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栩,姚俠文
(1.集美大學體育學院,福建廈門 361021;2.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1982—2004年期間,中國男子跳馬曾取得過輝煌戰(zhàn)績:除了李寧、婁云、李小鵬、陸斌等在世界體操大賽跳馬比賽中多次奪得冠軍外,還創(chuàng)造了“婁云跳”“盧裕富跳”[1]“李小鵬跳”等難新動作,為世界體操的發(fā)展做出了積極貢獻。跳馬曾經(jīng)是我國體操男隊的優(yōu)勢項目之一,但2005年后,從北京奧運周期至里約奧運周期的歷屆世錦賽男子跳馬單項決賽中,均不見我國運動員的身影。2017年進入新的東京奧運周期后,在第47屆和第48屆體操世錦賽男子跳馬單項決賽中,仍然沒有中國運動員晉級。誠然,在資格賽、團體決賽和個人全能決賽中只要求跳一個動作的前提下,我國主力隊員選用側直990°[2]或前直900°,5.6分難度動作雖然不落后,但肯定不是殺手锏。說明我國優(yōu)秀運動員中缺少頂尖跳馬高手,參加國際大賽沒有前沿難新動作的加入,不僅使運動員失去奪牌機會,還削弱了團體項目實力,削弱了我國體操強國的地位。
要改變目前我國男子跳馬的困境,要了解當前世界男子跳馬的水平和發(fā)展趨勢,找出我國男子跳馬與世界男子跳馬的差距,有的放矢地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改變我國男子跳馬的現(xiàn)狀,培養(yǎng)尖子運動員,力爭在世界頂級賽事男子跳馬單項決賽中,有中國運動員晉級并取得好成績。
2017年第47屆、2018年第48屆世界體操錦標賽及2018年全國體操錦標賽男子跳馬單項決賽的高水平運動員及他們所完成的動作和成績。
1.2.1 觀察法
通過央視轉播、錄像和網(wǎng)絡視頻,筆者觀看了2017年第47屆和2018年第48屆世界體操錦標賽男子跳馬單項決賽全過程,還觀看了2018年全國體操錦標賽男子跳馬單項決賽全過程,記錄并統(tǒng)計了部分數(shù)據(jù)材料。
1.2.2 文獻資料法
借助中國知網(wǎng)高級檢索功能,分別以“男子跳馬”“體操世錦賽”和“世界體操錦標賽”等為檢索關鍵詞獲取科研論文;利用期刊、百度(文庫、體操吧)、搜狐、新浪、騰訊體育欄目搜索各大型比賽成績、賽事直播、綜述等,查閱、搜集并整理了相關的文獻資料和比賽成績數(shù)據(jù),閱讀相關論文20余篇,了解近年國內外男子跳馬的重大賽事、競技水平、發(fā)展趨勢和評分規(guī)則等。
1.2.3 專家訪談法
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對部分體操領域專家進行了訪談,訪談對象包括教練員、裁判員以及體育院校的教授、副教授。主要人員有陸X、黃X、李X健、李X、李X玲、竭X安、何X、黃X爽等,訪談的主要內容是當前世界男子跳馬的發(fā)展趨勢及我國運動員存在的問題與應對方略。
1.2.4 數(shù)理統(tǒng)計與比較分析法
對第47屆和第48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以及2018年全國體操錦標賽男子跳馬單項決賽相關的動作類型、難度分(D分)、完成分(E分)、綜合得分等進行了統(tǒng)計、對比和分析。
2017年進入新的東京奧運周期之后,國際體聯(lián)啟用新修改的體操評分規(guī)則,其中跳馬項目改變較大的有:難度價值分在2013—2016版下降1分的基礎上,屬于較高難度的動作普遍再次下調0.4分,原6.4分的動作下調為6.0分,6分的下調為5.6分,以此類推;為獲得決賽資格,決賽中兩跳動作必須是不同結構組別的動作,且第二騰空動作不能與第一次騰空動作相同或相似等[3]。
