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亞, 王明華, 翁陽△
1海南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病理科(海南???570100); 2海南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病理科(海南???570100)
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約占所有NHL的30%~40%,是一組異質(zhì)性明顯的侵襲性淋巴瘤,臨床病情進展迅速,預后較差,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據(jù)報道DLBCL患者5年總體生存率僅為46%[1]。激活轉(zhuǎn)錄因子2(ATF-2)屬于ATF/CREB(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轉(zhuǎn)錄因子家族,是激活蛋白1(AP1)轉(zhuǎn)錄復合物不可或缺的組成成分[2]。研究表明ATF-2在惡性黑色素瘤、食管癌、肺癌、肝癌、腎癌等多種惡性腫瘤中發(fā)揮一定致癌作用[3-7],也有報道證實ATF-2基因在DLBCL細胞株BJAB、SUDHL-4、HBL-1、OCI-LY3中高表達,當抑制ATF-2基因表達時,這些細胞株的生長受到抑制[8]。但ATF-2蛋白在非特指型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NOS)與淋巴結反應性增生(RH)病例中的表達情況及表達差異,以及ATF-2蛋白表達與DLBCL,NOS的臨床病理特征和預后之間的關系鮮有報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ATF-2蛋白在DLBCL,NOS中的表達意義,分析其表達與患者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之間的關系,為DLBCL,NOS的發(fā)病機制及診療策略提供理論基礎。
1.1 一般資料 收集海南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病理科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60例DLBCL,NOS病例和40例淋巴結RH病例,從醫(yī)院數(shù)據(jù)庫中獲取患者的年齡、性別等臨床數(shù)據(jù)。60例DLBCL,NOS病例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23~88歲,平均(61±16.22)歲。40例淋巴結RH病例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5~78歲,平均(44.6±18.33)歲。所有標本均經(jīng)過4%的中性甲醛固定及石蠟包埋,組織蠟塊采用4 μm連續(xù)切片,術后病理診斷明確。
1.2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 4 μm石蠟切片脫蠟,梯度乙醇水化,去離子水2次(1 min/次),雙氧水5 min,流水沖洗5 min,EDTA熱修復24 min,采用MAX Vision二步法進行免疫組化檢測,DAB顯色,蘇木素復染,脫水透明,中性樹膠封片。ATF-2兔抗人單克隆抗體為美國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產(chǎn)品,選用已知子宮內(nèi)膜樣腺癌陽性片作為陽性對照,PBS取代一抗作為陰性對照,稀釋比例1∶100。CyclinD1、BCL-2、CD10、BCL-6及MUM1抗體均為福州邁新生物技術開發(fā)有限公司產(chǎn)品,為即用型抗體。
1.3 免疫組織化學結果判讀 ATF-2以腫瘤細胞細胞核或細胞質(zhì)呈棕褐色染色為陽性,BCL-2、CD10以腫瘤細胞細胞膜或細胞質(zhì)呈棕褐色染色為陽性,CyclinD1、BCL-6、MUM1以腫瘤細胞細胞核呈棕褐色染色為陽性。在顯微鏡低倍(10×)視野下瀏覽整張切片,選擇目標細胞高表達區(qū)域,隨機對5個高倍(40×)視野進行判讀,根據(jù)著色程度及陽性細胞所占比例用組織學評分(∑Pi)計算積分,取平均值。其中i代表細胞染色深淺,包括0分:不顯色或顯色不清;1分:淺黃色;2分:棕黃色;3分:深褐色。P代表將陽性細胞的百分率數(shù)值進行半定量分級:<5% 為0分;5%~24%為1分;25%~49%為2分;50%~74%為3分;≥75%為4分。所得積分≤7分,記為低表達;>7分,記為高表達。
1.4 隨訪 生存時間以疾病確診之日算起至死亡日期或至末次隨訪日期,隨訪截止日期為2018年12月1日,以電話隨訪為主。到隨訪截止日期為止,60例DLBCL,NOS患者中死亡病例為14例,生存時間為1~47個月,平均生存時間為10.43個月。存活病例為26例。另外20例失訪。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顯著性分析采用四格表Chi-Square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ATF-2蛋白在DLBCL,NOS和淋巴結RH病例中的表達 免疫組化染色結果顯示:兩組病例中ATF-2蛋白均表現(xiàn)為目標細胞細胞核著色,不同病例細胞染色程度強弱不等,見圖1。ATF-2蛋白在DLBCL,NOS組織中的表達明顯高于在淋巴結RH組織中的表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見表1。
