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娜?鐘鳴
〔摘要〕一個教師是什么樣的人,也就意味著他是什么樣的教師,作為人的教師和作為教師的人是合而為一的。去除教師的角色所帶來的教師人格面具,作為真實的人而存在的教師在與學生的真實相遇中,彼此見證,共同成長。
〔關鍵詞〕情緒表達;心理課;教師教學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0)07-0036-03
每個人在社會生活中都扮演著多種不同的角色。扮演某種角色,就要遵循相應的角色行為規(guī)范。教師這個職業(yè)也存在著很多角色,作為一個人的教師和作為一個教師角色的人之間經常會發(fā)生沖突,如果我們問自己:在課堂上那個“我”是真正的“我”嗎?答案很難是肯定的。那假如在課堂中展現完全真實的自我狀態(tài)會怎樣呢?
一、課前契機
因為人際關系出現了一些問題,上課前我的心情很低落。按照教師角色所需的職業(yè)素養(yǎng),我應該努力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以最飽滿高昂的狀態(tài)上完接下來的這節(jié)課。恰巧本節(jié)課要講的主題是情緒表達,我的頭腦中一直在回響另外一種聲音:你可以嘗試在課堂中真實地表現自己的情緒嗎?心理課堂上,我一直鼓勵同學們真實地表達自己,并且盡可能地營造安全和諧的氛圍,讓每個人都愿意開放、真誠地表達。如果老師能夠在課堂中真實地自我暴露,真誠地自我表達,那么就會成為學生們的榜樣,使他們更加坦誠地開放自己。
于是,我決定摒棄原本教學設計的呈現方式,坦誠地向同學們表達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
二、課中呈現
走進課堂,我沒有像往常一樣微笑著打招呼,而是真誠地向他們表達自己真實的情緒狀態(tài):今天老師的情緒很低落。
他們關切地問:“老師,你怎么了?”我說:“你們愿意聽嗎?”他們點點頭,然后異常安靜地望著我,等待著我的故事。像是受到了某種鼓舞,我搬了一個椅子,坐在了教室中央,向他們講起了我跟朋友之間的矛盾和爭吵,表達了我在這個事件中的情緒體驗和感受:我很在乎這段友誼,但是在這段關系中我覺得自己沒有了界限,這讓我很不舒服,我一次次地壓抑自己的不滿情緒卻最終累積到極點而爆發(fā)……我慢慢地講述,他們靜靜地聽,那是我期待已久的理想狀態(tài)——專注而認真地傾聽,這讓我有些感動。
表達完情緒之后,我向他們請教接下去應該怎么辦?我的本意并不是真的想讓他們給我建議,而是想要知道面對這樣的情境他們的做法。令我沒想到的是,他們給出了很棒的建議。
A:老師,如果你很難過,就哭出來吧,我們可以陪你一起哭;
B:老師,你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運動、看書……我每次心情不好,這樣做以后就好多了;
C:老師,我覺得您可以找個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可以寫信或者當面談;
D:老師,我認為朋友之間應該相互理解和包容,您的朋友也是為您好,您這樣爆發(fā)爭吵,朋友應該會很傷心,我覺得您應該從她的角度出發(fā)嘗試著體諒她;
E:老師,您如果自己不主動,我認為您可以找第三個朋友在中間調解;
F:老師,朋友之間的相處應該像是并肩而長的兩棵樹,平等地站在一起溫暖彼此,向上生長,您應該重新審視你們的關系……
他們比我想象中熱情、成熟得多,他們對事情有自己的看法,這些溫暖而智慧的建議無不展示著他們的善良和對事情獨特的理解和思考,我們完全可以選擇相信他們。我真誠地感謝他們給我的建議。
接著,我跟大家分享了我對這件事情的一點感悟: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我們會因為太為對方著想而過分遷就他人。即使自己有情緒,也會因為害怕破壞雙方關系而選擇壓在心底。但是,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即使是朋友之間也應該是一種平等的關系,可以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情緒表達壓抑,不僅不利于個體的身心健康,而且有礙人際關系的發(fā)展。不論是正向或負向情緒都必須表達出來,才有助于情感分享,社會支持的品質才會比較好[1]。
最后我真誠地訴說對這節(jié)課的感受:在這樣一個場合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對我來說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我愿意去相信你們會聽我說,表達完之后我覺得舒暢多了,謝謝你們的傾聽。我希望你們在遇到同樣問題的時候也能夠選擇自己信任的人,將你的情緒表達出來。你們給了我很多真誠而寶貴的意見,我希望當你們有煩惱不知道該怎么做的時候,可以請求別人的幫助,當你們遇到類似問題的時候,能夠向你們教我的那樣去做。
三、課后發(fā)展
課后,很多同學過來安慰我,讓我不要難過。其中一位同學遞了一張紙條給我,紙條上首先表達了對我的安慰,然后訴說了自己在人際交往中的煩惱。后來,我們持續(xù)以書面的方式溝通,解決了她在人際交往方面的困惑。如果這堂課我沒有真誠開放自我,這個同學就會把她的煩惱隱藏在心里,而得不到疏解。
后繼的心理課上,課堂的氛圍似乎產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課堂好像變成了一個可以信任的場,在這個場里,他們感到安全、自在。一些以前從來沒有主動分享過想法的同學也開始愿意發(fā)言,周圍的同學似乎突然學會了認真傾聽。他們分享的內容開始更加廣泛,開放自己的程度更加深入。他們比以前更愿意聽我的話,我和他們的關系變得更加融洽,大家可以平等地交流、分享,每個人都在發(fā)生著變化。
