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娟,張珂
(河南省安陽市第六人民醫(yī)院 耳鼻喉科,河南 安陽 455000)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見慢性疾病,該病多由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轉化而來,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持續(xù)性流膿、鼓膜穿孔以及不同程度的聽力下降,嚴重者還可導致聽力喪失、顱腦并發(fā)癥[1]。手術是治療該病首選方案,然而由于中耳功能特殊,因此對手術治療提出更高要求,既要徹底清理病灶,還要提高患者聽力功能,而聽力功能恢復與否已經(jīng)成為評價手術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2-3]。傳統(tǒng)的開放式乳突切除術不保留外耳道后壁,不利于患者術后聽力恢復?;诖?,本院對43 例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實施以清理病灶為目的的完璧式乳突切除術與以提高聽力為目的的鼓室成形術相結合,旨在探討兩種術式結合的治療效果及對患者聽力的影響,為臨床治療本病提供可靠依據(jù)。
選取本院耳鼻喉科2017 年5 月至2018 年5 月接診的85 例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擲幣法分組。納入標準:經(jīng)本院相關檢查與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診斷標準相吻合[4],均為單耳發(fā)病,符合手術指征,由本院同一位醫(yī)師操作手術,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排除手術禁忌癥,凝血系統(tǒng)疾病,精神系統(tǒng)疾病等。對照組42 例,其中男20 例,女22 例;年齡40~62 歲,平均(51.63±4.88)歲;病程1~10 年,平均(5.06±1.11)年。研究組43 例,其中男 23 例,女 20 例;年齡 37~65 歲,平均(52.31±4.20) 歲;病程 2.5~7 年,平均 (4.81±1.35)年。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手術操作均由同一位醫(yī)師完成,研究組患者接受完璧式乳突切除術聯(lián)合鼓室成形術,步驟如下:全麻下進行手術操作,患耳朝上,于耳后5 mm 處作與弧形切口,分離切口及皮下組織;顯微鏡下采用耳電鉆輪廓化乳突,充分暴露乳突部位,然后切開外耳道皮瓣,顯露鼓膜、鼓竇與乳突,磨薄外耳道的后壁,充分暴露上鼓室,清理鼓室病變;并反復用生理鹽水清洗,觀察聽骨鏈周圍情況,依據(jù)實際情況重建聽骨鏈,采用自體顳肌筋膜修復鼓膜,采用吸棉、紗條填塞外耳道并縫合手術切口,術畢。術后嚴密觀察患者恢復程度,常規(guī)予以抗生素避免感染,術后1 周拆線,2 周拆除吸棉及紗條。
對照組患者接受開放式乳突切除術聯(lián)合鼓室成形術,步驟如下:仰臥位,頭偏向一側,患耳朝上,全身麻醉。而后作一“C”型切口,顯露乳突,磨除鼓竇入口、外骨壁,清除外耳道后壁,暴露鼓竇、乳突及上鼓室,徹底清除中耳病灶并予以反復清洗。術后處理與研究組一致。
①臨床療效[5]顯效:術后氣骨導差<10 dB,鼓膜愈合,干耳;有效:術后氣骨導差10~20 dB,鼓膜愈合,干耳;無效:術后聽力未見改變,鼓膜存在并發(fā)癥或穿孔。②術前、術后3 個月兩組均進行純音聽力測試,檢測患者聽力情況。③記錄兩組患者干耳時間。④觀察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 個月氣導聽閾、骨導聽閾。⑤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
采用SPSS 20.0 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顯效14 例,有效16 例,無效12 例,總有效率71.43%;研究組顯效18 例,有效21 例,無效4 例,總有效率90.70%,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術前純音聽力、氣導聽閾及骨導聽閾比較無顯著差異,術后3 個月研究組純音聽力、氣導聽閾及骨導聽閾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 個月純音聽力比較 (,dB)
表1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 個月純音聽力比較 (,dB)
注:?與對照組術后 3 個月比較,t=18.4202、23.6909、13.3996,P<0.05。
?
研究組干耳所需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9.195,P=0.000),見表2。
對照組發(fā)生創(chuàng)口感染5 例,面癱2 例,鼓膜再穿孔2 例,眩暈1 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3.81%,研究組發(fā)生創(chuàng)口感染2 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65%,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432,P<0.05)。
表2 兩組患者干耳所需時間比較 (,d)
表2 兩組患者干耳所需時間比較 (,d)
組別對照組研究組例數(shù)42 43干耳所需時間51.16±8.22 37.43±5.26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是指發(fā)生于中耳的慢性炎癥病變,炎癥常累及中耳黏膜層、骨膜層或深達骨質,甚至還可侵犯周圍組織,如乳突、咽鼓管、鼓竇,嚴重者可引起腦膜炎、腦膿腫等顱腦并發(fā)癥[6]。關于該病病因,研究認為多與急性期轉化、乳突發(fā)育不良、鼻咽部慢性疾病、慢性全身疾病等因素相關[7-8]。
手術是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最為有效的方案,然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對手術治療提出更高要求,既要徹底清理病灶,還要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聽力功能。而要保留患者聽力功能,前提是必須保持完好聲學性能,即保留完整外耳道壁和鼓室封閉腔隙。傳統(tǒng)開放式乳突切除術不保留耳道后壁,使患者耳部結構缺損,減小鼓室空間,從而不利于患者聽力功能恢復[9-10]。完壁式乳突切除術是在保留外耳道后壁的情況下,通過切開外耳道皮瓣,暴露鼓膜,使鼓竇和乳突呈現(xiàn)輪廓化,而后磨薄外耳道后壁,充分暴露鼓室并對其病灶進行徹底清理,確?;颊咄舛暾裕瑥亩朔碎_放式乳突切除術創(chuàng)傷大、術后鼓室窄小、乳突腔脫落物堆積等缺點,相對于開放式具有愈合迅速、干耳快等優(yōu)勢[11]。同時完璧式乳突切除術還能通過保存外耳道,避免開放的乳突術腔,使乳突形成再氣化和通氣的鼓室,較為接近正常鼓室傳音結構,從而提高患者外耳道皮膚自凈作用,降低外耳道感染率。減少術后創(chuàng)口感染并發(fā)癥[12]。研究證實,完璧式乳突切除術能通過保留外耳道后壁、充分暴露鼓膜、清理鼓室病灶等步驟,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聽力功能及外耳結構,是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最佳方案[13]。鼓室成形術能夠最大程度的切除藏匿病變組織的所有中耳及周圍骨質中的腔隙,減少病灶殘留,同時還能修復鼓膜、重建聽骨鏈連續(xù)性,利于患者術后聽力恢復,且手術在顯微鏡下通過耳顯微器下完成,對患者傷害較小,術后并發(fā)癥較少。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干耳所需時間短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純音聽力、氣導聽閾及骨導聽閾均低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可見完璧式乳突切除術聯(lián)合鼓室成形術能顯著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聽力水平,縮短干耳時間,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王杰等[14]研究表明,對65 例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采用完璧式乳突切除術聯(lián)合鼓室成形術,結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干耳所需時間短于對照組,純音聽力分貝低于對照組,本研究結果與之相符。
綜上所述,完璧式乳突切除術聯(lián)合鼓室形成術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效果顯著,能顯著改善患者聽力,縮短干耳時間,最大限度保留外耳道結構,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值得臨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