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的發(fā)展戰(zhàn)略,該戰(zhàn)略不僅是地理上的活動,經(jīng)濟上的交流,也促進了我國對外開放的新格局。隨著東西方文化的進一步加強與交流,我國需要大規(guī)模的高素質(zhì)專業(yè)性復合人才,在這一背景要求下,我國高校應(yīng)不斷加強學生的素質(zhì)教育,在英語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識,使得在與外國友人的交流中更加順暢。下文筆者將會從當前高校英語教學現(xiàn)狀分析現(xiàn)存問題及解決方法,探討如何更好地在
【關(guān)鍵詞】一帶一路;高校英語;跨文化交流
“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的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隨著全球化的加速發(fā)展,“一帶一路的”戰(zhàn)略布局,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英語的重要性,作為一門語言,英語不僅是全球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學習西方文化,了解西方文明史的重要橋梁,我國作為人口大國和經(jīng)濟大國,在國際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因此跨文化交流體現(xiàn)了我國的改革開放與大國之間的包容性。
1.當前高校英語教學現(xiàn)狀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外資的引入與越來越多的學生走出國門深造,一度引發(fā)“外語潮流”現(xiàn)象,外語的教學在社會各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各個高校也加強了英語教學,然而,由于缺乏有利的語言環(huán)境,中西方文化存在壁壘,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交流不夠強,導致了當前高校英語教學存在著一些不良現(xiàn)象,這些也阻礙了學生英語的學習和發(fā)展。
首先,學生缺乏對跨文化交際意識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些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由于初高中沒有打下良好的英語基礎(chǔ),對英語有抵觸作用,認為只要學好本專業(yè)就行,這種不良思想是極其錯誤的,教師一定要糾正學生,讓學生意識到,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一帶一路政策等影響,以及中國在世界大國的地位,今后勢必會有更多國際間的交流,對于當代青少年來說,英語不僅僅是一門語言,更意味著無限的可能與機會。
其次,很多教師的教學理念過于保守,秉持著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在課堂上占據(jù)主導地位,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應(yīng)多說多練多聽,而不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語法,學生被動的進行學習,這種陳舊的教學模式引起學生的排斥,久而久之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因此新時代的教學背景下,教師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了解當代學生的喜好與學習方式,采用積極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快樂的學習英語。
最后,學生的學習方式需要改變,筆者見到過很多學生熱愛學習英語,但是由于沒有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導致成績止步不前,有的學生對其他國家的文化一無所知,這也導致了學生在與外國人交流的時候沒有共同語言,知識的匱乏導致學生跨文化交流意識不足,英語專業(yè)的學習內(nèi)容和非英專的學習內(nèi)容與教材有著很大的不同,每個教師需要根據(jù)自己學生的情況進行評估,備課及授課,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
只有正視當今高校英語教學中與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才能積極加以改正,通過英語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識,讓學生在將來的工作中能夠更好地為“一帶一路”的發(fā)展作出貢獻。
2.高校英語教學注重對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流是指各個國家,民族之間在文化層面進行的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的交際行為,英語是世界第一大語言,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政治文化交流的首選語言,也是當今國際之間運用最廣泛的語言。大學生作為今后的社會棟梁,肩負著我國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因此,高校英語教學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越來越重視??缥幕浑H意識是對其他國家與文化的整體了解,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和綜合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當學生有了這種意識后就會對其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產(chǎn)生積極影響。高校英語教學的跨文化交流不能只是口號,要切實的落地,讓學生在英語教學中真正將跨文化交流做到學以致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向?qū)W生傳授更多的國際文化和英語語言背景,只有這樣才能逐步建立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3.如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伴隨著“一帶一路”的開展,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越來越多,我國很多企業(yè)走出國門,也有很多外國人來到中國尋求投資發(fā)展,英語作為世界的語言,是人們從事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核心,有了交流才會更好地互通有無,優(yōu)秀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傳承下來,新時代的高校英語教學中,教師應(yīng)積極轉(zhuǎn)變教育理念,摒棄傳統(tǒng)保守的教學思想,積極創(chuàng)新,將西方人文歷史與英語課程相結(jié)合,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日常英語學習中,多鼓勵學生使用英語交流,提高其英語表達能力,讓學生逐步加強跨文化交際意識。
3.1引進更多元化的英語學習途徑
英語教學素材和英語教學課堂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主要來源,在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時,課本素材是最直接的輸送方式,然而在高校英語教材中涉及到文化知識的內(nèi)容所占比例較小,大多還是以英語語法及單詞等相關(guān)內(nèi)容為主,且英語教材的編寫不易,更新?lián)Q代較慢,導致學生的學習素材較少,跟不上時代的潮流。筆者認為英語的學習是多元化的,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移動設(shè)備的普及,讓學生的英語學習變得方便簡單。很多英語學習網(wǎng)站,英語學習app或者英語學習博主,這些都是高校學生獲取新鮮資訊的途徑??缥幕涣餍枰哂屑磿r性,在2008年,文化的交流是北京奧運會,然而在2020年更多的話題則圍繞著新冠疫情展開,進行跨文化交流要積累當今熱點話題的流行詞匯,而教科書的內(nèi)容十分有限,因此教師要拓展學生的學習途徑,不局限于教材內(nèi)容,多鼓勵學生關(guān)注時政熱點要聞和當下熱點話題,只有不斷了解到最新實訓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
