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將通過對五種抽象名詞的釋義加以介紹和分析,以便明確對外漢語詞典中抽象名詞的釋義模式,進而對各類釋義方式的實用性以及準確度進行著重考慮,以期為有關人員提供可靠參考。
關鍵詞:對外漢語詞典;抽象名詞;釋義;定義式;說明描寫式
作者簡介:孫珠珊(1988-),女,漢族,河南鄭州人,碩士研究生,河南中醫(yī)藥大學助教,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
[中圖分類號]:H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35--02
所謂詞典釋義,即解釋或者注釋詞目的具體含義,也就是用語言對語言加以解釋。有關人員所編纂的對外漢語詞典是否成功、可行,主要取決于詞典當中釋義部分是否成功。在釋義對外漢語詞典中的抽象名詞時,若想確保其完善和準確,有關人員在進行編纂的時候,必須借鑒、采用多種釋義模式。
一、定義式的釋義方式
通常此方式多用于自然以及社會現(xiàn)象方面的抽象名詞。
(一)將被釋詞性質名稱身份指明
此類詞包含別稱、名、總稱與通稱等[1]。此形式主要是對被釋詞身份名稱加以說明,詞往往擁有一些總稱性質,其位于偏正詞組的中心語,屬于被釋詞上位詞。同時,被釋詞相應內容與事物等位于修飾限制詞部位。例如:(1)文明:在社會長期發(fā)展階段,人類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以及物質財富總稱。(2)世界:人類社會以及自然界所有事物總稱。(3)風俗:在社會當中經過長時間所形成習慣、風尚以及禮節(jié)總稱。
(二)種差與類相結合構成的偏正詞組相應釋義
部分詞目具有??菩裕纾厚R克思主義、科學以及數學等,對其進行釋義的時候將會把被釋詞所涵蓋內容或者所代表事物列舉出來,以便對其內涵進行更加清楚、準確的解釋。例如:(1)馬克思主義:由馬克思以及恩格斯創(chuàng)立的有關無產階級總體思想的一套重要體系,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及政治經濟學等屬于其最為基礎的組成部分。(2)科學:能夠將思維、自然以及社會等客觀規(guī)律反映出來,具有分科形式的一套知識系統(tǒng)。(3)數學:對現(xiàn)實世界數量關系以及空間形式等加以研究的一門科學,其中涵蓋了三角、算術、幾何以及代數等。
二、說明描寫式的釋義方式
(一)比喻義式的釋義
所謂比喻義,即利用詞語本義或者字面義代表的某類形象特點,時常被用于指稱和其相似的其余事物相應含義[2]。而比喻聯(lián)系著本義或者字面義與現(xiàn)義,其可以被詳細劃分成間接與直接,相比于本義、字面義,被釋詞比喻義可以隱晦也可以明顯,所以有不同釋義:
(1)僅將本義注出,并將比喻用法標出或者說明,不會將比喻義注出。如“途徑”相應的路徑便多被運用到比喻中。在相應語料庫中發(fā)現(xiàn),甲級詞無此類詞,乙級中包含生命、面貌、前途與命運;丙級中包含資本、高峰與資本和戰(zhàn)略等;丁級中包含主流、潮流與節(jié)奏和源泉等。通過分析可知,借助比喻義進行釋義的抽象名詞不具備較高常用性,卻擁有較強寓意性、抽象性以及形象性。
(2)將本義注出,隨后將比喻義注出。例如主流:本以為江河干流,而比喻義為事情發(fā)展主方向;再如前途:本義為前方路程,而比喻義為未來希望以及情景等。
