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貝多芬被視為是音樂領域的開創(chuàng)者和集大成者,他作曲的作品風格多樣,無論是交響樂、管弦樂,還是鋼琴曲、戲劇配樂等,都有傳世的代表作品。32首鋼琴奏鳴曲就包含在其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中,這些奏鳴曲作品獲得了鋼琴專業(yè)人士的廣泛認可,一些作品成為了鋼琴學習者必學的曲目。結合貝多芬的人生經(jīng)歷,探究這些奏鳴曲的音樂風格和藝術特征,對于引導鋼琴學習者掌握相關技巧、把握內在情感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描述了貝多芬的主要成就,并對其鋼琴奏鳴曲作品情況和音樂風格進行了概述,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其作品的藝術特征。
【關鍵詞】貝多芬;鋼琴奏鳴曲;音樂風格;藝術特征
【中圖分類號】J624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1-0084-02
【本文著錄格式】叢冰潔.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音樂風格及藝術特征研究[J].北方音樂,2020,01(02):84-85.
貝多芬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在創(chuàng)作形式上幾乎涉及所有的音樂體裁,在情感表達方面也通過不同的作品展現(xiàn)出了豐富多樣的思想情感。在音樂風格上,貝多芬展現(xiàn)出鮮明的個性,是浪漫主義道路的開創(chuàng)者。貝多芬為世界音樂發(fā)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是公認的“樂圣”,其鋼琴奏鳴曲對于后人的影響可謂是最為深遠,具有極高的學習和研究的價值。
一、貝多芬的主要經(jīng)歷和成就
貝多芬的人生經(jīng)歷也具有著傳奇性,他從小遍展現(xiàn)出驚人的音樂天賦,并開啟了音樂的學習和演出之路。貝多芬在經(jīng)歷了幾年音樂學習和演奏之后,于13歲創(chuàng)作了第一首作曲作品。貝多芬在學習和創(chuàng)作期間,得到了莫扎特、海頓等優(yōu)秀音樂家的指導,受到了這些音樂家的影響。22歲的貝多芬甚至為了跟著海頓學習而定居奧地利,海頓在奏鳴曲的結構發(fā)展和完善過程中做出了杰出的成就,他在自身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完善了奏鳴曲的體裁,對于貝多芬的奏鳴曲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不小的影響。然而,貝多芬的人生并不平順,甚至可以說是一生坎坷。他19歲時法國大革命爆發(fā),社會發(fā)生劇烈變革,這也使得他的一些作品中帶有強烈的革命情感。26歲開始聽力減弱,之后逐漸失聰。期間他飽受耳鳴之苦,但是這種困擾并沒有使他停止音樂創(chuàng)作之路,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在中年創(chuàng)作的。貝多芬的代表作品很多,其中包含了歌劇、各類鋼琴曲等,如歌劇《費德里奧》,鋼琴奏鳴曲《月光》、交響曲《命運》等。
二、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音樂風格
貝多芬的前輩往往對于鋼琴奏鳴曲的音樂表現(xiàn)力的重視程度不足,大多將其視作是教學作品而非正式的表演作品,認為交響曲才是正式的表演作品,在奏鳴曲創(chuàng)作過程中往往更加重視結構的完整和技巧的運用。而貝多芬則非常重視奏鳴曲的音樂表現(xiàn)作用,他一生創(chuàng)作的32首奏鳴曲中,涵蓋了多種音樂風格,體現(xiàn)出從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的一個轉變過程,這也是他從學習和模仿前輩到逐漸形成自己風格的過程??偠灾惗喾忆撉僮帏Q曲在節(jié)奏和速度比較穩(wěn)定的前提下,展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張力和豐富的情感[1]。
(一)強烈的力度起伏
在奏鳴曲中頻繁出現(xiàn)強烈的力度起伏,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作品的音樂表現(xiàn)力,是貝多芬的一個重要音樂風格,也是其奏鳴曲個性化、開創(chuàng)性的體現(xiàn)。他的曲譜中標注了不少力度記號,給演奏者非常清晰的提示,強調這個音符需要加大力度。在他的音樂風格的作用下,奏鳴曲像交響曲一樣氣勢恢宏、深入人心。而莫扎特、海頓等前輩音樂家則往往沒有注重強烈的情感的渲染,也沒有在奏鳴曲中添加很多力度記號,只強調節(jié)奏和速度的準確性。
