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紅
摘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正確應用自學輔導法,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自學習慣,加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自覺性,有益于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自學輔導法;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1-0030
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學習也應該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有效的學習不能單純被動地接受。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中,筆者在努力探索和學習一些有效的方法,力求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積極主動地自主學習。在探索過程中,筆者認為自學輔導法也可以應用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
應用自學輔導法的目的是幫助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提高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自學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部編版中學道德與法治教材是以弘揚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宗旨的,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從根本上改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一、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敝?,我們的教學只滿足于把書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生也僅滿足于學書本知識而死記硬背,這不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生在書本上學習的知識是有限的,他們還需要通過培養(yǎng)自學能力不斷更新知識,這也是一種生存能力?,F代教育教學研究表明:學生的自學能力是一種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一種充分展示學生個性、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所以教師必須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從枯燥的說教走向民主教學,營造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積極自主地學習。
二、營造自學的氛圍
要保證學生有一定的自學時間。在道德與法治課的實踐應用中筆者留給學生自學的時間一般是25~30分鐘,教師的講解釋疑在10~15分鐘內。在課堂中,筆者注重營造和諧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給學生自主權,讓他們能夠獨立自主地學習。
三、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學的良好習慣
培根認為:一切天性與語言都不如習慣更有力量。好的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在自學輔導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獨立閱讀教材的習慣,并注意要求學生做好讀書筆記,使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還要培養(yǎng)學生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能夠敢于提出問題、善于提出問題,并能根據問題思考和探究。
四、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
新的道德與法治教材形式活潑,圖文并茂,內容可讀性強,容易吸引學生。但學生自學時會出現一知半解、不求深入或流于形式等這些情況,自學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達不到學習的要求。因此,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要根據現行教材的特點應用自學輔導法。在實踐操作中,筆者認為可采用自由式和目標導學式兩種方式教學。
1.自由式。其基本程式是:由學生自學教材——列出問題要點在課堂上講出來——由學生集體討論補充——教師幫助形成知識結構圖(思維導圖)并指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這是一種帶歸納性質的自學方式,這種自學輔導方式要特別注意在集體討論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適時點撥,多方位多角度地啟發(fā)學生,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討論出可行的解決方法,隨后解決問題,最后還需要通過當堂檢測來了解課堂反饋。這種自學方式主要應用在初中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七年級的道德與法治教材,主要是心理和道德的核心素養(yǎng)教育,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適當使用這種自由式輔導法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比如,在七年級上冊第五課第二框《網上交往新時空》這一課的處理上,筆者采用了自由式的自學輔導法。網上交友已經成為中學生生活的常態(tài),如何才能正確對待網上交友問題?自由式的自學輔導法讓學生自行閱讀教材內容,思考、交流教材中的事例,大膽提出問題、探索問題,也可以搜集查找相關資料、社會調查等,教師適時糾正或點撥,適時多方位多角度地啟發(fā)學生。通過學習探究,讓學生自己去感悟道理,從而學會辯證地認識網上交友給自己帶來的影響,并能以慎重的態(tài)度對待虛擬世界的交往。
2.目標導學式。這種目標導學式的操作,主要是由教師列出問題,讓學生圍繞問題自學,教師輔導,這是帶有演繹性的自學方式。例如,九年級上冊第三課《追求民主價值》。這一課的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容易理解,也不能用準確的語言表述。于是,筆者在指導學生自學第一框《生活在民主國家》時,給學生編制了以下問題。(1)閱讀教材第31頁并思考“探究與分享”,在這些追求民主的先賢眼中,民主是什么樣的?(讓學生對民主的含義有個初步的了解)。(2)閱讀教材第31~33頁,弄清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民主的不懈探索的脈絡。(3)閱讀教材第33頁“探究與分享”思考:為什么人大代表與政協(xié)委員關注的都是群眾關心的問題?(提示:結合新型民主的特點和社會主義民主的形式來回答。)(4)我國還有哪些民主制度?
五、收獲及啟示
課堂教學重在學生怎樣學而不是教師怎樣教,活動過程要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過程成功與否關鍵取決于是否讓學生主動參與了學習的過程,是否達到了情感的升華,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從此,政治課學習不再成為學生的負擔,自學輔導法打破了學生學習的時空,把學生的視野從書本拉向自然和社會,引導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通過探究問題意識,大膽質疑,使學生的思想和素養(yǎng)都得到了提升。
總之,自學輔導法活躍了學生的學習思維方式,不僅有益于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質量,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快樂的課堂體驗。因此,在以后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筆者會不斷地探索,大膽應用并不斷創(chuàng)新,從而使政治課堂變得更豐富多彩,使新教材更有生命力。
參考文獻:
[1]張毓敏.中學數學自學輔導法[J].甘肅教育,2001(Z1).
[2]成善鴻.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編寫的特點有研究[J].新教師教學,2016(17).
(作者單位:廣西南寧市高新產業(yè)技術區(qū)民大中學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