人,重視在黨建工作運用黨史。
3.注重真實性原則,用黨史事實鞭策黨員干部
真實性是選取黨史素材的重要原則。有一些黨校教師為了提高基層黨員的注意力,喜歡使用網絡中的影視資料,雖然一定程度上能夠吸引基層黨員的關注,但是沒有關注黨史素材的真實性,導致黨建工作受到影響。
在黨校教育期間不能一味使用傳統(tǒng)教育形式,要將黨史資源整合到電視、新聞、手機以及網絡上,實現網絡線上線下教育活動,將黨員干部教育作為媒介,針對教育內容、形式、體制等不同環(huán)節(jié)和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實現面對面交流和互動,從而可以達到零距離溝通和互動,為人們展示更加立體化的黨史培訓活動,強化黨員培訓效果。
還要注重黨史的思想性。黨史教育是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引導基層黨員思考,而非強硬的灌輸各種知識與理論。為了更好地凸顯黨建工作的思辨性,需要選擇產生“沖突”效果的黨史素材。在把握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黨史進行思考,不僅僅要選取人們眾所周知的內容,更應該尋找新的切入點和角度,才不會流于俗套,而是產生更高的立意,提高黨建工作的思想性?;仡檱伯a黨發(fā)展史,能夠總結經驗,并不斷地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fā)展道路,將基層黨員的注意力集中在思考與探究如何推動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實質上,從而黨史中直接發(fā)現與總結理論,從而達到深化黨建工作的目的。
總之,從中國共產黨近100年的發(fā)展歷程來看,從毛主席至習總書記,經過幾代人的不斷發(fā)展,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和中國的國情聯系的更加緊密,發(fā)展的也更加有血有肉,越來越向著合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斷前進。進入新時代,我們要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確保黨和國家的偉大事業(yè)發(fā)展越來越好,就需要要黨校教師在開展黨校教育活動中,注重黨史研究、注重黨史教育,加強和推動黨的建設。
參考文獻:
[1]胡恒柱.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及現實意義探索[J].辦公室業(yè)務,2017(24)21-22
[2]論黨史推進黨建工作的重要意義及實現路徑.2020.1
作者簡介:
李紅,中共虎林市委黨校黨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是市委宣講團骨干成員,多次承擔國家和省市重大會議精神及理論政策的宣講任務。她撰寫的《淺談中共黨史的歷史分期問題》,被評為黑龍江省黨干校系統(tǒng)科研成果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