例如,貝多芬在悲愴鳴奏曲中的第一部分c小調中,采用的是4/4拍慢板轉快板的節(jié)奏,節(jié)奏的變化伴隨著力度的極強和極弱的轉換表現(xiàn)出戲劇性的音響效果。c 小調奏鳴曲 op.10 no.1 中,貝多芬就在曲譜中標注了力度記號,使得演奏者能夠通過記號,在把握旋律變化的同時還要把握力度的變化。其前半句標注了F強記號,后半句標注了p弱記號。演奏者就需要通過這種力度變化去感受作品要傳達的內在情感,并將這種情感準確地傳達給欣賞者。一般而言,旋律上行時需要力度逐漸加強,下行時力度逐漸減弱,以此來帶動和釋放情緒。在其奏鳴曲曲譜中,甚至可以看到不少PP/PPP、FF/FFF的標記,極強、極弱的力度能夠展現(xiàn)出大的情緒起伏。對于力度起伏的頻繁運用和重視并不代表貝多芬不注重節(jié)奏和速度。相反,只有能夠非常熟練地運用各種演奏技巧,準確把握節(jié)奏和速度,并將節(jié)奏與力度的運用相結合,不能出現(xiàn)雜音,也不能在該加強力度的旋律中沒有加強力度,只有這樣,才能夠呈現(xiàn)出這種強烈的情緒對比。而弱音的表現(xiàn)更加有難度,既要力度弱,又不能使得和弦太虛,這就對演奏者的技巧和情感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嫻熟的技巧運用和對于曲譜的深入把握,才能夠很好地展現(xiàn)出作品中令人震撼的情緒對比[2]。
(二)通過踏板的運用抒發(fā)情感
除了力度的起伏配合旋律的起伏來呈現(xiàn)出情緒的對比,貝多芬還擅長運用踏板來抒發(fā)情感。貝多芬奏鳴曲展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宏大氣勢,這種氣勢依托于更加動人和豐富的情感表達。而踏板能夠提升聲音的飽滿性,旋律和踏板的結合能夠賦予鋼琴旋律更加寬廣的靈魂。結合實例來分析,在d 小調奏鳴曲op.31 no.2 中,為了展現(xiàn)出一種更加深沉的內在情感,營造出憂傷的氛圍,貝多芬結合前音踏板的運用,使旋律展現(xiàn)出空曠連綿的音色;在G大調奏鳴曲No.16 Op.31 No.1中,為了使音色更加細膩自然,貝多芬采用了音后踏板,在單音彈完之后開始踩踏板,使這個單音與后面的旋律結合更加流暢,同時踩踏之后降低了單音逐漸變弱的感覺,提升了單音的延展性,使其與后面的旋律產(chǎn)生共振,這種微妙的連續(xù)性和層次感讓旋律的情緒更加充沛自然。貝多芬在自己的奏鳴曲作品中,使延音踏板的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頻繁的踏板運用并不是濫用,而是在曲譜中明確地標記出來,對于踏板的精準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貝多芬奏鳴曲的藝術特征
從藝術特征的角度來說,首先,貝多芬奏鳴曲具有很強的創(chuàng)新性。貝多芬在技巧運用和敘事結構方面吸取了古典主義的精華,又在此基礎上有所顛覆,他在一些作品中跳出了一些約定俗成的旋律結構和次序。如月光奏鳴曲中,他就改變了先快板后慢板再快板的規(guī)律,在第一部分采用了慢板抒情,全篇展現(xiàn)出極強的浪漫色彩,旋律則是根據(jù)敘事的需求和情感的變換來設計,而沒有嚴格遵從傳統(tǒng)結構;其次,貝多芬在藝術與心靈的高度契合和深刻的內在情感思想的表達方面展現(xiàn)出獨特性和突破性。在中后期創(chuàng)作的奏鳴曲中,他的作品演奏難度越來越高,展現(xiàn)出他深厚的藝術功底。而他運用高難度技巧的目的在于呈現(xiàn)出更加復雜和深刻的內在情感和思想。而這種內在矛盾和抗爭的精神來源于他自身的經(jīng)歷,他將自己強大的精神力量注入到旋律中,通過他的奏鳴曲可以感受到對理想信念的堅守和對于美好、自由、平等的向往。這種強烈的思想情感,像是來自靈魂的吶喊振奮著每一個欣賞者。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豐富的情感表達是貝多芬奏鳴曲的主要音樂風格和個性的體現(xiàn)。貝多芬強大的精神力量令人震撼,而他嫻熟的技巧和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天賦很好地駕馭了他想要表達的情感,并將這種情感思想用美妙振奮的旋律傳遞給欣賞者。
參考文獻
[1]李衍輝.貝多芬奏鳴曲《月光》演奏技巧及藝術特色探討[J].大眾文藝,2013(7):39-41.
[2]林苗.貝多芬鋼琴奏鳴曲“英雄性”情感特征表現(xiàn)手法的獨創(chuàng)性[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
作者簡介:叢冰潔(1990—),漢族,遼寧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與舞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