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敏
摘 ? 要: 本文結(jié)合高中英語project板塊教學案例,探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理念如何融入高中英語project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文本、獲得啟發(fā),與同學合作探究,多渠道搜集資料,完成課題任務,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 項目板塊 ? 高中英語 ? 核心素養(yǎng)
一、引言
2016年9月,教育部課題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總體框架在新一輪課改的助推下正式發(fā)布[1](47-49)。本次,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改革將語言能力、思維品質(zhì)、學習能力和文化品格界定為“英語學科四大核心素養(yǎng)”[2](79-86),并把其確定為英語課程的總目標?;诤诵乃仞B(yǎng)的教育不僅要關注傳統(tǒng)知識與能力的學習,更不能忽視學生的全面與終身發(fā)展,使學生具備適應社會發(fā)展和個人發(fā)展必需的品格和關鍵能力[3]。這一頂層設計理念的提出,需要各學校和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實踐,才能為英語學科教學指明方向,使教學有落腳點。
高中階段英語學習既要關注學生學科知識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兼顧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發(fā)展和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要實現(xiàn)英語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結(jié)合,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與能力。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實現(xiàn)需要依托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需要學習經(jīng)驗的積累,需要關于學科的思考等。
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nèi)涵
很多學習者通常把英語看作一種語言技能,而非素養(yǎng)的范疇。這樣的觀點是片面的,因為只關注英語的語言價值,而忽視英語作為一門學科的育人價值,育人價值可以說是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英語不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思維的工具?;诤诵乃仞B(yǎng)的英語學科課程理念正是以英語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屬性為基礎設定課程目標的。修訂的《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定義為“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英語課程教育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提升的適應個人終身發(fā)揮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質(zhì)和關鍵能力,綜合表現(xiàn)為四大素養(yǎng),由語言能力、文化品質(zhì)、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組成”[4]。語言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核心”[2],思維品質(zhì)最貼近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個性發(fā)展,代表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最高層次[5](76-80)[6](6-7)。這四要素不可分割,需要相互協(xié)同、整合發(fā)展,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英語的育人目標和“立德樹人”的教育總目標。筆者認為,依托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指導,研究教材并深入挖掘教材,使語言學習活動和一定的主題語境結(jié)合起來,以項目學習(project)為活動形式,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更大提升。
三、Project板塊概述
在《牛津高階英漢雙節(jié)詞典》中,Project一詞的英文釋義為“task set as a educational exercise which requires students to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present the results”,中文釋義是“(學校的)科研習作項目、課題”。該概念最早是由杜威的學生、教育家——屈伯克于1918年9月提出的,強調(diào)教學的“目的性”,即通過動態(tài)的方式,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豐富多彩的課題活動,呈現(xiàn)最終的課題成果[7](61-64)。
譯林版本的高中英語教材,每個單元均由Welcome to the unit, Reading, Word power, Grammar, Task, Project和Self-assessment七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側(cè)重點各有不同。Project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與拓展,屬于探究式學習。學生可以課堂課外相結(jié)合,與同學分工合作,通過討論、調(diào)查、專訪、文獻檢索等活動,完成一個課題,既強調(diào)自主學習又重視合作學習。此活動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該板塊通常由兩部分組成:Part A是一篇或兩篇跟課題相關的閱讀素材,需要學生認真閱讀,從而獲得啟發(fā),為下一步活動做準備;Part B是完成課題所需要的四個步驟,遵循4P模式,如下圖:
1)Planning:學生小組活動,各有分工,商議待做選題;
2)Preparing:學生多渠道查找資料,列出提綱;
3)Producing:基于提綱,完成初稿,繼而進行校對、加工并使之完善;
4)Presenting:各小組展示成果??梢允菚嫘问揭部梢允强陬^匯報,然后,班級同學或老師對匯報的內(nèi)容展開討論與點評,使得學生學會總結(jié)與反思。
