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英
創(chuàng)建名師工作室,既能深入研究名師成長的規(guī)律,又能充分發(fā)揮名師的領跑示范和輻射指導作用。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地各層次名師工作室相繼創(chuàng)建運行。那么,名師工作室究竟該做些什么?怎么做?湖北省王佑軍名師工作室的構建與運行或許能給予一些啟示。
怎么做
一個結構完整、體系健全的名師工作室,應該有清晰的工作目標、明確的職責分工、嚴格的考評機制、持續(xù)的任務驅動、豐富的交流輻射、確定的物化成果、鮮活的家園生態(tài)。
一是有清晰的工作目標。王佑軍名師工作室的工作目標可以用三個關鍵詞概括:平臺、搖籃、基地。其一,工作室以主持人及導師專長引領為基礎,以工作室群體成員智慧為依托,適時請進一流的專家,引入先進的思想和方法。把工作室建成教師深化學術思考、匯聚教學智慧、反思教學問題、解決教學疑難、提升教學感受的良好平臺。其二,工作室以先進的語文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通過系統(tǒng)的理論學習、聽課評課、案例研討、課例研究、學員論壇、論文撰寫、課題研究等形式開展積極有效的研究,努力探索語文教學的新方法與策略,并加以推廣應用。全體成員在理論水平、語文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教學能力等方面獲得顯著提高,工作室成為學習型、研究型團隊以及名師成長的搖籃。其三,工作室圍繞荊州語文發(fā)展的三條主線,緊緊抓住語文教育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研究,積極參加國家和省、市社科基金項目的申報,積極開展聯(lián)校教研、送教下鄉(xiāng)活動,通過切實發(fā)揮名師的引領、示范、培育、輻射效應,把工作室建成成果孵化與運用的基地。
二是有明確的職責分工。工作室分三個層次確定了人員職責。主持人職責是:宏觀把握學科前沿發(fā)展方向,帶領隊伍做好開創(chuàng)性研究應用工作;負責制訂工作室工作方案和學員培養(yǎng)方案;做好項目策劃,確定工作室研究項目,幫助各團隊開展課題研究;做好與上級部門聯(lián)系溝通,爭取更多項目進工作室;做好與其他工作室和學校的聯(lián)系,擴大輻射范圍,擴大工作室影響。由于工作室人員眾多,所以按區(qū)域聘請了導師,并以導師為核心形成小團隊,導師工作職責是:確定團隊研究項目,主持并帶領團隊開展課題研究;負責制訂團隊工作方案和學員培養(yǎng)方案,指導并幫助工作室成員在工作周期內達成培養(yǎng)目標;帶領成員完成工作室交給的任務,可以以分隊開展上示范課、專題講座或教育教學論壇、讀書分享、送教下鄉(xiāng)活動;協(xié)助工作室做好成員任務督辦和考核管理。工作室成員職責有:制定個人3年發(fā)展目標和學習培養(yǎng)計劃;認真完成工作室分派或自己認領的研究任務;主動幫扶指導本校2-3名青年教師,使工作室研究成果在本校落地;每人每學年參加公益性學術活動,如公開課教學、專題講座、送教下鄉(xiāng)不少于1次;每學年在省級以上刊物發(fā)表或獲獎論文1篇以上;完成工作室分派的其他工作,如公眾號寫作、新聞寫作、團隊管理工作等;完成各項學習任務并撰寫讀書筆記,按要求撰寫工作總結。
三是有嚴格的考評機制。職責分工能否落實到位,考評機制起著重要的保障作用。工作室制定了嚴格的考評積分制和淘汰機制。比如按時參與活動積5分,按時完成工作室布置的作業(yè)積5分,這是基本得分項;主動承擔工作室公眾號寫作、新聞稿寫作一篇積5分,承擔工作室下達的其他研究任務,視任務難度臨時賦分;代表工作室送教下鄉(xiāng)、對外交流研修,上研究課、做講座或主持活動,一節(jié)次積5分;鼓勵工作室成員撰寫發(fā)表論文,按市級、省級、核心期刊分級賦分。在此基礎上,按照基本積分進行淘汰。具體做法是按年度核算工作室基本積分,如按時參加活動、按要求提交研修計劃、學習筆記、主題論文等所需的基本積分,不達標的直接淘汰;不參與工作室活動也沒有情況說明,一次即淘汰;無特殊原因未完成工作室交辦的事項,給團隊造成名譽損失,直接淘汰;損害工作室聲譽,造成嚴重后果的,直接除名。
做什么
一群優(yōu)秀的人聚在一起,必須要做些事情,用任務驅動研究,用項目磨煉隊伍。當然,任務的形式是多樣的,任務也是分階段集中開展的。
