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西林
【摘? 要】? 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谛抡n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當下語文教學工作者研究的熱點。本文作者結合多年教學經(jīng)驗,就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新課程理念下提高小學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方法進行了思考和討論,以期為廣大的一線小學語文教師提供參考和依據(jù)。
【關鍵詞】? 新課程理念;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方法
閱讀教學不僅要重視朗讀,而且要讓學生使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朗讀教學能夠不斷地提高學生對課文思想的認識,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達到我們學習語言的目的。隨著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深入,朗讀已經(jīng)定位成為閱讀教學的熱點。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學習新課程理念的教學要求,認清目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采取正確的教學方法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校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不重視。語文是小學教學的重要課程,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起到基礎性的作用。受到傳統(tǒng)的應試觀念的影響,學校希望學生考高分,因此給教師安排了大量的教學任務。語文學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盡快完成教學任務,過于重視語文的工具性,將朗讀教學看成是朗讀訓練,重視字、詞、句方面的講解,重視考點和應試技巧的講解,而對于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卻少有關注。在朗讀教學中,教師并沒有過多地關注語文課文中體現(xiàn)的人文精神,在朗讀教學中,學生的語文語感沒有增強,鑒賞審美能力也沒有得到提升。
2.朗讀教學目標不清晰,教學方式落后。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目標的設計上,很多教師并沒有深入挖掘教材內(nèi)容,只是簡單地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使得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目標不清晰,重點不突出。比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怎樣才算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完之后,很多學生還是不能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更談不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時,朗讀過程也沒有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相結合,阻礙了學生的發(fā)展。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過于流程化、不靈活、不注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小學朗讀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是按照“教師布置朗讀任務—學生朗讀—重點朗讀—重點背誦”的流程進行教學,固定的朗讀教學流程使學生對朗讀教學產(chǎn)生厭煩心理,學習興趣大大降低,學生缺少自主朗讀的機會,導致對個性化朗讀、個性化理解的嚴重欠缺。
3.學生缺乏朗讀興趣,朗讀行為比較被動?!氨鶅鋈?,非一日之寒”,通過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教師和學生經(jīng)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現(xiàn)實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的目的性較強,將完成教學任務放在首要位置,在生字、生詞及新句型方面投入了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并沒有關注學生的朗讀質量的好壞,使得學生朗讀的時間大大減少,久而久之,學生逐漸喪失了對朗讀教學的興趣,導致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不到很好的提升。
4.課外朗讀的缺失。受到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給學生布置了大量課后作業(yè),導致學生沒有什么課余時間進行語文課文或者課外讀物的朗讀,造成學生課外朗讀的缺失。
二、新課程理念下提高小學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1.設計科學合理的朗讀教學目標。小學生在朗讀興趣、理解能力和朗讀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目標設計上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新課程理念的要求進行朗讀教學目標的設計。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側重于學生用標準的普通話進行朗讀;對于中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側重于融入感情進行朗讀;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側重于充滿感情地進行朗讀。同時,教師還應該對朗讀進行更深一步要求,比如,不添字、不漏字、抑揚頓挫等等??茖W合理地設計朗讀教學目標是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學生有了適當?shù)哪繕酥?,才能有進步的方向和動力。
2.創(chuàng)設朗讀情景,增強學生的朗讀感情。要想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最關鍵的就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帶著感情進行朗讀。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經(jīng)歷較少,對于事物的理解能力比較弱,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會產(chǎn)生不理解朗讀內(nèi)容,不能深刻體會作者思想情感的現(xiàn)象。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朗讀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始終保持全神貫注的狀態(tài),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同時,朗讀情景大多都是依據(jù)教材進行選擇的,它能夠讓學生置身于教學環(huán)境中,身臨其境地感受教學內(nèi)容,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能夠增強學生的朗讀水平,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比如,在朗讀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江雪》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雖然可以隱約地體會到詩歌表現(xiàn)的美感,但是對于生活經(jīng)驗缺乏的小學生來說,這種感覺還是比較朦朧的。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文本中“人蹤滅”“江雪”“孤舟”等景象以圖片的形式展示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在“人蹤滅”“江雪”“孤舟”等意境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可以更好地進行朗讀,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鑒賞審美和語文素養(yǎng)。
3.分角色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想要提高朗讀教學的效果,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學生朗讀興趣的方法非常多,最常見的方法就是分角色朗讀或者分段朗讀。很多教師認為分角色朗讀或者分段朗讀是在浪費教學時間,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所以就忽略了課文中的分角色朗讀或者分段朗讀。其實,分角色朗讀不僅不會影響朗讀效率,反而還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朗讀教學效率,尤其適合低年級學生。比如,在朗讀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壁虎借尾巴》時,教師首先將學生進行分組,每六個人分成一個朗讀小組,分別扮演小壁虎、蛇、小魚、老黃牛、燕子和壁虎媽媽,然后再讓學生按照課文中的出場順序進行朗讀。學生通過對小壁虎、小魚、老黃牛、燕子和壁虎媽媽等角色進行分角色朗讀,并按照課文順序進行講述,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朗讀教學有效性。
4.積極開展課外朗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學生的學習需求變得多種多樣,課內(nèi)朗讀教學已經(jīng)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開展課外朗讀教學,引導學生在課外進行一定數(shù)量和質量的朗讀,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和語文素養(yǎng)。比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詠柳》之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外朗讀。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讀水平給學生推薦賀知章先生的其他詩詞。通過課外朗讀,學生知道了《詠柳》只是賀知章先生所寫的詩中的其中一首詩,了解了賀知章先生詩詞的特點;通過課外朗讀,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了學生對古詩詞的語感,增強了學生的朗讀水平,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新課程理念下,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應該受到任課教師的重視。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時,要科學合理地設計朗讀教學目標,通過創(chuàng)設朗讀教學情景和分角色朗讀等多種教學形式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同時還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課外朗讀,以此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肖慧.淺議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J].散文選刊:中旬刊,2019(05):163.
[2]錢述志.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語文天地:小教版,2017(0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