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姍姍
摘要:2016年,教育部發(fā)布了《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提出“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目標。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涵蓋四大方面: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文化品格以及思維品質。核心素養(yǎng)把全面發(fā)展作為目標,不僅強調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的發(fā)展,更關注如何加強學生對學習習慣、學習策略、學習渠道和效率方面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英語;日常教學;能力;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0-0105
2016年6月,教育部正式發(fā)布了《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架構模型,以科學性、民族性和時代性為原則,提出“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目標。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其涵蓋四大方面: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文化品格以及思維品質。
但對于很多教師來說,這個核心素養(yǎng)可能僅是教研理念,如空中樓閣,在平常教學中依然是一本教材從頭到尾地講述,并沒有把核心素養(yǎng)真正落地。筆者在日常教學中研究如何將這個理念和現(xiàn)實教學結合,其實它并不如我們想象中如此之難。下面,筆者以備課外研新標準七上M3U2的過程為例探討如何以核心素養(yǎng)為框架指導我們的日常英語教學。
一、研讀教材,研究編者目的,思考自己這節(jié)課的目的
要做一個好裁縫,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目標是要做成一個什么成品,而自己手上的材料是什么,才可以做到有目標地使用資源。首先要研讀教材,吃透教材,深挖教材整體和每一部分背后編者的目的是什么。M3的話題重點是my school,指導學生使用there be句型和方位介詞短語介紹地方。Activity1&2都是為Activity3的閱讀而準備的語料庫。Activity1通過地點單詞和圖片匹配復習與學校地點相關的單詞及短語,Activity2以guessing game復習介詞短語,而Activity3閱讀是重在獲取信息的看文填圖的文章?;诮滩牡陌才牛P者把目標設定在引導學生形成school話題的整體性,能夠談論學校各部分的功能性以及提高學生信息獲取能力,著重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
二、圍繞目標,剪裁內容,豐富環(huán)節(jié)
一個好裁縫,知道what you want和what you have后,就要思考how you have it.
1.量體裁衣
學情是我們在備課的重要考慮,了解學生的興趣、知識儲備量和能力短處,有利于我們在課上進行有效引導。七年級學生喜歡游戲和小組合作的形式,但閱讀獲取信息的能力還需要加強。因而筆者的設計會針對學生喜歡的形式和內容進行考慮,對于他們的薄弱點會適當給予多一點時間和指導。
2.剪裁內容,加以點綴
(1)Activity1是熱身,為學生掃除單詞障礙,為Activity3的閱讀做鋪墊,這一部分所涵蓋的單詞以學校各地點為主,原題是match的題型。筆者根據(jù)這個目的,把環(huán)節(jié)補充完整,使環(huán)節(jié)更豐富,不僅僅滿足于讓學生學會playground,classroom building這些詞匯,還要讓學生思考和講述這些地點的功能性,What is it for? What can you do here?通過這兩個開放性的問題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借助思維導圖工具指導學生進行發(fā)散性思維:the places and the people in a school,然后再引入問題What can students/teachers do here?,最后做課本中的matching以鞏固基礎。這個思維導圖的構造是通過top-down的方式幫助學生對模塊的話題有整體感知,而且通過此設計豐富這一環(huán)節(jié),使目的更加明確和有層次性。
(2)Activity2的目的是操練介詞短語,原題的形式新穎和有趣味性,通過學生對他在教室的位置的描述找出其他學生的位置,并設有一個陷阱,具有推理趣味。筆者主要是根據(jù)這個原題的方向進行拓展,指導學生限時完成題目后,采取小組合作方式進行檢查,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兩道題目的答案出現(xiàn)了分歧。pair work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行進行答案核對,所得會比教師直接亮出答案來得更讓人深刻。接著,仿照原文,筆者進行了拓展,讓學生介紹Where do you sit in the classroom?并要求學生在描述中須加入以下句子或短語I sit at the front / back of the classroom,in front of,behind,next to,between A and B。這個規(guī)定讓學生豐富自己的語料庫,輸出的材料就不僅僅是一句I sit behind Tony,而是一個方位小短文了。
(3)針對Activity3篇章,筆者重點思考如何在整體篇章的角度上設計閱讀活動,指導學生獲取信息。為此,筆者設計三道整體性的問題。
Q1:This passage is to talk about ________ (a person,a place,a story)
Q2:This passage is written in the order of _______ (time,steps,places)
Q3:Choose a title for the passage. (I love my school,My school,My school is beautiful)
問題一聚焦體裁,問題二聚焦邏輯順序,問題三聚焦文章重點。通過設計整體性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篇章閱讀意識,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前面我們說過,看文填圖是學生的學習難點,在完成這個環(huán)節(jié)后,能不能再有類似的篇章閱讀讓學生及時把這個能力鞏固和遷移呢?筆者帶著這個疑問和期待研讀教材,驚喜地發(fā)現(xiàn)Unit3的Activity2滿足了自己的期待和需要,因而筆者把它提前遷移到Unit2處,鞏固與提升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
三、及時反思
在本次備課的過程中,把提升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作為教學的框架,促使筆者思考如何利用教材,豐富環(huán)節(jié),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核心素養(yǎng)在日常教學中的落地,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和能力。如何提升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整體認知和遷移的能力等,需要我們思考如何真正從學生出發(fā)設計課堂內容和活動,活用教材,對教材進行整合和拓展。
(作者單位:廣東省茂名市春曉中學5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