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 劉海潮, 胡振紅, 夏飛, 劉玉榮, 徐瑞娟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呼吸內科(湖北武漢 43007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每年超過300萬人死于COPD,占全球死亡人數第4名[1-2]。2018年我國新發(fā)布的COPD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40歲人群中COPD患病率為13.7%[3]。原發(fā)性肺癌簡稱肺癌,是全球腫瘤死亡最主要原因,2012年全球新發(fā)肺癌人數為182.5萬,死亡人數159萬[4]。2015年我國肺癌發(fā)病人數73.3萬,死亡人數61萬[5]。COPD是肺癌的獨立危險因素,40%~70%的肺癌患者合并COPD,兩者存在某種共同發(fā)病機制。PIK3CA基因突變激活PI3K-AKT-mTOR信號在COPD及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均起到重要作用。既往報道均將COPD和肺癌單獨進行研究,然而兩者通常共同存在,本研究通過收集COPD合并非小細胞肺癌臨床樣本,檢測PI3KCA基因突變現狀,結合臨床特征進行綜合分析。
1.1 一般資料 收集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確診非小細胞肺癌120例患者,COPD的診斷依據COPD全球倡議,肺功能使用公司肺功能儀測定;非小細胞肺癌的診斷依據組織病理,非小細胞肺癌TNM分期依據國際肺癌研究協(xié)會第8版進行。研究對象均神志清楚,無精神疾患,無嚴重心臟、腎臟、肝臟相關疾病。COPD合并非小細胞肺癌患者60例,其中男50例,女10例,年齡49~72歲,平均(65±6.75)歲;單純肺癌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齡48~73歲,平均(65±7.45)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臨床樣本 患者病理樣本行HE染色診斷為非小細胞肺癌,且樣本中腫瘤組織含量>50%,病理組織樣本行切片,每張厚度為5 μm,至少5張以上,室溫保存。
1.2.2 樣本DNA提取 采用Qiagen公司DNA提取試劑盒,提取組織樣本基因組DNA,試驗操作嚴格按照說明進行,DNA樣本必須滿足OD260/OD230≥1.7,OD260/OD280=1.8±0.2,且濃度≥10 ng/μL,放至-20℃保存。
1.2.3 PIK3CA基因定量檢測 采用雅康博生物公司生產的人PIK3CA基因突變試劑盒行樣本基因突變檢測,PCR儀器為Stratagene Mx3000p,循環(huán)設置條件為90℃ 10 min,95℃ 15 s,60℃ 1 min,共40個循環(huán)。
1.2.4 Ion Torrent測序 首先進行DNA文庫制備,采用雅康博生物公司的科吉安肺癌文庫試劑盒,試驗操作嚴格按試驗說明進行,特異引物與DNA模板結合,高保真聚合酶底物為脫氧核苷酸,對待檢基因特定序列進行擴增,同時對該特定產物添加特定核苷酸序列,獲得DNA文庫。步驟包括待測DNA特定序列體外擴增,添加接頭,條碼DNA文庫純化及定量等操作步驟。其次進行油包水PCR及富陽極性模板,油包水PCR儀器采用Ion onetouch,試劑盒采用Ion PGMTMTemplate Reagent 200試劑盒,富陽極模板采用 Ion onetouch ES儀器。最后進行PGM測序,采用Ion PGMTMSequencing 200V2試劑盒,試驗操作嚴格按照說明進行,采用北京康雅博公司生物信息學軟件對測序結果進行分析。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計數資料進行2檢驗,對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COPD合并肺癌患者與單純肺癌患者臨床特征表現 60例COPD組患者,依據COPD全球倡議肺功能分級,GOLD 1級44例(73.3%)、GOLD 2級15例(25.0%)、GOLD 3級1例(1.7%),吸煙55例(91.7%),鱗癌患者45例(75.0%),腺癌患者15例(25.0%)。依據國際肺癌研究協(xié)會第8版分期,Ⅰ期 36例(60.0%)、Ⅱ期15例(25.0%)、Ⅲ期8例(13.3%)、Ⅳ期1例(1.7%)。男50例(83.3%),女10例(16.7%)。60例非COPD組患者中,吸煙39例(65.0%),鱗癌患者 28例(46.7%)、腺癌患者32例(53.3%)。依據國際肺癌研究協(xié)會第8版分期,Ⅰ期 42例(70.0%)、Ⅱ期 9例(15.0%)、Ⅲ期8 例(13.3%),Ⅳ期 1例(1.7%)。男34例(56.7%),女26例(43.3%)。COPD組中患者男性、病理類型為鱗癌、吸煙患者占比高于非COPD組。COPD組中央型肺癌22例(36.6%)、非COPD組中央型肺癌10例(1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COPD組患者與非COPD組患者PIK3CA基因突變情況 COPD組PIK3CA基因突變患者7例(11.7%),2例為H1047R,3例為E545K,2例為E542K。非COPD組PIK3CA基因突變患者1例(1.7%),為H1047R。COPD組PIK3CA基因突變頻率較非COPD組明顯升高(P=0.028)。在鱗癌患者中,PIK3CA突變率與肺癌患者肺功能嚴重程度呈正相關。在腺癌患者中,PIK3CA突變率與肺癌患者肺功能嚴重程度無明顯相關性。COPD組7例PIK3CA基因突變患者中,3例為中央型肺癌,4例為周圍型肺癌,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120例肺癌患者臨床特征 例(%)