也許這就是真實存在的力量。正如魏勇老師所說,好的老師有一個共同點,他一定是拿一個真實的存在來和學生相遇,并促使學生以同樣真實的存在來呼應老師[2],在真實的土壤中,彼此見證,共同生長。
四、“教師課堂真實存在”的思考
有觀點認為教師的角色需要戴上適度的教師人格面具,向學生暗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權力,使師生之間保持一種恰適的距離和關系[3]。這要求教師要善于調控自己的情緒水平,削弱或去除正在進行的負性情緒,激活需要的情緒,掩蓋或偽裝一種情緒[4]。而從存在主義的角度來看,一個教師是什么樣的人,也就意味著他是什么樣的教師,作為人的教師和作為教師的人是合而為一的[5]。作為教師應該首先做一個人,教師應作為真實的人而存在?!罢鎸嵉拇嬖凇钡年P鍵在“真實的表達”。
(一)真實的表達注意事項
作為教師,學會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不把情緒帶進課堂,是教師這個角色應該承擔的責任。但課堂上的老師和生活中的人不應該也無法完全割裂開來。教師首先是一個真實的人,其次才是教師這個角色。教師在課堂中必然會帶入自己的情緒,但是表現真實的自己并不意味著要把自己的情緒無節(jié)制地帶入課堂,影響課程的進行,而是讓老師不必掩飾或者假裝,以真實的人出現在課堂中。教師是要有原則的,教師的情緒表達既要發(fā)自內心的真誠,又要合適、適度[6]。
對于心理課堂來說,建立接納、安全的課堂氛圍能夠促進學生的自我發(fā)展,讓學生能夠敞開心扉,主動表達。教師進行適當的自我暴露,展現真實的自我,能夠拉近師生距離,增進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增進學生的自我開放[7]。教師講述自己在人生成長過程中的迷茫和困惑,在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實際上是將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展示給學生,無疑會拉近師生距離。但是教師表達真實的自己時,要注意度,盡量避免隨意表達負面情緒,讓學生反感,并且最終要與課堂的目標相一致。
(二)真實的表達的力量
1.真實的表達提升教師的心理能量
教師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應該是積極向上的,也應該是包容開放的,能夠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敞開心扉與學生溝通,向學生吐露自身的思想情緒狀態(tài),可以有效減輕教師內心的壓力。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他們身上有很大的心理能量,教師完全可以從與學生的交流與反饋中有所收獲,而不是僅僅將自己的知識和能量給予學生,因為這樣只會讓教師感到能量枯竭。在這節(jié)心理課上,向同學們表達完情緒本身已經改善了我的情緒狀態(tài),在接下來詢問建議的環(huán)節(jié),我得到了學生的鼓勵和支持,溫暖的體驗加強了自身的心理能量。教師真實的自我開放可以提升教師的心理能量和職業(yè)幸福感。但這并不是說,教師就要在任何時候完全隨意地去展現自己的情緒,教師有時需要控制或隱藏自己心底真實感受到的情緒,而以“偽裝”的方式進行情緒表現,這需要視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情境而定[7]。
2.真實的表達促進學生的自我開放
教師的真實表達行為會對學生起到一種示范作用,學生在課堂上受到老師的影響,也會自主進行自我暴露,愿意主動真誠地表達自己,分享自己的故事,這樣不僅會增進師生之間的互相了解,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聯(lián)結,也會促進學生的自我認知以及增進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在心理課堂中,教師的自我開放能夠增加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促進學生成長。我的自我開放讓同學們感受到一種信任、安全的氛圍,他們開始主動而自信地表達他們的觀點,真誠地給予我建議,并且他們因此信任我,愿意向我展現自己的內心,請求我的幫助。真實的開放表達會促進彼此的關系,并使師生雙方都能獲得新的感受和認識。
參考文獻
[1]李響.情緒表達性對人際關系的影響概述[J].社會心理科學,2011(9):12-14.
[2]魏勇.怎么上課,學生才喜歡[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3]楊多.教師人格面具:一個兩難的教師心理問題[J].教學與管理,2008(15):27-29.
[4]呂青倩,羅增讓.論教師的情緒調節(jié)和課堂管理[J].教師教育論壇,2016,262(1):74-77.
[5]郭興舉.論存在主義的教師觀[J].教育學報,2006,2(3):75-79.
[6]劉迎春.教師情緒表達規(guī)則芻議[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7(2):6-11.
[7]符駿,王玲玲.教師的自我暴露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的運用[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3):11-12.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西漳中學,無錫,214171)
編輯/劉永勝 終校/劉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