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
摘?要: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對于初中學生而言,直觀的實驗演示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隨著近年來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進步,有些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設計和器材不能很好地滿足教學的要求,不利于實驗教學的開展。本文通過對蘇科版物理8年級下冊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實驗中存在的記錄數(shù)據(jù)太多、精度不足等4個方面進行了分析,找出了問題的源頭,并通過自制的阿基米德原理演示裝置,對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實驗進行了改進和創(chuàng)新。
關鍵詞:阿基米德原理;實驗;初中物理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1-075-1
阿基米德原理實驗是蘇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第十章第4節(jié)《阿基米德原理》中的一個演示實驗,是初中物理的重要演示實驗之一。該實驗既是量化浮力大小的核心,又是學習下節(jié)《物體的浮沉條件的應用》的基礎,也是解決浮力有關應用問題的依據(jù)。在初中物理中凡是涉及浮力的問題,基本都會使用到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識。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書本演示實驗的設計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使學生對本實驗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筆者對本實驗進行了改進設計,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一、原演示實驗的幾個問題
1.記錄數(shù)據(jù)太多,數(shù)據(jù)處理繁瑣。原演示實驗一共需要測量4個物理量。F1(物理重力)、F2(物理浸入水中測力計的示數(shù))、F3(空桶的重力)、F4(盛放溢出水后桶的重力),然后再兩兩相減才能得出結果,即比較:F1—F2和F4—F3兩者的讀數(shù)是否相同。
2.精度不足。本實驗使用的彈簧測力計一般為0~5N,分度值0.2N,或者是0~2N,分度值0.1N,精度均不夠。以0.1N分度值為例,當浮力變化0.1N,相當于10cm3水的重力,也就是說要使排開水的體積變化10cm3才能改變0.1N,而小于10cm3的讀數(shù)會很困難;如果是5N的測試計,那么精度更難以保證。
3.有一定人為因素的影響。當物理在浸入液體中時,由于是用手提著彈簧測力計操作的,而手的輕微晃動不可避免,這就會使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發(fā)生細微的變化,從而出現(xiàn)誤差。
4.分步進行,不直觀。演示實驗中需要先測量F1、F3,再測量F2、F4,而實驗只使用一個彈簧沒力計,這樣就存在一個問題。當測量浮力時學生不知道排開液體是多少,而測量排開液體的重量時,測浮力時所有物重物已經(jīng)取出,學生只能看到結果而看不到過程,不夠直觀。
為解決以上問題,筆者設計制作了阿基米德原理演示裝置。該裝置由兩部分組成。主機部分采用Arduino單片機為核心,連接兩個稱重傳感器同步采集對物體的拉力和被物體排開水的重力,經(jīng)過程序處理數(shù)據(jù)后再同時輸出到1602LCD顯示屏,實驗數(shù)據(jù)采集處理同步完成,簡單、直觀、明了;機械部分主要制作了相關的稱重傳感器支架、減速電機為核心的物理升降裝置等,如圖所示。通過該裝置的使用,很好的解決了對本實驗中的內(nèi)個不足之處。
二、改進措施
1.簡化數(shù)據(jù)記錄,自動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筆者的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后,在安裝完成器材后,只需要通過復位按鈕,就可以????使當前拉力和排開液體的重力歸零。當物體逐步浸入到水中時,拉力傳感器的拉力逐漸減小,同時由于容器中承接了排開的水,壓力傳感器的數(shù)據(jù)逐漸增大,這樣只需要讀取顯示屏上的兩個傳感器數(shù)據(jù)就可以進行對比判斷,而無需再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簡單高效。
2.使用高精度傳感器大幅度提高測量精度。演示器選用的稱重傳感器量程為1kg,配合HX711稱重傳感器專用模擬/數(shù)字(A/D)轉換器芯片,增益設定為128,采樣頻率80Hz,精度可達0.1g。換句話說,也就是1秒鐘可以測量80次,精度相于0.1cm3水的重力,與彈簧測力計相比精度提高100倍,可以非常精確的比較F浮和G排的關系。
3.利用電機間接操作物體的升降,排除人為因素的影響。為了避免物體在浸入液體時,由于輕微晃動使排開液體的體積發(fā)生細微的變化,從而出現(xiàn)誤差,本裝置采用大扭力的減速電機來實現(xiàn)物體的浸入。由于電機扭力很大,轉速較低,配合0.56mm的釣魚線,可以保證物體的升降基本勻速(空載轉速為15RPM,電機軸直徑2.5mm,物體下降速度為1.18cm/s,實際負載轉速會有所下降,實測1cm/s左右),可以很好的控制物體緩慢浸入液體,這樣大大地減小了實驗誤差,通過開關操作電機正反轉,比較方便。
4.浮力大小和排開液體的重力同步測量,直觀明了。針對此問題,筆者的裝置是通過兩個稱重傳感器同時讀取來解決的。由于單片機的處理速度很快,讀取兩個傳感器的數(shù)據(jù)并處理顯示時間在毫秒級別,而且結果是直接以數(shù)值方式通過LCD屏幕顯示的,也不需要學生再對刻度進行判讀,所以數(shù)值變化是同步的,對比發(fā)現(xiàn)讀數(shù)是一樣的,效果非常的明顯。這樣學生就可以很直觀的了解到物體在浸入水中的過程中,浮力大小始終等于排開液體的重力,從而驗證阿基米德原理。
以上改進后的實驗避免了4組讀數(shù)問題帶來的不方便,結果使人一看一目了然,器材優(yōu)化,操作簡便,效果直觀,很受歡迎。
[參考文獻]
[1]陳中元.“變廢為寶”——自制教具在《物體的浮與沉》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理科園地,2016(06).
[2]朱亞萍,秦毅.創(chuàng)新路 不高冷——由一節(jié)公開課引發(fā)的實驗器材改良[J].物理之友,2017(03).
[3]閻金鐸,田世昆主編.中學物理教學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昆山市第二中學,江蘇 昆山2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