執(zhí)行新評分規(guī)則至今,共舉行了兩屆世界體操錦標賽。在2017年第47屆世界體操錦標賽男子跳馬單項決賽中,日本名將白井健三戰(zhàn)勝各路高手奪得冠軍(表1)。在2018年第48屆世界體操錦標賽男子跳馬單項決賽中,原里約奧運會冠軍朝鮮老將李世光發(fā)揮出色,以2個高難動作戰(zhàn)勝白井健三奪得冠軍(表2);俄羅斯新秀達拉洛揚奪得亞軍,日本白井健三屈居第三名。
新奧運周期征程過半,筆者依據(jù)這兩屆體操世錦賽跳馬單項決賽的相關數(shù)據(jù),對當前世界男子跳馬競爭態(tài)勢進行調研和分析。
2.1.1 各國參賽選手偏好使用前手翻類和側手翻類動作
在第47屆和第48屆世錦賽男子跳馬單項決賽中,前手翻類(Ⅰ組別)使用13人次占40.63 %;側手翻類(Ⅱ組別)使用12人次占37.50 %。踺子大類動作(Ⅲ、Ⅳ組別,無人選用Ⅴ組別動作)共使用7人次僅占21.87 %(表3)。其中前手翻類13次人中選用前空翻2周加轉體動作的有10人次占該類近8成,轉體類的只有3人次,且該類動作在48屆世錦賽沒有人選用(見表4);在側手翻類動作中選用轉體類的有8人次占6成多,側屈空翻2周或加轉體的有4人次。綜合以上數(shù)據(jù),在世界男子跳馬單項決賽中,前手翻2周加轉體和側手翻直體空翻轉體的選用率較高居多,二者是當今男子競技跳馬的潮流動作。踺子類動作(Ⅲ組別)選用次數(shù)為5人次占15.62 %,且有增加傾向,此類動作有望與Ⅳ、Ⅴ組別動作成為今后各國運動員發(fā)掘難新動作的重點(表3)。
表1 第47屆世界體操錦標賽男子跳馬單項決賽前三名成績
表2 第48屆世界體操錦標賽男子跳馬單項決賽成績
表3 第47屆和第48屆世錦賽男子跳馬單項決賽動作類型統(tǒng)計表
2.1.2 各國選手普遍使用5.6分及以上的高難動作
兩屆世錦賽中,運動員共選用10個動作(表4),其中選用5.6分難度動作的人數(shù)最多,共有23人次,占71.87 %(表5)。排在第一位的是前團2周180°,有8人次占25.00 %;其次是踺直1080°,有5人次占15.63 %;第三是側直990°有4人次占12.50 %。選用6.0分的有3人次占9.38 %,其中同一個人選用2個5.6分及以上的分別為4人和6人,共計10人,占62.50 %。說明參加世錦賽男子跳馬單項決賽的運動員競技水平和競爭實力都非常高。
表4 第47屆和第48屆世錦賽男子跳馬單項決賽選用的動作統(tǒng)計表
表5 第47屆和第48屆世錦賽男子跳馬單項決賽D、E綜合分統(tǒng)計表
2.1.3 對動作質量和落地穩(wěn)定性要求明顯提升
由于新規(guī)則動作難度的貶值,動作完成分的占比明顯增大。參加男子跳馬單項決賽的運動員都非常重視完成動作質量和落地的成功率。由表5可知,兩屆世錦賽動作完成分達9分以上的有20人次占62.50 %,8分以下的只有2人次占6.25 %。綜合得分即難度分(D分)+完成分(E分),要想得到15分以上是非常困難的,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難度分必須在5.6分以上;二是完成分必須在9.4分以上。第47屆世錦賽男子跳馬單項決賽,只有白井健三的踺直1080°得到15.200分和拉迪維洛夫的前團2周180°得到15.033分,其他運動員綜合得分都在15分以下(表1、表2)。因此,綜合得分在14.5分以上的動作,質量和落地的成功率都相對好。兩次世錦賽綜合得分在14.5分以上的共計24人次,占75.00 %;14.5分以下的只有8人次,僅占25.00 %(表5)。
