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小芳
摘要:本文結(jié)合筆者的教學經(jīng)驗,從四個方面探究了實施少教多學的策略。以期能為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提供幫助。
關鍵詞:少教多學;初中語文;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8-0084
“少教”是有效的教,有針對性的教?!岸鄬W”并不是指讀很多的書,做很多的題。而是學生必須懂得怎樣學、學什么,要有所為而學、有目標而學。這就有賴于教師的引導。筆者在教學實踐中,認真秉持“少教多學”的理念,大力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筆者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為例,淺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教師應走進文本,深入挖掘文本
如何才能做到少教多學?簡言之,教師少教,學生多學?!吧俳獭辈坏韧诓唤?,少教了,教師不是輕松了,相反,任務更重了,需要更強的駕馭教材的能力,知道哪些知識點是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的,哪些是教師必須點撥甚至重點傳授的。所以,要想實現(xiàn)少教多學,教師要先學會做學生,要走進文本,讀文本,讀參考書。讀網(wǎng)上相關資料,不斷鉆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力求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用心靈去傾聽、感悟文本。只有教師自己的視野擴大了,理解得更透徹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從而避免浪費不必要的時間與精力,做到少教多學。
二、轉(zhuǎn)變觀念,敢于放手
作為一線語文教師,筆者認為很多同仁都曾有過這樣的感受,“做語文教師很累,尤其是做認真負責的語文教師”,一節(jié)課四十分鐘都覺得不夠講,一篇閱讀課文從文題、作者、寫作背景、字詞、文章內(nèi)容、寫作特色、習題分析……事必躬親,任何一點都不敢放下。一堂課下來,累卻常常得不到預期的效果。初中學生對待問題已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教師要充分信任他們的內(nèi)在潛質(zhì),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主動解決問題,弱化教師自身在課堂上的地位,努力向引導者的身份轉(zhuǎn)變。這對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是極其有利的。
三、選擇恰當教法,力求“少教”
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為例,筆者選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1.閱讀與表達相結(jié)合
學生的參與是課堂活力的源泉。這種方法可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每次上新課前,筆者都會給學生五分鐘的自由發(fā)言時間。在這五分鐘里,學生可以提出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疑問,也可以開展課前演講,但演講的內(nèi)容必須和新課主題有相通之處。第二階段,每堂課后也留五分鐘時間,讓學生梳理、小結(jié)課上所講的主要內(nèi)容。學生一定要注重課前和課后的這五分鐘時間,它既在無形中考查了學生的課下預習、課上學習情況,又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膽量。如果長期堅持,效果不容小覷。
2.閱讀與表演相結(jié)合
閱讀與表演相結(jié)合可以分為如下兩種方法。(1)分角色朗讀。有些課文角色眾多,人物性格鮮明,可以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再讓他們分角色朗讀,把自己的閱讀體驗融入到人物性格中。例如,筆者在教學《羚羊木雕》一文時,就鼓勵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小組合作進行分角色朗讀。學生把萬芳的可愛、仗義,媽媽的嚴厲、粗暴,爸爸的自私、冷漠,奶奶的欲語還休,“我”的委屈無奈表現(xiàn)得十分到位,學生在合作、朗讀中已經(jīng)把握了文章重點。(2)想象朗讀。想象朗讀在古詩詞教學中尤其適宜。每首古詩詞都有其優(yōu)美的意境,不要逐字分解,只要弄懂大意,整體感知意境、情感即可。記得筆者在教學陶淵明的《飲酒》(其五)一詩時,就讓學生帶著自己對詩句的理解,伴著優(yōu)美的輕音樂,邊讀邊想象畫面,并加上些許的動作和表情,學生不僅很容易就體會到詩人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自得的心情,而且還深深愛上了朗讀,愛上了祖國的詩歌文化,可謂收獲良多。
3.閱讀與小練筆相結(jié)合
閱讀與小練筆相結(jié)合可分為如下兩種方式。(1)有感而發(fā)時練筆。教材中有許多人文性很強的課文,通過故事內(nèi)容,向?qū)W生傳遞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給學生以情感上的熏陶。學習這類課文,在學生學習達到情感高潮處時,我們可以設計一些小練筆,如筆者在教學《散步》一課時,在學生理解了奶奶為什么走小路的原因后,就讓他們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寫一寫自己的類似經(jīng)歷、內(nèi)心感受,從中體會長輩們對自己的愛護,進一步增強對父母、對長輩們的感恩之情。做到了少教,實現(xiàn)了多學。(2)精彩語言處練筆。語文課本中有很多文質(zhì)兼美的語段,讀這些語段是一種美的享受,學寫這樣的語段更是在原有基礎上的積累、內(nèi)化和提高?!洞骸愤@篇經(jīng)典散文中有這樣幾句話:“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點。
四、給學生提供一些學法上的指導,爭取“多學”
教師應該告知學生基本的閱讀方法,不論是何種體裁、何種內(nèi)容的文章,首先要做到的都是讀順文本,其次是讀懂大意,再者是讀出美點和疑問點,最后是讀出文外。例如《變色龍》這篇課文,筆者在教學中著重引導學生抓住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來了解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之后再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為學生課外學習提供了方法指導。例如《金色花》是泰戈爾的一篇散文詩,這篇文章就非常適合感情朗讀,筆者在課前首先伴著優(yōu)美的輕音樂示范朗讀,學生都深深地沉醉在詩歌營造的恬美意境中,學習熱情高漲。同時,學生在反復的感情朗讀中懂得了母子情深的道理。
總之,只有教師走進文本,不斷地挖掘文本,轉(zhuǎn)變觀念,敢于放手,在疑難處敢于將學生“放出去”,在關鍵時再把學生“收”回來,選擇恰當?shù)慕谭?,讀、說、演、寫相互滲透,并提供一些學法上的指導,才能打造出高效互動的課堂,最終實現(xiàn)少教多學。
參考文獻:
[1]于彩霞.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措施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20(2):89-90.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羅塘中學23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