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先 陳思宇
摘 要:通過對全球范圍內(nèi)高校智庫研究成果推廣現(xiàn)狀進行分析,以期提高研究機構科研實力,實現(xiàn)高校智庫研究成果供需有效對接?;赥AM修正模型,將高校智庫研究成果推廣流程要素分為外部變量、行為意圖、實際使用等層次。以高校智庫研究成果為主體,從個體變量、系統(tǒng)變量、實際變量等角度出發(fā),提出增強高校智庫研究成果推廣的有效傳播策略,包括增強與政府間的溝通、重視與社會各界的合作、完善高校智庫自身發(fā)展等,為完善高校智庫研究成果推廣策略、合理劃分成果歸屬提供參考。
關鍵詞:TAM修正模型;智庫成果;成果推廣;高校智庫
中圖分類號:G646?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2-0191-02
引言
高校智庫作為學術型的智庫研究機構是龐大智庫群中的一種特殊存在。其擁有豐富的科研人力、物力資源,在專業(yè)化的研究手段和方式上均具有明顯優(yōu)勢。美英等世界一流高校智庫其智庫網(wǎng)站主頁設立進行研究成果的報道和揭示的專門板塊,以推廣研究成果[1]。賓夕法尼亞大學主持的智庫與公民社會項目(TTCSP)發(fā)布的《全球智庫報告》中將高校智庫解釋為大學的政策研究中心[2]。高校智庫成果能夠為決策部門提供決策依據(jù)和智力支撐,是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不可或缺的智力資源。然而,由于高校智庫研究成果的性質(zhì)以及推廣工作的經(jīng)驗不足,當前國內(nèi)外的高校智庫研究成果推廣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不斷探索新的高校智庫研究成果推廣模式,實現(xiàn)高校智庫研究成果供需有效對接,提高研究機構科研實力,對其提升決策水平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TAM修正模型與高校智庫研究成果推廣
(一)TAM修正模型概述
TAM 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也稱為技術接受模型,其所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在數(shù)字圖書館服務中的研究也逐漸深入并應用于實踐。TAM修正模型是 Davis在其1993年提出的原始模型基礎上將使用態(tài)度進行舍棄后形成的,將個體變量、系統(tǒng)變量與環(huán)境變量作為外部情境變量[3]。其認為,信息技術的實際使用是由使用意向決定的,感知的有用性和易用性又共同決定使用意向。個體使用全新信息技術的前提是既要讓其感覺使用信息技術能夠獲益,又必須不消耗過多時間和精力。
(二)高校智庫研究成果推廣
高校智庫研究成果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在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職能中扮演著較為重要的角色,在國家“資政、啟民、伐謀、育才”中應該發(fā)揮更大的作用[4]。2014年2月10日,教育部印發(fā)《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推進計劃》[5]。自此,各高校開始著手建設新型智庫,智庫研究成果的推廣成為重中之重。但總體來看,研究成果推廣應用仍有待加強,仍須從多方面加以改善。
(三)TAM修正模型應用于高校智庫研究成果推廣的優(yōu)勢
將當前高校智庫研究成果作為外部變量,從個體變量、系統(tǒng)變量、環(huán)境變量進行分析,進而從高校智庫研究成果的實際使用對象出發(fā)優(yōu)化成果推廣策略。利用高度結構化的模型來協(xié)調(diào)智庫研究成果與使用需求方之間的互惠共贏關系,從而完善高校智庫成果推廣體系。由此可見,將TAM修正模型應用于高校智庫研究成果推廣研究,不僅為高校智庫研究成果的外部變量提供有力可靠的分析框架,而且通過分析成果需求方使用意向,為實際使用提供合理的理論支撐,使研究成果更易被接受和利用。
二、基于TAM模型的高校智庫研究成果推廣分析
高校智庫研究成果為不同決策主體所采納的過程便是其推廣的過程,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決策主體對研究成果的實際使用。TAM修正模型作為目前解釋信息技術采納行為的重要理論工具,同樣適用高校智庫研究成果的推廣行為。在TAM修正模型的基礎上,將高校智庫研究成果推廣流程要素分為外部變量、行為意圖、實際使用等層次,以高校智庫研究成果為主體,從個體、系統(tǒng)變量、實際變量等角度出發(fā),考慮高校智庫成果需求方的使用意向,以社會大眾、高校、政府作為實際使用對象,通過借鑒國內(nèi)外優(yōu)秀智庫成果推廣模式,為我國高校智庫研究成果推廣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經(jīng)驗。
(一)高校智庫研究成果外部變量
1.個體變量
社會對個體實施某種特定行為產(chǎn)生的壓力,是個體對于自身認為很重要的周圍人對他應當或者不應當執(zhí)行某種行為的壓力的感知。使用者主觀規(guī)范主要強調(diào)其對其他智庫組織贊成態(tài)度的感知。一方面,大眾對高校智庫成果推廣利用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各階層均有意識優(yōu)先考慮智庫研究成果實際應用;另一方面,隨著社會轉(zhuǎn)型時期特色新型智庫建設觀念對人們行為的沖擊,高校智庫也希望能夠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和贊同,尤其是希望得到同領域內(nèi)重要智庫組織的贊成,這種贊成同樣會表征或是體現(xiàn)在高校對其研究成果的推廣行為之中。
2.技術變量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智庫的研究成果正向網(wǎng)絡傳播拓展,在智庫傳播方面,對信息技術和網(wǎng)絡的應用已成為普遍共識。通過網(wǎng)絡傳播的方式,高校智庫研究成果得以在第一時間與用戶對接,然后接受實時反饋,其研究成果傳播周期短、利用效果更好。
3.環(huán)境變量
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使得公共政策的制定越來越依賴科學知識,智庫的定位和社會職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它不僅僅是政府的外腦,也是平衡不同價值觀沖突的公共平臺。當前,全國很多高校都著手開始建設新型智庫,重視智庫研究成果的推銷及利用。對于高校智庫來說,與高層政府交流脫節(jié),在資源整合和成果推廣方面未得到合理規(guī)劃,部分研究成果未達決策服務的要求。
(二)感知易用性及感知有用性
高校智庫作為智庫研究成果的供給方、推廣方在智庫研究成果的推廣上更應從其感知易用性及感知有用性角度出發(fā),考慮高校智庫個體作為智庫成果供給方在研究成果推廣行為中的主觀積極或消極的感受。而政府作為高校智庫研究成果的主要需求方更應考慮高校智庫研究成果推廣過程中高校智庫研究成果是否具有推廣價值,根據(jù)其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從而制定相關的政策,為高校智庫研究提供支持。