2.1.4 高難度和高質量動作的有機結合是男子跳馬的發(fā)展方向
由第47屆和第48屆世錦賽男子跳馬單項決賽奪得前三名運動員的材料可知(見表1、表2),在兩跳的平均難度分差不多的情況下,高質量地完成動作就成了取勝的關鍵。如第47屆世錦賽日本的白井健三兩跳的平均難度分為5.4分,不如烏克蘭的拉迪維洛夫兩跳的平均難度分5.6分,但白井健三動作的平均完成分高于拉迪維洛夫,最終白井健三奪得冠軍,總分為14.900分,拉迪維洛夫屈居亞軍,總分為14.899分。另外,如果難度分很高,即使動作質量不是最好,但落地基本站穩(wěn),成功率較高,也能使運動員取得好成績。如第48屆世錦賽朝鮮老將李世光兩跳的平均難度分6.0分,遠遠高于俄羅斯的達拉洛揚5.6分和日本的白井健三5.4分,雖然他的兩跳完成分都不如后兩名運動員,但總體質量較好,兩跳的完成分接近9.0分使其最終奪得冠軍,總分為14.933分,達拉洛揚和白井健三分別獲得第二名和第三名,總分分別為14.883分和14.675分(見表2)。
2.1.5 創(chuàng)新加難仍然是運動員追求的目標和男子跳馬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回顧歷史,里約奧運會周期是男子跳馬創(chuàng)新加難的高峰期,有多名高手創(chuàng)新和使用了不少高難動作。如韓國的梁鶴善在跳馬單項決賽中做過6.4分的前直轉體1080°和側直1170°;朝鮮的李世光完成過6.4分的側團2周轉體360°和前屈2周轉體180°;日本的白井健三完成過6.4分的踺直轉體1260°;烏克蘭選手拉迪維洛夫沖擊過7.0分的前團3周等。創(chuàng)新和使用高難動作是有風險的,有的失敗了,有的成功了,朝鮮老將李世光經(jīng)過多年的磨練,所完成的2個高難動作在跳馬單項決賽中的成功率也比較高,他在里約奧運會出色地完成了后團2周轉體360°和前屈2周轉體180°奪得跳馬冠軍。
進入新的東京奧運周期,男子跳馬動作的難度分貶值[4],有些運動員為了求穩(wěn),不敢輕易使用6.0分的高難動作。如在第47屆世錦賽男子跳馬單項決賽中,日本的白井健三沒有使用踺直轉體1260°,而是使用5.6分的踺直轉體1080°和5.2分的側直轉體810°,因為沒有遇到更強的對手,最終憑借高質量兩跳動作奪得冠軍。到了2018年第48屆世錦賽,朝鮮老將李世光回歸賽場成功地完成了6.0分的前屈2周轉體180°和后團2周轉體360°,擊敗了兩跳難度分比較低而動作質量比較高的白井健三,再一次奪得跳馬世界冠軍。這說明創(chuàng)新和加難仍然是男子跳馬奪金的重要因素和發(fā)展動力。
2004年李小鵬折戟雅典奧運會后一蹶不振,2009年隨著楊威、陸斌和李小鵬等跳馬名將的退役,我國男子跳馬競技水平陷入低谷,近15年來沉痼自若未見破局。時至今日,男子跳馬已然成為我國體操的弱勢項目。
筆者結合專家訪談和2018年最接近的兩次國內外大賽的材料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分析和論證。兩組數(shù)據(jù)分別是:2018年5月廣東肇慶全國體操錦標賽男子跳馬單項決賽(表6),2018年10月卡塔爾多哈的第48屆世界體操錦標賽男子跳馬單項決賽(表2)。
表6 2018年全國體操錦標賽男子跳馬單項決賽成績
2.2.1 中外運動員使用動作類型對比
