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高職院校課程體系中一門人文類課程,語文教學有著文化性、人文性、工具性特征和重要的教學意義。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在為人們工作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為教學領域的改革和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如何在信息化背景下將語文教學和信息技術實現有效整合,保障五年制高職語文課的實效性,成為當前教學研究者們關注的重點。鑒于此,本文闡述了在五年制高職語文實踐教學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效措施,僅供參考。
關鍵詞:五年制高職語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策略
信息化教學不僅是當前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特征,更是近年來教學改革的主流趨勢,是貫徹落實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必經之路。五年制高職學生多數來源于普通高中選拔出的“學困生”,大部分五年制高職學生學習基礎較差,且沒有良好的上課習慣,為五年制高職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增添了一定的難度,但是這些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較強,尤其是對互聯網信息技術應用方面有著很高的熱情和興趣。由此可見,想要實現高效率的語文課堂,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有著很高的優(yōu)勢和可行性。
1 信息化教學概述
信息化教學是互聯網背景下新課程改革的產物之一,使學校教學模式產生了革命性的改變。“互聯網+教學”并不是完全否決傳統教學的優(yōu)勢,而是在此基礎上借助了現代化的信息資源和技術,構建起了更加完善、便捷、實用的教學體系。信息化教學可以有效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豐富課堂內容,為語文課增添一定趣味性,同時放開了以往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束縛,不再把學生變成知識的容器,充分體現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使得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變得更加靈活多變,打造出一種輕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滿足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需求,為其成才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1]。
2 “互聯網+教學”的優(yōu)勢
2.1 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從學生角度而言,真正意義上的獲取知識,并非來自過于依賴教師課堂傳授,而是需要借助相關學習資源,在教師引導之下,充分發(fā)揮自主學習的能力去獲取知識。因此,教師切忌將自己定位為課堂的統治者,而是要以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促進其全面發(fā)展作為教學目的,采取恰當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一切教學活動的設計都需圍繞學生而展開。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恰好可以充分滿足這一教學需求,不僅可為教師提供多樣化的教學資源,還可為學生營造愉悅、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非常有助于學生吸收并內化語文知識,充分體現了五年制高職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2.2 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性
現代信息化技術的合理應用可有效為師生搭建平等交流的平臺,在信息化的語文課堂中,師生之間的距離被縮短,以平等的身份相互交流,學生不再被動接受知識,而教師也不再采取強制性的教學措施,學生漸漸勇于表達自己的實際想法,更加信任教師,愿意與教師和諧互動,提出自己的疑惑,構建起和諧化的語文課堂。除此之外,學生在互動環(huán)節(jié)和交流過程中不僅能夠逐步養(yǎng)成團隊協作意識,還可進一步滲透性的理解語文知識[2]。
2.3 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
現代信息化技術的運用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學能力也提出了更進一步的要求,需要學生學會結合自己實際狀況來合理調整自己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方式,能夠對信息化的學習資料進行科學的處理,主動發(fā)現問題,并通過自主查詢學習資料去思考并解決問題。由此可見,信息化技術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可以有效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愉快、民主、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在獲取知識時不再受各種因素的限制和束縛,全面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新精神,使其可大膽質疑并思考問題。
3 應用現代信息化技術的具體教學措施
3.1 信息化資源的整合
第一,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整合。語文課堂非常依賴諸多類型的教學資源,因此對信息化資源的合理利用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例如合理選用共享平臺中課件、教學視頻、教學案例等豐富的信息化資源,再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和目標設計符合班級特色的教學方案,以此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進程,充分調動學生求知欲,促進學生有效吸收課堂知識點。第二,信息化教師資源的整合。也就是說,學校需要加強對教師隊伍的信息化建設和培訓。雖然部分教師已經了解到信息化技術對教學工作的重要意義,但是,由于教師自身不具備基礎的互聯網應用技能,會直接影響到信息化技術在教學工作中的效用。因此,學校應該重視起對師資隊伍的信息化建設。例如,學??墒紫壬钊敕治鲂冉處熽犖榈默F狀,針對性的完善教師資源,通過信息技術培訓課等措施來提升校內教師資源的整體質量。
3.2 翻轉課堂的應用
翻轉課堂也被稱之為顛倒課堂,是以教學成果為前提而展開的一類新穎的,教學與現代信息化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近年來非常受各高校教師和學生的青睞,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學反饋。翻轉課堂理念下,學生與教師的教與學的角色發(fā)生了改變,漸漸形成了一種探究式的語文課堂,學生在課下通過網絡平臺中的優(yōu)質學習資源完成主階段的學習工作,預留大量的時間在課堂中與同學和教師來完成互動、談論、交流、探究等環(huán)節(jié)。例如,學生在課下利用信息化資源學習完某一節(jié)課時,可將自己學不透徹,有疑問的地方記錄下來帶入課堂與教師和同學展開交流,扭轉了“課上滿堂灌,課下無法管”的教學不足。
3.3 微課的應用
微課是近年來由教學研究者設計研發(fā)出的一類新穎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也同樣依賴于教學與信息化技術的有效整合,通常由教師負責篩選某一章節(jié)的核心知識,并將其錄制為十分鐘之內的簡短視頻來展開教學。在五年制高職語文課中,微課教學的核心就是將語文教材中的重難點知識利用微視頻展現于學生面前,極具針對性和靈活性,有著明確的教學目標。與其他長篇大論的教學方式不同,微課教學在吸引學生目光的同時,還可在最簡短的時間內幫助學生了解并掌握章節(jié)中的重點內容,有著很高的實效性,隨時隨地都可充分利用起學生課外的零碎時間使學生進行學習和思考,有效提升教學質量[3]。
3.4 互聯網平臺的應用
互聯網平臺的應用也就是以信息技術為媒介,以學生和教師為主體而進行的網絡互動式教學。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可以及時的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而教師則可以充分使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建有趣新穎的學習情境,培養(yǎng)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可以在情景交融的學習環(huán)境之中,高效率的完成學習目標。此外,信息技術在語文課中的應用還為學生創(chuàng)建了與他人實時進行互動和交流的平臺,學生可在課下通過網絡互動平臺與其他同學實時分享學習經驗和心得體會,在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中充分吸收、內化、鞏固語文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習質量。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通過教學實踐可以充分證明,現代化信息技術在五年制高職語文課中的應用可有效改善高職生學習基礎和習慣方面的不足,可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逐步養(yǎng)成他們科學的學習習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參考文獻
[1]王月婷.現代教育技術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江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31(09):38-40.
[2]段奇.淺談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漢字文化,2018(15):25-26.
[3]劉英艷.試論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8,31(04):161.
作者簡介
魏艷霞(1977-),女,河南安陽,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職業(y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