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萍
摘 要:探究能力是數學學習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這應該是新時期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主要的目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也是促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數學課堂上真正落地的關鍵一環(huán)?;诖?,本文主要結合目前小學生數學探究能力的現狀,分析如何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進行培養(yǎng)。
關鍵詞:小學數學;探究能力;策略
小學數學課堂上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不夠重視,教師也很少開展探究式教學,部分小學數教師不太了解探究式教學,過于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很少考慮到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深度,教學目標存在功利性,認為按照教案上的內容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就萬事大吉了,而學生對教師所講知識是否真正理解、吃透,并能靈活運用而有所忽視。當前小學數學工作的開展需要教師重視對學生的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然而由于社會在不斷發(fā)展進步,教育同樣也在向前發(fā)展,正在逐漸由長久以來的應試教育轉變?yōu)樗刭|教育。素質教育的實施少不了教師的作用,需要教師及時地轉變教學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促進其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一、借助數學模型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借助數學模型,來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其思維無法自主得到提升,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長期的訓練。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采用搭建數學模型的方式,將教材上原本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具體化、形象化,降低學習難度。
比如,教學“角”的相關知識時,筆者給學生制作了一些簡單的角模型,通過演示將抽象的角化為形象的角,充分吸引了學生的眼球,他們對角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欲望,良好的教學效果初顯。隨后,筆者隨機抽選了幾位學生到黑板上畫角,并要求其他同學比較角的大小,隨后,通過教師演示和學生操作,學生們了解了基本方法,思維興趣得到有效激發(fā),思維能力也成功得到提升。
二、適當預留思考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有效的學習過程中是學生主動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而不是教師強行地將已經咀嚼碎了的知識灌輸給學生,這樣做得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培養(yǎng)小學生的探究能力,單靠機械地照本宣科是難以發(fā)揮明顯的成效的,教師必須給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的時間和機會,通過巧妙設問,引領學生積極思考,使其能對所學知識產生強大的興趣,從而進行自主學習,盤活自身的思維。
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通過教學,學生們基本上都能夠認識分數、化出分數,在此基礎上,筆者說出了一個題目讓學生判斷正誤:將一個圓分成兩份,每份一定是它的二分之一。隨后,學生的觀點自動分成了兩種,一種持同意意見(并且占絕大多數),另一種持否定意見。筆者見此狀,并未急于判斷哪一種觀點正確,而是借此機會組織了一場辯論賽,讓雙方學生選擇代表進行辯論,各向對方陳述理由。辯論過程中持有反對意見的那一組學生有破有立,并現場用一張長方形紙隨意撕成兩份,反問對方辯手:“這是幾份?這一份是二分之一嗎?”持有同意觀點的學生則非常肯定的回答:“不是二分之一,因為這兩份大小不一樣,你們?yōu)槭裁床黄骄??”反對方說:“題目中又沒說平均分!”反對的頗具說服力。筆者此時引導學生思考:“這題錯在哪里?只要加上哪兩個字就正確了?”這一問題設置巧妙,讓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盤活了課堂氣氛,活躍了思維方式,依靠自己解決了原先不能解決的問題,顯著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
三、立足教材適當進行知識拓展,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意識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注重在教材知識的基礎上,對典型的問題進行有目的、有角度、有層次的演變,這樣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此類教學問題的一般規(guī)律,從而逐漸對數學問題產生探究興趣,思維也能夠得到發(fā)散。
例如,教學“平均分”的知識點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意義,筆者為他們講述了一個“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古代某一天,齊國國王將兩個桃子賜給了三個武士,讓他們分著吃。但是武士們自己誰都不想多吃,但他們又不知道如何分才能最合理,最后無奈之下紛紛舉劍自殺。結合故事內容,筆者讓學生仔細思考:如果要讓三個武士都不自殺,同學們有什么好辦法能幫助他們合理地分配桃子嗎?在一番自由討論之后,學生們紛紛主動分享自己的觀點:有的說:讓國王再賜一個桃子就好了;還有學生說:再去摘4個桃子,這樣的話每個人都可以分到兩個;有的則說:把每只桃子切成兩半,三個武士一人吃一半,剩下的一半給國王吃。此時,有學生立刻反駁到:如果只是分成兩半,分得不均勻,他們還是會自殺的,應該將每個桃子分成相等的兩份,說到這里,表示該生對于“平均分”的含義有了初步的認識。隨后,其他學生也認為該生說的最有道理,紛紛提議將每只桃子平均分成3份、4份、5份、6份的都有,進一步感受平均分的意思,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數學思維在此過程中得到了充分探索。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需求,采用探究式教學方式,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應該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情況,篩選合適的教學內容,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拓展和延伸,讓學生在探究學習模式下掌握更加豐富的數學知識,提升其自主探究能力的技能,更好地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艷青.論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20(02).
[2]強海波.淺析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