2.2 ATF-2蛋白表達與DLBCL,NOS年齡、性別的關系 ATF-2蛋白在DLBCL,NOS不同年齡、性別分組之間表達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ATF-2蛋白表達與DLBCL,NOSHans分型的關系 ATF-2蛋白在DLBCL,NOS不同Hans分型分組之間表達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4。
2.4 ATF-2蛋白的表達與BCL-2蛋白及CyclinD1蛋白表達的關系 DLBCL,NOS組織中ATF-2蛋白表達與BCL-2蛋白表達無關(P=0.595),見表5。60例DLBCL,NOS組織中Cyclin D1蛋白均無表達。
2.5 ATF-2蛋白表達與DLBCL,NOS患者預后關系 45例ATF-2蛋白高表達的DLBCL,NOS病例隨訪至2018年12月1日,16例失訪,21例健在,8例死亡,15例ATF-2蛋白低表達病例隨訪至2018年12月1日,4例失訪,5例健在,6例死亡。Kaplan-Meier生存分析結果顯示:ATF-2蛋白高表達的DLBCL,NOS患者與低表達的DLBCL,NOS患者總生存期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194)。見表6、圖2。
注:A:ATF-2蛋白在DLBCL,NOS中高表達;B:ATF-2蛋白在淋巴結RH中高表達;C:ATF-2蛋白在DLBCL,NOS中低表達;D:ATF-2蛋白在淋巴結RH中低表達
圖1ATF-2蛋白在DLBCL,NOS組織與淋巴結RH組織中的表達(MAXvision法免疫組化,×40)
表1ATF-2蛋白在DLBCL,NOS組織與淋巴結RH組織中的表達 例
表2ATF-2蛋白的表達與DLBCL,NOS年齡、性別的關系 例(%)
表3DLBCL,NOS中CD10、BCL-6、MUM1蛋白的表達情況
表4ATF-2蛋白的表達與DLBCL,NOS Hans分型的關系例(%)
表5ATF-2蛋白表達與BCL-2蛋白表達的關系例(%)
ATF-2又名m-XBP、CRE-BP1,位于人類染色體2q32,全長約為2.1 kb,共包含有505個氨基酸,是真核基因生物體內(nèi)獨有并且廣泛存在的細胞轉(zhuǎn)錄因子,屬于ATF/cAMP效應元件結合蛋白(CREB)家族。該家族包含有16個轉(zhuǎn)錄因子成員,其共同特征為包含有一段由5′-TGACGTCA-3′堿基序列構成的cAMP應答元件(CRE),也都具有堿性亮氨酸拉鏈(bZIP)結構域,是bZIP蛋白家族中一個較大的群體[4-5,7,9]。
表6ATF-2蛋白表達與DLBCL,NOS患者預后關系
圖2ATF-2蛋白表達與DLBCL,NOS患者預后的關系
ATF-2具有轉(zhuǎn)錄因子、DNA損傷應答蛋白、組蛋白乙酰轉(zhuǎn)移酶(HAT)等多重活性,各種活性之間相互配合協(xié)調(diào)以調(diào)控機體正常細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10-11]。ATF-2基因編碼的蛋白質(zhì)在不同類型組織及細胞中的表達定位不盡相同,定位于細胞核或胞質(zhì)內(nèi)。ATF-2具有致癌和抑癌雙重功能,其中與其致癌功能緊密相關的特性為細胞核內(nèi)定位及轉(zhuǎn)錄因子活性[3,12]。其中細胞核內(nèi)定位受蛋白激酶PKCε的調(diào)控,PKCε可以直接磷酸化ATF-2的T52位點,維持ATF-2的核內(nèi)定位,使其可以發(fā)揮轉(zhuǎn)錄因子活性[12]。當受到各種由病原感染、精神壓力、環(huán)境應激等產(chǎn)生的炎性介質(zhì)、細胞因子以及缺氧、代謝釋放的活性氧類等的刺激時,絲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JNK/p38信號轉(zhuǎn)導通路被激活[5,13],直接磷酸化ATF-2氨基端的Thr69和Thr71殘基[14-15],磷酸化的ATF-2通過bZIP與其他bZIP蛋白發(fā)生異二聚化從而獲得轉(zhuǎn)錄因子活性,繼而與下游靶基因轉(zhuǎn)錄起始區(qū)的特定DNA序列結合,參與轉(zhuǎn)錄啟動,實現(xiàn)對靶基因的調(diào)控[16-17]。能夠與ATF-2形成異二聚體的蛋白分子包括ATF/CREB家族成員,Jun家族成員,F(xiàn)os家族成員。其中ATF-2-c-Jun二聚體是和腫瘤發(fā)生最密切相關的二聚化形式[4]。
早期報道表明,在惡性黑色素瘤中,ATF-2定位在細胞核內(nèi),并與c-Jun形成異二聚體,通過激活細胞周期蛋白D1基因的轉(zhuǎn)錄促進黑色素瘤細胞的增殖和侵襲,當抑制ATF-2轉(zhuǎn)錄活性時可以抑制惡性腫瘤細胞增殖[18-19],同時增強腫瘤細胞對輻射誘導的細胞凋亡的敏感性[20]。人神經(jīng)母細胞瘤SK-N-SH細胞中,ATF-2被蛋白激酶JNK直接磷酸化,與c-Jun形成異二聚體,并與下游靶基因CyclinD1啟動子區(qū)的CRE元件結合,促進腫瘤細胞的增殖。前列腺癌細胞中,ATF-2被JNK/p38激活,作用于靶基因2OST啟動子區(qū),調(diào)控2OST的表達,促進前列腺癌細胞的增殖、轉(zhuǎn)移和侵襲,加速前列腺癌進展過程。肝癌細胞內(nèi),ATF-2呈現(xiàn)細胞核高表達,通過MAPK/ERK途徑被激活,促進肝癌細胞的增殖和轉(zhuǎn)移。