第48屆世錦賽中參賽選手共使用了4種類型8個動作,全國錦標賽只使用了3種類型8個動作(其中兩個難度僅為4.8分)。數(shù)據(jù)顯示(表4、表7、表8),第48屆世錦賽男子跳馬單項決賽中,運動員選用的動作類型比較全,共選用了4種類型8個動作,其中多數(shù)人選用前手翻類Ⅰ和側手翻類Ⅱ動作,各有6人次;選用踺子類Ⅲ的3人次,選用踺子180°類Ⅳ的1人次。動作類型覆蓋面廣,意味著選手技術水平全面擁有更多的選擇,選手可以根據(jù)自身優(yōu)勢篩選制勝動作,這也為加難、創(chuàng)新打好了基礎。我國運動員應該學習和借鑒其經(jīng)驗。全國體操錦標賽男子跳馬單項決賽中選用前手翻類Ⅰ和側手翻類Ⅱ動作的人占絕大多數(shù)[5],分別有7人次(占43.75 %)和8人次占(50.00 %),踺子類Ⅲ動作沒有人選用,選用踺子轉體180°類Ⅳ動作只有1人次占6.25 %。國內選手參賽動作基本集中在Ⅰ、Ⅱ組別以繞身體縱軸轉體形態(tài)上,動作組別集中、類型很少,導致動作相同或相似度高,新評分規(guī)則不提倡這種動作扎堆行為,會對兩跳動作相同或相似加重扣分懲罰。國際體聯(lián)此舉目的就是鼓勵動作多元化,使競爭更趨激烈,同時提高賽事觀賞性。從前文分析可知,踺子類Ⅲ動作有增加的趨勢,很可能成為未來跳馬動作創(chuàng)新加難的噴發(fā)陣地。由于規(guī)則的前瞻性,踺子大類動作(包括Ⅲ、Ⅳ和Ⅴ組別)還未被各國選手大面積開發(fā)和攻克[6],這也為國內外運動員提供了公平的競爭平臺。
表7 第48屆世錦賽和全國體操錦標賽男子跳馬單項決賽動作類型統(tǒng)計表
表8 2018年全國體操錦標賽男子跳馬單項決賽選用動作統(tǒng)計表
2.2.2 中外運動員使用組別動作對比
中外運動員均偏好使用前手翻類Ⅰ和側手翻類Ⅱ組別動作,但空翻類和轉體類動作占比差異明顯。數(shù)據(jù)顯示(表7),第48屆世錦賽男子跳馬單項決賽中,選用前手翻類和側手翻類動作的運動員較多,各有6人次,合計12人次,其中選用空翻類動作的有7人次占58.33 %,選用轉體類動作有5人次占41.67 %,動作類型相對均衡;全錦賽中多數(shù)選手也選用前手翻類和側手翻類動作,筆者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16套動作的第二騰空竟有15人次使用轉體類型動作,占比高達93.75 %。說明中國運動員少有人去攻克難度較高的空翻2周或加轉體的動作、開發(fā)其他類型動作意愿不強,甚至連我們自己曾經(jīng)的必殺技“李小鵬跳”也沒很好地完成衣缽傳承,我國面臨動作儲備嚴重不足的窘境。
研究表明,空翻類動作在落地穩(wěn)定性方面較易控制,其可使用數(shù)量和新難度價值開發(fā)等方面都優(yōu)于轉類動作[7]。我國運動員應盡快學習多種多周空翻的動作并提高動作水平[8]。在動作加難和創(chuàng)新方面,國外強手已搶先一步,如韓國的梁鶴善、朝鮮的李世光和烏克蘭的拉迪維洛夫等運動員經(jīng)過多年訓練和大賽洗禮已經(jīng)形成了明顯優(yōu)勢。
2.2.3 中外運動員選用的動作難度對比
外國優(yōu)秀運動員選用動作的難度(D分)遠高于我國選手。數(shù)據(jù)顯示(表9),在第48屆世錦賽男子跳馬單項決賽中,動作難度分在5.6分以上的選用次數(shù)有14人次占87.50 %。其中,冠軍李世光完成的兩跳動作均達到驚人的6.0分。全國體操錦標賽男子跳馬單項決賽中,沒有人選用6.0分的動作,使用5.6分的只有6人次占37.50 %;大部分人都選用5.2分以下的動作,共10人次占62.50 %。當今跳馬技術水平與動作難度整體提升,對選手的訓練強度和競技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沒有世界一流水平難度動作就不可能在同一層次上與對手展開競爭[9]。
