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萍
摘 要:“具身認知”(Embodied Cognition)也譯“涉身”認知,認為認知由身體在具體環(huán)境中的行為方式和體驗形成。將認知心理學最新成果“具身認知”的理論引入新聞理論課的教學實踐,能使教師在遵從認知規(guī)律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帶領學生在感受和體驗中領會和掌握新聞理論,從而達到更好地教學效果。
關鍵詞:具身認知;認知主體地位;新聞理論教學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06-0-02
“具身認知”(Embodied Cognition)也譯“涉身”認知(孟偉,2007),認為認知由身體在具體環(huán)境中的行為方式和體驗形成?!熬呱碚J知”同傳統(tǒng)認知主義“視身體僅為刺激的感受器和行為的效應器的觀點截然不同,它賦予身體在認知的塑造中以一種樞軸的作用和決定性的意義,在認知的解釋中提高身體及其活動的重要性?!本呱碚J知在哲學上超越了傳統(tǒng)的認知主義的心身二元論主張,在心理學上超越了只強調符號和表征而忽略認知主體和認知環(huán)境的離身式思維方式。
新聞理論課是新聞傳播學本科階段的核心基礎課程,主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系統(tǒng)講授新聞理論研究領域的基礎概念、基本理論、重要規(guī)范、主要方法和重要思潮,尤其是系統(tǒng)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理論體系,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新聞價值觀和從業(yè)觀,養(yǎng)成理論思辨能力和解釋實踐、指導實踐的能力”。傳統(tǒng)的新聞理論課主要以教師為主導,將真正的認知主體——學生置于被動地位,損害了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損、課堂氣氛沉悶枯燥,影響教學效果。同時,傳統(tǒng)的新聞理論課以理論講授為主,將知識的傳遞限定在符號和表征之間。學生的認知都由間接經(jīng)驗構成,很難在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形成強效回路,教學效果有限。
將認知心理學最新成果“具身認知”的理論引入新聞理論課的教學實踐,能使教師在遵從認知規(guī)律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帶領學生在感受和體驗中領會和掌握新聞理論,從而達到更好地教學效果。
一、“具身認知”的基本概念和理論
具身哲學的思想由龐蒂在其代表作《知覺現(xiàn)象學》一書中提出“主張知覺的主體是身體,而身體嵌入世界之中,就像心臟嵌入身體之中,知覺、身體和世界是一個統(tǒng)一體”。這一認識從哲學層面強調了身體在認知過程中的核心地位。“具身認知”強調身體在認知的實踐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其中心含義包括:①認知主體在認知過程中具優(yōu)先地位;②認知過程的方式和步驟由身體系統(tǒng)的物理屬性決定;認知的內(nèi)容由身體的感受和體驗提供;③認知過程中,身體的感受和體驗由環(huán)境決定[1]。本文也從這三個維度展開“具身認知”理論在新聞理論教學中的啟發(fā)和運用的探討。
二、“具身認知”在新聞理論課堂中的運用
(一)翻轉課堂,實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習主動性
在新聞理論的教學過程中,“具身認知”要求教師充分認識學生的認知主體的身份,尊重其認知主體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變原來的備課(準備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和知識)為備學生、備內(nèi)容(充分了解學生要了解什么內(nèi)容,已經(jīng)理解了什么內(nèi)容和愿意用什么方式了解該內(nèi)容);變原來的一言堂、滿堂灌、偽互動為交流、溝通、引導、鼓勵和幫助;變原來的傾囊相授,為傾力相扶。傳統(tǒng)教學中你囊中之物便是學生的邊界。在具身認知理論的課堂,你不再提供囊中之物,因此,你也不再是學生的邊界,你只是一個引導者和協(xié)助者,學生的邊界可以無限。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最后這一點尤為重要。
尊重學生認知主體地位的課改實踐是翻轉課堂。翻轉式課堂只是在主體認知上完成了具身認知的轉變,將認知主動權還給了學生?!胺D課堂”基本標志是“學生課前學習,師生課堂探究”。具體說來就是在上新聞理論課之前,教師先給學生學習資料,學生自學,提出問題,再到課堂上,在老師的幫助下自己解決問題,完成對該學習任務的認知。