在實際教學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很多重閱讀文本輕課題制作的現(xiàn)象。很多教師認為project板塊教學難以有效實施,往往迫于高考的壓力,僅把教學重點放在Project板塊的閱讀文章上[8](19-22),指導學生從中學習語言知識,然后輔以適當?shù)木毩?,對于Part B部分需要學生實際動手完成課題的要求無暇顧及或不愿觸及,使得Project板塊的教學違背設計初衷。因此,筆者試圖從提高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在Project板塊的教學上進行新嘗試,轉(zhuǎn)變教師的課堂角色,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體驗到完成任務帶來的成功與快樂,增強語言學習的自信心。
四、Project板塊教學案例
學習者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需要兼顧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在學習和使用語言的過程中促進思維品質(zhì)的發(fā)展,并透過語言表層傳達的文化現(xiàn)象,通過評價、對比和歸納等方法,自覺形成文化立場、文化自信和文化鑒別能力?;诖耍處熢谶M行project板塊教學時,要結(jié)合教學實際和課題可操作性,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與改進。學生在課題呈現(xiàn)時,形式可以多樣化,如調(diào)查報告、廣告設計、辯論、海報等,目的在于通過“做中學”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語言能力。下面分別以科幻故事創(chuàng)編和旅游手冊制作為例,開展Project板塊教學實踐。
Project板塊教學案例一
Project板塊的閱讀文章為學生后續(xù)活動的展開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充分挖掘閱讀材料,找出關鍵信息,獲得啟發(fā),為課題開展做好準備。
《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四第三單元的project提供了三篇很有影響力的科幻小說摘要,即《地心之旅》《時間機器》及《飛向人馬座》。該課題要求學生在閱讀摘要的基礎上寫出一篇簡短的科幻故事。在教學中,筆者首先要求學生閱讀三篇摘要,然后回答下列問題:
1)What is science fiction?
2)Have you ever read any science fiction stories? What are they about?
提問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構建已有知識和新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引入science fiction的概念,導入主題。但在問答過程中,教師不能被動等待學生答案,需要師生間通過互動、交流與啟發(fā),激發(fā)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邏輯性。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絕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因此需要學生開闊視野,增強對語言和信息的敏感度。本環(huán)節(jié)我們欣喜地看到,學生展示的信息量很大,既有多年前熱門的《哈利·波特》系列故事,又有2019年反響熱烈的《流浪地球》,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空前的激發(fā)。其次,筆者會向?qū)W生展示一些圖片或視頻畫面,以期用影音文件使學生直觀而切實地感受到科幻小說的魅力,然后指引學生帶著問題再次閱讀三篇摘要,從細節(jié)處了解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下面是以《時間機器》這篇摘要為例設計的問題:
1)What is the story about?
2)What does he discover in the year AD 802,701?
3)Who are the Eloi and the Morlocks?
4)How does the Time Traveler feel thirty million years into the future?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啟發(fā)其思考:What elements make up a story?在學生了解了故事的主要構成要素(when/where/who/what...)后,可以分成三組進行小組活動,每組只需閱讀其中一篇故事摘要,然后以圖表、思維導圖等方式整理概括出故事的梗概。
教師可以通過例文解讀做示范,讓學生了解科幻小說創(chuàng)作需要的基本要素。鑒于project板塊任務的特殊性和綜合性,學生需要進行前后期的課題準備工作,耗時會長一些。因此,教師可以給予學生寬松一點的時間,不一定非要拘泥于當堂課完成。學生可以先進行小組討論,初步定下故事框架,細節(jié)留待課后補充完整。故事會在下一次課上展示,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當中,對小組展示故事進行點評。教師也可以給予學生作品中肯客觀的評價,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閱讀學生創(chuàng)作的科幻小故,可以看出學生積極運用英語學習策略并結(jié)合實際做出適當調(diào)適,通過模仿、合作、探究、展示等方式,用英語進行理解和表達,渠道多樣化,學習效率提高明顯,很好地踐行了“用英語做事”這一理念,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了發(fā)展,恰恰是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必要條件。在分工、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不同思想觀點的交流與碰撞,讓彼此都得到思維廣度和深度的提升。
Project板塊教學案例二
《牛津高中英語》模塊2第二單元的project是關于旅游手冊制作(Making a travel leaflet)的。通過調(diào)查了解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旅游話題很感興趣,又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因此很容易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可以讓他們更多了解英語的社會意義。
筆者在進行閱讀部分的具體教學時,引導學生關注篇章結(jié)構和句式表達,為后續(xù)課題活動的展開提供樣例,簡化項目難度,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增強團隊協(xié)作能力。
首先,教師會帶領學生一起回顧本單元學過的一些內(nèi)容,然后結(jié)合幾幅圖片并配以原文中摘錄的語句,使學生自然意識到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香格里拉(Shangri-la)。同時,對于如何使用描述風景的句型有先入為主的認識。如下圖:
(圖片1)Mountains which are covered with snow tower over the land.
