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春柳
摘要:從以往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來看,教師往往更加趨向于將新知識“掰開”“揉碎”“遞到學生面前”,以求學生更加直接和快速的消化。然而,這樣的教學過程顯然是“授受式”教學,教學方法存在明顯的傳統(tǒng)性與滯后性,課堂教學的氛圍也極為壓抑,不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而在新教育形勢下,互動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恰恰可以改變這一現(xiàn)狀,文章就立足“互動教學法”的定義,以及應用價值的分析基礎上,圍繞課前準備、課堂導入、新知初探與隨堂練習、課堂總結四個部分的互動,將其應用方案的設計思路加以論述。
關鍵詞:新教育形勢? ?小學音樂? ?互動教學法? ?定義與應用價值? ?設計思路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4-0107-02
伴隨新教育形勢的到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以及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成果已經(jīng)成為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然而,如何才能確保課堂教學環(huán)境更加理想,課堂教學效果達到預期教學目標已經(jīng)成為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其間采用互動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顯然是明智之舉。為此,文章就立足該課題展開深入的研究與探索,希望能夠為廣大小學音樂教師帶來一定的啟發(fā)。
一、“互動教學法”的定義闡述與應用價值分析
(一)“互動教學法”的定義
所謂的“互動教學法”,其實質(zhì)就是通過打造“雙邊”溝通的教學環(huán)境,讓師生彼此能夠保持平等的溝通狀態(tài),形成良好的交流過程,在拉近彼此之間距離的同時,激發(fā)出學生求知欲與探索欲,讓學生始終處于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之下。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之中,學生往往學習的情緒較為高漲,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主性更加明顯,從而確保學生課上學習狀態(tài)與學習成果始終趨于理想化。
(二)在新教育形勢下應用于小學音樂課堂的價值所在
在新教育形勢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正在面臨諸多新挑戰(zhàn),其中如何讓課堂真正“活起來”“動起來”就成為廣大教師所共同關注的目標。而互動教學法以其特有的優(yōu)勢,恰恰能夠幫助教師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完成新教育形勢所帶來的新挑戰(zhàn),讓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教”與“學”的全過程中去,進而確保學生在平等、快樂、積極向上的氛圍下學習,課堂教學效果能夠達到,甚至超過預期教學目標,這正是新教育形勢下小學音樂課堂互動教學法的應用價值所在。
二、新教育形勢下小學音樂課堂互動教學法的設計思路
(一)課前準備工作的互動
針對當今教育形勢,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方法應注重師生間的互動性與課堂的開放性,這也就是互動教學法應用的初衷所在。因此,在進行小學音樂課堂互動教學法的應用方案設計中,必須考慮到前提條件是什么,應該做好哪些課前準備工作,進而確保課上各個教學流程的有序進行。在此期間,課前準備工作必須做到與學生之間保持高度的互動?;拥膬?nèi)容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第一,要深刻了解學生的興趣點。學生學習興趣能否被激發(fā),關鍵在于教師是否能夠找準學生興趣點所在,并將其加以牢牢把握,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依然如此。例如,學生在課上學習中,經(jīng)常會被以生活相關的事物所吸引,那么這一方面就可以作為學生的興趣點所在,在課前準備工作和課上教學活動就應該圍繞這一方面來展開,進而確保學生課上濃郁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出來。第二,要根據(jù)學生興趣點去搜集并整理相關教學素材。在明確學生音樂課學習的興趣點之后,教師接下來既要圍繞生活中或者學習中的一些相關元素,廣泛進行教學素材的搜集和選定,并且還要將其進行后期的制作與處理,設置到課堂教學PPT之中。教學素材既可以是視頻形式的,也可以是圖片形式的,確保學生注意力能夠集中起來,從中激發(fā)出學生參與學習的欲望,為互動教學法有效應用于小學音樂課堂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
(二)課堂導入部分的互動
