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辰
(深圳市小品話劇團,廣東 深圳518000)
在當代藝術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之下,對于話劇演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話劇演員進行舞臺表演的過程中,不僅僅應當注重自身的肢體語言以及行為藝術,同時,也應當注重對于話劇作品的情感表達,觀眾不僅僅希望能夠觀看舞臺表演,同時也能夠與話劇演員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因此通過提高話劇演員的情感體現能力,不僅僅可以通過肢體動作訓練完成,更重要的是對話劇演員的情感表現展開基本訓練,同時也要求話劇演員能夠深入了解作品要體現的情感因素。
話劇藝術是通過運用話劇演員的聲音來體現藝術魅力,它是話劇表演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舞臺表演的重要內容。作為肢體動作者,想要體現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情境,而聽眾也可以構建情境進一步理解作品想要表達的情感,最終引起情感共鳴。話劇是情感的直接表達,在藝術表演的過程中也能夠使得肢體動作者深入了解作品想要表達的魅力,以自身的親身體驗來表現藝術,只有將自身的情感投入表演中才能夠引發(fā)觀眾的情感共鳴。在舞臺表演的過程中,通過將肢體與話劇進行結合,從而充分展現藝術的魅力,話劇藝術包含了生活實踐以及藝術想象這兩種不同的情境,話劇藝術一方面來源于實踐在表演的過程中,作為話劇表演者應當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來充分感受藝術,并且對其進行再次加工。另一方面,在話劇表演的過程中,也應當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從而構建藝術作品想要表達的空間。
話劇演員在表演的過程中,可以運用面部表情以及肢體的變化從而向觀眾傳達劇情信息,使得觀眾體驗角色的歷程,人們可以通過對白以及演員的神態(tài)讀懂角色的內心世界,因此話劇可以實現可見的時空延續(xù)。在話劇表演的過程中,也能夠充分拓展觀眾的想象力,使得觀眾更多地感受到話劇的魅力,觀眾觀看話劇演出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品味話劇的對白藝術以及動作表演。隨著當下話劇藝術的進一步發(fā)展,作為演員除了需要利用對白推動劇情之外,同時也應當運用自身的肢體語言更好的塑造角色形象,表達角色的內心世界。
在話劇表演的過程中,運用肢體語言也能夠適當的調整表演的節(jié)奏,話劇發(fā)展到現在已經具有了十分深厚的歷史。傳統(tǒng)話劇在表演的過程中如何調動氣氛,如何推動故事轉折都有固定的模式,通過加深觀眾對于劇情的印象,調整演出節(jié)奏,從而使得演出氛圍更加適合觀眾觀看。通過運用表演者的肢體語言也能夠起到獨特的調節(jié)作用,使得話劇內容更加具有條理性,更好地表達角色,達到角色立體呈現的效果,最終掌握全局。在劇情轉折的過程中可以運用演員肢體語言的優(yōu)勢進行過渡。
在話劇表演的過程中,不僅僅要求演員具有扎實的表演功底,同時也應當具備深厚的藝術素養(yǎng)。演員演技的好壞只有觀眾才能夠做出最好的裁判,作為話劇演員應當充分調動觀眾的情緒,營造良好的現場氛圍,這也是演員的必修課。作為表演者應當加強肢體動作的控制,通過運用肢體語言,從而支撐話劇單薄的對白,豐富人物的形象,同時肢體語言也是連接演員以及劇情之間的橋梁,演員通過研讀角色的內心并且做出相應的動作,從而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鮮明,充分調動觀眾的情緒,體現藝術的感染力。
話劇能夠反映出當地的生活特色并且在生活中尋找創(chuàng)作元素,通過進行藝術加工以及創(chuàng)作,最終形成一種表演形式。觀眾在對話劇進行欣賞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十分濃厚的生活氣息,話劇演員在運用肢體語言的同時,既能夠體現時代特點,也能夠使得表演更加具有感染力以及親和力。
話劇演員在話劇表演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將話劇作品完美地呈現出來,更應當讓底下的觀眾感受到話劇演員所需要傳遞的信息,真正體會話劇背后蘊藏的深刻內涵,從而與話劇演員產生共鳴。話劇演員在話劇的過程中需要通過變換自己的肢體來呈現出不同的話劇動作,這些話劇動作都是對內心狀態(tài)的表達,讓每個動作變得更為柔美、流暢,賦予話劇作品以強大的生命力,以此來提高話劇作品的呈現效果。在對話劇演員進行情感培養(yǎng)的過程中,演員在肢體動作的過程中肢體語言是十分重要的表現方式,因此在對話劇演員進行日常訓練的過程中,可以加強對于演員肢體動作的訓練,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演出的過程中恰當的運用肢體語言,不僅僅能夠加強話劇演員的表演氣勢恢宏同時也能夠渲染氛圍,使得演員對于舞臺有充足的掌握能力,能夠用最合適的姿態(tài)進行話劇表演[1]。除此之外,在進行舞臺表演的過程中肢體語言不能夠過多,在肢體動作的過程中,應當確保肢體語言的自然性以及流暢性,能夠與情感相融合,同時也能夠突出自身的表演優(yōu)勢。例如做手勢這一動作在話劇肢體動作的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能夠刻意地進行擺動,這樣只會使人感受到畫蛇添足,無法起到情感渲染的作用。
