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祖棣
1965年3月,我們浙大機械系1963級的300余名學生遵照“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的指示和教育部關(guān)于大學生下連當兵試點的通知,放棄暑假,分赴舟山“洛陽營”及黃巖路橋機場連隊進行為期2個月的當兵訓練,本人則分配在“洛陽營”。
“洛陽營”學生連約200余人(內(nèi)含近10位年輕助教),營長張明(戰(zhàn)斗英雄)任連長,該營教導員任連指導員,三個排的正副排長及正班長一律由老兵擔任,副班長及戰(zhàn)斗小組長由學生擔任。我分在三排(54名學生兵)9班,全班14人,班長陳合霄,平陽人,訓練時,對我們很嚴格,平時,對我們很關(guān)心。據(jù)陳班長介紹,張連長完成本次軍務(wù)后將榮任團長,指導員歸隊后將轉(zhuǎn)業(yè),陳班長歸隊后也將復員。應(yīng)該說,這是老兵們在“洛陽營”執(zhí)行的最后一項軍務(wù),他們管這叫給英雄部隊增添最后一項偉績。
在部隊中,我們除了學習《為人民服務(wù)》《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老三篇”外,還學習《實踐論》《矛盾論》等哲學著作及《瑜特大戰(zhàn)》等軍事著作,對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印邊境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等進行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講解分析。理論學習雖屬重項,但在時間安排上,一般不超過20%,還有理想信念、國情教育。如:有一天中午,張連長在開飯后稍晚一些時候進軍人食堂,在泔水桶旁撿到半個白面饅頭,他不動聲色拾了回來。當天下午,正逢國情教育課,他在講課中激動地說:“糧食是寶中之寶,由于我教之不嚴,導致學生兵隨意丟棄饅頭。這里,我沒有資格批評他,而是應(yīng)該嚴格自責,沒有教育好我的兵,我要當即改正?!彼鎸θB官兵,狼吞虎咽吃下這半只饅頭。此后,軍人食堂泔水桶里,再也沒有丟棄的米飯或者饅頭了。
雖處伏天,我們?nèi)悦咳瞻醇榷ǖ男卤n程執(zhí)行訓練,前兩周為基本步伐隊列訓練,即:集合、立正、稍息、向左轉(zhuǎn)、向右轉(zhuǎn)、向后轉(zhuǎn)、正步、齊步、隊列整理等。后六周在鞏固基本步伐、隊列訓練基礎(chǔ)上,進行持槍,瞄準、步槍拆裝保養(yǎng)、投手榴彈等訓練。其間,我們皆有幾次持槍值夜崗的機會,干部來查哨,值崗哨兵必須警覺地詢問口令、果斷地答復回令。
半夜緊急集合號是件令人神經(jīng)緊張的事。既要從床上迅速躍起,穿戴好衣褲帽鞋,拆下蚊帳疊好被子,又要利索地打緊背包,帶齊水壺、步槍、子彈(軟質(zhì)彈頭)等個人裝備。有的兵雖打好背包入了列,但行軍跑了一陣子,打在背包上的一雙鞋就掉了一只,出了洋相。有的兵,怕緊急集合來不及,熄燈上床有意不脫衣服,鉆入蚊帳就睡,被夜間查房的干部察覺,一律被命令脫去衣襪,重新入睡。
當然,受益于老兵的指點及個人勤快的練習,不久便對夜間緊急集合習以為常了。在教官“平時多流汗,戰(zhàn)時少流血”的教導下,后六周,兵們幾乎每天都要在軍訓場上進行三點成一線的對耙瞄準練習,頭頂烈日、汗流不斷、持之以恒。個別兵搞小聰明,在手肘骨節(jié)縛綁了小巾,以減輕砂石對骨節(jié)皮肉的刺痛。盡管穿著長袖軍裝,旁人粗看不易察覺,但富有經(jīng)驗的教官還是很快識破了這花招,兵們只得立即改正。投教練手榴彈,既是體力話,更是技術(shù)活,投偏了、投慢了都易釀成危險,所以必須起早黑、多加練習。
鐵打的“內(nèi)務(wù)條令”規(guī)定得甚為具體。除了宣講,主要通過實踐、老兵提醒、形成習慣三個步驟進行。
(一)行為稱謂。只能稱“班長”“連長”等職務(wù),禁止“老張”“老陳”式稱謂。訓練時或集合點名,上級點到某兵,某兵必須響亮回答“到”,不容陰陽怪氣。
(二)著裝穿戴。戴正軍帽,系正風紀扣及衣褲的每一顆扣。系解放鞋鞋帶也有講究,結(jié)頭與常人相反,便于快捷穿鞋。奔食堂或赴會場,全班著裝須統(tǒng)一。若自帶板凳,全班統(tǒng)一用左手攜帶或右手攜帶。
(三)內(nèi)務(wù)整理。將棉被折疊成方方正正的豆腐干,用背包繩打好背包(主要為棉被、蚊帳),無人懷疑這是個熟能生巧的技術(shù)話。全班毛巾、牙杯、牙刷應(yīng)按統(tǒng)一方位成一線擺放,以培養(yǎng)集體意識。
(四)請假制度。每周休息一天,不出營區(qū),外出請假比例一般控制在5%。
為檢驗2個月的當兵成果,浙江省軍區(qū)訓練大隊首長對杭州學生連及黃巖路橋機場學生連分別舉行一次綜合拉練。約8月20日晨三時許,緊急集合號在浙大第七學生宿舍響起,我們立即從床上躍起,打?qū)嵄嘲?,帶齊個人槍彈裝備,三四分鐘,即聽從班長命令集合整隊。隨著三顆信號彈升空,這項“兩萬五千米長征”似的綜合拉練緊張地開始了。全體兵們或快步或跑步,走小路,涉小溪,爬山越嶺。
行進至雞籠山與外雞籠山之間的一個小山頭時,發(fā)現(xiàn)“敵情”,士兵們聽從指揮,以班排列向敵人發(fā)起沖鋒。遇到活動的敵兵,我們毫不猶豫開槍射擊(緣皮彈頭);遇到敵堡,我們用力擲出手榴彈(雖有足額炸藥,但用紙殼代替鐵殼),終于摧毀了敵堡,將紅旗插上了主峰。當時,我們汗流浹背地迎著朝霞、唱著響亮軍歌,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八月中旬,浙江省軍區(qū)訓練大隊還分別舉行了投彈打耙單兵考核。投教練彈,每人允許投3次,取最好成績。我達到了“五好戰(zhàn)士”成績。實彈射擊在老和山下把場舉行,每人限打3發(fā)。面對這三顆紫銅彈頭、彈殼的真彈,每個兵既興奮又緊張。我按三點成一線的規(guī)范,瞄準、屏氣、沉著地板動槍機,三彈二中,也達到了“五好戰(zhàn)士”成績線,因此,我榮獲“五好民兵”獎狀。
張連長在總結(jié)會上說:“我們部隊對新兵一般需要近半年進行的課程,你們學生連在兩個月內(nèi)就進行了歷練,不簡單!”當兵兩月,我雖瘦了十斤,但收獲是語言和文字都無法完整表達的。這為我以后的學習、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伴隨我終生。我必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這一有意義的經(jīng)歷告訴下一代、下二代,教育他們厚植中國夢想,在干事創(chuàng)業(yè)中砥礪奮斗,為民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