3.2英語教學與西方文化相結(jié)合 提高教學趣味性
教師要意識到,語言的學習和西方的文化密不可分,因此,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要讓學生多了解國外的生活習慣及文化,這樣能夠有效幫助學生進行跟好的文化理解和語言學習。從文化習俗上來看,中國人更委婉客氣,而西方人更直接,以下筆者將進行簡單舉例,讓讀者意識到中西方文化的壁壘與語言學習的相關(guān)性。外國人的思維方式是直線性,而中國人則更加圓滑,同樣的問題會得到不同的答案,例如當你對一個外國人說“you look so pretty today!”,他們的回答通常是“thank you so much,you too”,而中國人則會回答:“oh no,please do not say that,I m not pretty,maybe it is because of my dress.”我們可以看出對待贊美,外國人是非常誠懇的接受,而中國人則會感到拘謹,害羞,甚至通過贊美對方來轉(zhuǎn)移話題,這是因為我們從小被教育謙受益,滿招損,要時時刻刻保持謙虛,不要驕傲自滿,因此不同的思維模式在跨文化交流中就變成了阻礙,并非是語言讓彼此不能理解彼此,而是因為文化差異讓對方?jīng)]有很好的理解我們的意思,因此英語的學習不僅僅是語法和單詞的學習,也是不同國家之間文化的學習。再如,在中國,我們認為4是不吉利的數(shù)字,因為4與死發(fā)音相似,同樣在很多西方國家13 是不吉利的數(shù)字,因為西方人大多信基督教,傳說耶穌受害前和弟子們共進了一次晚餐。參加晚餐的第13個人是耶穌的弟子猶太。就是這個猶大為了30塊銀元,把耶穌出賣給猶太教當局,致使耶穌受盡折磨。參加最后晚餐的是13個人,晚餐的日期恰逢13日,“13”給耶紙帶來苦難和不幸。因此在與外國人相處中我們也要避免用到13。在英語教學中教通過分享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來進行英語教學能夠刺激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興趣,從而讓學生愿意主動去學習和了解不同國家的不同文化。
3.3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 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英語交流環(huán)境
由于缺少語言學習環(huán)境,我國學生一度出現(xiàn)“啞巴英語”等現(xiàn)象,即能聽懂,說不出口,或者在英語單詞里有一個合成詞匯叫做“chinglish”即中式英語。“啞巴英語”和“中式英語”的出現(xiàn)都是因為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用自己固定的中文思維模式去進行強行翻譯,并沒有考慮到外國的文化及思維習慣。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舉例讓學生真正了解到不同詞匯的相應(yīng)表達方式。例如“touch”一詞有觸摸的意思,即接觸到某樣東西,在遇到可愛的寵物時,有的學生會表達“Can I touch your dog?”在這一語境中,想要表達的意思是撫摸狗和狗玩耍,因此用pet 更合適一些。Touch的表達更偏向于中式英語的字面翻譯。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yīng)鼓勵學生多觀看原汁原味的英文書籍或英文電影。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英文學習氛圍,例如筆者會定期在班級中分享經(jīng)典的英文電影,讓學生觀看,并學習其中的地道英文表達方式,書寫觀后感,并鼓勵學生用英文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從電影中學到了很多書中沒有卻十分生活化的表達方式,例如我們中國人愛說的您說的過獎了,我沒有那么好,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可以用“thank you,Im flattered 或I will take it as a compliment,not even close”。營造良好的英語氛圍有利于學生英語的學習和提升,在沒有語言環(huán)境下,教師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氛圍有助于學生對西方文化的深入了解與學習。
3.4鼓勵學生多參與課外英語活動
很多高校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積極開展了各種活動,例如英語詩歌朗誦,英語語言學習講座,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等,教師應(yīng)該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諸如此類的課外活動。學習的方式有多種,然而只有在實踐中進行鍛煉,在生活中多加以運用,才能真正的提高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英語重在開口練習,學生在準備一場英語演講比賽的過程中會根據(jù)自己要進行的話題進行資料搜集和搜索,為了準備相應(yīng)的問題而查閱大量文獻,在不斷的開口練習中積累經(jīng)驗,這個過程就是學生積累知識,了解外國文化的最佳學習方式。跨文化的交際意識來源于對英語的認知與深入學習,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來源于不斷運用練習和突破自我,因此對于高校學生來說,積極把握每一次英語練習機會,多參加各種英語相關(guān)活動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英語應(yīng)用能力。
總結(jié)
綜上所述,在“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我國勢必會加強與國際間的頻繁交流,大學英語的學習為學生個體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流能力十分重要,這要求高校教師要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單一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聽說能力非常重要,在缺少語言環(huán)境的情況下,需要高校老師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英語學習氛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加強學生的英語學習,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為“一帶一路”培養(yǎng)高素質(zhì)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向薇.中專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探究[J].科技展望,2016,(34):157.
[2]曾濺.中職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02):105.
[3]曾建蓉.中職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寧德師專學報,2011,(02):91.
作者簡介:
張翩,女,外國語言學及應(yīng)用語言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四川工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語言測試、教育論。
(作者單位:四川工商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