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少婷
南京師范大學孔起英教授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藝術領域要點解讀中指出:幼兒的藝術感受是指幼兒被周圍環(huán)境或生活中美的事物或藝術作品所吸引,從感知出發(fā),以想象為主要方式,以情感的激發(fā)為主要特征的一種藝術能力[1]。如果說每個幼兒的心中天生隱藏著一顆音樂的種子,那么豐富的感知力、想象力和真切的情感體驗等音樂感受力則是讓音樂種子茁壯成長的肥沃土壤。而繪本憑借文學和美術等綜合藝術特點,以其獨特、趣味、非凡的魔力深深吸引著幼兒,成為促進幼兒音樂感受力發(fā)展的重要載體。因此,繪本音樂教學應運而生,旨在借助繪本,利用音樂、美術、文學這三種藝術形式之間相關、相同、相聯(lián)、相通的情感因素與審美要素及表現(xiàn)手法[2],提升幼兒音樂審美情趣,推動其音樂感受力的形成和發(fā)展。
一、繪本豐富了幼兒的音樂感知力
由于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因此在聽音樂時很容易進入“聽而不聞”的狀態(tài)。要真正達到“聽到”“聽懂”音樂,首先需要幫助他們積累豐富的“感知”體驗。被稱為“日本繪本之父”的松居直說:“‘感知不是讓智力先行,而是讓活躍的五感先發(fā)揮作用。[3]”在繪本音樂教學中,讓聽覺、視覺直接和音樂聯(lián)結在一起,將使幼兒在身體感覺到的瞬間,就可以直接與音樂聯(lián)結。
1.感知不同的音樂形象
幼兒在閱讀繪本時,可通過視覺產(chǎn)生真切的形象感,與聽覺表象相匹配,從而感知和理解音樂形象。如音樂活動“一起來賽跑”中,讓幼兒先觀察繪本圖畫中袋鼠左右活潑地跳躍,小魚悠然自得地暢游,蝴蝶舒展歡快地飛舞。然后再引導幼兒傾聽音樂間奏部分,幼兒就會發(fā)現(xiàn)有樂器強調重音的跳躍音效,有柔和連貫、潺潺的流水音效,還有自由歡快、大氣舒展的音效。這時幼兒會自動將不同音效與繪本中鮮明的動物形象聯(lián)結起來,會意音樂形象與圖畫形象的匹配。
2.感知音樂的基本要素
許多優(yōu)秀的音樂繪本緊密圍繞著音樂要素,從音樂本體入手進行兒童故事的創(chuàng)作,每一個故事都配有量身定做的音樂。例如:《耳朵先生?筻音樂繪本》系列中的《七秒鐘記憶的魚》講述了一條小魚記憶中的故事,七秒鐘的記憶對應從do到do的音階排列,故事情感豐富,不著痕跡地將音階組合變化的美妙體現(xiàn)了出來。教師通過音樂片段和繪本故事的配合,使幼兒理解了音階的上行和下行。
二、繪本拓展了幼兒音樂想象空間
深入感受音樂更重要的是用心體會、感受,用腦思考、想象。繪本音樂教學將繪本營造的意境運用于音樂教學中,用生動的畫面、富于韻味的文字深深打動幼兒的心靈,再適時引導幼兒把注意力向音樂延伸,細心感受繪本畫面、語言及音樂所傳遞的信息,拓展幼兒想象的空間。
1.圖畫激發(fā)音樂聯(lián)想
繪本圖畫隱藏和供思維發(fā)散的因素豐富,可以彌補幼兒經(jīng)驗的不足,幫助幼兒利用視覺感受來整理和反映自己的聽覺感受[4]。例如大衛(wèi)·威斯納的無字繪本《海底的秘密》,跨越現(xiàn)實的束縛,呈現(xiàn)了一個充滿驚異的世界,讓幼兒看到了許多神奇的畫面,如海龜背上的城市、會移動的海星島嶼、坐在沙發(fā)上看書的章魚等。隨后,幼兒在空靈唯美的《海底世界》曲聲中聯(lián)想:有的說章魚在用八爪彈著鋼琴,有的說水母先生正馱著小紅魚不斷上游,還有的說藍鯨在滑滑板……
2.文學拓展音樂想象
繪本語言簡單而富有意蘊,能使幼兒超越感官的限制,自由馳騁于廣袤無邊的自我想象的世界之中。例如日本圖畫書作家伊東寬創(chuàng)作的秋天主題繪本《落葉跳舞》,運用富有動感的語言講述了樹葉和秋天的故事,教師用富有節(jié)奏韻味的語言朗讀,并配以旋律優(yōu)美而柔和的歌曲《秋天》,引發(fā)了幼兒對秋葉飄落的各種想象:有的說樹葉被風吹得慢悠悠地翻著跟斗落在草地上;還有的說樹葉飛起來像在空中跳著芭蕾舞……
三、繪本推動了幼兒音樂情感體驗
繪本同音樂一樣,是善于表達和激發(fā)情感的藝術。繪本音樂教學則借助繪本豐富多元的主題,以及幼兒與教師、同伴“在一起”“重復傾聽”的美好感受,使幼兒能更深刻、更準確地領會音樂作品的情感內(nèi)涵,從而激發(fā)情感共鳴。
1.多元主題,豐富情感體驗
繪本音樂教學可通過多元主題的繪本,讓幼兒理解不同藝術風格的音樂作品,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如在中國民間繪本故事《老鼠娶親》熱鬧喜慶的故事背景下,幼兒感受到《迎親樂》詼諧的音調和明快的節(jié)奏,獲得喜慶歡樂的情感體驗;欣賞世界名曲《動物狂歡節(jié)》中的小曲《天鵝》時,借助安徒生繪本故事《丑小鴨》,幼兒加深了對故事角色的理解,感受到音樂抒發(fā)的對美好事物的贊嘆之情;欣賞世界名曲《皮爾金組曲》之《山大王的宮殿》時,借助繪本故事《母雞蘿絲去散步》,幼兒想象到狐貍那詼諧而有趣的搞笑情景以及母雞機智又得意的樣子,感受到旋律相同而速度、力度變化的趣味。
2.重復傾聽,激發(fā)情感共鳴
傾聽是體會音樂的關鍵,幼兒只有在愉快而又反復聆聽的過程中才能感知、認識、理解音樂作品的內(nèi)涵,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朗讀繪本時,教師自然帶入的聲調、節(jié)奏和抑揚頓挫的語氣,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進入傾聽的狀態(tài)。每重復傾聽一次繪本故事,同時看著繪本上的圖畫,聽著適時導入的音樂,感受著節(jié)奏和韻律,幼兒都會在大腦中對音樂形象和音樂故事進行再創(chuàng)造,情感體驗也一點點地不斷升華。
實踐表明,繪本不僅豐富了音樂教學材料,也成為視覺與聽覺關聯(lián)的重要載體。繪本的恰當使用,可強化、鞏固、豐富幼兒的音樂感受,擴大其藝術視野,提高其音樂審美能力。教師要明確繪本的使用目的,把握好使用方法,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繪本的“催化劑”作用,促進幼兒音樂感受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季眉,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55.
[2]葉明芳.幼兒繪本閱讀教學的藝術同構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1(6):64-66.
[3]松居直.如何給孩子讀繪本[M]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7:7.
[4]許卓婭.學前兒童音樂發(fā)展與教學研究[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121.
(責任編輯 ? 姚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