(三)使用意向:行為意圖
智庫研究成果推廣的最終目的是影響政府決策,引導國家制定更加貼近社會現(xiàn)實的政策從而更好的為社會大眾服務。作為實際使用方的政府、社會大眾及高校自身才是最終受益者,也是關鍵決定者。社會大眾、政府及高校自身作為政策需求方,其對成果的需求也影響著高校智庫研究成果推廣的發(fā)展,基于智庫需求方實際使用意向,高校智庫應借鑒國內(nèi)外先進經(jīng)驗,多措并舉。
三、基于TAM修正模型的高校智庫研究成果推廣策略
(一)加強與政府的深度溝通和交流
高校智庫應該鼓勵相關智庫研究人員深入到政府機構宣傳本單位的研究成果,同時邀請政要到高校發(fā)表相關政策公開演講、參加智庫研究會議等。我國高校智庫應增強社會服務功能,以服務政府決策為導向,發(fā)揮政策性研究作用。應立足于中國國情,“想國家之所想,研國家之所需”,將國家政治理論和具有前瞻性的現(xiàn)實問題作為研究切入點,增強研究成果的政策性和針對性,提升各類研究成果被國家高層領導和政府部門采納應用的比例。
與此同時,高校智庫研究人員和政界人士可以通過舉辦活動,定期邀請政府負決策者來參加成果推廣報告會、形勢研究會、相關講座等,達到互通信息、交流思想的目的。
(二)增強高校與社會各界合作
高校智庫研究成果推廣的迅猛發(fā)展必定離不開對國外高校智庫優(yōu)秀經(jīng)驗的學習和借鑒及各國高校智庫研究成果間的流通與利用。國外一流高校智庫的研究人員大多來自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各國間的交流與合作使得研究成果集百家之長。高校智庫也應經(jīng)常舉辦研討會、國際會議等,針對全球熱點問題等進行溝通與討論,這既能增進各國間的了解,也能很好地宣傳自身的研究動態(tài)與成果,提升高校智庫成果推廣水平。
網(wǎng)絡傳播正成為大眾傳播的中流砥柱,成為高校智庫成果發(fā)布的主要媒介。高校智庫成果如果通過社交網(wǎng)絡平臺,微博,微信,高校智庫官網(wǎng)等網(wǎng)絡新媒體傳播開來,實現(xiàn)研究成果發(fā)散交互傳播,必將帶來高校智庫部門自身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增加。
(三)完善高校智庫自身發(fā)展
通過建立機構知識庫收集、整理、保存和推廣等一系列管理過程,依托高校自身優(yōu)勢學科或特色研究領域,聯(lián)合政府機關,整合跨學科的相關信息資源,產(chǎn)出一批更具針對性、可操作性的高質(zhì)量研究成果,并通過各種形式積極主動地滲透到政府部門相關決策中去。同時也為智庫研究成果的推廣利用提供便捷的平臺,依托于此,高校智庫研究成果得以更好的傳播。
四、結論
基于TAM修正模型不僅能從現(xiàn)有成果出發(fā)對高校智庫研究成果推廣提供理論支撐,同時從政府、社會大眾和高校等實際使用對象出發(fā)進行研究。高校智庫成果推廣應以高曝光度的姿態(tài)將研究成果適時地傳達給政府和公眾以影響科學決策,政府也應將高校高質(zhì)量智庫研究成果加以正確的推廣利用,從而實現(xiàn)對決策的制約和監(jiān)督。因此,高校智庫必須正視國家政策環(huán)境,不斷完善高校智庫研究成果推廣策略,構建高校智庫成果體系,進一步提升我國高校智庫在全球范圍的國際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畢長泉,曹健.美英世界一流高校智庫成果調(diào)查分析[J].圖書館,2016,(6):71-76.
[2]? MCGANN J G.“2015 Globa[1]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EB/OL].[2016-02-10].http://repository.upenn.edu/think_tanks/10/
[3]? 鄭秋生,張宏麗,袁永.軟科學研究成果推廣創(chuàng)新模式研究——基于TAM修正模型[J].科學管理研究,2017,(6):47-50.
[4]? 王文.重建中國智庫[J].文化縱橫,2014,(5):84-88.
[5]? 中央政府門戶站.教育部印發(fā)“中國特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推進計劃”[EB/OL].[2015-12-15].http://www.gov.cn/gzdt/
Research on Promotion Strategies of Research Results of University Think Tank Based on TAM Correction Model
LI Yong-xian,CHEN Si-yu
(School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university think tank in the world,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search strength of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realize the effective docking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university think tank.Based on the TAM correction model,the elements of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university think tank are divided into external variables,behavior intention,practical use and so on.Tak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university think-tank as the main bod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trategy of strengthening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university think-tank from the angle of individual variable,system variable and actual variable,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government,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operation with all walks of life,per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think-tank,etc.
Key words:TAM correction model;think tank results;results promotion;university think t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