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晗,崔世紅,劉靈,陳娟,孟潔,閆書君,綦月,劉貝貝,汪田田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婦產科,河南 鄭州)
重度子癇前期(sPE)常伴有嚴重的并發(fā)癥,嚴重威脅母嬰生命健康,但其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目前普遍認為胎盤缺血缺氧是子癇前期發(fā)病的關鍵環(huán)節(jié)[1,2]。甘油-3-磷酸脫氫酶-1-樣(GPD1L是新發(fā)現的具有調控細胞的增殖分化、新生血管的形成、能量的產生及免疫應答的生物學功能,參與調節(jié)細胞對低氧環(huán)境的適應[3,4]。因此本文主要通過檢測GPD1L在重度子癇前期胎盤組織中的表達情況,分析其在重度子癇前期中的發(fā)病機制。
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產科住院并分娩的孕婦100例,其中50例為患有重度子癇前期的孕婦,即實驗組;50例產前檢查正常的健康孕婦,即為對照組。同時為排除年齡的影響,兩組孕婦的年齡控制在2歲以內。排除標準:自身免疫性疾病、嚴重炎癥、慢性肝腎心功能不全、慢性高血壓、妊娠期高血壓病史及其它產科合并癥或并發(fā)癥者等。重度子癇前期的診斷標準均符合《婦產科學》第9版[5]。同時對兩組孕婦的年齡、孕周、收縮壓、舒張壓等基本數據進行分析。本研究經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胎盤娩出后5分鐘內在母體面4個象限的中央部位避免出血、梗死及鈣化灶等異常組織各取1塊約1 cm3大小的胎盤組織,其中取任意兩塊組織經石蠟包埋后編號;另兩塊組織經過清洗編號后保存于-80℃冰箱。
(1)免疫組化法檢測胎盤組織中GPD1L蛋白的表達情況 將標本制成切片后經過一系列的脫蠟、水化,抗原高溫修復等一系列操作步驟。采用盲法由2名副主任醫(yī)師以上的病理科醫(yī)生在光學顯微鏡(400倍)下觀察免疫組化染色后的組織并評分。陽性細胞判斷標準:根據細胞質染色情況和陽性細胞數來判定蛋白的表達情況;即染色強度分數+陽性細胞百分比≥2分為陽性,染色強度分數+陽性細胞百分比<2分為陰性。
(2)實時熒光定量PCR法檢測胎盤組織中GPD1L mRNA的表達 提取胎盤組織中的總RNA,進過一系列的沉淀洗滌干燥等操作步驟后測RNA濃度和純度。GPD1L mRNA的上 游 引 物:5’-TCGTTAGTTGTCAGAATA-3’,下 游 引 物:5’-TGTTAATCAGAAGAATGTG-3’;擴張反應條件:95℃預變性10 min;95℃變性30 s;58℃退火;72℃延伸30 s;40個循環(huán)。采用2-ΔΔCt法計算兩組胎盤組織中GPD1L mRNA的相對表達量。
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孕婦的年齡控制在2歲以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孕周、收縮壓及舒張壓、孕次及產次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孕婦一般情況比較
表1 兩組孕婦一般情況比較
組別 n 年齡(歲) 孕周(天)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孕次 產次實驗組 50 30.480±5.384 230.500±14.967 184.720±19.336 116.920±9.113 2.440±1.013 1.540±6.676對照組 50 29.440±4.891 276.940±7.665 113.140±7.166 71.280±6.698 1.620±0.923 1.140±0.351 t值 - 1.011 -19.528 24.545 28.535 4.224 3.713 P值 -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與對照組相比,重度子癇前期胎盤組織中GPD1L mRNA的表達量明顯低于對照組(P值<0.001);GPD1L蛋白的陽性率(66%,P<0.05),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胎盤組織中GPD1LmRNA,n=50)
表2 兩組胎盤組織中GPD1LmRNA,n=50)
images/BZ_13_201_556_1207_615.png實驗組 50 19(38%) 0.439±0.082對照組 50 33(66%) 1.0061±0.137 t值 - - -25.201 P值 - - <0.001
重度子癇前期是妊娠期一種特發(fā)性疾病,可導致母體全身多臟器功能受累、胎兒生長受限、胎兒窘迫、早產及死產等不良結局,是母嬰患病率及死亡率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6,7]。目前普遍認為子癇前期是一種多因素、多機制及多通路致病的疾病,其中胎盤功能受損導致的胎盤缺血缺氧是子癇前期發(fā)病的關鍵環(huán)節(jié)[5]。因此,參與胎盤在低氧環(huán)境下調解的缺氧因子是目前國內外學者研究熱點之一。
人類的GPD1L基因位于3p22.3染色體上,其編碼的由351個氨基酸組成的蛋白質與GPD有同源性,故二者具有相似的生物學功能[8,9]。研究表明,GPD蛋白參與磷酸甘油穿梭,具有調節(jié)細胞的增殖凋亡、新生血管的形成、滲透調節(jié)及影響能量的產生等功能[10,11]。
Kelly等研究表明[12],GPD1L蛋白參與調節(jié)HIF-1a蛋白的降解過程,而在低氧條件下,這一調節(jié)作用被抑制導致HIF-1a蛋白大量累積參與細胞對缺氧環(huán)境的適應。馮芝恩等[13]研究證實,GPD1L在腫瘤細胞中同樣具有調節(jié)HIF-1a的作用進而影響腫瘤細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目前大量研究證實[14-19],HIF-1a參與子癇前期相關的低氧反應基因表達調節(jié),如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及其受體(sFlt-1)、胎盤生長因子(PIGF)、腫瘤壞死因子、及內皮素-1(ET-1)等,進而影響子癇前期胎盤新生血管的形成及滋養(yǎng)細胞的增殖與分化能力。因此可以推測,GPD1L參與細胞及機體的低氧應答調控。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在重度子癇前期患者胎盤組織中GPD1L mRNA低表達且GPD1L蛋白的陽性表達率明顯降低,說明胎盤處于缺氧狀態(tài)及GPD1L參與重度子癇前期胎盤的低氧應答調控。
因此,本研究說明GPD1L可能參與重度子癇前期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但其具體機制尚需進一步探索及大樣本數據的支持。但本研究為重度子癇前的未來提供一個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