在新聞理論課堂,我們采用翻轉課堂的方式,將新聞理論的內(nèi)容分成若干專題,如新聞自由,新聞和政治、社會、技術、文化的關系等專題,請同學們下去看教師提供的資料結合自己搜集的資料,到課堂上討論,教師評析并總結。翻轉課堂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①任務布置環(huán)節(jié)。每個教師都會發(fā)現(xiàn),雖然面對同一個老師,同一節(jié)課,不同的學生能獲得的東西卻相差很大。這個差異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教師應該正視。為了最大化教學效果,可以在學生認知的最大公約數(shù)上安排教學內(nèi)容,同時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訴求和難點,分別給以輔導。②學生的自學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習主動權的下放,學生具有了充分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學生可以更廣泛地了解學習內(nèi)容,加深對理論的記憶。③師生課堂探究環(huán)節(jié)。同時,同學們從不同角度出發(fā)也激發(fā)了同學們的不同見解,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并拓寬了理論視野。
(二)情景教學,激發(fā)情緒體驗,提高學習效果
翻轉課堂們雖然實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在認知方式上,翻轉課堂本質上仍然是離身認知式的學習,完成的是從概念到概念、從知識到知識的復制。新聞理論的有效學習還需要進行大量的直接經(jīng)驗的感受和體悟。因此,新聞理論課的學習,僅有翻轉課堂是不夠的。還需要在教學環(huán)節(jié)大量引進情景教學、實驗、實踐教學的授課方式。心理學家Niedenthal(2007)的研究證實了具身的情緒反應伴隨著認知過程,并且證實了情緒先于認知上的判斷。心理學家鮑爾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了記憶中的心境一致性效果和狀態(tài)依賴性效果,即:“不同的情緒或心境能選擇性地提高與心境一致的材料的學習或記憶效果。”郭德俊等人還研究出情緒調節(jié)教學模式。情景教學主要是以生動、形象的情境激起學生在認知過程中的情緒體驗。
具體到新聞學理論的教學中,首先,我們可以在新聞理論的一些內(nèi)容上,創(chuàng)景引趣,制造相應的情境和氛圍,使學生進入相關話題討論的情境,使學生在真實的情緒體驗中體驗、感受認知目標。其次、設疑定標拋出問題,讓學生進入相關問題的思考和研習。第三、在學生研習的過程中,從研習方法、到理論思路都進行跟蹤指導。并對學生的思考成果進行點評,給定充分、具體的鼓勵。同時,提出差距,設置焦慮感,激勵學生進一步討論和思考。最后再引導學生尋找更深層的答案,促成學生的成就感。
(三)實驗教學、實踐教學,讓認知的內(nèi)容由身體的感受和體驗提供,形成認知的真實反映回路
學習的本質在神經(jīng)科學層面,是在大腦中建立了真實的神經(jīng)回路。這種神經(jīng)回路越是身體記憶深刻的,越容易快速建立相關回路。比如,被火燙一下,下次再也不敢靠近火,就是這個道理。實踐教學法和實驗的方法是將學生置于與環(huán)境互動的過程中,促使學生在與給定環(huán)境真實的互動中形成身體的真實連接,也就是塑造身體的神經(jīng)反應回路。這樣塑造出的直接經(jīng)驗對學生來講是身體層面的,因而記憶深刻,理解透徹。
新聞理論的學習,也應該創(chuàng)造這樣真實的互動環(huán)境,給學生提供塑造身體神經(jīng)反映回路的機會和平臺。因此,實驗教學和實踐教學也應該在新聞理論的教學中占到一定比例。這些課程內(nèi)容應該致力于對新聞理論中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認知。比如新聞價值、新聞真實。講新聞價值時,我們請學生在校園或社會中采寫新聞,并請學生說明他采寫該新聞的意圖和思路。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到新聞價值的本質是事實選擇的標準,而這一標準又有著主體差異。在有了新聞價值的選擇標準存在真切主觀差異的體會后,再請同學分析人民日報的新聞價值標準以及太陽報的新聞價值標準,從而幫助學生自己體會新聞價值在不同話語體系中的差異。
三、結語
將具身認知的理論引入新聞理論的課堂,可以在把握認知規(guī)律的基礎上,更貼切更符合實際的給學生提供學習引導和幫助,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葉浩生.具身認知:認知心理學的新取向[J].心理科學進展,2010, 18(05):70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