(圖片2)lakes like diamonds against the rich countryside
(圖片3)home to many birds and animals
(圖片4)People live in perfect harmony with nature.
考慮到青年學生的興趣喜好,筆者特意選擇圖4作為最后一幅呈現(xiàn)的圖片,更易于建立起學生已有知識和新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教學中,很多時候,我們需要一個“觸發(fā)器”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趣味性。
接下來,筆者會給予學生一些時間閱讀文本,指導他們通過關注副標題(Shangri-la;How to get there; The world-famous Chinese Shangri-la; What you will see in Shangri-la; What the weather is like)了解文章結(jié)構,使學生對動手操作的課題活動中該如何分工、分工的具體內(nèi)容應是什么、已查閱信息中哪些是有效信息、哪些是可刪除信息等問題有更直觀、更明確的理解。然后,筆者會指導學生關注制作旅游手冊時用到的句式,并模仿造句和操練,使學生盡可能在接下來的課題活動中用到這些句子,降低活動難度,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和成就感。
有了上述準備工作,學生便可以分組活動,確定旅游目的地并展開分工合作,進行信息的查找、分類、刪減、重組等。在最后的呈現(xiàn)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把制作好的旅游小手冊張貼在教室墻上,學生之間互評、討論、反思,成為高效學習者[9](21-24)。
以下是其中一組學生制作的加拿大旅游小手冊:
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文本、小組分工合作等系列活動,完成了這份旅游宣傳手冊的制作。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小組合作等渠道,恰當?shù)貙⑺鶎W的詞匯、句式運用到課題活動中。同時,對于篇章結(jié)構,學生也進行了有意注意并嘗試模仿。這個動手制作、學習并運用語言的過程使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和加工有了更深一層次的理解。學生主動整合并運用已學知識參與問題的解決,提高學習能力。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興趣和課題需求,搜集的信息豐富多樣,加深對旅游文化的理解,拓寬文化視野,增強文化感知力。
五、結(jié)語
在英語教學目標由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能力向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轉(zhuǎn)變的過程中,需要師生雙方在教與學中敢于嘗試與創(chuàng)新。優(yōu)質(zhì)高效的英語課堂,需要教師潛心構思,把課堂還給學生,對學習者施以潤物無聲的教育。雖說學無定法,教無定法,但總體方向應該是關注學習者語言能力提升、身心健康發(fā)展、思維積極活躍、合作意識增強、情感得以培養(yǎng)。課堂課外相結(jié)合,使學習具有時空上的延展性,遵循學科學習規(guī)律,以實際教學為契合點,整合資源,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和運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學習與應用中提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袁輝.“思維品質(zhì)”核心素養(yǎng)引領的英語教學活動設計[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29).
[2]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實質(zhì)內(nèi)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5).
[3]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Z].北京,2016.
[4]人民網(wǎng).《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發(fā)布[EB/OL].(2016-09-14)[2017-02-27].http://edu.people.com.cn/nl/2016/0914/c105328714231.html.
[5]李靜.我國高中英語課程功能的定位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6(6).
[6]王薔.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J].英語教師,2015(16).
[7]陳娟.中職《勞動法》課程項目化教學思考[J].武漢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2).
[8]畢勝.芻議《牛津高中英語》Project板塊的有效教學[J]. 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2(6).
[9]夏谷鳴.解讀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習能力[J].英語學習,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