相對于正常肺細胞和組織,非小細胞肺癌細胞和組織中,ATF-2基因表達顯著上調(diào)。通過si-RNA敲減ATF-2基因后發(fā)現(xiàn)非小細胞肺癌細胞增殖受到抑制。與ATF-2低表達患者相比,ATF-2高表達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預后較差并且產(chǎn)生獲得性耐藥的概率更高[21]。在腎細胞癌組織中,ATF-2定位于細胞核中,并且ATF-2蛋白及mRNA的表達均高于相應的鄰近正常組織。當使用shRNA來抑制ATF2的表達時,RCC細胞增殖減少,CyclinB1和CyclinD1的mRNA和蛋白質(zhì)表達發(fā)生下調(diào)[22]。有報道稱DLBCL細胞系中檢測到JNK、p38和ERK的活化及c-Jun、JunB、JunD、ATF-2、ATF-3及ATF-7的表達水平升高,當單獨沉默c-Jun或ATF-2時,腫瘤細胞存活率明顯降低,表明c-Jun-ATF-2復合物是 DLBCL細胞系增殖的重要驅(qū)動因子[8]。
本研究對60例DLBCL,NOS病例及40例淋巴結RH病例進行了ATF-2蛋白的免疫組織化學檢測,結果顯示兩組病例ATF-2蛋白均定位于細胞核中,ATF-2蛋白在DLBCL,NOS中的表達明顯高于淋巴結RH中的表達。這一結果提示ATF-2可能在DLBCL,NOS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到一定促進作用,并且與其細胞核定位相關。該結果與ATF-2蛋白在其他惡性腫瘤組織中的表達結果一致。
ATF-2包含有一段由5′-TGACGTCA-3′堿基序列構成的CRE元件,所以任何在驅(qū)動區(qū)帶有CRE結合位點的基因都是其潛在的靶基因[23-24]。ATF-2調(diào)控的與腫瘤發(fā)生相關的靶基因有CyclinD1和CyclinA、2OST、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受體a、選擇素E、BCL-2、EMT、Snail、和Vimentin等。ATF-2與Cyclin D1啟動子區(qū)的CRE元件結合,直接激活Cyclin D1表達,Cyclin D1通過結合并激活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DK4,推動細胞周期由G1期進入到S期,促進細胞增殖,當其過度表達時可致細胞增殖失控而惡變。本研究60例DLBCL,NOS組織中,免疫組化檢測結果顯示Cyclin D1蛋白均無表達??赡艿脑蛉缦拢?1)在B細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由于t(11;13)(q13;q32)染色體易位導致的IgH/BCL1基因融合和CyclinD1蛋白過表達是套細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特征性的細胞遺傳學改變。因此,大多數(shù)Cyclin D1蛋白過表達的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都診斷為MCL,而非DLBCL,NOS;(2)在DLBCL,NOS中,ATF-2可能不是調(diào)控CyclinD1基因表達的上游基因。BCL-2是最有效的抑制細胞凋亡基因之一,通過調(diào)控線粒體外膜通透性發(fā)揮作用,其啟動子區(qū)含有一個可結合ATF-2的CRE元件。有研究表明在DLBCL,NOS中發(fā)現(xiàn)BCL-2的過表達。本研究60例DLBCL,NOS病例中,ATF-2蛋白和BCL-2蛋白免疫組化檢測結果顯示兩者的表達無相關性,究其原因,可能如下:(1)本組病例樣本量少,ATF-2和BCL-2蛋白在DLBCL,NOS中的關系尚需要大樣本進行探討;(2)與其他惡性腫瘤不同,在DLBCL,NOS病例中,ATF-2可能不是通過調(diào)控BCL-2基因的表達而促進腫瘤細胞增殖。(3)在DLBCL,NOS病例中,BCL-2基因的表達除受ATF-2調(diào)控外,可能還受其它基因調(diào)控。
本組60例DLBCL,NOS病例的隨訪結果與ATF-2蛋白表達的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提示:ATF-2蛋白高表達的DLBCL,NOS患者與低表達的DLBCL,NOS患者總生存期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對該結論的分析如下:本組病例樣本量較少,隨訪時間較短,部分近期確診患者處于存活期,部分病例失訪,導致事件數(shù)據(jù)過少。因此ATF-2的表達與DLBCL,NOS患者生存預后的關系仍需大樣本及長時間隨訪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ATF-2在DLBCL,NOS中定位于細胞核,并有可能在DLBCL,NOS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到一定促進作用,但ATF-2具體通過調(diào)控哪些下游靶基因而促進DLBCL,NOS的發(fā)生、發(fā)展以及與患者預后的關系還需進一步研究。鑒于ATF-2在腫瘤中發(fā)揮致癌作用主要與其核內(nèi)轉(zhuǎn)錄功能相關,抑制ATF-2的核內(nèi)定位及轉(zhuǎn)錄因子活性可能將為今后DLBCL,NOS治療提供一個新的參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