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
【摘要】解方程中的去分母這個步驟,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有一定的困難,為突破這一難點,筆者利用一個典例,在此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變式,讓學生在嘗試中、犯錯中明白去分母的依據(jù)、方法和注意事項.
【關鍵詞】學本課堂,解方程關鍵步驟,去分母,變式教學
解方程中的去分母這個步驟,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覺得難度大,總是反反復復在出錯,如何突破這個難點?筆者左思右想之后,打算利用一個典例,在此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變式,讓學生在嘗試中、犯錯中明白去分母的依據(jù)、方法和注意事項.為此進行了下面的教學設計,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一、對比感悟,導入新課
以上的三個典例,第一個是在導入了新課的基礎上的對應訓練,最為簡單.第二個和第三個,教師可以直接在第一個典例的上面進行修改,找學生在黑板上板演,肯定會有大量的學生出錯,通過黑板分析及利用投影分析其他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一層層地引出去分母的注意事項.
第一,去分母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數(shù)時,不能漏乘不含分母的項,比如,(2)(3)問的1或-1這一項不能漏乘.讓學生去分母之前,先畫出哪幾部分需要乘,再去分母.
第二,去分母后,分子部分要加括號(分數(shù)線的作用:一是除號的作用,二是括號的作用.去分母完畢之后,是一個帶括號的整數(shù)方程),去分母前可提前做一個工作,讓學生們把所有的分子部分用紅筆添加括號,這個步驟對去分母來說非常關鍵.
三、當堂訓練,鞏固新知
在以往的教學中,都是接下來讓學生解含有分母的方程,但是這樣的話,剩下的時間也就做兩三個小題,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無法完全鞏固好.在本次的授課中,首先,筆者設計了第一道題目,將下列去分母的題目改錯,其次,去分母的對應訓練,通過兩組題目來鞏固去分母的依據(jù)和去分母的注意事項,最后,設計一道當堂去分母測試題目,完整地解一個帶分母的方程,統(tǒng)計本節(jié)課的達標率,發(fā)現(xiàn)達標率真的都比以前高.
反思本節(jié)課,筆者覺得比較成功的原因,在于以下幾點.
第一,以學為本,從學生的已有認知水平出發(fā),讓學生在自己犯的一個個的錯誤之下反思認識到去分母的注意事項,實際上是學生經歷一個自己探索的過程.
第二,在數(shù)學教學中,不要直接告訴學生哪種方法簡單,一定要讓學生對比感悟,自主認知.這節(jié)課的剛開始,就是放手讓學生做,總會有學生用到最簡單的方法,然后讓學生講,其他同學在佩服中,也就是接受了新的方法.
第三,之前講授這個內容時,總覺得缺乏訓練,時間不夠,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在這次上課之前,筆者一直在考慮怎么才能突破這個難點,重點突出.最后決定每一道題都只進行新知識的練習——去分母,把其他的步驟直接省略,只在最后一道當堂檢測中讓學生再完整地解一個方程.這樣的訓練更有針對性,在多次理解訓練下,目標達成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