眾所周知,課堂導入部分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平臺,也是確保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基礎,必須引起廣大教師的高度重視。為此,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互動教學法也必須強調(diào)該環(huán)節(jié)的互動性,以師生互動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激發(fā)出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在此期間,合理的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至關重要的。在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中,教師必須根據(jù)本課所要學習的樂理知識,先向學生提出具有趣味性和引導性的問題供學生思考,問題既可以來源于生活,又可以來源于學生日常學習活動。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有生活經(jīng)驗或學習經(jīng)驗加以借鑒,幫助學生更加順利地接觸到本課的主題。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將課前準備好的教學素材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能夠產(chǎn)生視覺上和心理上的沖擊,讓學生感受到場面上或演唱技巧上的震撼,進而讓學生在學習本課內(nèi)容上產(chǎn)生憧憬。最后,教師則要為學生設置交流與互動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學生所提出的想法和觀點進行正確的引導,并提倡彼此之間觀點上的博弈,進而讓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得到有力地激發(fā)。在這一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無疑形成了良好的互動過程,也營造出了問題情境,為學生順利進行新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新知初探與隨堂練習部分的互動
“新知初探”和“隨堂練習”兩個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全過程的核心部分,也是課堂“教”與“學”的成果展現(xiàn)部分。為此,在新教育形勢下,小學音樂課堂互動教學法的應用必須將其視為重中之重。就“新知初探”部分而言,互動教學要以游戲的方式來進行,要確保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始終得到保持,并將興趣轉化為參與學習的欲望,這樣的互動才具有雙邊性,學生在接觸到新的樂理知識時才會被教師真正調(diào)動起學習的積極性,理解和掌握新知識的效果才會更加趨于理想,為學生學會應用打下良好的基礎。就“隨堂訓練”部分而言,互動教學的方式要以競賽的形式為主,所謂的競賽就是生生之間的互動,教師所扮演的角色是知識“裁判員”,而“主角”則是廣大學生。其間,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知識基礎與技能水平進行合理的分組,以高低搭配為原則,進行小組之間的競賽,并且要以公正的態(tài)度進行綜合評判。最后教師則要針對學生的演唱效果加以有針對性的指導,這樣的互動過程將學生之間的互動融入課堂教學之中,又把師生之間的互動揉到課堂教學活動里,學生樂理的應用效果勢必會達到理想目標,課堂教學成果也自然不言而喻。
(四)課堂總結部分的互動
課堂總結部分作為課堂教學三個重要階段之一,其作用在于讓學生回顧課上所學,為學生知識結構重組提供良好的平臺,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漏洞與不足。但是在互動教學法的應用中,教師必須考慮到讓學生說出自身學習的需要是什么,這樣的課堂總結過程才能夠形成真正的互動。為此,課堂總結部分的互動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師總結并點評學生課上學習成果與狀態(tài);二是學生點評教師課上“教”的全過程,并說出自己學習的具體需要。就前者而言,教師要以肯定和建議的語言,先肯定學生課上的學習成果與狀態(tài),讓學生能夠了解到本課學了什么,讓學生能夠有簡要的新知回顧和肯定自我的時間。之后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學生了解到,應該在哪方面進行加強?可行的方案是什么?怎樣才能保持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讓學生能夠與自己建立一條相互溝通的渠道,進而形成互動。就后者而言,教師要鼓勵學生說出教師在“教”的過程中一些具體看法,既要包括課堂導入部分的情境創(chuàng)設,又要包括課堂基本部分的有序與競賽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的課上滿意度充分表達出來,并說出自己內(nèi)心最真實的想法和建議,以供教師在調(diào)整互動教學法應用方案時作為參考。這樣學生看法與建議的表達過程中,又與教師之間形成了互動過程,顯然為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提供了重要保證。
三、結語
綜合以上論述觀點,可以看出在新教育形勢下,將互動教學法有效應用于小學音樂課堂并非易事,可以說是一項極為系統(tǒng)的工程。其間,既要考慮到課前準備工作的師生互動,同時還要注意到課堂各個階段的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由此設計出的教學方案才會更加理想?;诖耍粩嗤晟普n前準備工作的師生互動,以及有效采取教學手段實現(xiàn)課上師生與生生間的互動就成為今后研究的主要課題,還望廣大教師與學者能夠廣泛積累并踴躍分享各自的實踐經(jīng)驗與科研成果,確保新教育形勢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李紅芹.小學音樂教學中互動教學[J].中華少年,2018,(25):89.
[2]金貞.音樂互動式教學對提升課堂質(zhì)量的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7,(05):197-198.
[3]趙文珺.音樂互動合作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應用[J].新課程·上旬,2017,(09):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