(3)不將本義注出,僅將比喻義注出。例如高潮,其比喻義為事物的高度發(fā)展時期(階段)。在詞典當中,高潮一詞的釋義有三個,通常可以理解為①潮水漲落周期當中,水面所上升最高的潮位;②比喻義為事物的高度發(fā)展時期(階段);③電影、小說或者戲劇等情節(jié)當中各種矛盾的發(fā)展頂點。然而從詞典釋義常用性層面來看高潮一詞,其中只是將有較強獨立性同時較為常用的比喻義注釋了出來[3]。
(二)類定義式的釋義
因為許多抽象名詞有著較高程度的抽象詞義,因此,難以明確有更高概括程度的概念,不能基于歸類對其限定,只能夠用描寫、說明的方式進行釋義,此形式在釋義抽象名詞的工作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1)意志:人類為了能夠實現(xiàn)某一目標,從而能夠主動努力的一種心理。(2)性格:人類在對待事物或者他人時,通過相應行為模式以及自身態(tài)度進行表現(xiàn)的一種心理特征,包含了粗暴、英勇、懦弱以及剛強等。(3)傳統(tǒng):屬于一種人類代代相傳且特征明顯的一種社會因素,比如制度、風俗、藝術、道德以及思想等。
三、同義詞的釋義方式
(一)同義詞的綜合釋義方式
盡管同義詞的釋義方式有許多優(yōu)勢,然而在對外漢語詞典當中,這種方式卻較為單一、有較大劣勢。目前,改善此劣勢的一個有效方式即充分結合同義詞釋義以及其余釋義的方式,形成綜合釋義的方式。例如:(1)學問:對客觀事物相應系統(tǒng)性的知識進行正確的反映,即學識和知識。(2)情況:屬于客觀事物所展現(xiàn)的一種樣子,即狀況。(3)思想:屬于客觀真實存在的,能夠將人類大腦意識經由各種思維活動最終形成的結果,即念頭以及想法。
(二)同義詞的對釋方式
此方式在詞典當中屬于最為常見、傳統(tǒng)的一種方式,此方式皆為簡單,能夠讓詞典使用者快速理解和掌握。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所謂同義詞主要是詞義接近或者相同的一類詞,而有相同詞義的詞一般和被釋詞之間有著相同的難度,但是對于詞義接近的詞而言,部分注釋人員在注釋的時候僅對被釋詞和釋義詞間的相同面加以考慮,卻對二者之間的區(qū)別有所忽略,因此釋義效果極差。特別是對外漢語詞典當中,單純以此方式進行釋義極易導致詞典使用人員無法理解甚至會誤解詞義[4]。例如以下詞:(1)狀況——情形。(2)本領——技能、能力。(3)本事——能力、技能。
四、完整句的釋義方式
如今有一種非傳統(tǒng)釋義的方式,即詞典借助實例例句對相關的詞條各種用法加以歸納與理解,從而使詞典使用人員經由例句對詞條義項實際用法與含義加以歸納與總結。此方式相比其余釋義的方式更加新穎,主要是優(yōu)先將例句放到詞目之下,隨后將釋文提供給例句,實現(xiàn)對詞語的解釋。比如:(1)用例句“她不知道方向了”以及釋文“她分不清東南西北了”對詞“方向”加以解釋。(2)用例句“張老師的日語水平非常高”以及釋文“張老師所掌握的日語程度可以和日本人相比”對詞“水平”加以解釋。(3)用例句“這篇報道的內容主要是寫環(huán)境問題”以及釋文“這篇報道主要寫環(huán)境方面的問題”對詞“內容”加以解釋。
由此可見,只用單一的例句與相應例句解釋并不能讓詞典使用人員對詞義進行全面了解。一方面,抽象名詞本身便具備較強抽象性以及概括性,因此單一例句極易讓人產生相應誤解。另一方面,對一句話進行解釋可能會比對一個詞進行解釋更難,所以需要謹慎地選詞用句,避免用乙級詞解釋甲級詞,導致詞典使用人員還要對乙級詞進行查詢和理解。