另外,世錦賽兩跳平均難度分在5.6分以上的動作有6個人使用占75.00 %,5.4分的有2人使用僅占25.00 %(見表2);全錦賽兩跳平均難度分都在5.4分以下,其中5.4分的動作使用人數(shù)有3人占37.50 %,有5人使用難度分在5.2分以下動作占62.50 %(見表6)。難度是衡量運動員實力的重要標志,選擇合理的難度價值的動作組合是運動員比賽獲勝的重要保障。決賽最終名次排序與動作難度具有高度相關性[10]。我國運動員缺少5.6分以上高難度動作組合,在國際賽場上暫不具備爭奪獎牌的實力。
2.2.4 中外運動員選用動作的完成質量對比
世錦賽優(yōu)秀運動員完成的動作質量(E分)高于全錦賽選手。據(jù)統(tǒng)計(表9),第48屆世錦賽男子跳馬單項決賽運動員完成分,9分以上的有9人次占56.25 %,8~9分之間有6人次占37.50 %;在全國體操錦標賽男子跳馬單項決賽中完成分在9分以上的只有5人次占31.25 %,大部分都在8~9分之間有9人次占56.25 %。從綜合分(D+E)來比較,外國優(yōu)秀運動員的動作質量也高于我國運動員,第48屆世錦賽綜合分在14.5分以上有12人次占75.00 %;全國體操錦標賽綜合分在14.5分以上的只有3人次占18.75 %,絕大部分都在14.5分以下,共13人次占81.25 %。動作完成分低的最主要原因是第二騰空高度不夠[11],時間短而空中動作倉促,難免出現(xiàn)分腿、絞腿、勾腳尖、轉體不到位及落地不穩(wěn)、出界等扣分因素。缺乏高質量的難度動作是沒有實際價值的[12]。
表9 中外男子跳馬單項決賽D、E綜合分統(tǒng)計表
當前世界男子跳馬的競爭態(tài)勢主要有以下幾點:(1)高水平賽事中,各國運動員偏好選用前手翻類和側手翻類動作,其中選用前手翻前空翻兩周加轉體和側手翻直體空翻轉體的相對比較多,踺子類有增加的趨勢;(2)運動員普遍使用5.6分及以上的高難動作參賽;(3)新規(guī)則導致動作難度貶值明顯,對動作質量和落地穩(wěn)定性的要求相應提升;(4)高難度和高質量動作的有機結合是男子跳馬的發(fā)展方向;(5)創(chuàng)新和加難仍然是運動員追求的目標和男子跳馬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難、新、美是體操運動的生命力。國際體聯(lián)四年一周期對評分規(guī)則的調整,使體操發(fā)展方向更加明晰。2018年卡塔爾第48屆世界體操錦標賽結束后,中國體操領隊葉振南表示,將繼續(xù)從動作難度、動作質量和心理建設等方面打磨提升整支隊伍的大賽能力[13]。就男子跳馬項目來說,筆者通過對比中外選手的競技水平,看到了差距,得到如下啟示:(1)認真解讀新規(guī)則對跳馬項目的導向作用,領會精神,吃透規(guī)則,及時調整訓練方法、競賽策略,盡快融入國際體操大家庭行列;(2)倡導科學訓練,嚴控傷病、延長運動壽命,發(fā)揮我國人員基數(shù)大的優(yōu)勢,廣納跳馬優(yōu)才,并向全能型人才方向培養(yǎng);(3)敢于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發(fā)揚“傳、幫、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鼓勵跳馬尖子在國內優(yōu)越的訓練基地自由流動,參加輪訓、專訓和特訓等。根據(jù)運動員個人特點,制定中長期訓練計劃,在嚴把動作質量關的前提下,熟練掌握多種動作組別的不同類型動作,尤其注重對踺子大類動作(Ⅲ、Ⅳ、Ⅴ組別)的科研、訓練、經(jīng)費和人員投入,突破創(chuàng)新加難瓶頸;(4)加強與國外跳馬高手技術溝通、交流,不定期派員參加他國(俱樂部)體操賽事或集訓,“走出去”主動多學習取經(jīng)。我們共同期盼中國男子跳馬競技水平早日騰飛、強盛和復興,在世界體操競技賽場再創(chuàng)輝煌。