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冉新杰
摘 要:通常而言,教學藝術就是教師在課堂上遵照教學法則和美學尺度的要求,靈活運用語言、表情、動作、心理活動、圖像、組織、調控等手段,充分發(fā)揮教學情感的功能,為取得最佳教學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獨具風格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活動。
關鍵詞:數(shù)學教學,微課視頻,興趣
隨著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逐漸的引入課堂,也隨之給課堂教學帶來或多或少的影響。微課就是其中的一種。深受國內外教育界的高度重視,開創(chuàng)了歷史紀元。短小精悍的微課視頻能夠迅速地吸引學生的眼球,可以形象的突破難點,點明重點。微課利用的好,應該是完善和促進教學藝術的發(fā)揮。這是微課教學的基礎?,F(xiàn)借助于實踐感受說一說課堂教學中微課的處理。
一、 微課之“縮微”
縮微,即小。微課以某個知識點、某個具體教學內容為中心,以主題鮮明、針對性強為特點,促進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微課的時間不長,5分鐘左右,也正好符合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這正是微課的縮微之處,即著眼于細小、細節(jié)。故此,微課不能代表整堂課,不能貫穿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它是課堂中的點撥和引領。所以我們說不宜喧賓奪主或一堂課只此一點,其他全無。這也是不科學的。即以課堂教學目標為綱,把微課放在最合適的位置。
反之,就對整體目標失之把握。包括以多個微課串聯(lián)一堂課,也不可取。學生的自主性得不到發(fā)揮,練習的不夠,同時微課的串聯(lián),有失對全堂課的整體聯(lián)系,使課堂變得分散,會打破學生相對完整的邏輯思維。學生在觀看微課的時候,注意力大部分付之于視覺,多個微課,學生就會出現(xiàn)疲于應付或走馬觀花的情況,這些很不利于學生嚴密數(shù)學思維的形成。在教學藝術上講是有失調控藝術的。
二、 微課之“發(fā)微”
發(fā)微,闡發(fā)微妙之處。課堂微課的利用也要如此,就是要把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和課堂藝術完美結合,讓學生看了后,會結合課堂目標舉一反三,甚或感受更深遠的弦外之音,有所拓展。達到以無聲(教師未提出要求)勝有聲。
分析原因,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和課堂時間的限制,教師往往不能面面俱到。在此,就可以借助于微課,讓微課以“形神兼?zhèn)洹钡臈l件,啟發(fā)學生智慧的火花,播下探究的種子。如人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角的認識》一課,關于直角畫法,老師如果演示、講解,比較忙亂,會顧著演示,忘了解說,也有可能動作與語言脫節(jié),給部分學生理解上的困惑。我們播放微課《有趣直角畫法》,讓學生在相對完整的微課氛圍中了解到,除了課本所述方法,還有很多策略可以幫助畫出直角。如利用已知的橫豎線、利用折紙、利用破損的三角尺等等。這樣豐富了學生的活動經驗,側面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啟迪了學生數(shù)學的拓展思維意識。
三、 微課之“析微”
析微,指分析精深細微的道理。微課在運用上也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從形式上它是代替教師的講的環(huán)節(jié),微課自身是相對完整的經過深思熟慮的微型課,放之于課堂,就要發(fā)揮它的最大時效性,啟迪思維、引領思緒、拓展能力。怎樣才能做到這些?微課的課堂指向在哪里?
結合實踐,歸納為入理和深遠兩點。課堂上的微課要入理,即要講明道理,建立起思維鏈。讓學生知道來之所來,去之所去。必要時教師要把這一點點撥到位。深遠,即有延展性和啟發(fā)性。學生看了想往下思考,所謂“開而弗達則思”。我們看一個實例:《畫三角形的高》。教材中只涉及了三角形的高的概念以及三角形內部高的畫法。而實際情況是鈍角三角形的兩條高在三角形之外,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上的高是對應的直角邊。三角形的高從本質屬性看就是從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距離,由此通過借助課件演示,直觀想象,幫助學生建構與實現(xiàn)轉化,讓學生認識到畫三角形的高只要找到對應底邊,再轉化成直線外一點到直線的距離的畫作技巧就可以順利完成作高。在課的推進中逐步完善認知,掌握方法。三角形高的知識在生活這的應用很廣泛。微課以圖景的方式展示了索拉橋、房梁等事物,引導學生從認到會到用,層層遞進,抓住知識的本質,掌握內在規(guī)律。在教學中可以有效引領學生通過轉化思想的運用,對于提升數(shù)學素養(yǎng)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四、 微課之“入微”
這里指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促進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建構。微課的制作或選擇要著眼于此,這就更易發(fā)揮其實效性。關注學生內心,也是教學情感的要求之一。微課在課堂教學中勢必是作為教學的一部分的,是要蘊含課堂教學情感的。如何做到“入微”?
其一,微課視頻前期的銜接。銜接自然,目的明確,時機成熟。這里仍要提到教師的教學藝術。教師循循善誘,所謂“當其可之謂時,不凌節(jié)而施之謂孫?!痹趯W生有所期待時,微課出現(xiàn),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其二,視頻內容的內在邏輯。層次要分明,不有意拔高,也不是對教師講述的簡單重復。能引起學生興趣,更能帶著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有所延伸。其三,與學生形成對話。這里的對話不是說問答,而是引起學生思考,是學生所需要的東西。讓微課關注學生,是教師關注學生的體現(xiàn),是微課恰當與否的關鍵,我們在利用微課時要首先把握這一點。
以上說了關于微課的幾點感受,還有很多不到之處。新的課程改革和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以及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促使我們不斷探索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這是作為教師不斷進取的動力和準則。
作者簡介:
王宇,冉新杰,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市徐水區(qū)大王店鎮(zhèn)孟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