一是名師示范引領。作為工作室主持人,王佑軍先生在工作室主題活動中作《知識結構與深度教學》《課例研究的意義和方法》《跟著課文學寫作文》等學術報告。除了學術報告引領,課堂教學是更具說服力的實踐引領。指導小說閱讀教學,王佑軍先生示范上閱讀課;指導跟著課文學寫作,示范上寫作課;指導用積極語用教學,示范上讀寫課等。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雙重引領,讓學員們學有方法、學有方向。工作室其他導師也確立了分隊的研究方向,并做專題研究與學術講座。在具體的任務驅動下,統(tǒng)編教材的閱讀教學深度研究、跟著課文學寫作深度研究、名著整本書閱讀策略深度研究等如火如荼開展。
二是開展專題研究。項目進工作室,開展專題研究,這是最能凝聚人心并快速促進成員成長的有效途徑。2016年,工作室承擔中央電教館委托研究專項——“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古典詩詞教什么,怎么教”的專題訪談,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研究,在國家教育資源平臺“優(yōu)課教研室”成功播出,受到全國同行的高度評價。本次專項研究的文章也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發(fā)表,并被人大復印資料轉載。2017年,工作室承擔了人教社委托專項——部編數(shù)字教材七年級上冊數(shù)字資源建設。2018年,教育部委托人教社、中國教師研修網(wǎng)等單位做好部編教材的深度解讀,工作室承擔了主要研發(fā)任務,受到教育部項目組專家的好評,所有資源在教師研修網(wǎng)上向全國教師開放。2019年,工作室應人教社數(shù)字公司邀請,對部編教材八年級下冊、九年級上冊進行教學培訓資源建設,全部教學培訓資源呈現(xiàn)在人教社相關的網(wǎng)站和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品上,作為全國各地教師的教學示范和參考。每一次專項研究都是全員參與、分工合作、相互打磨,打磨越深,學員成長越快。
三是主題論壇研修。王佑軍名師工作室為提升成員的理論素養(yǎng),創(chuàng)造性地在每次主題研修活動中開展“微論壇”活動。主題研修活動前,要求所有成員撰寫并提交主題論文,擇優(yōu)在主題研修活動中參與3分鐘主題論壇發(fā)言。如2020年工作室開展第一次主題研修,在主題論壇的發(fā)言中,來自全市各縣市區(qū)的優(yōu)秀教師圍繞“積極語用觀視角下的作文教學探索”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展示了各地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思考與研究。公安縣黃發(fā)蓮老師以王佑軍先生的課例《用對舉寫作文》為例,提煉出了“一節(jié)好課是怎樣煉成”的妙方;荊州區(qū)曹雙英老師以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議論文教學為例,就如何用積極語用觀突破教學設計的瓶頸,開了一劑良藥;江陵縣陳濤老師以個人的教學實例,帶領大家看“積極語用觀視角下的生活微寫作”,指導學生學會關注生活,讓學生用微寫作方式記錄生活……這樣的主題寫作和主題論壇,猶如催化劑,促使學員們從實踐走向理論,理論內化,又促進教學實踐的發(fā)展。
四是雜志專欄寫作。寫作是促使學員深度思考的良好方法,是任務驅動的有力抓手。王佑軍先生不僅自己在雜志上有專欄,而且他以個人的成長促使團隊成長,充分調動資源,以工作室團隊的名義在期刊上開設專欄,為成員們寫作拓展發(fā)表空間。與此同時,工作室微信公眾號要求每周至少更新一次,指定成員寫作;每次主題研修活動也鼓勵學員從不同角度寫參與感受。
五是豐富的交流與廣泛的輻射。王佑軍名師工作室?guī)缀趺總€月都有內部團隊之間的交流,講課、說課、線上論壇等,也常與市內兄弟名師工作室交流,走出去,與各地名師工作室學術交流互動。與此同時,工作室團隊送教下鄉(xiāng)的步伐一步緊似一步,或團隊送教,或導師分隊送教,荊州市八大縣市區(qū)遍布工作室成員的足跡。
“獨行快!眾行遠!”這是王佑軍名師工作室的座右銘,也是名師工作室創(chuàng)建與成長的秘密。
責任編輯/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