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菊
(江蘇省南通市朝暉小學,江蘇南通 226000)
師德是教師職業(yè)的基本操守,是教師履行教師責任的基本要求。在衡量教師的事業(yè)心、社會責任感上,師德建設貫穿始終,占據(jù)著重要地位。那么,什么是師德?教師的師德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師德是“知行合一”的教師德性,體現(xiàn)了教師職業(yè)的光榮使命,弘揚高尚的師德,更是立德樹人教育宗旨的根本任務[1]。在小學教師群體中,師德教育顯得更為重要。小學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萌芽期,小學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一定影響。立足師德建設,關注教師良好師德形象的樹立,要從實踐中點滴澆筑,充分體現(xiàn)為師之本。
在小學師德建設領域,應該如何看待師德?有哪些規(guī)范和要求?簡單來講,師德建設有三方面內容。一是教師的職業(yè)理想。教師被譽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教師崗位承載了至高無上的贊譽,而教師本人,更應該增強熱愛教育事業(yè)的職業(yè)榮譽感。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其認知、思想、行為還缺乏獨立性。這個階段的學生,在教學、管理方面,無疑給教師帶來更大的挑戰(zhàn)。教師不僅要做好日常教學工作,還要關愛每位學生,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yè)。面對自己的工作,教師也要凝聚真情實意,認真負責、一以貫之地踐行教師責任,樹立崇高的職業(yè)理想,用自己的言行來感染和熏陶每位學生,為學生做好表率。二是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教學是教師的基本職責,而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更是教師崗位的基本內容。對于每位學生,教師都要給予積極的關愛,用自己的愛來呵護學生的健康成長,用自己的行動來踐行對教師崗位的基本操守。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要從維系良好的師生關系入手,關愛每位學生,并維護其合法權益。在教學中,教師要營造良好的氛圍,要從思想上引導學生積極向上,要從行為、言語、態(tài)度上,保持謹慎,鼓勵學生發(fā)展個性,做到因材施教。不諷刺、不挖苦、不歧視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更是教師師德規(guī)范的基線。三是強調修身養(yǎng)性,踐行合作精神。教師不是一個人在教育,而是集體團隊協(xié)作,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教師之間要加強合作,組成教師集體,開展教研、教學活動,共同探討在教育中遇到的問題,共同查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取長補短,相互幫助。教師的合作精神要體現(xiàn)在與學生家長的并肩作戰(zhàn),因此,教師要積極與學生家長溝通,獲得家長的理解與信任,通過與家長的合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修煉師德,首先要求教師以優(yōu)秀的品行來規(guī)范自己,為學生樹立學習典范,以良好的精神面貌來指導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然而在當下,一些教師在師德修煉中還存在認知誤區(qū),甚至出現(xiàn)師德“失范”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對教師崗位認知不足,缺失敬業(yè)心。從現(xiàn)在小學教師群體思想認知發(fā)展來看,隨著多元文化思潮的影響,一些小學教師對教師崗位熱情不足,功利主義傾向明顯,在教學管理中,凡事都與利益掛鉤。如一些學生的“座位”問題,對座位進行明碼標價,以此來獲取私利。一些教師以“特殊照顧”為由,讓家長給教師送財送物,給教師形象抹黑,也助長了不良的社會風氣。教師的基本職責是“教書、育人”,一些教師無視職責操守,模糊自我職責,喪失了師德品行。二是缺乏耐心與愛心,對學生有體罰傾向。傳統(tǒng)教育中為強調“嚴師出高徒”,一些教師會采用體罰方式來糾正學生的錯誤。雖然體罰具有一定效用,但體罰這種教育理念,反而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了負面影響。在相關教育法律中,嚴格禁止教師對學生體罰或變相體罰。但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為樹立自我威信,依然會存在不同形式的體罰現(xiàn)象。這些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給教師職業(yè)抹了黑。在面對犯錯的學生時,教師要有耐心,要循循善誘,引導學生改過自新。三是教師故步自封,缺失合作意識。合作是當今時代發(fā)展的主題之一,每個領域都需要合作,教育領域也不例外。小學教師要加強自我學習,不僅要了解、學習學科知識,還要涉獵其他相關知識,包括心理學、教育學、道德法律等方面,來拓展自我知識結構,以順應教育教學崗位需要。一些教師不愛學習,滿足于已有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對新知識、新理念、新方法不聞不問,更不愿意與同事合作,不愿意展開教研,故步自封。教育是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教師合力來共同提升教學質量。每位教師不應該放棄學習、放棄合作,而是要積極交流、合作探究,提升自我修養(yǎng),化解教師師德難題。
在小學教師師德培養(yǎng)中,實踐是重要途徑。教師應通過言傳身教、以身示范,來提升自身的職業(yè)認知和道德操守,為學生、為教育樹立典型形象,以贏得學生和家長的信任。
小學教師師德建設,單純地依靠教師自我管理是不夠的,還需要學校、家長、社會、學生等多方合作,共同構筑監(jiān)督環(huán)境,消除“失德”現(xiàn)象,讓每位教師都能夠提升師德水平。一方面,學校要擔負主要的監(jiān)督責任,營造良好的校園師德建設氛圍。如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營造尊師重道氛圍,讓教師感受到職業(yè)的使命感、自豪感,增強愛崗敬業(yè)意識。另一方面,制訂教師“失德”懲戒機制,加強對教師的綜合評價與監(jiān)督。教師師德“失范”具有多樣性,通過制訂懲戒制度,對各種“失德”行為及情節(jié)進行規(guī)定,并落實到教師評價管理中。如將教師師德列入教師職稱評定、職務選拔及績效考核中,讓每位教師認識到師德的重要性,加強自我?guī)煹滦摒B(yǎng),積極參與師德培訓活動,提升其敬業(yè)精神。另外,引入校外監(jiān)督機制,發(fā)揮家長、社會各界的監(jiān)督作用,以此促進小學教師師德的建設。
良好的師德要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位學生,與學生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關于師德建設,教師首先要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了解學生的訴求,尊重學生的選擇,對學生的意見給予重視,用愛心、關懷來營造和諧的師生氛圍。教師只有愛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教師只有敞開心扉與學生對話,才能促進師生情感的發(fā)展。在教育崗位上,教師要用愛心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不體罰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關心學生的健康,維護學生的權益,以真誠、愛、信任來擁抱學生,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多一分寬容,少一分苛求;多一分理解,少一分指責。
教師要想提升自身素養(yǎng),就要積極學習,嚴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漸,保持高尚節(jié)操。比如,平等對待每位學生,不因學生學習成績、家庭經濟狀況、父母職業(yè)等而區(qū)別對待;主動學習新知識,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職業(yè)觀、學生觀。在教研工作中,教師注重合作、強調分享,互相監(jiān)督,互相激勵,共同提升;還要勇于擔責,廉潔從教,求真務實,成為學生的好榜樣,做一位合格的教育引路人。
師德建設,重在修煉教師的品行。教師的師德建設,還要關注教師自身修養(yǎng)的提升,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從思想、心理、觀念、行為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規(guī)范自我,以身作則,踐行師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