與此同時,此方式是否能夠成功,重點便在于如何選用最有效的例句。要求所選例句必須具備典型性、常用性,同時詞義內涵要具有互補性、全面性、簡潔性以及基礎性,方能讓詞典使用人員更為全面、準確地對詞義加以理解。比如,在對詞語“方向”進行解釋的時候,可以選用的例句可以為:(1)我分不清方向了,我想知道哪一面是北?(2)在轉了三個彎之后,她迷失方向了。(3)當他到一個新地方之后,經常不能辨清方向。
因此,此類釋義方式應當避免運用抽象來解釋抽象,所選例句具備的解釋能力要比較強,方能確保釋義準確。除此之外,若某些抽象詞語難以應用例句進行解釋,詞典編纂人員便會將英文義列舉出來,同時搭配相應例句,以便讓使用人員對該詞的具體用法加以掌握,繼而使其對語義的理解更加深化,比如:詞語“文化”,其對應的英語單詞即culture以及civilization,所選例句可以為:①每個人都能深刻理解班級文化;②我國各民族間文化能夠相互影響;③這家企業(yè)的文化生活十分豐富。
五、多維對比的釋義方式
此類釋義方式即從語用、詞義以及結構等角度出發(fā)展開例句分析以及對比論述外國人在理解漢語的時候容易發(fā)生混淆的一些詞語。運用此釋義模式為詞典使用人員清楚解釋語義對語用以及結構等的搭配關系與制約性,以及結構受到環(huán)境的主要影響等。比如意見、見解以及看法這三個詞,都代表人們對于某事物的相應想法,然而從本質上來看,這三個詞之間存在很大差異性,因此極少會在相同的場合當中換用這三個詞。
(1)見解和意見與看法間的最大不同便在于其屬于人經過研究、思索和分析后所得的理論認知,此認知較為穩(wěn)定。若想對見解予以否定,依然需要展開相應論證和研究。意見與看法與之不同,人們可以將其隨時寫出、說出甚至推翻。所以見解一詞多用于正式場合,其科學性與嚴肅性特點較為明顯[5]。而意見與看法卻可被用到具體小事上。例如:①李教授在報告會上向大家闡述了許多全新的見解;②她對隔壁半夜吵鬧的事情有意見/看法。此外,見解多與精辟、獨到、深刻與高明等聯(lián)系密切。
(2)意見和見解與看法間的最大不同便在于其相應想法的提出主要是提供給他人,而見解與看法通常都是表達者自身的想法。因此意見多會和動詞搭配,比如接受、征求以及聽取等;而看法和意見都可運用“交換”一詞,見解卻不能運用這個詞。另外,意見多具有建設性和參考性定語,見解與看法卻沒有。同時,意見也可被用到人們聽取意見之后有遵照此意見辦事的句子中,但是見解與看法卻不能被應用于此類句子當中。
在應用此類釋義方式時,很多人員都將重點放在給出正確例句上,沒有對錯誤進行強調;但是詞典使用者接觸第二語言主要為一種強制性思維,因此編纂人員需要為人們提供更為標準的語用形式,在抽象名詞釋義中更要如此。
總體而言,有關人員在分析對外漢語詞典中的抽象名詞釋義時,應該積極采用分類方式展開分析,以便對釋義特征、各方式優(yōu)劣性加以掌握,從而明確最合適的釋義模式。因為抽象名詞有明顯抽象性特點,因此必然會有部分釋義方式不適合釋義抽象名詞。通過研究可知,當前有關人員應更注重對外漢語詞典的實用性,所以理應對多種釋義方式展開合理的選用與完善。
參考文獻:
[1]楊杰.外向型漢語詞典的釋義編寫研究[D].2019.
[2]陳鶴.個體量詞與抽象名詞的組配研究[D].2019.
[3]王舒.基于概念整合理論的英漢名名復合詞語義構建對比研究[D].2018.
[4]劉巧玉."偶爾""偶然"的偏誤分析及在對外漢語中的應用[D].2018.
[5]韓夢玲.初級對外漢語教材動詞的英譯研究[D].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