2.3 PIK3CA基因突變與患者臨床特征相關性 將PIK3CA基因突變與患者臨床特征進行單因素變量分析,COPD組患者PIK3CA基因突變較非COPD組明顯升高(P=0.028)。年齡、腫瘤分期、吸煙指數、病理類型與PIK3CA基因突變無明顯相關性,見表2。以COPD狀態(tài)、年齡、腫瘤分期、病理類型、吸煙指數等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只有COPD與PIK3CA基因突變關系顯著,見表3。
2.4 PIK3CA基因突變基因型 COPD組中PIK3CA基因突變?yōu)?例,2例為H1047R,3例為E545K,2例為E542K,非COPD組中PIK3CA基因突變?yōu)?例,為H1047R。E545K及E542K為C:G>T:A堿基替換,H1047R為A:T>G:C堿基替換。C:G>T:A堿基替換占比為62.5%;A:T>G:C堿基替換占比37.5%。
表2 單因素變量分析 例(%)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PIK3CA基因最早由Volinia于1994年發(fā)現,定位于3q26.3,長34 kb,含20外顯子,編碼1 068種氨基酸[6]。PIK3CA編碼蛋白即PI3Kp110α,是類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s,PI3Ks)p110催化亞單元[7]。當PIK3CA基因突變,導致PIK3CA編碼蛋白過度表達,PI3K催化活性增強,PI3K-AKT-mTOR信號通路被激活,PI3K-AKT-mTOR信號通路在細胞增殖、分化、遷移、凋亡以及葡萄糖代謝,蛋白質合成中密切相關[8-9]。同時有研究發(fā)現在多種腫瘤中PI3K-AKT-mTOR信號通路被激活,與腫瘤的發(fā)生及進展密切相關[10]。
已有研究報道PIK3CA基因突變或基因擴增導致PI3K信號通路激活在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11-12]。在氧化應激驅動下,肺上皮細胞PI3K表達增加,激活PI3K-AKT-mTOR信號通路,促進細胞衰老,炎癥蛋白釋放,與COPD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13]。PI3K信號通路通過氧化應激被激活,是COPD肺上皮細胞增殖及凋亡抑制的重要驅動因素[14]。以上說明氧化應激以及PI3K信號通路在COPD及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均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文獻報道肺癌中PIK3CA基因突變率為5%~5.7%,其中腺癌中突變率為3%,鱗癌中突變率為5%~10%[15]。本研究中肺癌突變率為6.7%,腺癌中PIK3CA基因突變頻率為2.1%,鱗癌中突變頻率為9.6%,與國內外報道相近。
COPD是肺癌的獨立危險因素,40%~70%肺癌患者合并COPD。在吸煙人群中,肺功能下降者肺癌發(fā)病率是肺功能正常者5倍,并且隨著肺功能下降程度增加,肺癌發(fā)病率逐漸上升[16-18]。既往研究均將COPD和肺癌單獨進行,然而兩者通常共同存在,本研究中COPD組PIK3CA基因突變率為11.7%,非COPD組PIK3CA基因突變率為1.7%,COPD組PIK3CA基因頻率明顯升高。本研究中將PIK3CA基因突變與患者臨床特征進行單因素變量分析,COPD組患者PIK3CA基因突變較非COPD組明顯升高(P=0.028)。年齡、腫瘤分期、吸煙量、病理類型與PIK3CA基因突變無明顯相關性。以COPD狀態(tài),年齡、腫瘤分期、病理類型、吸煙量等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只有COPD與PIK3CA基因突變關系顯著。
本研究中8例患者出現PIK3CA基因突變,非COPD組1例,COPD組7例,其中3例患者突變點為E545K,2例患者突變點為E542K,3例患者突變點為H1047R,E545K及E542K為C:G>T:A堿基替換,H1047R為A:T>G:C堿基替換。C:G>T:A堿基替換占比為62.5%,在PIK3CA突變中占主要地位。有研究報道APOBEC酶在C:G>T:A堿基替換的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19]。另外有研究發(fā)現約85%PIK3CA基因突變發(fā)生在含有APOBEC酶環(huán)境中[20]。這些研究可以推測COPD合并肺癌患者,APOBEC酶活性及表達明顯增強。
明確COPD與肺癌發(fā)病機制有助于預防COPD患者肺癌的發(fā)生,同時對于COPD合并肺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靶點。細胞調控相關信號通路的激活導致細胞增殖失控已被證實是COPD合并肺癌的發(fā)病機制之一[21-23]。調控細胞增殖的PI3K信號可以預防COPD患者肺癌的發(fā)生。目前已有多個治療COPD合并肺癌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PI3K信號通路可能是潛在的靶點之一。COPD可能是肺癌的驅動因素,其機制可能包括氧化應激引起的DNA損傷和細胞增殖[24]。COPD合并肺癌PIK3CA基因突變的存在可能為這兩種疾病提供新的治療方向,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在于將COPD合并肺癌作為研究主體,研究COPD合并非小細胞肺癌患者PIK3CA基因突變特點。COPD組患者PIK3CA基因突變頻率更高。PIK3CA基因突變是COPD合并肺癌患者特有的特征,與性別、年齡、病理類型、腫瘤分期、吸煙等無關。后期研究需要闡明COPD合并肺癌患者PIK3CA基因突變的具體機制,為該合并癥的治療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