由于話劇演員在舞臺表演的過程中,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因此對于演員的要求也較高,演員應當能夠對歌詞具有正確的理解和把握,只有這樣,才能夠了解歌曲想要表達的情感內涵。如果作為話劇演員在進行表演的過程中,僅僅是關注對于技巧的應用而忽視歌詞想要表達的情感那么歌曲本身就失去了靈魂,因此只有加強對于情感的培養(yǎng)才能夠提高舞臺表演的魅力。對話劇演員而言,只有深刻的體會歌詞,才能夠對作品有深入的全面地了解[2]。因此在肢體動作之前,應當對歌詞進行把握和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夠了解歌曲要傳達的情感因素,通過對歌詞進行反復的朗誦,評判自身是否對歌詞的理解正確,最終制作出好的話劇舞臺。在話劇表演的過程中,話劇演員需要深入體驗角色,只有這樣才能夠獲得最終表演的成功,其實不僅僅是話劇表演,無論是戲曲表演還是影視劇的表演,都需要演員進行角色體驗。在話劇表演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話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在進行情感表達的過程中,也需要話劇演員進行升華。
想象力在話劇扮演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話劇表演時運用想象能夠彌補生活體驗存在的不足,如果說生活是話劇創(chuàng)作的素材,那么想象力則是豐富話劇內容的重要途徑。話劇演員應當了解人物的性格、年代以及相關要素,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去表達角色,將演員的內心與角色類型進行融合,最終達成一致,只有對角色有了準確的構思之后,才能夠用肢體形態(tài)以及面部表情進行體現。在此過程中,話劇演員也應當加強應用呼吸來控制身體訓練,嚴格控制面部表情。由于呼吸本身是表演的重要行為,因此對于話劇演員來說,在表演的過程中,呼吸是最重要的部分,如何運用呼吸會直接決定話劇是否通透,是否大氣,而面部表情能夠給人以最為直觀地傳達,這些都是話劇演員在角色體驗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人可以通過面部神情以及眼神來達到情感交流的目的,因此在進行舞臺表演的過程中,演員的情感將會從眼神之中得到流入,觀眾也可以通過感受演員的眼神變化,從而體會到話劇演員在肢體動作過程中的情感變化,最終引起心靈上的共鳴。在表演的過程中,就有關眼神的訓練方式,作為肢體動作者可以借鑒這一套方式,從而達到眼神訓練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夠增加舞臺魅力[3]。在對話劇作品進行演繹的過程中,首先,應當設計相應的話劇情境,只有這樣才能夠切身體會到歌詞要表達的情感,營造良好的氛圍,話劇演員可以通過眼神來表達作品的情感體驗,從而體現出對于英雄的敬意。
除此之外,人們的面部神情也能夠傳達很多信息,人家處于輕松的狀態(tài)時,面部表情會相對自然,同時也會面帶微笑,人家處于悲傷的時候面部肌肉會十分僵硬,體現出內心痛苦的情感變化,因此作為話劇演員在進行舞臺表演的過程中,面部表情也會隨著音調以及歌詞發(fā)生改變。在表演的過程中應當使得自身的情感與面部深情完美契合,只有這樣,才能夠激發(fā)人們心中的共鳴,使得人們真正體會到歌曲想要表達的感悟,這也是作為話劇演員再次創(chuàng)造的過程[4]。在話劇表演的過程中,呼吸也是情感表達的重要方式,在話劇表演中呼吸的重要性一直被老師反復強調,只有把握呼吸節(jié)奏和方式,才能夠使得話劇更具有節(jié)奏性,更好地傳達情感。在開展話劇表演的過程中,由于每一個角色的性格、身份、職業(yè)都有所不同,因此呼吸方式也是不同的。通過調整呼吸的長短和大小能夠更好地體現人物形象以及性格特征,從而體現情感表達,例如嘲笑以及關心等等,同一個人在做不同事情的時候也會產生相應的情緒變化,呼吸也會進行調整,只有加強呼吸運用才能夠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動。
綜上所述,在舞臺表演的過程中,要培養(yǎng)話劇演員的肢體語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作為話劇演員想要達到更高的目標,應當注重在舞臺表演過程中的肢體語言培養(yǎng),通過了解肢體語言控制的方法,并且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發(fā)揮優(yōu)勢,彌補肢體動作過程中存在的缺陷,從而滿足不同表演的情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